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設計《美麗社區我出力》(第一課時)一、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一)教學內容: 本活動是北師大版《勞動實踐指導手冊》(二年級)活動18“美麗社區我出力”第一課時的內容,引導學生認識社區的基本信息和各個功能區域。通過制作溫馨提示牌,為公共設施發聲,呼吁大家保護公物;進一步通過和爸爸媽媽一起組建“美化社區小分隊”,為社區做清潔。(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這一階段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且逐步具備一定的生活技能。本節課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生活的環境,提高生活技能以及公共服務的能力,體現勞動育人的獨特價值。二、教學設計思路勞動實踐過程中采取教師講解說明-學生勞動實踐-學生課后勞動的思路進行,結合即時的課內外拓展,充實和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能夠勞有所思,勞有所獲。《美麗社區我出力》第一課時難度不大,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社區基本信息認識社區功能區域,通過制作溫馨提示牌,并在課后掛上特定位置,最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打掃社區清潔衛生。三、 教學目標(一) 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通過了解社區基本信息和社區功能區域,為社區服務的過程中,樹立公共服務意識。(二)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學會制作溫馨提示牌和打掃社區衛生。(三) 培養積極的勞動精神 ,樹立勞動光榮和勞動幸福的意識,通過為社區出力,發展公共服務能力能力。(四) 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通過勞動實踐認識到美好環境的保持和維護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出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社區各個主要功能區域。教學難點:制作并粘貼溫馨提示牌。五、 教學策略本節課采取啟發式教學模式,即:準備→誘發→釋疑→轉化→應用。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展示和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去發現和探索社區的功能區域和作用,教師教師只是從旁邊加以點撥,起指導和促進作用。再通過“制作溫馨提示牌”讓學生動手操作,為建設美麗社區處理。最后引導學生課后和父母一起通過實踐的方式,通過動手處理,建設美麗社區。六、 課時分配共分為2課時, 第一課時10分鐘七、 教學過程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意圖說明(一) 講解說明,社區大發現。 活動一:說說“我”是誰? 提問:社區里面有哪些重要功能區域 呢? 1.說出社區功能區域的名稱。 2.制作社區功能區域地圖。 3.動手制作社區小名片了解社區基本信息。 1.引發學生興趣。 2.引入課堂主題。 3.了解社區基本信息和功能。(二)淬煉操作,制作溫馨提示牌。 活動二:引導學生制作溫馨提示牌。 1.選擇一處粘貼溫馨提示牌的公共設施,如草地、垃圾站等。 2.根據所學技能制作提示牌。 3.在取得社區工作人員同意后,粘貼提示牌。 學生通過實踐制作溫馨提示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公共服務意識。(三)項目實踐, 出力流汗,接受磨煉。 活動三:我是環保小能手。 指引學生組建“美化社區小分隊”,制定分工計劃和任務清單,做好美化社區的準備。 和爸爸媽媽一起組織成立“美化社區小分隊”,并制定分工任務表。 2.準備好美化社區的清潔工具,如掃把、一次性手套等。 3.分工合作,分區域清潔社區。 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通過勞動實踐認識到美好環境的保持和維護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出力。八、 教學評價(一)體現勞動教育精神。通過職業勞動探索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生涯規劃觀念,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奉獻他人的精神品質。(二) 落實立德樹人目標。通過勞動教育回歸人生命價值的完整意義,獲得自我成長與發展,成為會勞動、愛勞動、善勞動和愛生活的人。(三)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經驗。 二年級的學生對生活的環境充滿興趣,并逐步發展自己的社會性和技能,通過本節課程的開展,可以提升學生生活適應能力和勞動實踐技能,開展本節課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四)發展關鍵能力與核心素養。勞動教育的獨特價值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不可替代。在勞動教育過程中應堅持勞動教育本體價值優先的原則,確認勞動教育的目的性地位。讓教育回歸育人的本體追求,最終達到勞動光榮的價值追求,同時也能引導學生服務社會的技能。教學反思本活動利用了學生身邊真實的環境導入,讓學生貼近學生的生活,另外活動內容貼近學生成長和生活的需要。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勞動教育的鮮明特征需要進一步凝練,給學生勞動教育區別于其他學科的引導不足,需要更好的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