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 課型 欣賞 評述 教學課時 1 授課時間教學目標 通過查閱、搜集資料和對馬蒂斯作品的欣賞,了解馬蒂斯的生平及其創新歷程,感受馬蒂斯繪畫作品中的色彩美,理解野獸派畫風的獨特之處,了解剪紙藝術是他的創作巔峰。經歷討論、比較等自主探究活動,用自己的語言從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描述、評價馬蒂斯的作品,并運用所學的色彩知識嘗試創作。形成審美能力,創新能力。通過了解馬蒂斯對藝術的不懈追求、不斷超越自我的一生,樹立創新意識,做一個意志頑強、做事有恒心的人。·知識結構圖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馬蒂斯繪畫和剪紙作品的特色及其創新手法。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色彩均衡與抽象風格在馬蒂斯作品中的體現。學情分析 學習起點預測 五年級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色彩畫創作經驗,但對色彩的認知還停留在簡單的色彩對比知識的運用上。學生知道有印象派和抽象派繪畫,但對同時代的馬蒂斯及其之前和之后的西方現代繪畫知識非常匱乏。學習困難預測 學生在作畫習慣上以感性居多,往往從自己的喜好出發進行色彩創作。在欣賞大師作品時有較大的困難。教學具準備 學具:欣賞作業紙,課前查閱的資料 教具:課件,馬蒂斯相關書籍板書設計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人生經歷 造型 平面 簡練 裝飾藝術特點 色彩 鮮艷 濃重 夸張教學反思 呈現現象 學生感受作品,把握欣賞的尺度,教得太深,學生不理解,太淺,居于表面又不行。在讓學生感受作品的時候,由于學生的詞匯量不足而說的不是很貼切,但是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是讓我沒有想到的。總結馬蒂斯繪畫特點的時候畫面有點單一,學生體會不是太深刻,再次授課可以增加圖片改進教學。在學校獨特的教學模式下整個過程下來學生理解的很好,自學的過程增進了教學的進度,匯報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合作的意識。歸因分析 課前我在網上查找了有關對馬蒂斯的作品評述的資料,為了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去欣賞和評述這些作品。這樣以來,學生不僅理解了藝術作品的內涵,而且在欣賞的同時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加深了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了解,從而尊重和接受世界多元文化。過本課學習,讓學生知道了藝術大師馬蒂斯,同時讓學生了解了“野獸派”的由來及包括馬蒂斯在內的“野獸派”畫家的繪畫風格。改進措施 教師有重點的進行點評、總結,指出不足,肯定成績,及時給學生以鼓勵。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吸取教訓,克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更趨完善。教 案 續 頁(第1課時)步驟 教學流程 課堂調控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領略了人民藝術家齊白石的風采,今天的課堂,我們要走進一位藝術大師-馬蒂斯。課件出示馬蒂斯的圖片。師:同學們對這節課的期待都寫入了課前這一張張提問卡中,在你們提出的諸多問題中,老師發現你們最想了解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馬蒂斯被稱為是20世紀的藝術大師 ”師: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走進他,板書課題(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重難點突破 一、了解馬蒂斯的生平師:你們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去了解他不平凡的一生。師:對于他的一生,同學們也有好多疑問,你有哪些疑問呢?生1:他是如何走上藝術之路的 生2:他一生經歷了哪些事情 ……師:現在就讓我們利用大家課前查閱的資料,通過小組交流幫助這些同學,解決他們的疑問。1、學生自主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提煉后作簡短交流,幫助有問題的學生解決問題.2、教師結合幻燈片,簡介馬蒂斯的生平。(文字呈滾動式動感播放) 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1890 21歲 患盲腸炎住進醫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來一箱畫具讓他臨摹箱蓋上的圖畫。未料想,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其一生的轉折點。 隨后,他不間斷地臨摹各地藝術大師的作品,探索著自己的藝術道路。 1896 27歲 他的4幅油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 公開展出,獲得成功,被評為“野獸派”代表人。