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21 三大戰役一、單選題1.(2020九上·柯橋開學考)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 )A.國民黨軍隊士氣低下B.廣大解放軍戰士的英勇奮戰C.人們群眾的大力支持D.毛澤東等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材料中軍官感嘆 “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高超的軍事指揮本領,攻克錦州成為取得遼沈戰役勝利的關鍵。ABC三項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毛澤東等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是題干材料表明的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熟知解放戰爭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2.(2019九上·北侖期末)(解放戰爭期間)劉伯承這樣說:“敵人是‘啞鈴戰略’,把鐵錘放在山東和陜北,我們要砍斷這個把’……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為此,人民解放軍采取( )A.重慶談判 B.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由“我們大膽地把敵人甩在后面,長驅直入地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結合所學,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胸膛,嚴重威脅到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可知,“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是指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挺進大別山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以劉伯承的話為切入點,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以及意義。3.(2019九上·柯橋月考)1948 年底,蔣介石在某會議上說:“東北喪失,危及華北,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蔣介石提及的“此次會戰”是( )A.渡江戰役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可知這是以徐州為核心的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敵軍。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淮海戰役是蔣介石提及的“此次會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4.(2019九上·青田期中)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的是( )①一二九運動 ②井岡山會師 ③三大戰役 ④重慶談判A.②①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①一二九運動發生在1935年,②井岡山會師發生在1928年,③三大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④重慶談判發生在1945年,因此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是②①④③。A項②①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相關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需要準確識記一二九運動、井岡山會師、三大戰役、重慶談判的史實。5.(2019九上·天臺期中)毛澤東說“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并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文中“現在”指( )A.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 B.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C.三大戰役取得勝利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這一關鍵信息,聯系所學知,1949年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作出了將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到城市的決定.A項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是1945年之前,不符合題意;B項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1947年,不符合題意;C項三大戰役取得勝利是1949年,符合題意;D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是1927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相關的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并遷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提取有效信息。6.(2019九上·天臺期中)中共中央軍委曾給某次戰役指揮部發了電報:“第一步殲敵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殲敵于長江以北的問題……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這一戰役應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現在不是讓敵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長江以南的問題,而是第一步殲敵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殲敵于長江以北的問題”,可知是淮海戰役。A項遼沈戰役發生在東三省,與材料“淮河以北或長江以北”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淮海戰役應是題干材料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C項平津戰役發生在北平、天津等地,與材料“淮河以北或長江以北”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與題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2019九上·新昌期中)1948年10月,一個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這一招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由此可見,他感嘆的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題干“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從題目中描述可知,這講的是錦州之戰,攻占錦州是遼沈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東北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A項符合題意;淮海戰役涉及的地點是徐州,B項不符題意;平津戰役涉及的地點是北平和張家口,C項不符合題意;渡江戰役涉及的地點是南京,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遼沈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沈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沈會戰“。戰役結束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隊。8.(2019九上·杭州月考)文獻紀錄片《走近毛澤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衛員給毛澤東梳頭時拔下一根白發,毛澤東打趣地說:“打了三個勝仗,白了一根頭發,值得!”這“三個勝仗”是指( )①遼沈戰役 ②賀勝橋戰役 ③淮海戰役 ④平津戰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據材料關鍵信息“打了三個勝仗,白了一根頭發”可知,這是毛澤東在三大戰役后說的話,“三個勝仗”是指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進行了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D項①③④是題干材料中“三個勝仗”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三大戰役是指解放戰爭時期國共雙方的三次戰略決戰,即平津戰役、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三大戰役后,國民黨主力基本上被消滅,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解答組合選擇題,排除法是比較好的方法,一般題目排除一個即可獲取正確答案,但需要特別注意選項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選項的,有一小部分組合選擇題所有內容都正確。9.(2018九上·江山期末)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能體現上述觀點的是( )A.共產黨人在五四運動中領導學生進行罷工斗爭B.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軍隊在正面戰場消極抗戰C.國民革命時期國統區通貨膨脹經濟崩潰D.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是與人民群眾對解放戰爭的全力支持分不開的。人民群眾大力支前、人民群眾的支援是人民解放軍打勝仗,奪取解放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說法與之意思最為相近的是陳毅: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發起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被陳毅司令員評價為“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說明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ABC三項不能體現題干觀點,不符合題意;D項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能體現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10.