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十三課風箏的魅力一.教學目標:1. 了解風箏的相關知識,起源、演變、及簡單制作方法。2.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信息搜集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3. 培養學生審美素養,激發學生對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二.教學準備;教師各種風箏實物、竹條、膠線繩、剪刀彩紙等制作工具。學生竹條、風箏紙、膠、棉繩等。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風箏的基本知識及制作技法。教學難點:骨架扎制方法及風箏面與骨架的合理結合。四.教學過程:(一)新授課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么?--- 風箏。喜歡風箏的理由是?放過風箏嗎?放風箏帶給你什么感受?生:感到自由。像飛起來一樣.心情放松......。師:風箏形狀各異,制作精美,娛樂性強,放飛過程中不僅能讓人心情舒暢還能鍛煉身體,受到孩子們青年人和老人的喜愛。更有一些風箏愛好者他們喜歡風箏到了癡迷的程度,放起了競技風箏。接下來就跟隨老師一起通過視頻看一看。播放風箏放飛視頻。看過之后對風箏是不是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想更多地了解風箏嗎,那就跟隨老師一起走進風箏的世界,一起去感受風箏的魅力。出示課題。你知道多少關于風箏的知識,說一說。學生根據查找的資料交流風箏的相關知識,教師總結:風箏起源于中國,傳說由古代哲學家墨翟制造。墨翟(前468年~前376)研究了三年,終于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這只木鳥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風箏又名紙鳶、紙鷂(yao)。最早的風箏用木制成是為了軍事需要而發展的。自漢朝(前202年- 220年)以后一直到唐朝(618年~907年),風箏還是軍用品。后來才從軍用逐漸轉到游戲、娛樂。相傳在五代時,有個叫李鄴的人,在風箏上拴上竹笛,放飛天空。微風吹動,竹哨嗡嗡有聲,“聲若箏鳴”因而得名風箏。中國的風箏歷史悠久。傳統的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圖案的影子。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我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二)教師展示介紹風箏的種類及特征。1、硬翅風箏:左右兩邊用上下兩根竹條做成翅膀形狀,平看就像一個古代的元寶。2、軟翅風箏:有一根主竹條構成,翅膀下面是軟的。造型以禽鳥、昆蟲居多。3、板式風箏:就是人們常說的平面風箏,形狀結構簡單,風箏四邊用竹條支撐。4、串式風箏:把相同或不同的風箏,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放飛。5、桶形立體風箏:桶形風箏是由一個或多個圓桶或其它形狀的桶組成的,制作工藝較復雜。教師邊講解變實物展示,分析特點。游戲《考考你》檢測對剛學習內容的掌握。教師出示各種風箏樣式學生猜出。師:我們說這些風箏美,美在哪里?生:形狀美顏色漂亮花紋也好看等教師總結:風箏造型之美(對稱)、構圖之美、色彩之美。帶領學生分析傳統風箏圖案特點。制作風箏都需要什么材料?生:竹條、紙、膠、彩筆等教師展示新型風箏制作材料展示夜空風箏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風箏之美。老師也想做一個風箏,你們知道該怎樣做嗎?生說出制作步驟,教師演示菱形風箏制作過程。1.扎骨架橫向放在豎向三分之一處,左右對稱。(教師演示)2.糊紙面合理剪裁后白膠進行粘貼,并進行簡單裝飾。3.繪花彩選擇自己喜愛的形象色彩進行描繪。4.綁風箏線介紹兩點法綁制,及綁的位置。制作過程中強化制作步驟骨架扎制問題和對稱問題在演示中提出并解決。講解風箏線的綁扎技巧。總結制作步驟展示ppt圖片。扎、糊、繪、綁。(四藝)展示學生制作的風箏,造型色彩等加以分析。(三)學生作業了解了風箏的制作技法就請同學們快速拿出工具制作自己喜歡的風箏吧。學生作業,教師輔導。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工制作。教師輔導時注意綁扎和粘貼工藝輔導。提示圖案色彩的合理運用。四、展示講評展示自己制作的風箏,交流制作心得。簡單講解風箏放飛技巧。抽:增加風力,使風箏越飛越高。放:在風力和上揚力作用下風箏會越飛越高。做到收放有度。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到戶外去,放飛自己制作的風箏,進一步感受風箏的魅力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