資源簡介 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模擬課例 課程內容 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 教學目標 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女皇帝武則天、唐玄宗治國的主要策略及“開元盛世”。 利用微課、圖片及材料歸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治國的具體措施,比較治國方略的相似之處,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 體會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和歷史人物活動的豐富性。 教材分析 本課是教材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課主要學習三部分內容,即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女皇帝武則天、“開元盛世”。三部分內容以時間為序,圍繞唐朝走向盛世的過程展開。貞觀之治開創了盛世局面,武則天統治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則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學習這三部分內容,要了解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國內面臨的復雜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本節課貫穿了唐朝的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順利學習本單元的基礎,也是學生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易受到影視劇影響。他們對這段歷史充滿興趣、對歷史知識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提供大量學生感興趣的材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材料分析與分組討論,使學生正確認識歷史與歷史人物。 重點 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難點 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 教學資源 (1)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下冊》 (3)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六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寧欣主編:《中國古代史》(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5)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通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吳宗國:《隋唐五代簡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中華書局2007年版 (8)張國剛、楊樹森主編:《中國歷史隋唐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許道勛、趙克堯:《唐玄宗傳》,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同學們,這是一塊石雕藝術珍品,它在1914年被盜運到美國,現藏于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石刻中的這匹馬叫“颯露紫”,你知道這匹馬的主人是誰嗎?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你看他一身明黃色的龍袍,健碩高大,一派睥睨天下、俯視萬生的帝王霸氣。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充滿朝氣的、偉大的盛世——“貞觀之治”,唐朝在世界歷史的版圖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強盛姿態。 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歷史的煙云,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感受先人的治世智慧,探究盛世輝煌的奧秘。 唐朝是如何建立的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一段,找出唐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 唐高祖李淵在隋末農民大起義中起兵反隋,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后平定全國。李淵退位后,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號為“貞觀”。他即位初期的社會狀況是怎樣的呢? 《貞觀政要》記載: “(貞觀初期)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 再請同學們看這則材料: 自貞觀以后,太宗勵精為理。至(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米斗四五錢,馬牛布野,外戶動輒數月不閉。至(貞觀)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錢。——杜佑《通典》 請同學們思考:材料中所敘述的自貞觀以后的社會狀況是怎樣的?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同學們都提到了貞觀之治,那為什么會出現貞觀之治的呢? 《貞觀政要·論任賢》中記錄,唐太宗曾說過: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唐太宗是如何“以古為鏡”和“以人為鏡”的呢?請同學們可以結合課本第一子目的第二段、相關史事、材料研讀及課文后的知識拓展進行思考。 確實,“以古為鏡”主要表現在他吸取隋亡教訓,勤于政事。他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那個剛剛瓦解的、曾經強盛無比的隋帝國,不斷的琢磨隋亡的教訓,小心而又勤勉的引導他的帝國走出荊棘,走上繁榮,走向輝煌。從隋亡的教訓中,他還認識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把君主與百姓的關系比喻成舟與水的關系,以民為本。 同學們還提到了唐太宗善于納諫,把魏征等諫臣作為一面“鏡子”。 那同學們知道魏征在李世民登基之前的身份嗎?魏征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舊臣,魏征曾不止一次地勸說李建成先發制人殺掉李世民,按理李世民應該對他恨入骨髓了。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定李世民即位后會殺掉魏征泄憤或嫁禍于人地把他作為替罪羊殺掉;然而,誰也想不到李世民對魏征的最大懲罰竟然是任命他當帝國宰相,還和他結成兒女親家。這一戲劇性結局的果實是:魏征為唐帝國的強盛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你從唐太宗對魏征的信任和重用的事情中,能感受到唐太宗的什么治國思想?對,廣納賢才,知人善任。李世民執掌的貞觀王朝可謂人才濟濟,文有魏征、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武有李靖、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敬德。一大批精英人物圍繞李世民組成一個堅強高效的領導核心。 在這樣的治國思想的引領下,李世民采取了哪些具體的措施呢?請快速從課本中找出他的革新措施。 唐太宗的一系列革新措施為什么會推動貞觀之治的出現呢? 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減輕刑法,嚴格考查官吏,使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令文教昌盛;而減輕勞役,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讓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強盛,因此出現了 “貞觀之治”的治世局面。23年的貞觀時代成為一個典范、一種記憶,已經深深印在人們的腦海中。 當貞觀的畫卷慢慢合上,一顆美麗又特別的帝王之星冉冉升起,她是誰呢? 讓我們先對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中國歷史上的唯一的女皇帝做個初步的了解,請看這段微課。 武則天病逝后,她的墓碑上不見一字,世人對她也是褒貶不一。如果讓今天的你用現代的眼光去審視這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你會為她設計出怎樣的碑文呢? 同學們都認為她在位期間社會繼續發展,并為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非常好,說明同學們掌握了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郭沫若也曾經這樣評價武則天的功績:“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但我們學習歷史要史論結合,只有這樣的結論,沒有史實不行,請你用具體的史實來加以說明她是如何推動社會繼續發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這顆獨特的帝王之星隕落了,而歷史的車輪行進到這里,李唐帝國即將迎來它的全盛時期——開元盛世。開元盛世的締造者是誰? 詩人杜甫在《憶昔》中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杜甫在詩中描繪了開元時期什么樣的情景?唐玄宗統治前期,人口眾多,糧食豐盈,國庫充實,百姓富足,社會欣欣向榮,國力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唐玄宗與唐太宗之所以能開創盛世局面,他們在治國方面有哪些共同點呢?請你結合課文的第三子目及前面所學的唐太宗的治國策略思考。 將同學們的觀點梳理一下:1.在用人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重用賢能,注重對官吏的考核;他們都對科舉制度進行了不斷地完善。其中體現出來的治國之道是要注重人才的選拔、任用與考核。2.在經濟上:兩位皇帝都注意減輕人民負擔,著力發展經濟。其中體現出來的治國之道是要以民為本,改善民生,使民富足。 從唐朝建立到貞觀之治再到開元盛世,正是唐朝發展到繼續發展再到鼎盛的過程,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頁。 唐朝為什么會出現盛世局面?你認為使唐朝興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選派代表在全班展示。可從統治者、改革革新、人民群眾等方面思考。 很多同學提到了統治者的勵精圖治,提到了革新措施。確實,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都是中國封建社會卓越的政治家。他們統治時期,封建王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同學們也要認識到,在這其中也離不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他們是社會發展的主動力。 隨著開元盛世的到來,一幅用熱血和汗水描繪的盛世宏圖,開始展現在中華遼闊大地上,它使一個國家有了傲視群雄的自信和開放包容的心態,也使一個民族贏得了外族空前絕后的尊重,下堂課我們將一起感受盛唐氣象,為中華文明在唐代的發展而驕傲自豪!下課!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