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變形的魅力》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的設置在于從生活現象中發現事物變形及從美術現象中探尋組織變化的趣味性和創造性,由此引入美術創作中的變形及變形表現手法的學習,培養學生注重觀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現象開拓創造性思維的學習習慣。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特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富有豐富的想象力。但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針對這一特點,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多樣化。抓住他們想象力豐富的這一特點,鼓勵他們在美術創作中大膽創造。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生活中的事物變形現象,學習美術創作中的變形及變化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激趣、變形分析,認識與掌握人物變形的四種基本表現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養成關注生活、勤動腦筋、樂于創造的學習習慣與生活態度。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透過變形現象,尋找變形的規律與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對事物整體外形變化的關注,創造獨特的新形象。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 、卡紙、記號筆。 學生準備:卡紙、剪刀、一張自己的照片。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導入 1、出示多張生活中變形現象的照片。 2、問問同學們生活中還有哪些變形的現象?引出哈哈鏡從而導入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變形現象的直觀照片,引導學生留意生活中的變形現象。 二、新授 1、出示同班同學在哈哈鏡中不同變形方式有趣的照片,分別是桶形變化、枕形變化、波形變化、拉伸變化。 2、師生共同總結不同變化方式的規律分別是什么樣的。 3、通過感受大師的作品《吶喊》和《珍妮》得出結論:不同的變形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變形效果。 4、出示名人郭德綱和姚明的卡通形象得出結論:變形時,我們就是要抓住人物局部最突出的那一點,然后選擇表現方法,進行夸張。 設計意圖:通過身邊同學有趣地變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認識了變形方式之后再通過兩個小訓練進行知識點的鞏固。 三、示范 1、出示優秀的學生作品。 2、教師以一張學生哈哈鏡變形的照片為例進行示范。 設計意圖: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是重要的教學手段。 四、嘗試表現,自主創作。 請學生按照作業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變形方式,結合自己的照片進行大膽變形創作。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選擇方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 五、展示交流,評價分享。 1.全班同學對報送的作品進行自由點評,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變形方式,夸張部位進行點評。 2.教師小結總評。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從同學的身上學習優點,彌補不足。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點評有機結合。作業要求用哈哈鏡變形的方法,先剪出哈哈鏡的形狀,參照自己的照片畫出哈哈鏡中的自己。教學評價這堂課特別有趣味性,通過身邊同學的哈哈鏡變形使得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從而達到學習目標,認識美術創作中的變形及變形表現手法。反思和總結本課的設置在于從生活現象中發現事物變形及從美術現象中探尋組織變化的趣味性與創造性,由此引入美術創作中的變形及變形手法的學習,培養學生注重觀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現象開拓創新思維的學習習慣。 教學中,我首先出示同班同學哈哈鏡的照片讓學生認識四種變形方式,然后通過兩個小訓練加深學生的掌握程度。分別是連線題和從大師的作品中認識變形方式。同時可以從《吶喊》和《珍妮》這兩幅油畫作品中讓學生感受不同的變形方式帶來的不同的變形效果。那么具體要怎樣變形呢?于是出示了郭德綱和姚明的卡通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在變形時,要抓住人物的局部最突出的那一點,然后選擇表現方法,進行夸張。再加上教師的示范,幫助學生學習。 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非常的愉快。將自己的照片進行夸張變形,并且可以按照所學的四種變形方式進行變形。但大多數同學會模仿老師示范的變形方式進行創作,在作品的創新方面還應該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特點。教學拓展欣賞各類變形美術作品。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