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結藝科目:美術 年級:七年級(上)總課時第(1)節課業類型 :設計·應用一、教材分析:這節課是美術教材遼海版七年級下學期第十三課,這節課目的是讓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有所了解,通過編結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編結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同時也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的平臺。訓練學生的耐心、動手能力、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好處。在邊界的過程中,學生會有全新的感受,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習吉祥結之圓結的編結方法。2、過程與方法:運用圓柱結創作,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色彩的搭配能力,及制作技法得到進一步提高。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感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審美能力及藝術觀得到提高,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三、教學重點及難點:技法的運用及對材料的色彩搭配及巧裝飾。四、教具準備:多媒體,中國結范作、中國結線、針板等。學具準備:中國結線、針板等。五、教學過程:1、組織教學以小組競賽的方式,每組請兩名學生參加。猜謎語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年過年的時候,老師收到了一個很特別禮物,請你來猜一猜。屏幕出示謎面:一縷紅絲線,交錯結龍鳳。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出示中國結,貼到黑板上,并板書課題。 師:你對中國結有那些了解?(可結合字形了解中國結)2、初步了解中國結結耳:一圈一圈的,象耳朵,他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結耳,就是中國結的耳朵。他伸長耳朵好象在聽,聽到了什么?流蘇:象長長的頭發,柔軟、飄逸、風一吹,擺動起來很柔美、秀麗,象一個婀娜的少女。結體:有規則的穿編,非常結實,就象許多雙手握在一起,具有無窮的力量。中國結都是用一根繩或者絲線,通過人們靈巧的雙手編出來的。顏色:(金色、紅色)會給人什么感覺?(熱鬧、喜慶、溫暖、吉祥)看課件,默讀《中國結簡介》。中國結簡介:中國人很久以前便學會了打結。而且“結” 也一直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技術。到了清代,繩結發展至非常高妙的水準,式樣既多,名稱也巧,簡直就把這種優美的裝飾品當成藝術品一般來講究。在佩玉上裝飾一個“如意結”,引申為稱心如意,萬事如意。在扇子上裝飾一個“吉祥結”,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結”是事物的開始,有始就有終. “結”字,把我們同祖先思緒相連; “結”字,使我們與古人情意相通。提出本節課要求:學習基本結中的三種結,分別是系物結、同心結、平結3、學習系物結出示課件 請先看系物結的說明。系物結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實用的結式,本結可以應用于飾物的相接或固定線頭用。操作步驟共兩步。自己看圖試著編織一下。可以同桌或自由組合每2人一組,互相幫助完成把編好的系物結放在桌子上。老師巡視給與鼓勵、指導。4、學習同心結請先看同心結說明同心結是一種古老而寓意深長的花結,由于其兩結相連的特點,取"永結同心之意"同心結共有4個步驟。自己試著編織練習,可以同桌或自由組合每2人一組,互相幫助完成老師邊說明邊演示,操作給學生觀看。自己練習,老師巡視給予指導和鼓勵。同時把編好的比較好的同心結用透明膠布粘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出來。5、作業制作創作要求 構思巧妙,有創意。色彩搭配和諧。技法運用得當。(學生自己總結制作步驟)設計意圖:(以啟發式的提問與具體的圖象相結合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用藝術手段表現文化氛圍,超出一般技法課范疇。使學生的創造力及藝術表現能力具有文化氣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六、課堂總結、作業講評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其審美能力。教師點評:肯定優點,提出不足。教師總評:給予學生充分肯定。本課中的編結不要拘泥于一種教學形式,一定要貼近學生生活,只要與生活相連接,就大有文章可做,就會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節課學生學的不僅僅是吉祥結,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吉祥結的變化很多,可制作出不同的作品。這可以極大的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就像一句所說的中國人的腦袋,猶太人的口袋。中國人絕對是世界上頭腦最聰慧的民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