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理想與典范——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理想與典范——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理想的人體●建筑的典范《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理想的人體古希臘文明發源于愛琴海沿岸,它吸收了古代兩河流域與古埃及的美術成就,逐漸發展出自身的特點。古羅馬美術繼承并進一步發展了古希臘的遺產。在歷史中,西方美術曾經多次回歸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傳統,它們被稱為古典美術,代表著理想與典范。古希臘人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他們想象的諸神與人同形同性,只是身體更為完美。他們還崇拜英雄,推崇體育,認為健全的心智以完美的體魄為基礎。這都讓他們對理想的人體表現充滿熱忱。古希臘美術產生發展的原因:(1)城邦國家的奴隸主民主政體為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2)貿易和航海業的發展造就了希臘人的堅強、機智靈活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積極性格,也使希臘人得到接觸兩河、埃及等地區文化的機會,因而孕育了一大批最優秀的藝術家。(3)希臘神話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神話包含著人們對自然奧秘的理性思索,它孕育著歷史和哲學觀念的萌芽。(4)溫和的希臘氣候使希臘人有廣闊的露天活動和運動場所。古希臘美術史通常分為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庫羅斯雕像》(大理石)早期希臘藝術家對人體的表現較為簡單,僅僅用起伏的線條暗示解劑結構。《庫羅斯雕像》中的男子頭部簡化為卵形,雙臂緊貼身體兩側,形象略為呆板。至公元前450年之后,人體表現已十分真實自然,且形成了規范。《荷犢者》古風時期雕像特點: 雕像仍多處于正面的呆板、僵硬階段。女性的衣紋刻成一根根 平行線。為追求生動的表情,人物臉部都帶有微笑,這種千篇一律的笑容被稱為“古風的微笑”。《荷犢者》創作于公元前6世紀,它描寫了一個農民肩背著一只可愛的小牛犢,把它獻給神的情景。小牛的表情生動,人物的雙臂表現得結實有力。在雅典衛城出土的一組女子雕塑反映了古風時期雕刻技藝水平的發展。這些少女臉上的微笑已不再是那種公式化的笑了,顯得自然、親切,衣飾和人體的描寫具有了生動和諧的韻律。《雅典娜神像》菲狄亞斯古典時期《命運三女神》菲狄亞斯《擲鐵餅者》米隆《荷矛者》波留克列特斯波留克列特斯:既是雕刻家又是古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他寫了《法則》一書,系統地闡述了人體各部分的比例,提出頭與人體之比為1:7。他還從力學角度出發,進一步解決了人體重心和各種動態之間的關系:人體重量由一只腳承受,另一只腳稍提起,使身體產生彎曲和變化,顯示出各部分的復雜關系。他的雕刻《持矛者》就是其理論的具體體現。《赫爾墨斯與小酒神》 普拉克西特列斯《尼多斯的阿芙洛狄忒》 普拉克西特列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希臘化時期《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拉奧孔》《奧古斯都像》古羅馬《卡拉卡拉像》古羅馬建筑的典范在西方建筑的歷史長河中,梁柱結構與拱券結構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作為使用這兩種結構的先驅,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建筑為西方古典建筑體系奠定了基礎。古希臘人創造了三種柱式,即多立克柱式、愛奧尼亞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多立克 愛奧尼亞 科林斯多利亞式:亦譯為“多利安式、多立克式”。沒有柱基,柱子真接立在建筑物的臺基上,柱身粗壯,由下往上逐漸縮小,中間略為鼓出,好像人的肌肉在負重,產生一種緊張情況下稍微突起的效果,顯示出承受壓力時的堅忍、挺拔、嚴峻的氣氛。柱頭簡單,由方形柱冠和圓盤組成,沒有任何裝飾,柱身刻有垂直、平行的淺凹槽。古羅馬的建筑師認為多利亞式是對剛強的男性人體的模仿。愛奧尼亞式:亦譯為“伊奧尼亞式”。柱式精巧、纖細、柔美。它有柱基,柱身比較細長,上下變化不大,柱身凹槽也更細密、更深。柱頭帶渦形卷,檐壁有浮雕飾帶,整個感覺勻稱輕快。古羅馬的建筑師認為伊奧尼亞式是對柔和的女人體的模仿。科林斯式:亦譯為“柯林斯式”。