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會動的線條》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是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第三課《會動的線條》,是這冊書中線條系列的一個內容。首先,從題目上力圖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線條的表現力,引導學生在觀察、分析、嘗試怎樣使線條能動起來的游戲般的學習活動中,對美術造型活動產生興趣。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畫,又有現代雕塑、攝影作品,既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使這一課教材內容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二、教學目標:(一)課程目標:將課本內容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審美能力,學會學習,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二)課堂目標:認知目標:通過觀察、體會、感受、了解哪類線條能表現出動感,感悟線條的表現力。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以及對線條活動的興趣。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對線造型能力和創造能力。三、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了解哪些線條能表現出動感,學習如何運用線條表現動感。難點:線的動感的表現及疏密的組織。四、媒介運用:學具:畫筆、畫紙、絲帶等。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這條美麗的絲帶是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新朋友。教師模仿絲帶說話:別看我現在直直的站在桌子上,可我看見同學們這么聰明、可愛、這么歡迎我們,我要給大家跳一個舞。(a、請同學們認真看:我跳舞前和跳舞時的樣子你喜歡哪個?b、用心想:如果我們要把這兩種狀態下的絲帶畫下來,畫出來的線條有什么不同?)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得真好!線條有那么神奇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三課《會動的線條》。板書課題。(二)講授新課1.請同學們打開書,翻到第三課,看看教材中這些畫都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2.指導學生解決課本中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原因使我們感覺敦煌石窟“飛天”壁畫中她們在飛翔呢?說一說: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線條?(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你發現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景物中的線條給我們動的感覺?(學生自由回答)猜一猜:請同學們用身體來表示動態的植物或動物。(教師示范)比一比:看哪一組同學能用會動的線條在黑板上畫出又多又美麗的畫!(打擂臺)(三)繪畫作品欣賞1.找一找畫家使用了什么樣的線?表現了哪些景物?哪些線條給你動的感覺?(學生互相討論)2.分析線條的疏密和波動大小帶來的不同的畫面效果。3. 教師創作范畫,觀察分析教師范畫中會動的線條是怎樣動起來的?(學生自由回答)(四)作業布置筆下生花:你也試一試讓畫中的一切動起來吧!(教師巡回指導)1.教師放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用線條表現動態的畫面。2.學生配樂創作,教師巡回指導。(五)學生作業的展示與評價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學生自評, 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六)知識拓展1.提出本課拓展要求,希望學生在今后的創作中大膽使用各種各樣的線條,表現豐富的世界。2.除了曲線會動,還有哪些線條會動?仔細觀察生活中出現的會動的線條,并嘗試把它畫出來。六、板書設計會動的線條直線疏 密曲線動態 弱 強斜線波動 小 大波浪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