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歷社九上3.2.1《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同步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歷社九上3.2.1《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同步試卷

資源簡介

歷社九上3.2.1《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2019九上·蒼南期中)下圖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歷史事件。有關該事件的歷史要素,敘述正確的有( ?。?br/>①背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②目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③地點:陜西西安
④意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根據題文圖片上“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等可知反映的是西安事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在西安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此外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標志是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由此可見,①④不符合史實。
C項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如圖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歷史事件為切入點,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理解并識記西安事變的相關史實。
2.下列是日本發動的侵華事變,其中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事件是( ?。?br/>A.八一三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一二八事變
【答案】B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九一八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由于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三省淪陷,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故選擇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的識記。
3.(2018九上·溫州期末)蘇聯中學歷史教科書認為,中日戰爭始于1937年7月7日,日本打著編造的借口對中華民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侵略開始。下列史實中心與此觀點相悖的是( ?。?br/>A.南京大屠殺 B.盧溝橋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潘家峪慘案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根據“中日戰爭始于1937年7月7日,日本打著編造的借口對中華民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侵略開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侵略中國的東北,所以九一八事變與此觀點相悖。
ABD三項與題干觀點相符,不符合題意;
C項九一八事變與題干觀點相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是解題的關鍵。
4.中國迄今還沒有“國恥日”,因此有人建議把9月18日作為中國的國恥日,你覺得以下理由最為貼切的是(  )
A.這是東三省淪陷,東北同胞淪為亡國奴的開始
B.這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C.這是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
D.這是中國慘敗于日本的開始
【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了侵華戰爭。不到半年時間,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從國恥的角度看,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歷史類題目要特別注意時間,從“9月18日”這個時間就可以得出是“九一八事變”。
5.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日本有人評論說:“這使對中國不利而對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齊消失了?!边@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西安事變削弱了日本的侵華力量
B.蔣介石政府開始聯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華政策
D.中國內戰不斷,四分五裂
【答案】D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并向全國發表通電,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所以“ 對中國不利而對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是指國共之間的內戰。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相關史實的理解,屬于一般題。
6.(2019九上·青田期中)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根據歌詞內容和右圖分析日本以東北三省為目標開始侵略中國的原因,下列選項中符合題意的是( ?。?br/>①日本與中國隔海相望,東北三省在地理上離日本較近
②為了轉嫁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矛盾
③蔣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無暇顧及東北
④東北三省自然資源豐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由于東北三省地理上離日本較近,而且自然資源豐富;對于自然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從這里下手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奪資源用于戰爭。同時, 以此作為南下進一-步侵略中國的基地。
A項①④是日本以東北三省為目標開始侵略中國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以東北三省為目標開始侵略中國的原因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仔細觀察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作答。
7.《大公報》載文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痹撐陌l表的歷史背景應該是(  )
A.甲午戰爭爆發 B.中華民國建立
C.抗日戰爭爆發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日本占領東北后不想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1933年1月,日軍攻克山海關向南推進,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在長城一線、察合爾等地與日軍作戰,收復多倫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劃是為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中國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 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中國要全面抗戰。
ABD三項不是題干發表的歷史背景,不符合題意;
C項應該是發表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日本全面侵華的相關知識。
8.(2019九上·諸暨月考)“苦難十四年,日本和漢奸,壓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睆钠鋬热萃茰y這是哪一地區的民謠?( ?。?br/>A.華北 B.陜北 C.蘇北 D.東北
【答案】D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抓牢關鍵詞“苦難14年",中國東北地區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淪為日本殖民地,到1945年抗戰勝利歷時14年,D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特別是九一八事變的了解。
9.(2018九上·婺城期末)東北大學某時期的遷移路線:在沈陽建立→遷往北平→遷往開封→遷往四川。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與它的遷移相關的事件應該是( ?。?br/>A.土地革命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它的遷移與抗日戰爭有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所以東北大學1931年遷往北平,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所以遷往開封,后來日本對占領了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大片領導,國民政府都城遷往重慶,所以東北大學也遷到了四川。
