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1、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到清朝前期進入成熟階段,簡述古典小說《紅樓夢》的思想藝術成就,理解其思想藝術特色。知道清朝戲劇繁榮的藝術成就、京劇逐漸形成的過程、昆區與京劇藝術的代表作品及代表人物。2、了解中國古代文學成就。通過引導學生了解《紅樓夢》的文學成就,分析、比較作品在思想上的共同點及反映的明清時代特點,得出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積極內容,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3、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鑒賞文藝作品,培養學生鑒賞文藝作品的素質,激發學生閱讀文學名著原作的欲望。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紅樓夢》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昆曲和京劇的形成和興衰。2、難點:理解文化成就所反映的時代特征,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物。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87版《紅樓夢》劇照及歌曲《枉凝眉》。《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有一句十九世紀初年的流行語“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說明了這不古典小說的地位、影響,那么它又是一部怎樣的小說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紅樓夢》,感受以《紅樓夢》為代表的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成就。新課講授(一)紅樓夢1、(多媒體出示87版《紅樓夢》中的人物,提出問題:說出《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讀教材,要求學生搶答《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云、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2、多媒體出示《紅樓夢》書影和相關的影視劇畫面,提出問題:《紅樓夢》的基本概況)教師講述:《紅樓夢》的基本概況。(小說初名為《石頭記》,曹雪芹以畢生的精力進行艱苦的創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 題名《紅樓夢》。)3、多媒體出示問題:《紅樓夢》的創作特點)學生讀教材。總結《紅樓夢》的創作特點:全書背景廣闊,情節復雜,頭緒紛繁,人物眾多。4、學生讀教材,教師簡要的介紹《紅樓夢》的內容不僅重點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等反抗傳統禮教、追求個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還熱情地歌頌了被奴役、被蹂躪的奴婢進行抗爭的精神,憤怒地批判了以專制家長為代表的頑固勢力。5、讀教材,要求學生總結《紅樓夢》中的影響提示: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它已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過渡: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成就,除了小說以外,就是戲曲藝術的繁榮,而且在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京劇。下面我們來看詳細內容。(二)昆曲和京劇昆曲1、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昆曲臉譜圖片)2、提出問題:昆曲興起的歷史概況?教師指出:戲曲藝術發展到清代,進入了一個更為繁榮的時期。清代的戲劇創作,緊密聯系社會現實,反映人民的心聲。昆曲和京劇是其中的代表。3、(多媒體出示問題:說出昆曲的代表作)讀教材,要求學生搶答昆曲的代表作提示: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4、(多媒體出示問題:說出昆曲的特點)讀教材,要求學生總結昆曲的特點提示:既集中體現了南曲清柔婉轉的特點,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聲腔,并將詩詞歌賦等 文學形式糅合在一起,并與柔美的舞姿相結合,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京劇1、多媒體播放《說唱臉譜》2、學生讀教材,簡短的介紹京劇興起的背景提示:由于脫離廣大民眾和現實生活,昆曲逐漸走向衰落。3、(多媒體出示問題:簡短的介紹京劇的產生過程)讀教材,簡短的介紹京劇興起的過程。答案提示:1790年,由徽商出面組織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獻藝,徽調不斷吸收昆曲、秦腔、 京調、漢調等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逐漸形成為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京劇誕生。(三)課堂小結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末期,明清統治者為了維護沒落的封建統治,進一步加強專制統治,壓榨人民,這激起了人民對封建統治的痛恨與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經濟繁榮,這進一步激發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識,因此在這一時期誕生了眾多以反封建專制統治為主題的文學作品。 戲劇也在相同的歷史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四、課后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