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歷社九上2.4.3《紅軍長征》同步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歷社九上2.4.3《紅軍長征》同步試卷

資源簡介

歷社九上2.4.3《紅軍長征》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2019九上·柯橋月考)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5年,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顯然①入選,南昌起義是1927年,沒到紅軍長征,排除②,北伐是1926年--1928年,時間不符,排除③,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錯誤而召開的,④入選,答案是①④。
B項①④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本題旨在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
2.九年級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B.遵義會議上,糾正了陳獨秀等人的“右”傾的錯誤,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紅軍戰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
D.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長征結束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1935年1月,長征途中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ACD三項與史實都相符,不符合題意;
B項遵義會議上,糾正了陳獨秀等人的“右”傾的錯誤,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與史實不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
3.(2018九上·鄞州月考)如果以“轉”字串起紅軍長征的歷史,圖中“重大轉折”指的是(  )
A.井岡山會師 B.長征開始 C.遵義會議 D.長征結束
【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5年1月,紅軍占領遵義城,在這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的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紅軍和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項遵義會議是圖中“重大轉折”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遵義會議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4.(2019九上·諸暨月考)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指出:“紅軍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而且是在極端險惡的情勢下進行的”。其中的“極端險惡的情勢”是指(  )
①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
②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③黨內的“左”傾錯誤
④險惡的自然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紅軍長征是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的戰略轉移,是黨內的左傾錯誤導致的失利;國民黨一直對紅軍圍追堵截,往西北方向去的長征路線也是山高水阻,自然環境險惡,故選D;
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主要針對大城市,與長征路線不符,排除①。
故答案為:D。
【點評】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知識的了解。
5.(2018九上·泰順期中)2016年10月21日上午10時,紀念紅軍長征勝利____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
A.78 B.80 C.82 D.84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到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
6.長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偉大遠征。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歷史事件是(  )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井岡山會師
C.紅軍強渡大渡河 D.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故答案選D。選項A、B都發生在紅軍長征開始之前,選項C發生在紅軍長征的過程中,而不是勝利結束時。
【點評】知道標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事件。
7.下圖雕塑上的文字上為“長征從于都出發”,下為“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如果要求你給雕塑加上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的時間,你會選擇(  )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8萬多人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即開始紅軍長征,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
8.下列歷史事件不是發生在紅軍長征時期的是(  )
A.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 B.湘江戰役
C.遵義會議 D.吳起鎮會師
【答案】A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紅軍長征時期是指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成立,主席毛澤東,定都于瑞金(中央蘇區-瑞金縣),以中國工農紅軍作為國家的武裝力量。
A項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不是發生在紅軍長征時期,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發生在紅軍長征時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的成立及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
9.(2019九上·蕭山月考)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而且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下圖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紀念郵票。以下關于長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紅軍長征經歷了四渡赤水河、過雪山草地等艱難險阻
②紅軍三大主力在吳起鎮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③長征的勝利,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④長征的勝利,意味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②不符合題意,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④不符合題意。所以把ABC項排除。紅軍長征經歷了四渡赤水河、過雪山草地等艱難險阻。長征的勝利,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①③符合題意。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的識記。
10.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三大主力是(  )
A.中央紅軍、紅二和四方面軍
B.紅一,二和三方面軍
C.中央紅軍、陜北紅軍和紅二方面軍
D.中央紅軍、陜北紅軍和紅四方面軍
【答案】A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相關知識。A項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二、四方面軍屬于紅軍長征三大主力,故A正確,A符合題意;B項紅三方面軍在中國工農紅軍中是缺編的,因為彭德懷同志主動提議三軍團和一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放棄了單獨擴編為紅三方面軍的計劃,所以沒有紅三方面軍,故B錯誤,B不符合題意; C項紅二十五軍隸屬于紅一方面軍的組成部分,紅十五軍團也屬于紅一方面軍,二十七軍后來編入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三者并不是紅軍長征的三大主力,故C錯誤,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紅軍長征的三大主力,記憶即可,難度低。
11.(2019九上·臺州期中)2019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3周年。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偉大戰略轉移,這里的“轉移”是指(  )
A.革命性質的轉移 B.黨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轉移
C.革命中心地區轉移 D.黨的奮斗目標發生了變化
