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微觀世界》【教材分析】《微觀世界》屬于美術課程四個學習領域中的“造型·表現”領域。五年級屬于小學高年級學段,學生已經具備了對點線形色的基本概念,本課讓學生帶著這些美術造型語言進一步觀察,體驗微觀世界的美,學習、探索怎樣運用這些繪畫元素表現微觀世界的神奇與美麗。【教學目標】1.通過對微觀世界的認識、了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體驗、探究事物細微之處的魅力,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和習慣。2.嘗試運用點、線等不同的繪畫造型要素,自由表現自己觀察到的微觀世界別樣的美。3.引導學生欣賞自己創作的美麗畫面,體驗觀察與繪畫的樂趣,提高學生對抽象美的認識和感悟。【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對微觀事物細致觀察的能力和習慣。【教學難點】用點線等造型要素表現物體細節之美。【教學準備】教師:課件繪畫工具學生:繪畫工具放大鏡表面肌理較明顯的物品如:核桃貝殼帶紋餅干樹葉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觀察發現出示教師美術作品,結合食物引出課題2.揭示課題【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微觀世界的美麗與奇妙,體會通過細致認真的觀察才能發現微觀世界的奇妙。二、初步認知1.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身邊的實物,尋找造型語言。教師引導學生從點線形色四個方面去觀察、思考、感悟。2.簡單繪制一個小草稿。3.教師啟示學生,換種角度觀察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欣賞視頻4.感知動態《微觀世界》【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的認識、了解微觀世界。引導學生繼續深入評析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滲透美術與自然科學知識的聯系。讓學生明確觀察任務和方法,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基礎。三、觀察體驗1、老師也有自己喜歡的一幅,名字叫“硅納米晶體”。我們來試著畫一畫好嗎?曲線、點的組織,注意疏密、遮擋和韻律的變化。2、除了這種表現,其他同學又是怎樣表達他們心中的微觀世界的呢?3、作業要求:運用點、線、面、色彩等把觀察到的微觀世界描繪出來。作業要求:(1)構圖飽滿。(2)注意畫面疏密關系。(3)可線描表現,也可搭配色彩。4、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設圖】讓學生自己找尋發現美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體驗及老師的范畫,很好的解決了教學重難點。學生初次嘗試表現畫面,為更好的完成作品做鋪墊。四、創作表現學生在上一次表現的基礎上完善充實自己的畫面。【設計意圖】鞏固知識目標。五、交流評價采用自評為主,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設計意圖】增強學生自信心,通過交流評價取長補短,鍛煉學生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六、欣賞拓展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小草綠了,拿起放大鏡,去細致的觀察生活,走進微觀世界。【設計意圖】開闊學生眼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微觀世界的美妙,從而用心觀察及表現周圍世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