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色彩的表現教學內容分析:本課通過展示兩幅中外名家作品《三門峽》和《大碗島上的一個星期日》,分別直觀的說明了色彩的混合法和點彩法。用直觀的示范,讓學生感受兩種表現技法的區別。通過色相環講述色彩的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將知識點補充拓展到筆觸、平涂法、堆積法。最后延伸到沒有優美的環境,就沒有色彩繽紛的風景畫,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教學對象:初二級學生學情分析:學生通過上個星期明暗造型的學習,已了解和學習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增強了自身的學習興趣,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更多關于色彩表現的技法。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色彩表達。教學課時:1課時(40分鐘)教學類型:鑒賞課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講授啟發學生思考,能分析畫面中色彩混合法和點彩法不同點。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運用色彩的語言表現自己的情感,培養交流合作的綜合素質。教學重點:學習色彩表現原理,制作一幅手撕色彩服裝設計稿。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掌握色彩的表現方法。興趣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撕一幅畫,將畫放入風景圖片中,完成一幅風景服裝設計稿。教學過程:一、互動導入1、你畫我猜 用風景圖片過渡到畫面表現,引入梵高的作品(溫故而知新的過程)。二、講授新課:(講述+示范)講述色彩的混合法。以《三門峽》為代表,引導學生欣賞。介紹作者吳作人和作畫背景。講述色彩的點彩法。出示《大碗島上的一個星期日》的圖片,引導學生鑒賞畫面,了解作者修拉。3、結合兩幅作品《三門峽》《大碗島的一個星期日》分析混合法和點彩法的不同點。4、小挑戰。(互動環節:讓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輪流回答問題)讓學生區分畫面采用了哪種技法?色相環。三原色、詳細講述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色調(冷暖色調的區分)。練習環節。動一動! 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動手撕一張服裝設計稿。 知識拓展:平涂法、堆積法 筆觸 。三、課堂小結:(以多鼓勵,多肯定,多啟發思維為準)1、知識小結:表現技法 條件因素四、課后延伸:保護環境突出情感教育的主題:沒有優美的環境,就沒有色彩繽紛的風景畫,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