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人教版高一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忠于現(xiàn)實●色彩革命●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浪漫與自由19世紀,法國是歐洲的藝術中心。1789 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不僅引起法國政治經濟的巨大變化,也為法國的藝術變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一些藝術家熱衷于創(chuàng)作把握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生活的作品。此外,受實證主義思想和光學理論的影響,一些藝術家開始探索光與色表現(xiàn)的各種可能性,專注于開發(fā)繪畫語言的自身價值,為繪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新的可能。浪漫與自由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方世界興起了一種對主觀情感的第三單元外國美術鑒賞信仰,浪漫主義美術由此誕生。與崇拜理性的新古典主義不同,浪漫主義藝術家希望徹底解放想象力,用燦爛飽滿的色彩來表現(xiàn)熱烈奔放的情感。畫家德拉克洛瓦就說“幻想是藝術家們第一個優(yōu)點”。在他的名作《自由引導人民》中,畫面中央的自由女神手舉旗幟,號召起義的巴黎市民向前進,寓意象征與真實場景結合在一起。畫作表現(xiàn)了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奮起斗爭的革命精神。鮮明的色彩,強烈的明暗對比、奔放有力的筆觸、動感的不對稱構圖,充分體現(xiàn)了浪漫主義繪畫的特征。《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洛瓦《希阿島的屠殺》德拉克洛瓦《馬賽曲》呂德忠于現(xiàn)實19世紀中期,一些藝術家不再寄希望于浪漫主義脫離現(xiàn)實的幻想,而主張客觀地表現(xiàn)現(xiàn)實,揭示和批判社會生活的本質。現(xiàn)實主義美術的主將庫爾貝曾經說道:“我不能畫出一個天使,因為我從未見過。”《采石工》庫爾貝庫爾貝的作品帶有強烈的批判色彩和時代精神。他的作品《采石工》畫了兩位與真人等大的采石工人,一位年邁體衰,一位年少力虧。兩人都背對觀眾,看不清面容,但破舊的衣衫、指甲縫中的泥垢與沉重的工作生動地表現(xiàn)出他們生活的貧苦與艱辛。《拾穗者》米勒米勒熱衷于表現(xiàn)農民的真實生活,在他的《拾穗者》中,三位農婦正在田地里彎腰拾穗,人物造型結實有力,史詩般的構圖讓畫面產生一種莊嚴,寧靜的美感。《晚鐘》米勒《牧羊女》米勒《三等車廂》杜米埃19世紀70年代,米勒、庫爾貝等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相繼離世,現(xiàn)實主義美術在雕塑家羅丹的創(chuàng)作中得以延續(xù)。羅丹的創(chuàng)作強調外在真實與內在真實的和諧統(tǒng)一。《思想者》人物蜷曲得像一張弓,仿佛蘊藏著巨大的力量,讓人感到他不僅是用腦思考,而是全身的每塊肌肉、每根神經都處在緊張的思考之中。《思想者》羅丹《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列賓色彩革命羅丹初出茅廬之時,正當印象派的盛期。印象派畫家認為,戶外光線的不斷變化會導致景物色彩和氣氛的變化,必須以直接的筆觸準確捕捉住瞬息變幻的光與色,才能描繪出真實面又鮮活的印象。在《印象·日出》中,莫奈用色彩來構筑整個畫面,最物的體積與輪廓都清失了,大面積的藍色、綠色與橘色的日光形成對比,真實地展現(xiàn)了天色破曉時港口晨霧繚繞、水光瀲滟的瞬間印象。《印象·日出》莫奈《睡蓮》莫奈《紅磨坊街的舞會》雷諾阿雷諾阿是另一位色彩大師, 他的《紅磨坊街的舞會》將陽光透過樹叢空隙投射到人們臉上、身上、桌上、地面上所產生的光色閃爍的效果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洋溢著一派歡樂的氣氛。《馬爾利港的洪水》西斯萊《芭蕾排練》德加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19世紀80年代,以塞尚、凡·高、高更與修拉為代表的一批畫家認為印象派過分注重對客觀世界外在表象的描繪,缺乏對對象的理性分析,也缺乏對內在情感的表達。因此,他們走上了不同的美術道路,從根本上突破了西方美術的寫實傳統(tǒng),開啟了西方現(xiàn)代主義美術的篇章。畫家修拉的作品是用原色的點塊有規(guī)律地排列而成,如同馬賽克鑲嵌,當觀者站在遠處,互補的色彩會在視網膜中混合,顯得更加鮮亮。《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修拉塞尚不大注重光的表現(xiàn),而主張揭示事物內在的結構,常用簡化、變形和幾何化的方法來描繪對象。他的靜物畫常用厚涂的顏料塑造水果堅實的形體,空間關系讓人困感,但畫面的每個局部之間達成了精致的平衡。《有蘋果的靜物》塞尚《吸煙者》塞尚《星夜》凡·高凡·高擅長用夸張的色彩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在《星夜》中,云朵像波浪一樣翻滾,星辰散發(fā)著耀眼的光,一棵大樹火焰般地向空中升騰,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畫家心中的不安。《向日葵》凡·高《夜間咖啡館》凡·高高更常用色彩平涂的手法創(chuàng)作,作品充滿神秘象征的意味。他的《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里去?》是一則人生寓言,畫中人物無憂無慮地生活在蔥郁的熱帶樹林中,作品如同一張精致的掛毯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里去?》高更《黃色基督》高更這些畫家被稱為后印象派,他們的作品昭示了現(xiàn)代主義美術的三種趨勢:塞尚與修拉影響了抽象藝術的發(fā)展,畫中的形象越來越趨于簡化;凡·高則影響了表現(xiàn)主義美術,色彩與造型為表達情感可以自由變化;高更的作品開啟了幻想的潮流,想象與夢境成為創(chuàng)作的主題。小結:從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到印象派、后印象派,19 世紀的美術經歷了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變,美術語言日趨豐富,抽象、表現(xiàn)和幻想成了現(xiàn)代主義美術的三種趨勢,我們無法再用同樣的標準來欣賞藝術家的作品。