重難點突破 1896-1904 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 1903 34歲 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征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 1906年之后 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 1920年之后 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 1930年之后 他的藝術達到高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1937年首次以剪紙方式為芭蕾舞團設計屏風與戲服 1941年71歲的馬蒂斯在腸癌手術后,只能在床塌或輪椅上從事創作。然而,就在不懈的追求中他登上了藝術新的高峰。他說:剪刀是一種美妙的工具,紙張也很美麗,利用剪刀在這樣的紙張上工作是一件能夠進入忘我境界的事情。 1948年,馬蒂斯完成了汶思小教堂堂內設計。其中禮拜堂的彩色玻璃令人耳目一新。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在長期居住的法國尼斯,享年85歲。 總結:正是他不平凡的一生,開啟了20世紀繪畫的新篇章,創立了新的畫派—野獸派。 師:要想了解“野獸派”,讓我們走進馬蒂斯的藝術作品,感受他的藝術風格。二、欣賞野獸派作品《戴帽的女人》1905年36歲的馬蒂斯以他妻子艾米麗為創作對象創作了這幅作品,并與其它一些野獸派畫家的作品一起參加了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馬蒂斯的這幅作品頗受歡迎。課件出示《戴帽的女人》設問:1、看到這幅作品,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2、作品運用了哪些顏色?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他為什么這樣畫?重難點突破 三、對比欣賞《蒙娜麗莎》和《戴帽的女人》 設問:兩幅作品在造型方法和色彩運用有什么不同? 學生用線造型、涂色方法和色彩運用方面進行比較。 《戴帽子的婦人》這幅肖像作品,人物面部使用了我們平時不太用的綠色、黃色、紅色、并且人物后面的背景也出現了大量的沒有調和的色塊,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美術作品展揭幕時,一位批評家被他這一幅幅用純色隨意涂抹成的油畫驚得目瞪口呆。戲言說猶如野獸,使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作為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馬蒂斯的大名也不脛而走,蜚聲世界。野獸派的畫家熱衷運用鮮明、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使用直率、粗放的筆法大色塊的組合給人最強烈的色彩感覺。四、欣賞比較教師引導學生先標注《戴帽子的婦人》、《金魚》、《藍衣女人》這幾幅作品的作畫時間,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發現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和特點。設問(1):這些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點?小結:造型早期偏向寫實、后期更為簡練、概括、夸張。設問(2):馬蒂斯的作品在色彩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說他是“野獸派”畫家?小結:敢于大膽使用夸張裝飾色彩,善于運用色塊組合去平涂畫面。《金魚》畫面非常寫實,更為注重色彩的和諧,但是整體畫風較為平淡。《藍衣女人》已經能體現他風格的轉變,我們更多地看到了造型的簡練,用色的夸張以及畫面內容與內涵的體現。教學拓展 簡介并展示馬蒂斯為文斯教堂創作的壁畫和玻璃窗作品,聽音樂,觀看并感受馬蒂斯的最高理想,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總結提升 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互評和學生互評相結合,說說哪些是向大師學習的,哪些是自己創新的?你喜歡自己創新的同學的嗎?從中學到了什么?3、 你有了新的創新思想了嗎?這節課我們不僅對馬蒂斯的藝術生涯有了了解,對于他的藝術風格和特點也有了全新的感受。馬蒂斯以其獨具一格的野獸派藝術風格與不同尋常的剪紙創作藝術為20世紀畫壇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他在80歲高齡患病后仍然堅持藝術創作,對藝術的不懈追求與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同學學習。他的繪畫與剪紙不僅成為被人們珍藏和贊嘆的藝術品,也成為現代生活的一種裝飾藝術!也希望同學們也能把藝術與生活緊密相連,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課堂練習設計 1·作品欣賞。2.討論色彩的簡化,造型的平面化和線條的運用。3、將《王者之悲》與《小鸚鵡與美人魚》作比較,說說兩幅作品在色塊組合方式有什么不同?作業設計 必做 用馬蒂斯喜歡的圖案或者自己剪出的抽象圖案做剪紙拼貼作品。選做 可以用散點式組合,可以用色塊相互襯托的方式進行創作,大膽創新。藝術特點及生平主體知識美術語言背景知識1、中西方文化特點2、野獸派欣賞方法討論法 比較法技能知識20世紀的藝術大師 馬蒂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