(2018九上·婺城期末)“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又能吸引國民黨軍隊來援,減輕對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是( )A.挺進大別山 B.遼沈戰役C.淮海戰役 D.簽署《聯合國家宣言》【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軍事行動是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A項挺進大別山是材料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為依托,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以及意義。11.(2018九上·麗水期末)下圖所示為解放軍某一重要軍事行動,它“從中間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這一軍事行動( )A.導致國民黨長江防線迅速崩潰B.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D.解放長江的華東和中原地區【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A項導致國民黨長江防線迅速崩潰的是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B項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符合題意;C項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的是三大戰役,不符合題意;D項解放長江的華東和中原地區的是淮海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要求學生熟記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深切感受老一代黨的領導人的智慧。12.(2018九上·上虞期末)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 )A.國民黨軍隊士氣低下B.廣大解放軍戰士的英勇奮戰C.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D.毛澤東等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材料中軍官感嘆 “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毛澤東等人高超的軍事指揮本領,攻克錦州成為取得遼沈戰役勝利的關鍵。ABC三項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毛澤東等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是題干材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熟知解放戰爭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13.(2018九上·溫州期末)下圖為某人物傳記的部分目錄,據此判斷,第十三章的章名可能是( )A.南昌起義的參謀長 B.第三次“反圍剿”C.千里躍進大別山 D.揮師過長江【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B兩項不符合題意,南昌起義的參謀長及第三次“反圍剿”在抗日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之前;C項千里躍進大別山可能是第十三章的章名,根據材料“到敵人后方”可知,反映的是抗日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決戰淮海”反映的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在這兩個時間之間的有戰略反攻,即千里躍進大別山,符合題意;D項錯誤,揮師過長江指的是渡江戰役,在“決戰淮海”之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略反攻的知識,考查學生分析材料能力。14.(2018九上·定海期末)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這位軍官被俘虜的事件,最有可能發生在( )A.遼沈戰役 B.淞滬會戰 C.平津戰役 D.百團大戰【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由題干中的關鍵詞“1948年10月”“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可知,這是遼沈戰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發起遼沈戰役,東北人民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截斷了東北敵人向關內的退路,被圍困在長春的敵人,部分起義,其余投降,接著,解放軍攻克沈陽,解放了東北全境。A項遼沈戰役最有可能發生題干中軍官被俘虜的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遼沈戰役的相關內容。掌握遼沈戰役的經過是解決本題的關鍵。15.(2018九上·西湖期末)讀下圖,可以判斷該示意圖的主題是( )A.全面內戰爆發 B.挺進大別山C.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地圖中的“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大別山”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向國民黨統治區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們直接插入敵人兵力空虛的大別山地區,人民解放軍進入解放戰爭的第二階段:戰略進攻。劉鄧大軍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嚴重的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ACD三項都不是題干示意圖的主題,不符合題意;B項挺進大別山是題干示意圖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挺進大別山及學生的識圖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去判斷。16.(2018九上·上城期末)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下列說法與之意思最為相近的是( )A.李大釗: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澤東: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C.彭德懷: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D.陳毅: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是與人民群眾對解放戰爭的全力支持分不開的。人民群眾大力支前、人民群眾的支援是人民解放軍打勝仗,奪取解放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說法與之意思最為相近的是陳毅: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發起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被陳毅司令員評價為“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說明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ABC三項與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陳毅: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與題干材料意思最為相近,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17.(2018九上·東陽月考)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蔣介石將大批部隊派往東北,結果便是令其中的47萬人被消滅或被俘……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指揮不當,再一次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兵員損失。作者旨在說明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是( )A.人民的作用 B.軍隊的士氣C.決策者的作用 D.外部勢力的介入【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影響解放戰爭蔣介石國民黨失敗的很多,據“蔣……將大批部隊派往東北,結果便是令其中的47萬人被消滅或被俘……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指揮不當,再一次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兵員損失”可知,作者旨在說明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是決策者的作用。C項決策者的作用是作者旨在說明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的話語為依托,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18.(2018九上·天臺月考)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這位軍官被俘虜的事件,最有可能發生在(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從題干“ 1948年10月 ”“錦州”等關鍵詞可以知道這位軍官被俘虜的事件最有可能與遼沈戰役有關。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發起遼沈戰役,東北人民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截斷了東北敵人向關內的退路,使遼沈戰役迅速取得勝利。【點評】歷史類的選擇題需要特別注意時間,可以為答題提供思考方向。19.(2018九上·金華月考)“共產黨從東北地區突然發起猛攻,攻克了華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時,他們已在橫渡長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軍的重大軍事行動依次是( )A.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B.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C.淮海戰役、遼沈戰役、渡江戰役D.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共產黨從東北地區突然發起猛攻”是指遼沈戰役;“攻克了華北各大城市”是指平津戰役;“到1949年4月時,他們已在橫渡長江”是指渡江戰役。