【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分析,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紅軍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進行了長征,這個時候工作重心沒有變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沒有變化,革命任務也沒有發生變化,這次長征把革命中心地區轉移到了西北地區。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轉移”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革命中心地區轉移是題干里的“轉移”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紅軍長征的史實。
12.(2018九上·上虞期末)有人用“轉”字串起紅軍長征的歷史。右圖中的“重大轉折”是指(  )
A.擺脫了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B.把革命火種播撒到西部大地
C.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D.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
【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觀察圖重大轉折標注的時間為1935年。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ABC三項都不是圖中的“重大轉折”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D項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圖中的“重大轉折”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相關知識。注意圖中的“重大轉折”對應的時間是解題的關鍵。
13.(2018九上·杭州期中)圖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 1935年,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顯然①入選,南昌起義是1927年,沒到紅軍長征,排除②,北伐是1926-1928年,時間不符,排除③,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錯誤而召開的,④入選,答案是①④. 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對長征的過程了解比較透徹。
14.在“重走長征路”的活動課上,學生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的歷史場景。其中不應該出現的場景是(  )
A.四渡赤水 B.過雪山草地 C.渡過金沙江 D.井岡山會師
【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紅一方面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遵義會議以后,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急行軍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井岡山會師發生于1928年,而紅軍長征發生于1934-1936年,時間上不符,D符合題意,ABC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以“重走長征路”的活動課為切入點,考查長征和井岡山會師的知識點。
15.毛澤東說:“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結束的。”“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  )
A.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B.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C.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D.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答案】A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紅軍的長征的歷史意義,它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B是五四運動的影響,C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影響,D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紅軍長征相關史實的掌握情況。
16.(2017·浙江模擬)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1 0月21日,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弘揚長征精神。長征精神形成于(  )
A.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B.解放戰爭時期
C.新民主主義時期 D.工業革命時期
【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長征精神形成于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紅軍長征途中,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C項長征精神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精神及新民主主義時期的相關知識。
17.在紅軍征戰藏區的過程中,各族人民支援紅軍的糧食約1000萬斤,牛、羊、馬、豬等各類牲畜總數約20萬頭。這主要說明紅軍長征(  )
A.粉碎了敵人的重重圍剿 B.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質支持
C.保留了革命的精干隊伍 D.傳播了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長征期間紅軍實施正確的少數民族政策和嚴明的軍紀,因此得到少數民族人民的支持,題文材料則說明了紅軍長征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質支持。
B項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質支持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8.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請你幫他們審閱,看看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B.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
D.紅一方面軍同陜北紅軍會師吳起鎮,長征結束
【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蔣介石組織了“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遵義會議挽救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跳出敵人的包圍圈以后,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到了陜北;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本題的關鍵是“與史實不符”。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的識記。
19.紅軍長征的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主要是(  )
A.國民黨軍隊不再“圍剿”紅軍
B.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C.革命成功
D.國民黨已無力“圍剿”紅軍了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紅軍長征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故答案是B。
【點評】知道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
20.(2016九上·下城期中)“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繪了紅軍長征的壯美畫卷。關于“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敘述,正確是(  )
A.它使紅軍打退了敵人的第五次“圍剿”
B.它體現了紅軍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C.它是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D.它為中共遵義會議的召開準備了條件
【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A項,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正確。
B項,“四渡赤水出奇兵”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體現了紅軍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正確。
C項,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遵義會議,不正確。
D項,“四渡赤水出奇兵”發生在遵義會議之后,不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能力。本題難度一般。
二、材料分析題
21.(2019九上·寧波月考)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那場遠征,其歷時之長,行程之遙,路途之險,困難之巨,舉世罕見,曠古未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這一史詩般的逃亡,行程約6000英里,在大約一年的時間里翻越十幾座大山,跨域了二十幾條河流。
——《劍橋中國史》
材料二:紅軍長征部分圖片
材料三: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宣告結束。
——毛澤東
(1)材料一中“這一史詩般的逃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被譽為長征從此“走向黎明”是指哪一事件?為什么?
(2)根據材料二圖片歸納,紅軍長征要克服哪些方面的艱難險阻?