ABD三項與題干中東北大學的遷移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抗日戰爭與題干中東北大學的遷移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為切入點,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
注意識記抗日戰爭的重大事件及抗戰勝利的意義。
10.(2019九上·諸暨月考)從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到與國民黨合作抗日,中國共產黨這一政策轉變的根本依據是( ?。?br/>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D.“一二 九”運動爆發
【答案】B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在1936年12月,是共產黨貫徹這一政策的體現,故A錯;
促使共產黨政策轉變的原因是日本對中國侵略不斷加深,中日民族矛盾超過了與國民黨的恩怨。故選B。
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1935年日本侵略華北時就提出主張的,也就是說,1935年時共產黨就已經想與國民黨合作抗日了。選項C與設問邏輯不通,排除;
一二九運動是共產黨領導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也是在主張與國民黨合作后,故排除D。
故答案為: B。
【點評】考查學生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解,從提出到推動并形成的背景和歷程。
11.(2019九上·金華月考)20世紀30年代,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以下評語最能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的是( ?。?br/>A.新世紀的曙光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C.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帝國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在中國使用了化學武器、細菌武器等一切最為殘酷的手段,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ABD三項都不能反映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C項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最能反映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對重大歷史事件影響的識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12.(2019九上·義烏期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將革命進行到底”。上述口號所反映的歷史發展主題是( ?。?br/>A.工農武裝割據 B.抗擊外國侵略
C.民主革命 D.推翻國民政府統治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1927年南昌起義后的口號,“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是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后的口號,“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是在1945年的解放戰爭期間的口號,“將革命進行到底”是毛澤東在1949年的新年賀詞中的口號。這些口號都發生在我國的民主革命時期。
ABD三項都不準確,不符合題意;
C項民主革命是題干口號所反映的歷史發展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13.(2018九上·瑞安模擬)某老師為了反映某一時期東亞地區的形勢,畫了一幅示意圖,圖中將日本領域分別以黑色及灰色標示。由圖推測下列年份很有可能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br/>A.1871年 B.1905年 C.1935年 D.1946年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 【分析】圖中黑色部分,除日本本土外,臺灣在1895年被日本侵占,朝鮮1910年被日本吞并。圖中灰色部分是中國東北,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歸祖國,東北光復,朝鮮獨立。
ABD三項與題干示意圖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1935年可能會出現題干示意圖反映的形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14.(2018九上·湖州月考)下圖是1932年出產的一款火柴上的圖案,據此可知( ?。?br/>A.民族火柴工業舉步維艱 B.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用
C.開始興起實業救國思潮 D.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
【答案】D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圖片信息“抗敵牌、十九路軍、收回利權”可知,此內容與抗日戰爭有關。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犯上海閘北,國民黨軍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勇殺敵,“一 二八”事變全面爆發。前方將土奮勇殺敵,后方民眾全力支持積極聲援。如圖的抗敵牌火柴就是當時的愛國企業為支援前方奮勇殺敵的十九路軍,呼吁上海人民支持抗擊日寇而設計生產的??箶撑苹鸩裆羁瘫憩F了當時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支持抗戰的愛國情懷,側面反映了全國抗日救亡民主運動的高漲。
A項民族火柴工業舉步維艱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用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開始興起實業救國思潮說法錯誤,甲午戰后就有實業救國思潮了,不符合題意;
D項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符合題干圖片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全國抗日救亡民主運動的高漲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
15.(2018九上·鄞州月考)1937年,冼星海在家書中寫道:“六年前的三千萬流民的印象,當我還沒有忘記的時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六年前的三千萬流民”產生的起因是( ?。?br/>A.九一八事變 B.甲午中日戰爭
C.七七事變 D.南京大屠殺
【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1937年”“六年前的三千萬流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我國的九一八事變,并很快侵占東北三省,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紛紛逃亡關內。故“六年前的三千萬流民”產生的起因是九一八事變。
A項九一八事變是“ 六年前的三千萬流民”產生的起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知道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我國的九一八事變,并很快侵占東北三省,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紛紛逃亡關內。
16.(2019九上·諸暨月考)它可以說是一件不幸中之大幸的事,既幫助統一了國家,也停止了內戰,蔣中正不再被做抗擊日軍的絆腳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領導了中國統一戰線抵抗外來侵略。”材料中的“它”是指( ?。?br/>A.北伐戰爭 B.盧溝橋事變 C.西安事變 D.抗日戰爭
【答案】C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從材料中“停止了內戰”“蔣中正不再做抗日的絆腳石”......可得出該事件是西安事變,選A無疑。
故答案為:C。
【點評】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安事變前因后果的理解。
17.(2019九上·金華月考)張學良回憶(1901年-2001年)說:“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后就沒有了……從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張學良“36歲”時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是( ?。?br/>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重慶談判
【答案】B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中“張學良回憶(1901年——2001年)”“36歲”可以推斷出張學良36歲時正是1936年。1936年12月12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張學良和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