到了20世紀,這種變革顯得更加劇烈。課后作業(yè)預習下節(jié)課新內容。通過了解呂德創(chuàng)作《馬賽曲》的時代背景,嘗試從題材、構圖、人物情感表現(xiàn)等方面說一說這件作品給你的感受。嘗試從現(xiàn)實主義美術思想的角度,說一說你對《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理解。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教學設計課題 變革與突破 ——19世紀西方美術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高一教材分析 書名:普通高中教科書美術必修“美術鑒賞”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本課分“浪漫與自由”“忠于現(xiàn)實”“色彩革命”“現(xiàn)代主義的源頭”四個小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了解19世紀歐洲美術在形式、內容、觀念等多個角度的突破與變革。本課講授的重點是19世紀歐洲的浪漫主義美術、現(xiàn)實主義美術、印象派與后印象派的美術特征。了解19世紀西方美術的基本脈絡,主要是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印象派、后印象派的藝術特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運用美術鑒賞的方法,聯(lián)系文化情境,認識該時期經典美術作品的主題、內涵、形式和審美價值,并用恰當的術語進行解讀、評價和交流,提升審美判斷的核心素養(yǎng)。理解19世紀西方美術變革與突破的總體特征,獲得審美經驗,達成文化理解。重點 了解19世紀西方美術的主要成就以及各流派的藝術特征。能夠對19世紀西方美術經典作品進行比較深入的解讀、評價和交流。難點 理解19世紀藝術家對西方傳統(tǒng)美術的變革與突破,并說出其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生活動導入新課 展示梵·高的《向日葵》,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19世紀西方美術發(fā)生了哪些變革,給予他什么樣的啟示?引出課題: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講授新課 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19世紀,法國是歐洲的藝術中心。1789 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不僅引起法國政治經濟的巨大變化,也為法國的藝術變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一些藝術家熱衷于創(chuàng)作把握時代脈搏、反映社會生活的作品。此外,受實證主義思想和光學理論的影響,一些藝術家開始探索光與色表現(xiàn)的各種可能性,專注于開發(fā)繪畫語言的自身價值,為繪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新的可能。一、浪漫與自由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方世界興起了一種對主觀情感的第三單元外國美術鑒賞信仰,浪漫主義美術由此誕生。與崇拜理性的新古典主義不同,浪漫主義藝術家希望徹底解放想象力,用燦爛飽滿的色彩來表現(xiàn)熱烈奔放的情感。二、忠于現(xiàn)實19世紀中期,一些藝術家不再寄希望于浪漫主義脫離現(xiàn)實的幻想,而主張客觀地表現(xiàn)現(xiàn)實,揭示和批判社會生活的本質。現(xiàn)實主義美術的主將庫爾貝曾經說道:“我不能畫出一個天使,因為我從未見過。”19世紀70年代,米勒、庫爾貝等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相繼離世,現(xiàn)實主義美術在雕塑家羅丹的創(chuàng)作中得以延續(xù)。羅丹的創(chuàng)作強調外在真實與內在真實的和諧統(tǒng)一。三、色彩革命羅丹初出茅廬之時,正當印象派的盛期。印象派畫家認為,戶外光線的不斷變化會導致景物色彩和氣氛的變化,必須以直接的筆觸準確捕捉住瞬息變幻的光與色,才能描繪出真實面又鮮活的印象。四、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19世紀80年代,以塞尚、凡·高、高更與修拉為代表的一批畫家認為印象派過分注重對客觀世界外在表象的描繪,缺乏對對象的理性分析,也缺乏對內在情感的表達。因此,他們走上了不同的美術道路,從根本上突破了西方美術的寫實傳統(tǒng),開啟了西方現(xiàn)代主義美術的篇章。這些畫家被稱為后印象派,他們的作品昭示了現(xiàn)代主義美術的三種趨勢:塞尚與修拉影響了抽象藝術的發(fā)展,畫中的形象越來越趨于簡化;凡·高則影響了表現(xiàn)主義美術,色彩與造型為表達情感可以自由變化;高更的作品開啟了幻想的潮流,想象與夢境成為創(chuàng)作的主題。課堂練習 1、嘗試從現(xiàn)實主義美術思想的角度,說一說你對《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的理解。2、通過了解呂德創(chuàng)作《馬賽曲》的時代背景,嘗試從題材、構圖、人物情感表現(xiàn)等方面說一說這件作品給你的感受。3、預習下節(jié)課新內容。課堂小結 從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到印象派、后印象派,19 世紀的美術經歷了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變,美術語言日趨豐富,抽象、表現(xiàn)和幻想成了現(xiàn)代主義美術的三種趨勢,我們無法再用同樣的標準來欣賞藝術家的作品。到了20世紀,這種變革顯得更加劇烈。板書 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一、浪漫與自由二、忠于現(xiàn)實三、色彩革命四、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教案.doc 《變革與突破——19世紀西方美術》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