(3)結合材料三毛澤東的這句話,簡要談談你對歷史意義的認識。
【答案】(1)原因:紅軍第五次發圍剿失敗。
事件:遵義會議。
原因: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2)克服:①黨內的“左”傾錯誤;②敵人的圍追堵截;③嚴酷的自然險阻;④嚴重的物資匱乏。
(3)認識: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傳播了革命思想,擴大了黨的影響。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這一史詩般的逃亡”是指紅軍長征,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紅軍第五次發圍剿失敗。被譽為長征從此“走向黎明”是指遵義會議。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2)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 紅軍在長征中克服了黨內左傾錯誤的統治,敵人的圍追堵截,嚴酷的自然險阻,物資的嚴重匱乏等。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紅軍沖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人員損失過半;后改向貴州前進,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召開遵義會議。此后,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6年10月,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在長征過程中紅軍物資缺乏,環境惡劣。表現了不怕犧牲、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堅持不懈、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等。
(3)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長征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傳播了革命思想,擴大了黨的影響。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2014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奇跡,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如圖)
材料二: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觀察上圖,請將下列地點(地區)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答題卡圖中對應的方框內。
A.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的地點:遵義
B.紅一方面軍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的地點:吳起鎮
(2)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分析紅軍長征途中所遭遇到的困難有哪些?我們應該從紅軍戰士身上學習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
【答案】(1)上框B,下框A。
(2)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惡劣的自然環境、國民黨的圍追堵截、物資短缺、沿途的民族問題。
不怕苦、不怕累、一往無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紅軍長征途中兩個重要的地點:遵義和吳起鎮。由地圖看出:上框在會寧附近,應填紅一方面軍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的地點:B吳起鎮。下框在貴陽北部,應填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的地點:A遵義。
(2)本題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 遵義會議的意義: 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本題考查長征道路上經歷的艱難險阻及長征精神。長征道路上經歷的艱難險阻從敵我雙方形勢、政治,經濟、自然環境等方面全方位考慮;歸納總結為長征路上克服的艱難險阻有黨內左傾錯誤的統治;敵人的圍追堵截;嚴酷的自然險阻;物資的嚴重匱乏。長征精神可以從長征的過程及其歷史意義來歸納整理;紅軍長征的路線都是十分的艱苦十分險惡的環境,所以能體現出革命的英雄主義及樂觀主義。紅軍長征出發時有八萬人,而最后剩下的只有兩萬多人,所以又體現了紅軍的勇于犧牲的精神。
故答案為:(1)上框B,下框A。
(2)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惡劣的自然環境、國民黨的圍追堵截、物資短缺、沿途的民族問題。
不怕苦、不怕累、一往無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熟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教育學生學習長征精神。
1 / 1歷社九上2.4.3《紅軍長征》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2019九上·柯橋月考)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九年級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B.遵義會議上,糾正了陳獨秀等人的“右”傾的錯誤,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紅軍戰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
D.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長征結束
3.(2018九上·鄞州月考)如果以“轉”字串起紅軍長征的歷史,圖中“重大轉折”指的是(  )
A.井岡山會師 B.長征開始 C.遵義會議 D.長征結束
4.(2019九上·諸暨月考)金沖及在《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中指出:“紅軍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而且是在極端險惡的情勢下進行的”。其中的“極端險惡的情勢”是指(  )
①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
②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③黨內的“左”傾錯誤
④險惡的自然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8九上·泰順期中)2016年10月21日上午10時,紀念紅軍長征勝利____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
A.78 B.80 C.82 D.84
6.長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偉大遠征。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歷史事件是(  )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井岡山會師
C.紅軍強渡大渡河 D.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7.下圖雕塑上的文字上為“長征從于都出發”,下為“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如果要求你給雕塑加上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的時間,你會選擇(  )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8.下列歷史事件不是發生在紅軍長征時期的是(  )
A.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 B.湘江戰役
C.遵義會議 D.吳起鎮會師
9.(2019九上·蕭山月考)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而且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下圖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紀念郵票。以下關于長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紅軍長征經歷了四渡赤水河、過雪山草地等艱難險阻
②紅軍三大主力在吳起鎮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③長征的勝利,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④長征的勝利,意味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10.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三大主力是(  )
A.中央紅軍、紅二和四方面軍
B.紅一,二和三方面軍
C.中央紅軍、陜北紅軍和紅二方面軍
D.中央紅軍、陜北紅軍和紅四方面軍
11.(2019九上·臺州期中)2019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3周年。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偉大戰略轉移,這里的“轉移”是指(  )
A.革命性質的轉移 B.黨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轉移
C.革命中心地區轉移 D.黨的奮斗目標發生了變化
12.(2018九上·上虞期末)有人用“轉”字串起紅軍長征的歷史。右圖中的“重大轉折”是指(  )
A.擺脫了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B.把革命火種播撒到西部大地
C.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D.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
13.(2018九上·杭州期中)圖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4.在“重走長征路”的活動課上,學生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的歷史場景。其中不應該出現的場景是(  )
A.四渡赤水 B.過雪山草地 C.渡過金沙江 D.井岡山會師
15.毛澤東說:“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結束的。”“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紅軍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是(  )
A.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B.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C.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D.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16.(2017·浙江模擬)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1 0月21日,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弘揚長征精神。長征精神形成于(  )
A.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B.解放戰爭時期
C.新民主主義時期 D.工業革命時期
17.在紅軍征戰藏區的過程中,各族人民支援紅軍的糧食約1000萬斤,牛、羊、馬、豬等各類牲畜總數約20萬頭。這主要說明紅軍長征(  )
A.粉碎了敵人的重重圍剿 B.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質支持
C.保留了革命的精干隊伍 D.傳播了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
18.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請你幫他們審閱,看看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B.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
D.紅一方面軍同陜北紅軍會師吳起鎮,長征結束
19.紅軍長征的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主要是(  )
A.國民黨軍隊不再“圍剿”紅軍
B.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
C.革命成功
D.國民黨已無力“圍剿”紅軍了
20.(2016九上·下城期中)“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繪了紅軍長征的壯美畫卷。關于“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敘述,正確是(  )
A.它使紅軍打退了敵人的第五次“圍剿”
B.它體現了紅軍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C.它是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D.它為中共遵義會議的召開準備了條件
二、材料分析題
21.(2019九上·寧波月考)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那場遠征,其歷時之長,行程之遙,路途之險,困難之巨,舉世罕見,曠古未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這一史詩般的逃亡,行程約6000英里,在大約一年的時間里翻越十幾座大山,跨域了二十幾條河流。
——《劍橋中國史》
材料二:紅軍長征部分圖片
材料三: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宣告結束。
——毛澤東
(1)材料一中“這一史詩般的逃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被譽為長征從此“走向黎明”是指哪一事件?為什么?
