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漫——動起來的漫畫(中國經典動漫作品賞析)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一)編輯指導思想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特別是故事性漫畫的合稱。它融合了文學、歷史、繪畫、雕刻、表演、語言、音樂、攝影等多種藝術元素,通過或諷刺、或頌揚的形式,再現和觸動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甚至情感認知。其精美的畫面、豐富的表現手段、富有想象的情節和多姿多彩的動漫形象對于觀者而言是一種美的視覺體驗。我們不僅可以在動漫世界中自由地游走于過去、現在與未來,還能在動漫作品中領略其折射出的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內涵、生活智慧和民族精神。動漫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一座瑰麗的藝術殿堂。學生對于這一主題的學習,應該首先建立在對這種藝術形式深層次的理解與認知甚至尊重的基礎上。本課教材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感知中國動漫作品在造型、內容、手法上的特點與風格,在欣賞和評述的過程中拓寬學生對于動漫創作的認知視野,提升學生對于動漫藝術的理解和感悟。將學生對于動漫單純的喜愛提升到對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理解和感知層面,深層次地觸摸和感知動漫這種表現形式所蘊含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內涵,對前面的學習加以提升,也為后面相關歷史的了解以及動漫的創作奠定必要的情感與認知基礎,從而實現2011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提出的“欣賞中外優秀美術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術家。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用簡單的美術語言對美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分析,表達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的目標。(二)教材版面分析教材分為兩個頁面,在第24頁中呈現了四幅中國動漫作品,漫畫《郎雀》是北京畫家孫曉綱的作品,是一部原創長篇故事漫畫,塑造了一個梳著“牛角”發型的小男孩郎雀,作品通過這個性格樸實、開朗、武藝高超的小男孩的視角去看待身邊的人與事。漫畫《幸運兒》是我國臺灣畫家幾米的作品,他的作品色彩清新,人物造型可愛.兩部作品中蘊含的對于社會生活的思考,可以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漫畫所具有的詼諧、諷刺、批判和頌揚的創作特點。《郎雀》單線平涂的表現方式與《幸運兒》繪本創作的表現方式,從人物造型、表現手法、色彩感覺上截然不同,可以幫助學生在比較、評析的過程中對漫畫創作手法的豐富性形成初步認知。動畫作品《牧笛》采用中國水墨畫的表現手法,將水墨畫的詩情畫意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中國動畫創作對于民族特色的堅持,也能感受到其吸納時尚元素的發展變化。教材的文字部分有動漫的定義界定,有關于水墨動畫發展的提示。教材中的思考與討論部分,建議學生對動漫形象的造型、手法、色彩等進行觀察與思考,并體會不同國家、地區動漫作品在風格、內容、形式上的不同,由此進一步領略動漫作品中折射出的不同國家、地區的藝術與文化。教材中提出的藝術實踐要求,不僅可以在寫與畫的過程中鞏固學生對于動漫的形象塑造、表現手法、風格特色的已有認知,也會提升他們對于動漫藝術的熱情和欣賞水平。二、學生情況分析相比其他藝術形式,學生對于動漫這種表現形式具有更高的熱情與興趣,生活的積累也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本的認知基礎。但學生對于動漫的關注與喜愛大多會停留在故事情節與動漫形象上,很少去探知動漫創作中所蘊含的藝術與文化內涵。而且相對于低中年級學生,高年級學生對于動漫的關注,不再僅僅滿足于色彩的鮮艷和簡單的形象、情節,他們對于動漫故事的復雜性、精彩性和制作的難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認知已經從形象思維逐步的過渡到抽象思維,所以,本課可以將對動漫外在形象的感知作為平臺,引導學生深入的剖析動漫創作背后所蘊含的更為深層次的藝術表現和文化內涵。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觀察、比較、感知中國動漫作品的形象特點、動漫風格和表現手法,理解動漫創作中所蘊含的藝術與文化。2.在賞析中國動漫作品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于動漫作品的觀察、分析、評價的能力與水平。過程與方法:本課主要使用多媒體教學,通過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的過程,加深學生對于動漫創作的感知與理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不同國家、不同風格、不同表現形式的動漫作品的藝術美感,培養學生對于動漫這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理解與尊重。(二)教學重點、難點⒈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動漫藝術的賞析能力與水平。⒉教學難點:感受動漫世界所蘊含的藝術與文化。4、教學設計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重溫動漫記憶 提問:圖片中的角色來自于哪部動漫作品?提問:還有哪部動漫作品讓你印象深刻? 發現:圖片中的角色分別來自于《三毛流浪記》、《名偵探柯南》、《大鬧天宮》、《哆啦A夢》、《貓和老鼠》、《怪物史瑞克》。師生相互交流感興趣的動漫作品。 