B項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是材料中依次涉及到的人民解放軍的重大軍事行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后期的大決戰。20.(2018九上·余姚月考)70年前,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下對三大戰役評價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A.人民解放軍戰略開始了全面反攻B.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D.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得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促進了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A項人民解放軍戰略開始了全面反攻不符合歷史事實,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戰略開始了全面反攻的開始,符合題意;BCD三項符合歷史事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21.(2018九上·浙江月考)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回答問題。(1)這位軍官被俘虜的事件,最有可能發生在(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 D.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2)軍官感嘆 “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 )A.國民黨軍隊的士氣低下 B.高超的軍事指揮本領C.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持 D.解放軍戰士英勇奮戰【答案】(1)A(2)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A項遼沈戰役最有可能發生這位軍官被俘虜的事件,根據材料“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并結合時間是1948年10月,錦州被攻克發生遼沈戰役之中,截斷了東北敵軍的退路,符合題意;B項淮海戰役是以徐州為中心的戰役,并且開始的時間是1948年11月,不符合題意;C項平津戰役發生在華北地區,并且開始的時間是1948年11月,不符合題意;D項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在1947年6月,不符合題意;(2)A項國民黨軍隊的士氣低下錯誤,材料中雄才大略之人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的軍事指揮者,不符合題意;B項高超的軍事指揮本領是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材料中軍官感嘆 “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高超的軍事指揮本領,攻克錦州成為取得遼沈戰役勝利的關鍵,符合題意;C項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持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提到解放戰爭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持,不符合題意;D項解放軍戰士英勇奮戰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及解放軍戰士英勇奮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A。(2)B。【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遼沈戰役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明確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是解題的關鍵。(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熟知解放戰爭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21 三大戰役一、單選題1.(2020九上·柯橋開學考)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 )A.國民黨軍隊士氣低下B.廣大解放軍戰士的英勇奮戰C.人們群眾的大力支持D.毛澤東等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2.(2019九上·北侖期末)(解放戰爭期間)劉伯承這樣說:“敵人是‘啞鈴戰略’,把鐵錘放在山東和陜北,我們要砍斷這個把’……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為此,人民解放軍采取( )A.重慶談判 B.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3.(2019九上·柯橋月考)1948 年底,蔣介石在某會議上說:“東北喪失,危及華北,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蔣介石提及的“此次會戰”是( )A.渡江戰役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4.(2019九上·青田期中)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的是( )①一二九運動 ②井岡山會師 ③三大戰役 ④重慶談判A.②①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5.(2019九上·天臺期中)毛澤東說“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并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文中“現在”指( )A.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 B.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C.三大戰役取得勝利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6.(2019九上·天臺期中)中共中央軍委曾給某次戰役指揮部發了電報:“第一步殲敵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殲敵于長江以北的問題……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這一戰役應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7.(2019九上·新昌期中)1948年10月,一個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這一招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由此可見,他感嘆的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8.(2019九上·杭州月考)文獻紀錄片《走近毛澤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衛員給毛澤東梳頭時拔下一根白發,毛澤東打趣地說:“打了三個勝仗,白了一根頭發,值得!”這“三個勝仗”是指( )①遼沈戰役 ②賀勝橋戰役 ③淮海戰役 ④平津戰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2018九上·江山期末)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能體現上述觀點的是( )A.共產黨人在五四運動中領導學生進行罷工斗爭B.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軍隊在正面戰場消極抗戰C.國民革命時期國統區通貨膨脹經濟崩潰D.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0.(2018九上·婺城期末)“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又能吸引國民黨軍隊來援,減輕對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是( )A.挺進大別山 B.遼沈戰役C.淮海戰役 D.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1.(2018九上·麗水期末)下圖所示為解放軍某一重要軍事行動,它“從中間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這一軍事行動( )A.導致國民黨長江防線迅速崩潰B.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D.解放長江的華東和中原地區12.(2018九上·上虞期末)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 )A.國民黨軍隊士氣低下B.廣大解放軍戰士的英勇奮戰C.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D.毛澤東等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13.(2018九上·溫州期末)下圖為某人物傳記的部分目錄,據此判斷,第十三章的章名可能是( )A.南昌起義的參謀長 B.第三次“反圍剿”C.千里躍進大別山 D.揮師過長江14.(2018九上·定海期末)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這位軍官被俘虜的事件,最有可能發生在( )A.遼沈戰役 B.淞滬會戰 C.平津戰役 D.百團大戰15.(2018九上·西湖期末)讀下圖,可以判斷該示意圖的主題是( )A.全面內戰爆發 B.挺進大別山C.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16.(2018九上·上城期末)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下列說法與之意思最為相近的是( )A.李大釗: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B.毛澤東: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C.彭德懷: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D.陳毅: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7.(2018九上·東陽月考)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蔣介石將大批部隊派往東北,結果便是令其中的47萬人被消滅或被俘……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指揮不當,再一次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兵員損失。作者旨在說明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是( )A.人民的作用 B.