(2)根據材料二圖片歸納,紅軍長征要克服哪些方面的艱難險阻?
(3)結合材料三毛澤東的這句話,簡要談談你對歷史意義的認識。
22.2014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奇跡,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如圖)
材料二: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觀察上圖,請將下列地點(地區)的英文字母代號填入答題卡圖中對應的方框內。
A.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的地點:遵義
B.紅一方面軍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的地點:吳起鎮
(2)為什么說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分析紅軍長征途中所遭遇到的困難有哪些?我們應該從紅軍戰士身上學習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5年,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顯然①入選,南昌起義是1927年,沒到紅軍長征,排除②,北伐是1926年--1928年,時間不符,排除③,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錯誤而召開的,④入選,答案是①④。
B項①④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本題旨在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
2.【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1935年1月,長征途中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ACD三項與史實都相符,不符合題意;
B項遵義會議上,糾正了陳獨秀等人的“右”傾的錯誤,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與史實不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
3.【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5年1月,紅軍占領遵義城,在這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的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紅軍和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項遵義會議是圖中“重大轉折”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遵義會議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4.【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紅軍長征是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的戰略轉移,是黨內的左傾錯誤導致的失利;國民黨一直對紅軍圍追堵截,往西北方向去的長征路線也是山高水阻,自然環境險惡,故選D;
侵華日軍的飛機轟炸主要針對大城市,與長征路線不符,排除①。
故答案為:D。
【點評】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知識的了解。
5.【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到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
6.【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故答案選D。選項A、B都發生在紅軍長征開始之前,選項C發生在紅軍長征的過程中,而不是勝利結束時。
【點評】知道標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事件。
7.【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8萬多人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即開始紅軍長征,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
8.【答案】A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紅軍長征時期是指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成立,主席毛澤東,定都于瑞金(中央蘇區-瑞金縣),以中國工農紅軍作為國家的武裝力量。
A項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不是發生在紅軍長征時期,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發生在紅軍長征時期,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的成立及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
9.【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②不符合題意,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④不符合題意。所以把ABC項排除。紅軍長征經歷了四渡赤水河、過雪山草地等艱難險阻。長征的勝利,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①③符合題意。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的識記。
10.【答案】A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相關知識。A項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二、四方面軍屬于紅軍長征三大主力,故A正確,A符合題意;B項紅三方面軍在中國工農紅軍中是缺編的,因為彭德懷同志主動提議三軍團和一軍團合編為紅一方面軍,放棄了單獨擴編為紅三方面軍的計劃,所以沒有紅三方面軍,故B錯誤,B不符合題意; C項紅二十五軍隸屬于紅一方面軍的組成部分,紅十五軍團也屬于紅一方面軍,二十七軍后來編入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三者并不是紅軍長征的三大主力,故C錯誤,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紅軍長征的三大主力,記憶即可,難度低。
11.【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結合課本所學分析,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紅軍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進行了長征,這個時候工作重心沒有變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沒有變化,革命任務也沒有發生變化,這次長征把革命中心地區轉移到了西北地區。
ABD三項都不是題干里的“轉移”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C項革命中心地區轉移是題干里的“轉移”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紅軍長征的史實。
12.【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觀察圖重大轉折標注的時間為1935年。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這次會議開始確立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ABC三項都不是圖中的“重大轉折”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D項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是圖中的“重大轉折”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相關知識。注意圖中的“重大轉折”對應的時間是解題的關鍵。
13.【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 1935年,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顯然①入選,南昌起義是1927年,沒到紅軍長征,排除②,北伐是1926-1928年,時間不符,排除③,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王明“左”傾錯誤而召開的,④入選,答案是①④. 所以B選項是正確的.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對長征的過程了解比較透徹。
