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嶺南版美術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名畫中的人像》教案學習領域 造型 表現教學準備 人像畫作品、五官比例圖、學具鉛筆、素描紙、小畫板等。展示目標1.分析肖像形神具備的藝術特點2.認識“三庭、五眼”了解五官比例與面部的特征。3.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學過程1.欣賞法、發現法、討論實驗法2.活動小方式:采取自主組探究、課堂互動課堂導入引子:每一張作品都蘊含著一分情感、一些想法或者一個故事……欣賞作品《我的老師》從我的故事中導入新課。一、欣賞與感受帶學生欣賞名畫中的人像(選兩張比較欣賞)1.《父親》(油畫)羅立中20世紀80年代(中國)作者羅立中采用超寫實主義手法,深情地刻畫出一位飽經滄桑的農民形象,深深地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老人形象刻畫:干瘦的臉,車轍般皺紋,深陷的眼睛、迷茫懇切的目光,干裂的嘴唇,鐵犁般破傷的大手,破舊的大碗,映射出一位永遠對生活充滿熱愛的普通老農民形象。2.《自畫像》(油畫)凡 高19世紀(荷蘭)這幅《自畫像》繪于1887年,被認為是梵高藝術生涯的代表作之一。凡高的眼神是畫面的焦點,眼睛下面那一片綠色是把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目光上,背景使用灰藍色的連續曲線畫出旋渦般的效果,木然的神情與變動的背景形成對比。烘托出他那堅定、專注、決不退縮的眼神。 正如偉大的藝術家安東尼奧得所說的“能把一個人穿透”一般銳利。3.小結:人物畫最終都是為了傳神表現人物而服務。設問:如何傳神表現人像畫?提示人物畫造型四要素:五官比例、臉形特點、相貌特征、表情變化。二、圖解分析 :(1)五官比例“三停五眼”三停:指臉的長度比例,把臉的長度分為三個等份,從前額發際線至眉線,從眉線至鼻底線,從鼻底線至下頦線,各占臉長的1/3。五眼:指臉的寬度比例,以眼形長度為單位,把臉的寬度分成五個等份,從左側發際至右側發際,為五只眼形。兩只眼睛之間有一只眼睛的間距,兩眼外側至側發際各為一只眼睛的間距,各占比例的1/5。(2)臉形特點:常見的八種面形~田由國用目甲風申(3)相貌特征討論:談談作者抓住了人像哪方面特征(4)表情變化常見的表情變化5、課堂真人秀:你能把這些常見表情模仿出來嗎 請學生表演五官表情變化小結:人像畫要求(以形傳神 形神兼備)三、人像畫的表現技法人像畫表現技法是多樣的,如我們常見的素描畫、油畫、國畫、動畫、漫畫、簡筆、速寫等等……素描畫技法步驟:(1)細觀察示范人物頭部特征(3)思考如何抓住特征表現人的頭像分析肖像中常見的難點四、作業與要求:1、認真觀察同桌的相貌特點,運用素描技法畫一幅人物肖像畫。2、注意觀察人頭部的五官特的距離3、用線條變化表現人頭像的個性。(大膽認真完成作業)五、課堂小結:(1)挑選并展示學生作品(2)讓學生自己說說對同學作品的的看法(3)總結繪畫中的所有問題六、教學反饋:通過學習人物速寫基本方法親身感受畫人像速寫的樂趣,形成自己的藝術體驗。通過本課教學,學生的觀察能力、造型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學生的造型基礎比較薄弱,課后還應多安排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