B項西安事變是張學良“36歲”時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安事變的準確認識。重點掌握西安事變的時間、發動者。
18.(2019九上·臺州期中)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边@里所說的“統一”指的是( ?。?br/>A.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
B.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C.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形成合作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答案】C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題干是史沫特萊對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的評價,即要認識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最主要影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扭轉時局的關鍵,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
A項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的標志是張學良改旗易幟,不符合題意;
B項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不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形成合作是題干材料里所說的“統一”,符合題意;
D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時間是1937年9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9.(2018九上·湖州月考)口號與主張蘊涵著時代的特征,以下口號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br/>①“打倒列強,除軍閥”
②“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③“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①“打倒列強,除軍閥” 發生在1926年北伐時期;
②“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
③“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發生在1931——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
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中國1905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
所以題干中口號出現的先后順序是④②①③。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時間識記。
20.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歷史的轉折點,其理由在于( ?。?br/>A.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
B.張學良、楊虎城停止了“剿共”軍事行動
C.英美迫使蔣介石接受抗日
D.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答案】A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A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歷史的轉折點的理由,不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材料分析題
21.【抗爭篇:識人類良知】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揭穿謊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勢力宣稱:“在支那事變(指1937—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發展的過程中,日軍……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性質。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意圖。”
材料二:日本右翼勢力胡說:“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br/>【誓死抗戰】
材料三: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抗日戰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1936年8月犧牲前留下的家書
材料四:1940年5月,張自忠在宜城壯烈犧牲。張自忠犧牲前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守住良知】
材料五:外交部部長王毅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責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復曾經受到的傷害?!?0多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多年后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
(1)結合有關史實,批駁材料一、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謊言。
(2)七七事變爆發前,中國民眾是怎樣抵抗日本侵略的?
(3)張自忠的抗戰家書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
(4)你認為日本怎樣做才不輸掉良知?
【答案】(1)材料一觀點批駁: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已經侵占中國東北;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又占領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材料二觀點批駁: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2)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等等。
(4)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信守和平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真誠向受害國道歉,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等等。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1)結合日本侵華的表現進行辨析即可,如侵占中國的東北、華北、華中及華南等地,制造南京大屠殺等慘案。
(2)結合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表現進行分析即可,如一二九運動、抗聯、西安事變等。
(3)材料“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體現的是精神是愛國精神、視死如歸的精神等。
(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對于侵華戰爭應該以史為鑒,進行反思、承擔國際責任及反省戰爭罪行等。
故答案為:(1)材料一觀點批駁: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已經侵占中國東北;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又占領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材料二觀點批駁: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2)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材料四 1940年5月,張自忠在宜城壯烈犧牲。張自忠犧牲前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br/>(3)示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等等。
(4)示例: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信守和平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真誠向受害國道歉,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代中國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慘遭外國列強欺侮,山河破碎、主權淪喪、百姓蒙難的血淚史,如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
材料二:“起來!不愿做努力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br/>(1)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是哪個侵略者?造成了我國哪一地區的淪陷?
