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是部編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的第二課內容。本課介紹的是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時期以及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統治,使唐朝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的景象,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將唐朝的發展推向頂峰。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啟盛唐新氣象,應該說,學好《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是學好這一單元和整個唐朝歷史的基礎。【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推行三省六部制,發展科舉制,輕徭薄賦,"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開元盛世"。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引導探究唐朝強盛的原因,從而培養他們正確分析歷史事實的異同點,正確把握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從中體會到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以及對歷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質的感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貞觀之治”、武則天和“開元盛世”教學難點: 對唐太宗、武則天的評價。【教學重難點】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閱讀指導法、歸納法、對比法、討論法、史料分析法。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走上講臺,各小組匯報:報告教師XX小組,已做好上課準備師:上課一、新課導入展示世界各地唐人街照片,請學生觀看照片。師問: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組圖片,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唐人街師問:同學們知道什么是唐人街嗎?生答:華人在其他國家聚居的地區師問:華人在外聚居的地區為什么叫唐人街呢?生答:由于唐朝在當時非常強大,對外影響巨大生答: 當時唐朝非常強大,外國不僅將中國或與中國有關的事物稱之為“唐”。而且稱中國人為“唐人”,之后去往外國的華人延續了這一稱呼,因此,他們形成的區域就叫做唐人街。師小結:從同學們的回答可以看出,在我們的古代出現了一個非常強大,世界聞名的朝代,就是——唐朝,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這個強大的朝代,了解它是如何從建立走向鼎盛的,也就是我們課本第二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既然講新的朝代,按照慣例,唐朝內容講完,課堂表現最好的小組將獲得優先選擇唐朝組名的權利,剛才說到這么強大的唐朝,組名想不想要?——想,那么就看同學們的表現了。二、新課教學唐朝的建立與貞觀之治言歸正傳,既然講唐朝,首先我們得知道唐朝建立的信息,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6頁,迅速找出相關內容:唐朝的建立:生答 時間:618年建立者:李淵 (老師黑板上展示的第一個頭像就是李淵)都城:長安(今西安)李淵當上皇帝后,相繼立三個孩子為太子、秦王、齊王,按照古代社會嫡長子繼承制,李淵退位后,將由太子李建成繼承皇位,可歷史卻是李世民繼位,李世民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呢?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一起了解一下。多媒體播放視頻——《宣武門之變》教師概述:通過玄武門事變,626年,李世民即位,改年號“貞觀”,即歷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黑板上第二個頭像)唐太宗在位20余年,開創了唐朝得盛世局面。請同學閱讀課本7——8頁,找出唐太宗能夠開創盛世的原因有哪些?生答:(1)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師問:唐太宗有一個著名的諫臣叫什么?——魏征,誰知道有關唐太宗和魏征之間的故事?生答:“唐太宗玩鳥”故事師問:類似于這樣的納諫故事還有很多,唐太宗身為皇帝被冒犯,為什么不殺了魏征?生答:因為唐太宗知道魏征提出來的建議都是對自己或者對國家有好處的,從這方面更能看出來唐太宗的個人品質。師小結:魏征一生為唐太宗進諫200余次,因此,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自己失去了一面鏡子。原因還有什么?生答:(2)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師小結:唐太宗在位期間,朝廷中人才濟濟,最著名的當屬宰相房玄齡和杜如晦,一個善謀一個善斷,后世稱“房謀杜斷”。還有什么?生答:(3)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4)制定法律,減輕刑罰(5)增加科舉考試科目(6)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7)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生產師小結:以上七點是同學們找出的唐太宗開創盛世的原因,我們可以把它分成:一治國理念、二、治國措施,唐太宗之所以有這樣的治國理念和治國措施,剛說到離不開他個人的品質,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唐太宗的這句話來體會一下:出示材料: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他還常引用古人的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師問:從材料中能體會出什么?生答:唐太宗非常重視百姓的力量。師問:他為什么非常重視百姓的力量?生答:材料中說到如果皇帝損害百姓的利益來滿足自己就會身死國滅,把百姓比成水,君王比成舟,百姓能推翻君王的統治師問:他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呢?生答:之前王朝覆滅的結局師小結: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我們前面學了很多,尤其是上一個朝代隋朝,唐太宗正是吸取了隋朝速亡的教訓,結合自身個人品質,勤于治國,虛心納諫,重視人才,在政治和經濟上采取了一些妥善的政策,開創了唐朝的盛世。下面我們通過兩則材料對比來感受下唐太宗統治時期社會狀況是如何的?展示材料:材料一(貞觀初期,洛陽以東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 ——《貞觀政要·納諫》材料二 (貞觀中后期)天下大稔[豐收],流散者咸[全]歸鄉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馬牛布野,外戶動則數月不閉。至十五年,米每斗值兩錢。” ——《通典》通過材料對比可以看出唐太宗執政期間社會狀況是怎樣的?