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筆墨藤趣教材分析:中國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的國寶。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高雅的藝術。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具有很強的抒情性。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應社會生活。生活中的花鳥蟲魚,瓜果蔬菜都可入畫,被賦予了鮮明的個性,以此來抒情達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學情分析: 1、作為教學對象的七年級學生,同時對本課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接受興趣和理解基礎。 2、中國畫是學生平時不大關注的領域,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困難所在,同時也是本課的魅力所在,要引導學生了解、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教學目標: 1、學習中國畫的筆墨語言。 2、了解中國畫筆墨、宣紙等工具材料的特性,體會中國畫筆墨造型特點。 3、進行簡單的花鳥畫表現嘗試,并能用臨摹的方式完成一幅藤本植物的國畫作品。4、認識中國畫藝術特色,加強對中國傳統繪畫的了解和熱愛。 教學重點:花鳥畫特殊表現物象的方法。教學難點:對花鳥畫的精神內涵的理解。課時:一課時 教具:課件、筆墨紙硯 一、學習材料:生宣紙、毛筆、墨汁、顏料、筆洗、毛氈、鎮尺等 二、教學流程 這節課是我們第一次學習中國畫,本課教材從葡萄入手,讓學生體驗藤本植物的畫法,掌握中國畫中鋒和側鋒用筆的方法認識中國花鳥寫意畫的藝術特色。(板書課題:筆墨藤趣) 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進行朗讀。 三、游戲實驗: 1、畫中國畫最重要的是用筆和用墨,它就像一個人的血肉筋骨。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先把毛筆沾水,然后沾墨,第一小組在紙上點,第二、三小組在紙上畫線,第四小組用側鋒在紙上皴擦,其它小組在紙上大膽肆意涂抹,每個小組都一直畫到筆干墨枯為止。 小組討論:展示實驗成果。 展示提示:1、畫面中出現的點、線或面是怎樣產生的. 2、畫面中墨色出現了哪些變化及產生的原因。 板書: 筆:勾、勒、皴、點。墨:濃 淡 干 濕 筆墨大師們正是運用筆的勾勒皴點,墨的濃淡干濕來表現物象的,他們是怎樣把畫面表現的充滿情趣的呢? 大詩人王維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么這種意境是如何來表現的呢?我們來作一個小游戲,體驗一下。 游戲規則:老師出示詩句,同學們來猜這是描寫什么植物的。 1、滿筐圓實驪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園知此味,露華應不乞金盤。(葡萄)2、“ 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竹子)3、“只留清氣滿乾坤”“凌寒獨自開”。(梅花) 4、“猶有晚節香”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菊花) 5、“不有君子心,飄拂同芳草” 。(蘭花) 師:同學們很聰明,都能找出相應的植物,詩人們根據這些植物的自然特征給它們賦予了相應的品格,梅花凌寒而開,蘭花香而不艷,竹子四季常青,菊花傲霜吐香。那么我們來感受一下這些植物在大師的筆下表達出的意境 四、經典欣賞: 1、播放大師的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詩情畫意,作者的托物言志。本課選用了三幅藤本植物的照片:徐渭的《墨葡萄圖》使學生了解寫意意花鳥畫托物言志的藝術特色。蘇葆楨的《碩果豐盈》設色秀麗、珠圓玉潤典雅端莊體現了煥然的生命活力。齊白石的《葡萄圖》筆墨酣暢淋漓,構圖精美寥寥數筆就把葡萄畫得生動有趣。2、討論:(1)畫家筆下的物象與生活中一模一樣嗎? (2)透過畫面,你能感受作者怎樣的情懷? 3、學生個性作品欣賞 看了這些充滿了童真、童趣的作品,是不是覺得畫中國畫并不難,它不追求形似,重在表現畫面情趣和抒發情感,想必大家已經迫不及待了。但中國畫講究意在筆先,得先構思一下你打算表現什么?給畫配上什么樣的詩句或題目。 學生自由回答 沒想好的同學不必著急,干脆就信手拈來,隨意畫,然后根據畫面意象確定主題吧。 五、教師示范: 以葡萄為例,總結作畫步驟。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和程序。 構圖-落墨-題款-鈐印 六、實踐練習: 題畫詩、詩配畫 提出作業要求,完成作品一件(能用簡單的筆墨語言,畫一幅具有一定寓意的畫)。 1、選擇自己喜歡的花鳥,大膽運用筆墨去表現、挖掘,表達自已的情感。 2、給自己的作品配上相應的詩句或題目。 3、構圖合理,畫面完整(包括落款、題字)七、展示評價: 對學生的作品給予評價:優點和缺點八、總結:清代畫家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 。現在,我們的生活無比幸福。我希望同學們能用手中的畫筆抒發內心的喜悅和高尚的情懷。我們要用手中的畫筆抒發我們的喜悅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要善于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守住這片精神家園,并將它發揚光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