(2)材料二的歌曲創作于20世紀30年代,為什么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答案】(1)日本。東北三省。
(2)20世紀30年代,日本制造了兩次侵華事變。九一八事變后不到半年,日軍就占領了東北三省。七七事變后,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所以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相關事實。第一小題是基礎題,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北三省。第二小題,要求從學生理解而是世紀三十年,日本先后發動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中華民族面臨亡國危險。
【點評】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相關事實及影響
1 / 1歷社九上3.2.1《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2019九上·蒼南期中)下圖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歷史事件。有關該事件的歷史要素,敘述正確的有( ?。?br/>①背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②目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③地點:陜西西安
④意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是日本發動的侵華事變,其中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事件是(  )
A.八一三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一二八事變
3.(2018九上·溫州期末)蘇聯中學歷史教科書認為,中日戰爭始于1937年7月7日,日本打著編造的借口對中華民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侵略開始。下列史實中心與此觀點相悖的是( ?。?br/>A.南京大屠殺 B.盧溝橋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潘家峪慘案
4.中國迄今還沒有“國恥日”,因此有人建議把9月18日作為中國的國恥日,你覺得以下理由最為貼切的是(  )
A.這是東三省淪陷,東北同胞淪為亡國奴的開始
B.這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C.這是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
D.這是中國慘敗于日本的開始
5.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日本有人評論說:“這使對中國不利而對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齊消失了。”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br/>A.西安事變削弱了日本的侵華力量
B.蔣介石政府開始聯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華政策
D.中國內戰不斷,四分五裂
6.(2019九上·青田期中)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根據歌詞內容和右圖分析日本以東北三省為目標開始侵略中國的原因,下列選項中符合題意的是( ?。?br/>①日本與中國隔海相望,東北三省在地理上離日本較近
②為了轉嫁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矛盾
③蔣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無暇顧及東北
④東北三省自然資源豐富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大公報》載文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所懷抱的觀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始終沒有打入我們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們從亡國滅種的危機中,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痹撐陌l表的歷史背景應該是(  )
A.甲午戰爭爆發 B.中華民國建立
C.抗日戰爭爆發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8.(2019九上·諸暨月考)“苦難十四年,日本和漢奸,壓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睆钠鋬热萃茰y這是哪一地區的民謠?( ?。?br/>A.華北 B.陜北 C.蘇北 D.東北
9.(2018九上·婺城期末)東北大學某時期的遷移路線:在沈陽建立→遷往北平→遷往開封→遷往四川。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與它的遷移相關的事件應該是( ?。?br/>A.土地革命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
10.(2019九上·諸暨月考)從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到與國民黨合作抗日,中國共產黨這一政策轉變的根本依據是( ?。?br/>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D.“一二 九”運動爆發
11.(2019九上·金華月考)20世紀30年代,中國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以下評語最能反映當時時代特征的是( ?。?br/>A.新世紀的曙光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C.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2.(2019九上·義烏期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將革命進行到底”。上述口號所反映的歷史發展主題是( ?。?br/>A.工農武裝割據 B.抗擊外國侵略
C.民主革命 D.推翻國民政府統治
13.(2018九上·瑞安模擬)某老師為了反映某一時期東亞地區的形勢,畫了一幅示意圖,圖中將日本領域分別以黑色及灰色標示。由圖推測下列年份很有可能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br/>A.1871年 B.1905年 C.1935年 D.1946年
14.(2018九上·湖州月考)下圖是1932年出產的一款火柴上的圖案,據此可知( ?。?br/>A.民族火柴工業舉步維艱 B.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用
C.開始興起實業救國思潮 D.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
15.(2018九上·鄞州月考)1937年,冼星海在家書中寫道:“六年前的三千萬流民的印象,當我還沒有忘記的時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六年前的三千萬流民”產生的起因是(  )
A.九一八事變 B.甲午中日戰爭
C.七七事變 D.南京大屠殺
16.(2019九上·諸暨月考)它可以說是一件不幸中之大幸的事,既幫助統一了國家,也停止了內戰,蔣中正不再被做抗擊日軍的絆腳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領導了中國統一戰線抵抗外來侵略?!辈牧现械摹八笔侵福ā 。?br/>A.北伐戰爭 B.盧溝橋事變 C.西安事變 D.抗日戰爭
17.(2019九上·金華月考)張學良回憶(1901年-2001年)說:“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后就沒有了……從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睆垖W良“36歲”時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七七事變 D.重慶談判
18.(2019九上·臺州期中)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就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雖然緩慢而且伴有劇痛,終于在漸漸誕生?!边@里所說的“統一”指的是(  )
A.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
B.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C.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形成合作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19.(2018九上·湖州月考)口號與主張蘊涵著時代的特征,以下口號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br/>①“打倒列強,除軍閥”
②“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③“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20.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歷史的轉折點,其理由在于(  )
A.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
B.張學良、楊虎城停止了“剿共”軍事行動
C.英美迫使蔣介石接受抗日
D.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二、材料分析題
21.【抗爭篇:識人類良知】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揭穿謊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勢力宣稱:“在支那事變(指1937—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發展的過程中,日軍……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性質。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意圖。”
材料二:日本右翼勢力胡說:“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br/>【誓死抗戰】
材料三: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抗日戰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谀汩L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1936年8月犧牲前留下的家書
材料四:1940年5月,張自忠在宜城壯烈犧牲。張自忠犧牲前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br/>【守住良知】
材料五:外交部部長王毅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責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復曾經受到的傷害?!?0多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多年后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br/>(1)結合有關史實,批駁材料一、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謊言。
(2)七七事變爆發前,中國民眾是怎樣抵抗日本侵略的?