王鴻博答:糧食豐收 居民安居樂業 經濟繁榮 社會穩定師小結: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女皇帝武則天唐太宗死后,權利逐漸落入一位女人手中,就是——武則天,她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多媒體展示無字碑)對于武則天,由于她的性別和一些措施,后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他死后也給自己立了一塊碑,碑上一字不刻,這就是著名的無字碑,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上面一字不刻呢?生答:她想讓她的功過是非留給后人評述師小結: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關于武則天的信息,今天我們就來簡要評述下武則天,為她的無字碑上刻上字。師問:哪位同學先來闡述下自己的觀點?生答:武則天善于治國,主政期間發展科舉制,首創殿試制度,重視招攬人才,重用狄仁杰、張柬之、婁世德等人,其中狄仁杰大家不會陌生,從地方官一路升至宰相,不畏權貴,進拜納言,斷案如神,心系民生,政績卓越,對武則天的弊端多索匡正,為唐朝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生答:武則天重視發展生產,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這與我們今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一樣的。在位期間,輕徭薄賦,家有余糧,對于土地兼并和逃亡農民都采取比較寬容的政策,統治期間,社會安定,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長足的進步,人口也逐年增長。生答:我并不否認她的功績,但她的過失遠比功績要大。主政期間,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舉個例子,我們更能深刻感受,一個叫索元禮的人,他就是流氓無賴,殘忍暴戾,每審一個人,都千方百計讓這個人招出別人,以致引出成百上千的無辜人,制造很多冤假錯案,武則天不知真相,以為他非常有能力,可以查出這么多不法之徒,一些奸詐之徒都效仿他的辦案方式,你想想,如果你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也許明天你就被抓進監獄了。生答:從唐太宗的才人到高宗的皇后,一個弱女子在后宮立足實屬不易,她卻無所畏懼,靠自己的美貌與能力一步步得到皇帝的信任,高宗不惜為她廢掉皇后,立她為后,再到女皇登基,其過程可謂艱難,無數人想致她于死地,都被他逐一化解,并一步步掌握大權,才有了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換做是你,你行嗎?生答:為了皇位,不擇手段,五四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給當時的皇后,唆使高宗廢掉皇后,立她為后,為了皇位,提拔自己的兄長,不想親哥哥都不認同她的做法,武則天大怒,將他們發配邊疆,并在途中逼其自殺,高宗晚年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李弘,武則天一杯毒酒害死自己的兒子,高宗又立次子李賢為帝,又被武則天逼死,武則天為了當時皇帝,先后害死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四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個外甥女,可以說獲取皇位的當路上充滿了腥風血雨。生答:唐朝初期,軍事強盛,另周邊少數民族或國家聞風喪膽,但是到了武則天時期,經濟雖然發達,但是軍事卻衰弱,除了對吐蕃收回四鎮尚可稱道之外,其他幾場十萬人以上的大戰,無一例外全部戰敗,不到五十年,唐軍就損失50萬人以上,甚至連尚處于原始狀態的契丹都打不過,她的這種重文輕武,攘外先安內的措施非常不可取。師小結:通過這幾位同學們的表述,可以概括為兩方面:一方面認為武則天功大于過,同意的舉手,另一方面認為武則天過大于功,同意的舉手,基本上各占一半,但是,請同學們注意老師用的是武則天的功與過而不是得與失或好與壞,為什么呢 生答:因為武則天是皇帝,他的舉措關系到社會和國家甚至是后世,因此是功與過師問:那么我們評價她的時候就要站在歷史的大背景下看她是否對社會、國家或后世產生影響來給出評價,而不能只針對她個人,現在我在給同學們一點時間結合課本內容,我們來想一想該如何正確評價武則天?生答:武則天統治期間,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統治基礎,繼續推行貞觀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重視發展生產,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 ,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師小結:因此我們認為武則天功大于過,她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因此,老師借用郭沫若先生給她的評價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這里我們不僅評價了武則天還學會了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如何去評價呢?生答:評價歷史人物,不應過分強調個人的得與失,而要看他是否對國家、社會或歷史起到推動作用,客觀來評價。武則天死后,她的孫子李隆基繼位,改年號為“開元”,就是著名的唐玄宗。開元盛世師問:請同學閱讀教材第9頁,找出唐玄宗的治國又有哪些措施?生答:(1)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姚崇、宋璟)(2)實行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經濟上: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文化上:注重文教(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重要內容),編修經籍。師問:通過這些措施,社會狀況如何,我們通過杜甫的一首詩一起來感受一下:《憶昔》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①詩中的開元是誰的年號?②此詩描繪了怎樣的盛世景象?生答:唐玄宗的年號人口增長 糧食豐收 經濟發展 社會穩定師小結: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三、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唐朝從建立到達鼎盛這段時期,從李淵的建立,到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再到武則天承上啟下,最后唐玄宗在位前期開創“開元盛世”唐朝達到鼎盛。四、合作探究回顧本節課,唐朝興盛的原因是什么?(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在治國方面的共同點?)這些原因對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有什么啟示?請各小組派代表展示并簡要說明:XX小組:經濟方面XX小組:政治方面XX小組:文化方面師小結: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我們學習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鑒,我們可以從唐朝興盛的原因中學到一些理念和措施,用于今天社會得發展和國家的建設,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像唐朝一樣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五、課后練習最后,我們通過一個拼圖題來檢測下同學們對這節課的掌握程度,哪位同學來試一下(練習題見白板)六、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