古風后期,是從伊奧尼亞式演變過來的,只是柱頭更為華麗,像一個挺籃,這種樣式主要流行于小亞細亞地區。古羅馬時期才大量使用。雅典衛城建筑群 希臘古典時期巴底農神廟 希臘古典時期古羅馬建筑繼承了古希臘的柱式系統。在橢圓形競技場(又稱羅馬大斗獸場)中,建筑外圍有三層立柱,其中最底層采用的是托斯卡納柱式(多立克柱式的簡化變體)。第二層用的是愛奧尼亞柱式,第三層則是科林斯柱式,自下往上顯得越來越輕盈。水平兩柱之間是拱券結構。拱券可以以較小的構體實現較大的空間跨度,在結構上非常優越。是古羅馬人從伊特魯利亞人那里借鑒面來。橢圓形競技場采用連續排列的簡形拱券包圍起巨大的觀眾席與角斗場地,最多可容納5500名觀眾,規模驚人。羅馬大斗獸場萬神殿 古羅馬萬神殿是拱券建筑的杰出代表,是一座希臘圍柱式的長方形建筑。萬神殿剖面圖萬神殿代表了古羅馬人建筑工程方面的最高成就。它的穹頂布滿了空心格子,不僅美觀。還可以減輕重量。穹頂越接近頂部格子越小,墻體越薄,材質越輕。在頂端開口處,混凝土中只是混合了最輕的火山巖碎塊。由此,技術與藝術完美統一。紀念柱是羅馬帝國紀念性建筑的另一種形式。留存至今的圖拉真紀念柱是其代表作。它是圖拉真皇帝為紀念對達契亞人的勝利而建的,是一個用大理石砌成的大柱子,由底座、柱身、柱頂三部分組成,共高38米。柱身內有一個螺旋形梯子直通柱頂,柱頂上曾立有圖拉真皇帝的銅像,柱身環繞著23圈,長達244米的浮雕帶,以寫實的手法敘述了圖拉真征服達契亞人的戰爭經歷。圖拉真紀念柱 古羅馬提圖斯凱旋門 古羅馬凱旋門:是古羅馬的重要建筑,是為了紀念戰爭的勝利而建造的,通常是單獨橫跨在道路上,帝國時期,凱旋門的建造十分頻繁,有單拱門和三拱門之分,提圖斯凱旋門為前者,君士坦丁凱旋門為后者。提圖斯凱旋門上的浮雕記錄了這位羅馬皇帝攻占耶路撒冷、鎮壓猶太人叛亂這一歷史事件。君士坦丁凱旋門上的浮雕描述了這位羅馬皇帝戰勝馬克森圖斯這一歷史事件。君士坦丁凱旋門 古羅馬羅馬藝術與希臘藝術的區別 :(1)羅馬民族是一個冷靜、務實的農業民族,他們的藝術沒有希臘藝術那樣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幻想的成分,而是具有寫實和敘事性的特征。(2)羅馬藝術不像希臘藝術那樣單純,它的淵源復雜既受了伊特魯里亞美術的影響,又受到了希臘、埃及、兩河地區文化的影響。(3)希臘藝術主要圍繞神廟和祭祀、紀念活動進行創作,帶有理性化的色彩。羅馬人的藝術則大多數是以給帝王歌功頌德、滿足貴族奢侈的生活需要為目的。(4) 希臘雕刻強調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羅馬人要求的是個性特征鮮明的肖像。(5)在建筑上,羅馬人在技術上首先開始運用三合土,在結構上廣泛采用各種拱券,在建筑類型上比希臘更為豐富。希臘主要是神廟和劇院建筑,而羅馬除了這些還有各種類型的實用性和紀念性建筑。希臘和羅馬藝術可以這樣的概括比較:希臘藝術是理想主義的、簡樸的、強調共性的、典雅精致的;羅馬藝術是實用主義的、享樂的、強調個性的、宏偉壯麗的。課后作業預習下節課新內容。《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雕像兩臂已經殘缺,仍給人極大的視覺愉悅,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在古希臘能誕生這樣的作品?任選一件古希臘或古羅馬人體雕塑作品,談一談這件作品美在哪里。看觀謝 謝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理想與典范——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教學設計課題 理想與典范——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高一教材分析 書名:普通高中教科書美術必修“美術鑒賞”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重點讓學生理解古希臘與古羅馬的雕塑與建筑藝術的特征及產生這些特征的因。通過對古希臘、古羅馬雕塑作品和建筑作品的圖像分析鑒賞,掌握這一時期美術的主要特點,形成對古希臘、古羅馬理想化藝術處理的審美判斷。分析古希臘、古羅馬雕塑作品和建筑作品的內容及形式美感,使學生了解和感受古希臘、古羅馬美術在人體雕塑和建筑領域的突出成就,并理解美術作品和時代的關聯性。從文化的角度理解古希臘、古羅馬美術的特征對西方乃至世界美術的深遠影響,提高人文素養。重點 認識和理解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的價值是在理想與自然、理性與感性之間達成適度平衡,領悟其和諧、秩序與自由的審美標準。