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教學 ( http: / / www.5ykj.com / Health / " \t "_blank )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清楚地掌握宋元時期燦爛輝煌的科學技術成就的基本概況,包括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由此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了解宋元時期發達的中外交通及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在科學技術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領先地位,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學習古代科學家勤于探索、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精神。【重點難點】重點: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難點 充分認識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以及宋元中外交通的意義.【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課時】1課時【課型】新授課【教具】四大發明照片《元朝交通路線圖》等相關多媒體、圖片【教學過程】一、復習二、導入新課以一組焰火燃放的圖片創設情境,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啟發其對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聯想。三、講授新課(—)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火藥的應用探究一:圖片展示——活字印刷術與學生一起回憶已學過的有關雕版印刷術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雕版印刷的缺陷是什么?需要對它進行改進嗎?學生思考后得出認識:雕版印刷費時、費力、不經濟(不容易修改,需要大量木版)。【提出問題】設問“是誰改進了雕版印刷,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北宋平民畢昇),’然后指導學生看書,想象活字印刷術制作過程,并了解活字材料和印刷技術的改進與革新。(師生交談) 啟發學生思考活字印刷與雕版印刷相比的創新與優點。學生可自然得出結論:既經濟,又省時。兩個“變”:變死字為活字 , 變死版為活版。課件展示:印刷術的改進與發展---北宋:畢升發明陶活字印刷---元朝:王禎發明了木活字---明清:出現了銅鉛鑄的金屬活字。探究二:探究指南針的應用【提出問題】課件展示:學生通過圖片簡單了解到戰國時期的指南儀器“司南”,知道北宋時,制成指南針。介紹指南針制作的方法,以水浮法、縷懸法為例。教師歸納:知道北宋時,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南宋時,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通過史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指南針在航海中的重要作用。問題思考: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北宋《萍州可談》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針航海的最早記錄。想一想:指南針用于航海有什么好處?(學生討論)總結: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鄭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探究三:探究火藥的應用【提出問題】結合課前導入的火焰圖片及回顧兩宋民俗,過渡到火藥的學習。讓學生從課本中尋找歷史信息:火藥是在怎樣的契機下發明的?火藥何時應用于軍事?(唐末)何時開始在軍事上廣泛應用?(宋元時期)結合當時歷史背景,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結合教材,明確火藥的發明和應用。【提出問題】課件演示火藥武器的演變歷程。強調南宋的突火槍的構造原理及在火器史上的重要地位。【提出問題】比較圖片思考:古今火箭的發射原理是否相同?(相同);以弄清火藥武器的發射原理(都是利用燃燒產生推動力推動物體向前、升空。)并使學生認識到由古代火箭到今天航天探索所用的火箭是科技一脈相承,不斷發展的結果。激發興趣,學習火藥的應用和傳播。問題思考:火藥的發明在軍事上產生了什么影響?改變了作戰方式和作戰思想。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探究四:拓展延伸【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四大發明對中國、歐洲及世界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學生活動預期效果:學生根據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教師歸納:課件出示四大發明的傳播路線圖,扼要介紹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經過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由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其中火藥武器的傳播是由成吉思汗的遠征軍帶人歐洲的。學生活動預期效果: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思考,感悟自己的時代責任。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無數的變化。這種變化如此之大,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培根教師歸納:通過史料,課件出示培根及馬克思的精辟論述。使學生認識到“四大發明是中國的先民們以罕見的聰明才智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千古的足跡,是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征”。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二)發達的中外交通1.與前代相比,宋元時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發展。宋代由于航海技術的進步,南方的海上貿易頻繁,海路交通發達,元朝建立以后,陸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開創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2.古代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已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代驛站比較發達,元朝統治區域遼闊,為加強同各地的聯系,修建了覆蓋全國的陸路交通網,建立了四通八達的驛站。元代的陸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羅斯等歐洲國家,使東西方的使臣、商人往來非常方便。3.宋元時期造船和航海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中國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針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風、氣象的規律。當時,海上交通發達,海外貿易繁榮。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條航線,可通往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遠至波斯灣及東非海岸。元朝時,海上交通范圍有更大的拓展,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宋元時,中國與阿拉伯、波斯以及東非之間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時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同家和地區有六十個,元代時達到140多個。 4.陸路和海路交通的暢通,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中國的創造發明等輸往西方。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也傳到中國。元朝在中央設置了回回司天監、回回藥物院等機構,來自伊斯蘭地區的天文歷法、醫藥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視。5.結合課本P63《元朝交通路線圖》,概括宋元時期中外交通發達的原因:國家統一、科技發達、貿易頻繁。【同步作業】完成對應課時練習。附:板書設計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活字印刷術的發明1. 發明者:北宋畢升2. 活字印刷術的排版方法3. 活字印刷術的傳播: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文化發展二.指南針、火藥的應用指南針:1. 發展:“司南”---指南針2. 應用: 北宋末年用于航海3. 傳播:中國--阿拉伯—歐洲火藥:發明(唐朝)—應用(宋代)—傳播(13世紀到阿拉伯—14世紀到歐洲)(三)發達的中外交通1. 陸路絲綢之路及驛站制度2. 海上絲綢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