軍隊的士氣C.決策者的作用 D.外部勢力的介入18.(2018九上·天臺月考)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這位軍官被俘虜的事件,最有可能發生在(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19.(2018九上·金華月考)“共產黨從東北地區突然發起猛攻,攻克了華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時,他們已在橫渡長江……”。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軍的重大軍事行動依次是( )A.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B.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C.淮海戰役、遼沈戰役、渡江戰役D.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20.(2018九上·余姚月考)70年前,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下對三大戰役評價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A.人民解放軍戰略開始了全面反攻B.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D.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21.(2018九上·浙江月考)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國民黨軍官感嘆道:“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回答問題。(1)這位軍官被俘虜的事件,最有可能發生在(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C.平津戰役 D.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2)軍官感嘆 “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 )A.國民黨軍隊的士氣低下 B.高超的軍事指揮本領C.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持 D.解放軍戰士英勇奮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材料中軍官感嘆 “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高超的軍事指揮本領,攻克錦州成為取得遼沈戰役勝利的關鍵。ABC三項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毛澤東等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是題干材料表明的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熟知解放戰爭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2.【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由“我們大膽地把敵人甩在后面,長驅直入地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結合所學,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胸膛,嚴重威脅到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可知,“躍進到敵人的深遠后方去”是指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挺進大別山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以劉伯承的話為切入點,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以及意義。3.【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可知這是以徐州為核心的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敵軍。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淮海戰役是蔣介石提及的“此次會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1948年底”徐、蚌乃首都門戶,此次會戰,事關黨國存亡”。4.【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①一二九運動發生在1935年,②井岡山會師發生在1928年,③三大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④重慶談判發生在1945年,因此按發生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是②①④③。A項②①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相關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需要準確識記一二九運動、井岡山會師、三大戰役、重慶談判的史實。5.【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這一關鍵信息,聯系所學知,1949年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作出了將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到城市的決定.A項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是1945年之前,不符合題意;B項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1947年,不符合題意;C項三大戰役取得勝利是1949年,符合題意;D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是1927年,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相關的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并遷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提取有效信息。6.【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現在不是讓敵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長江以南的問題,而是第一步殲敵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殲敵于長江以北的問題”,可知是淮海戰役。A項遼沈戰役發生在東三省,與材料“淮河以北或長江以北”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淮海戰役應是題干材料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C項平津戰役發生在北平、天津等地,與材料“淮河以北或長江以北”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與題干材料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7.【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題干“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從題目中描述可知,這講的是錦州之戰,攻占錦州是遼沈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東北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A項符合題意;淮海戰役涉及的地點是徐州,B項不符題意;平津戰役涉及的地點是北平和張家口,C項不符合題意;渡江戰役涉及的地點是南京,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遼沈戰役是中國近代史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中國共產黨稱之為遼沈戰役,中國國民黨稱之為遼西會戰,又作”遼沈會戰“。戰役結束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隊。8.【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據材料關鍵信息“打了三個勝仗,白了一根頭發”可知,這是毛澤東在三大戰役后說的話,“三個勝仗”是指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進行了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D項①③④是題干材料中“三個勝仗”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三大戰役是指解放戰爭時期國共雙方的三次戰略決戰,即平津戰役、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三大戰役后,國民黨主力基本上被消滅,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解答組合選擇題,排除法是比較好的方法,一般題目排除一個即可獲取正確答案,但需要特別注意選項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選項的,有一小部分組合選擇題所有內容都正確。9.【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是與人民群眾對解放戰爭的全力支持分不開的。人民群眾大力支前、人民群眾的支援是人民解放軍打勝仗,奪取解放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說法與之意思最為相近的是陳毅: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發起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被陳毅司令員評價為“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說明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ABC三項不能體現題干觀點,不符合題意;D項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能體現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10.【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軍事行動是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A項挺進大別山是材料描述的戰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為依托,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以及意義。