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動漫的世界。中國漫畫賞析 ㈠欣賞《郎雀》提問:作品中的郎雀長什么樣子?他是個怎樣的人呢? 總結:作者通過發生在郎雀這個小男孩身邊的事,以他的視野再現著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與事。㈡《幸運兒》提問:這部漫畫作品的創作手法和《郎雀》有什么不同?提問:你覺得這個董事長是幸運兒嗎?總結:漫畫作品通過詼諧、幽默、諷刺、頌揚的方式,體現著作者對于生活的思考。 發現:梳著“牛角”發型,大頭小身子、大眼睛的小男孩。 他熱情、真誠、樸實、武藝高強。學生發現:細膩的畫法、富有詩意的色彩畫面,使幾米的漫畫圖畫感很強。學生根據故事內容交流討論。 觀察、分析漫畫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和表現方法的運用。 關注漫畫內涵,引導學生對于漫畫藝術特點形成初步認知。中國動畫賞析 ㈠動漫定義提問:什么是動漫? ㈡動漫的異同。提問:對比《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動畫和漫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㈢分組討論動畫人物的特點。問題:觀察動漫作品的人物,說一說中國動畫中的人物造型有什么特點? 1.中國動漫分析。 課件展示了解中國動漫元素。提問:細細的品一品,這幾部中國動畫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有什么特點? ⒈《除夕的故事》 總結:中國動畫人物造型是民族元素集大成者。 ⒉《三個和尚》 學生在書中尋找答案,動畫和連環漫畫統稱為動漫。學生交流發現。相同點:角色塑造、情節構思、色彩表現等相同。不同點:最大的不同是動畫是動態的,而連環漫畫是靜止的。 ⒊中國動畫人物造型大多在寫實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故事情節和表現形式有所變化,是民族元素人物造型的集大成者。 每小組選擇一部作品,結合資料夾中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展開分析。⒈運用了年畫的形象、線條和填色方法表現人物。中國味道極其濃厚。⒉人物設計造型別具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寥寥幾筆就完全表現出了三個人物的不同性格,人物形象平面化,色彩塊面化。小和尚有兒童的特點;胖和尚憨態可掬;高個和尚的眉眼擠在一處。在場景造型上,參考了一些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如繪有山、水、廟的大全景具有水墨山水畫造型的味道。 引導學生了解動漫的定義,了解動畫與漫畫的異同,并由此進入對于動畫藝術的賞析。 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讓學生發現中國動漫作品在人物塑造上的特點,進一步感受中國動畫創作的風格,從而更深層次的審視動畫藝術。 發掘中國動畫中人物塑造的不同手法,感受中國動畫人物創作的豐富性,以及在中國動畫發展歷程中,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精神的融合。形式多樣的動畫片 ㈠欣賞水墨動畫《牧笛》。提問:這部動畫片的表現手法有什么不同? 總結:水墨動畫體現了中國特有的詩情畫意之美。其制作工藝極為復雜,這個創舉是無數的中國動漫畫家們不懈努力的結果。㈡欣賞其它形式的動畫作品。提問:這些動畫片中都借助了中國的哪些藝術形式,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⒈《神筆馬良》。⒉《漁童》。⒊《瓷娃娃》。 總結:中國豐厚的文化、藝術為動漫創作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欣賞動畫發現:運用了中國水墨畫的表現方法。水墨動畫打破了以往“單線平涂”的繪畫方式。水墨在宣紙上自然渲染、渾然天成。 發現:⒈《神筆馬良》木偶動畫。⒉《漁童》剪紙動畫。⒊《瓷娃娃》瓷偶動畫。 引導學生發現水墨動畫不同于其它動畫的創作手法,感受中國水墨動畫特有的詩情畫意般的藝術效果。從而感受水墨動畫創作者們的艱辛和不懈努力。欣賞中、外動畫中多姿多彩的創作表現形式,感受動畫創作者們對于材質、手法的不斷創新,不懈努力。進一步的讓學生感悟民族文化、傳統與藝術是動漫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藝術實踐 ㈠提出要求:⒈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動漫形象。⒉將自己喜歡的原因(主題內容、形象特點、色彩風格、表現形式)寫在動漫形象的旁邊。㈡引導評價交流。 學生藝術實踐。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并推選出代表進行班內交流。 通過畫、寫、說的過程,升華自己對于動漫藝術的情感與認知。現實網絡齊展示 同學們的作品都畫得很傳神,相信同學們在今后的動漫繪制中一定會取得更好地效果。我們將這次的作品上傳至班級相冊進行網絡展示,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的作品吧! 學生課下完成制作并上傳。 制作展示板或網絡展示促進學生藝術交流。拓展小結 如果大家希望我們國家的動漫能夠發展的更好,作為讀者和觀眾我們能做些什么呢?支持原創、支持創新、支持正版……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國產漫畫,支持中國的本土漫畫發展得更好。五、教學建議本課學習中可以充分的運用觀察、比較、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對不同國家、不同風格、不同藝術形式的動漫作品的比較與分析中,逐步的加深自己對于動漫藝術的理解和感知。將學生對于動漫的表面認知更為深層次的引入對其文化與內涵的體驗與感悟上。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討論和交流,充分表達所知所感,提高他們對于動漫藝術的賞析能力和審視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