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思考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過程與方法:通過比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統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學會以史為鑒,初步掌握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閱讀相關詩文和史料,培養提煉有效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歷史問題的理解。識讀《五代十國形勢圖》,直觀認識五代十國時期政權的更迭與分立,培養從歷史地圖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政治清明與王朝興盛的關系,體會農民起義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思考國家分裂的歷史教訓。【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唐玄宗后期統治的腐敗;唐朝的滅亡 教學難點: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國形成的原因和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新知:(多媒體展示楊貴妃圖片)楊貴妃非常喜歡吃新鮮荔枝,唐玄宗下令從四川,廣東一帶,飛馬送到長安,不惜跑死很多馬和人。于是就有了唐朝詩人杜牧的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玄宗寵幸楊貴妃給唐朝政治帶來什么直接影響?它造成了哪些后果?二、新知探究第一篇章 盛轉衰——安史之亂一、安史之亂的原因和背景1、閱讀材料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劍”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繼他上臺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學生探討)答案提示:1.開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2、閱讀材料開元時期,社會經濟雖然達到空前繁榮,出現了盛世的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致百姓多遷徙流亡。加之,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腐朽的統治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學生探討)答案提示:2.社會矛盾尖銳,邊疆形勢緊張。3、閱讀材料材料一 、(節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材料二、唐玄宗開元十年設置節度使,許其率兵鎮守邊地,致使地方軍力日漸強大,漸有凌駕中央之勢,天寶年間,邊鎮兵力達50萬,中央兵力則不滿8萬。(學生探討)答案提示:3.節度使勢力膨脹,形成外重內輕。4、閱讀材料安祿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誠,生性狡詐,他身兼三大兵鎮獨掌15萬的兵力,擁兵邊陲,其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兩人因而交惡,而唐玄宗又對此不加干預。安祿山久懷異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討楊之名舉兵叛唐。(學生探討)答案提示:4.安祿山擔任三個邊地的節度使,逐漸擴張勢力。二、安史之亂過程 教師講解:正當玄宗和楊貴妃流連于驪山華清宮的富麗,沉湎于《霓裳羽衣曲》樂曲聲中時,幽燕邊塞響起了反叛的戰鼓。 學生回答: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763年被平定教師講解:唐朝內地多年無戰事,士兵無訓練,兵器多朽爛。一時有變,各地猝不及防。起初,叛軍連連得手,很快攻下唐東京洛陽。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接著西下潼關,直逼長安。唐玄宗攜楊貴妃,楊國忠和皇親貴臣趁夜出城逃奔川中。走到馬嵬驛,憤怒的士兵殺死楊國忠,并包圍驛館,玄宗被迫忍痛縊死貴妃,繼續西逃。皇太子李亨北上靈武即皇帝位,主持平叛,他就是唐肅宗。763年在北方少數民族的援助下,叛亂被平定。三、安史之亂的影響(多媒體出示問題:安史之亂的影響)讀教材材料一;歷時8年的安史之亂使人民遭受一場空前浩動。雙方反復攻奪的洛陽城,周圍幾百里內,不少州縣成了廢墟。據記載,戰爭所及黃河中下游一帶“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劫后余生者不足1/3,北方社會經濟受到嚴重摧殘。 材料二;安史之亂雖然平息了,但迫于安史舊部的實力,唐中央封降將李懷仙、李寶臣、田承嗣分別為盧龍、成德和魏博節度使。這三家名為節度使,實則是獨立的割據勢力。史稱河北三鎮。藩鎮割據的局面從此開始,唐王朝由強盛轉向衰落。杜甫看到破敗的都城寫下了這首《春望》(請同學朗讀《春望》,讓同學體會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破壞和深重的災難。)答案提示: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教師講解:唐朝后期,統治階級更加貪婪,生活更加糜爛。而廣大人民面對的卻是赤貧和死亡。農民已無法生活下去,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第二篇章 致命擊——黃巢起義1.(多媒體展示播放黃巢起義視頻)學生結合教材和視頻,搶答黃巢起義的背景和結果 背景: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日益嚴重,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 結果:起義軍雖然一度攻占了長安,最終卻被原為義軍將領的朱溫,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起義。 2.(多媒體出示問題:唐朝滅亡的基本情況)教師講述:朱溫陸續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據勢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滅亡。 第三篇章 相延續——五代十國1、(多媒體出示五代十國的地圖)唐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哪些政權?學生回答: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多媒體展示以下材料)材料:五代十國,包括五代與十國等眾多割據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建立為止;也可以定義為到宋朝統一十國剩余政權為止。2、(多媒體出示五代十國的地圖)根據課本知識,想一想五代十國的特點是什么? 答案提示:五代十國是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 3、提出問題:五代十國的歷史影響和發展趨勢?答案提示:北方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南方地區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 三、課堂總結 唐朝盛極一時,最后因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導致了王朝的衰敗,和接下來幾百年的混亂,我們應該從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為中得到有益的啟示,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戒驕戒躁,始終如一。四、當堂達標一、填空題1、755年,__________和__________發動叛亂,他們攻占洛陽,逼近______,唐玄宗逃往四川。后來唐朝軍隊在少數民族軍隊的援助下,反擊叛軍,______年,叛亂被平定。2、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____________。3、907年,________建立后梁政權,唐朝滅亡。4、唐朝后期,統治腐朽,________專權,藩鎮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中央已無力控制________。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被迫發動大規模起義。5、唐滅亡后,北方____________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__________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了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的北漢,史稱____________”。二、單項選擇題1.唐玄宗統治后期,貪圖享樂,不理政事,最終導致邊將叛亂,唐朝從此日趨衰落。歷史上把這一叛亂稱為( )A.大澤鄉起義 B.隋末農民大起義C.安史之亂 D.唐末農民大起義2.唐末農民起義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領導唐末農民起義的是( )A.張角 B.黃巢C.安祿山 D.史思明3.唐朝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滅亡唐朝的分別是( )A.李淵、黃巢 B.李世民、朱溫C.李淵、朱溫 D.李世民、黃巢4.“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滅亡以后進入的分裂時期是( )A.春秋戰國 B.魏晉南北朝C.遼宋夏金 D.五代十國5. 安史之亂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下列關于安史之亂爆發原因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皇帝荒廢朝政 B.發生嚴重災荒C.社會矛盾尖銳 D.節度使權力膨脹6. “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杜甫的這首《無家別》描述了哪次戰亂后,廣大勞動人民無家可歸的悲慘狀況( )A.玄武門之變 B.安史之亂C.唐末農民起義 D.隋末農民起義7. 五代十國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下列對這一時期的描述恰當的是( )①北方政權更迭,政局動蕩 ②南方相對穩定,經濟發展 ③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趨勢 ④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