14.【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紅一方面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遵義會議以后,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急行軍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井岡山會師發生于1928年,而紅軍長征發生于1934-1936年,時間上不符,D符合題意,ABC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以“重走長征路”的活動課為切入點,考查長征和井岡山會師的知識點。
15.【答案】A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紅軍的長征的歷史意義,它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B是五四運動的影響,C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影響,D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紅軍長征相關史實的掌握情況。
16.【答案】C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長征精神形成于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紅軍長征途中,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C項長征精神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征精神及新民主主義時期的相關知識。
17.【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長征期間紅軍實施正確的少數民族政策和嚴明的軍紀,因此得到少數民族人民的支持,題文材料則說明了紅軍長征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質支持。
B項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質支持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8.【答案】D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蔣介石組織了“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遵義會議挽救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跳出敵人的包圍圈以后,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到了陜北;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本題的關鍵是“與史實不符”。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的識記。
19.【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紅軍長征粉碎了蔣介石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故答案是B。
【點評】知道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
20.【答案】B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A項,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正確。
B項,“四渡赤水出奇兵”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體現了紅軍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正確。
C項,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遵義會議,不正確。
D項,“四渡赤水出奇兵”發生在遵義會議之后,不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能力。本題難度一般。
21.【答案】(1)原因:紅軍第五次發圍剿失敗。
事件:遵義會議。
原因: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2)克服:①黨內的“左”傾錯誤;②敵人的圍追堵截;③嚴酷的自然險阻;④嚴重的物資匱乏。
(3)認識: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傳播了革命思想,擴大了黨的影響。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這一史詩般的逃亡”是指紅軍長征,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紅軍第五次發圍剿失敗。被譽為長征從此“走向黎明”是指遵義會議。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2)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 紅軍在長征中克服了黨內左傾錯誤的統治,敵人的圍追堵截,嚴酷的自然險阻,物資的嚴重匱乏等。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紅軍沖破敵人的四道封鎖線,人員損失過半;后改向貴州前進,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召開遵義會議。此后,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6年10月,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在長征過程中紅軍物資缺乏,環境惡劣。表現了不怕犧牲、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堅持不懈、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等。
(3)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長征粉碎了國民黨消滅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傳播了革命思想,擴大了黨的影響。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2.【答案】(1)上框B,下框A。
(2)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惡劣的自然環境、國民黨的圍追堵截、物資短缺、沿途的民族問題。
不怕苦、不怕累、一往無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知識點】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紅軍長征途中兩個重要的地點:遵義和吳起鎮。由地圖看出:上框在會寧附近,應填紅一方面軍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的地點:B吳起鎮。下框在貴陽北部,應填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的地點:A遵義。
(2)本題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 遵義會議的意義: 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本題考查長征道路上經歷的艱難險阻及長征精神。長征道路上經歷的艱難險阻從敵我雙方形勢、政治,經濟、自然環境等方面全方位考慮;歸納總結為長征路上克服的艱難險阻有黨內左傾錯誤的統治;敵人的圍追堵截;嚴酷的自然險阻;物資的嚴重匱乏。長征精神可以從長征的過程及其歷史意義來歸納整理;紅軍長征的路線都是十分的艱苦十分險惡的環境,所以能體現出革命的英雄主義及樂觀主義。紅軍長征出發時有八萬人,而最后剩下的只有兩萬多人,所以又體現了紅軍的勇于犧牲的精神。
故答案為:(1)上框B,下框A。
(2)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機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惡劣的自然環境、國民黨的圍追堵截、物資短缺、沿途的民族問題。
不怕苦、不怕累、一往無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熟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教育學生學習長征精神。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坪| 喀什市| 钦州市| 兰州市| 云霄县| 永泰县| 青阳县| 桂东县| 红原县| 濉溪县| 普兰店市| 龙川县| 老河口市| 宜阳县| 奈曼旗| 比如县| 卓资县| 泰和县| 图木舒克市| 宁化县| 黄石市| 三河市| 武川县| 固始县| 白沙| 永新县| 司法| 新巴尔虎右旗| 望城县| 塘沽区| 四会市| 观塘区| 紫金县| 金溪县| 灵石县| 称多县| 芷江| 富蕴县| 黑河市| 额尔古纳市|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