(3)張自忠的抗戰家書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
(4)你認為日本怎樣做才不輸掉良知?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代中國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慘遭外國列強欺侮,山河破碎、主權淪喪、百姓蒙難的血淚史,如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
材料二:“起來!不愿做努力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br/>(1)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是哪個侵略者?造成了我國哪一地區的淪陷?
(2)材料二的歌曲創作于20世紀30年代,為什么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根據題文圖片上“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等可知反映的是西安事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在西安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此外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標志是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由此可見,①④不符合史實。
C項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如圖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歷史事件為切入點,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理解并識記西安事變的相關史實。
2.【答案】B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九一八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由于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三省淪陷,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故選擇B。
【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的識記。
3.【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根據“中日戰爭始于1937年7月7日,日本打著編造的借口對中華民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侵略開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侵略中國的東北,所以九一八事變與此觀點相悖。
ABD三項與題干觀點相符,不符合題意;
C項九一八事變與題干觀點相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是解題的關鍵。
4.【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攻擊東北。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了侵華戰爭。不到半年時間,日軍占領了東北三省。從國恥的角度看,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歷史類題目要特別注意時間,從“9月18日”這個時間就可以得出是“九一八事變”。
5.【答案】D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并向全國發表通電,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了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所以“ 對中國不利而對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是指國共之間的內戰。
故答案為: D
【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相關史實的理解,屬于一般題。
6.【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由于東北三省地理上離日本較近,而且自然資源豐富;對于自然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從這里下手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奪資源用于戰爭。同時, 以此作為南下進一-步侵略中國的基地。
A項①④是日本以東北三省為目標開始侵略中國的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以東北三省為目標開始侵略中國的原因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仔細觀察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作答。
7.【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日本占領東北后不想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1933年1月,日軍攻克山海關向南推進,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在長城一線、察合爾等地與日軍作戰,收復多倫等地。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劃是為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中國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開始覺悟了中國民族的整體性和不可分性。這是民族自覺史的開端, 是真正的新中國國家的序幕”,中國要全面抗戰。
ABD三項不是題干發表的歷史背景,不符合題意;
C項應該是發表的歷史背景,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日本全面侵華的相關知識。
8.【答案】D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抓牢關鍵詞“苦難14年",中國東北地區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淪為日本殖民地,到1945年抗戰勝利歷時14年,D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考查學生對抗日戰爭特別是九一八事變的了解。
9.【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它的遷移與抗日戰爭有關。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所以東北大學1931年遷往北平,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所以遷往開封,后來日本對占領了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大片領導,國民政府都城遷往重慶,所以東北大學也遷到了四川。
ABD三項與題干中東北大學的遷移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抗日戰爭與題干中東北大學的遷移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東北大學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多次遷移的路線為切入點,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
注意識記抗日戰爭的重大事件及抗戰勝利的意義。
10.【答案】B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在1936年12月,是共產黨貫徹這一政策的體現,故A錯;
促使共產黨政策轉變的原因是日本對中國侵略不斷加深,中日民族矛盾超過了與國民黨的恩怨。故選B。
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1935年日本侵略華北時就提出主張的,也就是說,1935年時共產黨就已經想與國民黨合作抗日了。選項C與設問邏輯不通,排除;
一二九運動是共產黨領導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也是在主張與國民黨合作后,故排除D。
故答案為: B。
【點評】考查學生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解,從提出到推動并形成的背景和歷程。
11.【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帝國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在中國使用了化學武器、細菌武器等一切最為殘酷的手段,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ABD三項都不能反映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特征,不符合題意;
C項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最能反映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特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對重大歷史事件影響的識記。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12.【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1927年南昌起義后的口號,“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是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后的口號,“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是在1945年的解放戰爭期間的口號,“將革命進行到底”是毛澤東在1949年的新年賀詞中的口號。這些口號都發生在我國的民主革命時期。
ABD三項都不準確,不符合題意;
C項民主革命是題干口號所反映的歷史發展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13.【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 【分析】圖中黑色部分,除日本本土外,臺灣在1895年被日本侵占,朝鮮1910年被日本吞并。圖中灰色部分是中國東北,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歸祖國,東北光復,朝鮮獨立。