難點 古希臘、古羅馬美術在人體雕塑和建筑領域的笑出成就及對西方乃至世界美術的深遠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導入新課 展示《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的圖片,并提出問題思考:這個雕塑作品已經殘缺,但仍能給大家以極致的美感,原因在哪里呢 從而引出課題:理想與典范——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講授新課 理想與典范——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一、理想的人體古希臘文明發源于愛琴海沿岸,它吸收了古代兩河流域與古埃及的美術成就,逐漸發展出自身的特點。古羅馬美術繼承并進一步發展了古希臘的遺產。在歷史中,西方美術曾經多次回歸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傳統,它們被稱為古典美術,代表著理想與典范。古希臘人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他們想象的諸神與人同形同性,只是身體更為完美。他們還崇拜英雄,推崇體育,認為健全的心智以完美的體魄為基礎。這都讓他們對理想的人體表現充滿熱忱。古希臘美術產生發展的原因:(1)城邦國家的奴隸主民主政體為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2)貿易和航海業的發展造就了希臘人的堅強、機智靈活以及勇于追求理想的積極性格,也使希臘人得到接觸兩河、埃及等地區文化的機會,因而孕育了一大批最優秀的藝術家。(3)希臘神話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神話包含著人們對自然奧秘的理性思索,它孕育著歷史和哲學觀念的萌芽。(4)溫和的希臘氣候使希臘人有廣闊的露天活動和運動場所。古希臘美術史通常分為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二、建筑的典范在西方建筑的歷史長河中,梁柱結構與拱券結構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作為使用這兩種結構的先驅,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建筑為西方古典建筑體系奠定了基礎。羅馬藝術與希臘藝術的區別 :(1)羅馬民族是一個冷靜、務實的農業民族,他們的藝術沒有希臘藝術那樣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幻想的成分,而是具有寫實和敘事性的特征。(2)羅馬藝術不像希臘藝術那樣單純,它的淵源復雜既受了伊特魯里亞美術的影響,又受到了希臘、埃及、兩河地區文化的影響。(3)希臘藝術主要圍繞神廟和祭祀、紀念活動進行創作,帶有理性化的色彩。羅馬人的藝術則大多數是以給帝王歌功頌德、滿足貴族奢侈的生活需要為目的。(4) 希臘雕刻強調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羅馬人要求的是個性特征鮮明的肖像。(5)在建筑上,羅馬人在技術上首先開始運用三合土,在結構上廣泛采用各種拱券,在建筑類型上比希臘更為豐富。希臘主要是神廟和劇院建筑,而羅馬除了這些還有各種類型的實用性和紀念性建筑。希臘和羅馬藝術可以這樣的概括比較:希臘藝術是理想主義的、簡樸的、強調共性的、典雅精致的;羅馬藝術是實用主義的、享樂的、強調個性的、宏偉壯麗的。課堂練習 1、《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雕像兩臂已經殘缺,仍給人極大的視覺愉悅,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在古希臘能誕生這樣的作品?2、任選一件古希臘或古羅馬人體雕塑作品,談一談這件作品美在哪里。3、預習下節課新內容。課堂小結 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的最大價值是在理想與自然,理性與感性之間達成了適度的平衡,從中提煉出和諧而又嚴謹的審美標準,同時又以寬容的心態不斷吸納新材料、新技術其他文明的美術成果。正因如此,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成為后世藝術家不斷汲取資源與靈感的寶庫。在西方美術發展史中,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奠定的傳統從來沒有真正斷裂過。板書 理想與典范——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一、理想的人體二、建筑的典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理想與典范——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教案.doc 《理想與典范——古希臘與古羅馬美術》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