11.【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A項導致國民黨長江防線迅速崩潰的是渡江戰役,不符合題意;B項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符合題意;C項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的是三大戰役,不符合題意;D項解放長江的華東和中原地區的是淮海戰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要求學生熟記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深切感受老一代黨的領導人的智慧。12.【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材料中軍官感嘆 “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毛澤東等人高超的軍事指揮本領,攻克錦州成為取得遼沈戰役勝利的關鍵。ABC三項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毛澤東等人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是題干材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熟知解放戰爭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13.【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AB兩項不符合題意,南昌起義的參謀長及第三次“反圍剿”在抗日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之前;C項千里躍進大別山可能是第十三章的章名,根據材料“到敵人后方”可知,反映的是抗日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決戰淮海”反映的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在這兩個時間之間的有戰略反攻,即千里躍進大別山,符合題意;D項錯誤,揮師過長江指的是渡江戰役,在“決戰淮海”之后,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略反攻的知識,考查學生分析材料能力。14.【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由題干中的關鍵詞“1948年10月”“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可知,這是遼沈戰役。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發起遼沈戰役,東北人民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截斷了東北敵人向關內的退路,被圍困在長春的敵人,部分起義,其余投降,接著,解放軍攻克沈陽,解放了東北全境。A項遼沈戰役最有可能發生題干中軍官被俘虜的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遼沈戰役的相關內容。掌握遼沈戰役的經過是解決本題的關鍵。15.【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地圖中的“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大別山”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向國民黨統治區發動大規模進攻。他們直接插入敵人兵力空虛的大別山地區,人民解放軍進入解放戰爭的第二階段:戰略進攻。劉鄧大軍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嚴重的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ACD三項都不是題干示意圖的主題,不符合題意;B項挺進大別山是題干示意圖的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挺進大別山及學生的識圖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去判斷。16.【答案】D【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是與人民群眾對解放戰爭的全力支持分不開的。人民群眾大力支前、人民群眾的支援是人民解放軍打勝仗,奪取解放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美國國務院的白皮書說:中華民國政府的失敗“不是因為援助不夠,……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說法與之意思最為相近的是陳毅: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發起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得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被陳毅司令員評價為“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說明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是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ABC三項與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陳毅: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與題干材料意思最為相近,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17.【答案】C【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影響解放戰爭蔣介石國民黨失敗的很多,據“蔣……將大批部隊派往東北,結果便是令其中的47萬人被消滅或被俘……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指揮不當,再一次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兵員損失”可知,作者旨在說明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是決策者的作用。C項決策者的作用是作者旨在說明影響戰爭結局的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的話語為依托,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18.【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從題干“ 1948年10月 ”“錦州”等關鍵詞可以知道這位軍官被俘虜的事件最有可能與遼沈戰役有關。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發起遼沈戰役,東北人民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截斷了東北敵人向關內的退路,使遼沈戰役迅速取得勝利。【點評】歷史類的選擇題需要特別注意時間,可以為答題提供思考方向。19.【答案】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共產黨從東北地區突然發起猛攻”是指遼沈戰役;“攻克了華北各大城市”是指平津戰役;“到1949年4月時,他們已在橫渡長江”是指渡江戰役。B項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是材料中依次涉及到的人民解放軍的重大軍事行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后期的大決戰。20.【答案】A【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使得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促進了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A項人民解放軍戰略開始了全面反攻不符合歷史事實,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戰略開始了全面反攻的開始,符合題意;BCD三項符合歷史事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役的相關知識。21.【答案】(1)A(2)B【知識點】三大戰役【解析】【分析】(1)A項遼沈戰役最有可能發生這位軍官被俘虜的事件,根據材料“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并結合時間是1948年10月,錦州被攻克發生遼沈戰役之中,截斷了東北敵軍的退路,符合題意;B項淮海戰役是以徐州為中心的戰役,并且開始的時間是1948年11月,不符合題意;C項平津戰役發生在華北地區,并且開始的時間是1948年11月,不符合題意;D項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在1947年6月,不符合題意;(2)A項國民黨軍隊的士氣低下錯誤,材料中雄才大略之人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的軍事指揮者,不符合題意;B項高超的軍事指揮本領是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材料中軍官感嘆 “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來的”,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是高超的軍事指揮本領,攻克錦州成為取得遼沈戰役勝利的關鍵,符合題意;C項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持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提到解放戰爭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持,不符合題意;D項解放軍戰士英勇奮戰錯誤,材料中沒有提及解放軍戰士英勇奮戰,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A。(2)B。【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遼沈戰役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明確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是解題的關鍵。(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于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熟知解放戰爭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21 三大戰役(學生版).docx 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復習專題:21 三大戰役(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