ABD三項與題干示意圖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1935年可能會出現題干示意圖反映的形勢,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14.【答案】D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圖片信息“抗敵牌、十九路軍、收回利權”可知,此內容與抗日戰爭有關。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犯上海閘北,國民黨軍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勇殺敵,“一 二八”事變全面爆發。前方將土奮勇殺敵,后方民眾全力支持積極聲援。如圖的抗敵牌火柴就是當時的愛國企業為支援前方奮勇殺敵的十九路軍,呼吁上海人民支持抗擊日寇而設計生產的??箶撑苹鸩裆羁瘫憩F了當時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支持抗戰的愛國情懷,側面反映了全國抗日救亡民主運動的高漲。
A項民族火柴工業舉步維艱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用與題干無關,不符合題意;
C項開始興起實業救國思潮說法錯誤,甲午戰后就有實業救國思潮了,不符合題意;
D項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符合題干圖片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全國抗日救亡民主運動的高漲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
15.【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據題干信息“1937年”“六年前的三千萬流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我國的九一八事變,并很快侵占東北三省,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紛紛逃亡關內。故“六年前的三千萬流民”產生的起因是九一八事變。
A項九一八事變是“ 六年前的三千萬流民”產生的起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知道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我國的九一八事變,并很快侵占東北三省,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紛紛逃亡關內。
16.【答案】C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從材料中“停止了內戰”“蔣中正不再做抗日的絆腳石”......可得出該事件是西安事變,選A無疑。
故答案為:C。
【點評】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安事變前因后果的理解。
17.【答案】B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中“張學良回憶(1901年——2001年)”“36歲”可以推斷出張學良36歲時正是1936年。1936年12月12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張學良和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
B項西安事變是張學良“36歲”時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西安事變的準確認識。重點掌握西安事變的時間、發動者。
18.【答案】C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題干是史沫特萊對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的評價,即要認識到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最主要影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扭轉時局的關鍵,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
A項國民政府實現了形式上的全國統一的標志是張學良改旗易幟,不符合題意;
B項蔣介石獲釋并重新執掌軍政大權不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國共兩黨停止內戰形成合作是題干材料里所說的“統一”,符合題意;
D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時間是1937年9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9.【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①“打倒列強,除軍閥” 發生在1926年北伐時期;
②“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發生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
③“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發生在1931——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
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中國1905年成立的中國同盟會的革命綱領;
所以題干中口號出現的先后順序是④②①③。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時間識記。
20.【答案】A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A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歷史的轉折點的理由,不符合題意;
BCD三項理解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
21.【答案】(1)材料一觀點批駁: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已經侵占中國東北;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又占領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材料二觀點批駁: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2)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等等。
(4)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信守和平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真誠向受害國道歉,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等等。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1)結合日本侵華的表現進行辨析即可,如侵占中國的東北、華北、華中及華南等地,制造南京大屠殺等慘案。
(2)結合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表現進行分析即可,如一二九運動、抗聯、西安事變等。
(3)材料“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體現的是精神是愛國精神、視死如歸的精神等。
(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對于侵華戰爭應該以史為鑒,進行反思、承擔國際責任及反省戰爭罪行等。
故答案為:(1)材料一觀點批駁: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已經侵占中國東北;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又占領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材料二觀點批駁: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2)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材料四 1940年5月,張自忠在宜城壯烈犧牲。張自忠犧牲前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3)示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等等。
(4)示例: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信守和平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真誠向受害國道歉,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日本。東北三省。
(2)20世紀30年代,日本制造了兩次侵華事變。九一八事變后不到半年,日軍就占領了東北三省。七七事變后,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日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所以說,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相關事實。第一小題是基礎題,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北三省。第二小題,要求從學生理解而是世紀三十年,日本先后發動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中華民族面臨亡國危險。
【點評】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相關事實及影響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怀柔区| 镇康县| 二连浩特市| 垦利县| 东明县| 济宁市| 英德市| 万源市| 庄河市| 益阳市| 阿城市| 楚雄市| 长白| 日土县| 阜平县| 邓州市| 东兴市| 天峻县| 诸城市| 遂川县| 武汉市| 高州市| 夏津县| 隆回县| 巩义市| 图们市| 永定县| 浦东新区| 凤山市| 霸州市| 合川市| 全椒县| 绿春县| 宁德市| 濮阳县| 商洛市| 织金县| 达州市| 烟台市| 永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