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背景1,面向學生: □中學 2,學科:政治2,課時:13,學生課前準備:(1)預習,了解課本基本內容 (2)完成課前預習案,初步思考探究教學課題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課第一框《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1、知識目標:理解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踐具有反作用,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2、能力目標:通過分析材料,培養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能力以及收集、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悟文化創新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在各個領域勇于創新的熱情。教材分析文化傳承的過程就是文化發展的過程,而文化發展的實質則在于文化創新。文化傳播與文化繼承,無不內在的包含著文化創新的要求。首先明確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及作用,感悟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把握文化創新的主體,初步樹立文化創新的思想意識,投身社會實踐,積極進行文化創新。【教學重點與難點】 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文化創新的意義和作用;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探究、分析講授、問題探究。教學過程播放《藏謎》視頻【百度視頻】http://v./v_show/id_ca00XODkyMTk0OA==.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導入新課 大型藏族原生態歌舞樂《藏謎》是一臺涵蓋了中國各個藏族地區不同風格,豐富多彩的純藏族大型歌舞樂,是國內首部全景式的展現藏民族文化的歌舞樂詩篇。學生邊看視頻邊思考:這樣的一個表演有什么獨特之處,能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1:新在整體創意上,把整個生活搬到觀眾面前。學生2:新在科技手段上,把多種技術手段應用到表演過程中。教師總結:正是這種創新性表演,使節目給人以震撼,這也就充分說明文化發展的需要創新。講授新課 (一)不盡的源泉,不竭的動力 1、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2、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多媒體展示百度圖片:http://image./i 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t=12&word=楊麗萍材料:為了編排《藏謎》,楊麗萍曾花了四年時間去學藏語,深入到四川地區了解藏民的生活。教師提出:從上述材料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文藝工作者進行文化創新需要如何做?為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 分析、歸納得出結論3、社會實踐決定文化創新(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原因: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就不能做出有價值的文化創作。多媒體展示百度圖片:http://image./i 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87版紅樓夢教師提出問題:《紅樓夢》的創作背景是什么?與這部作品的問世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略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學創作總是與一定的社會背景相聯系的,總是對一定時期的社會生活反映。 繼續回味我們看的視頻《藏謎》百度資料:http://www./news_view.php cid=11114&id=257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藏謎》是楊麗萍繼《云南映象》之后,對中國原生態舞臺藝術的全新創作和發展。這不僅僅是藏族原生態的全面展示,至為重要的是,將在濃郁的宗教氛圍中帶領觀眾思索生命的本質……《藏謎》突破了以往舞臺藝術的均衡布局,大量使用了可移動、升降轉換的裝置,使傳統的廣場活動與現代舞臺藝術得到了完美結合;舞臺上使用了幾百盞燈,豐富的燈光在時空錯位、視覺錯位中構建了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空靈而莊嚴的音樂的注入,也為《藏謎》增添了無窮魅力。迷離的色彩,變幻而豐富的圖案把《藏謎》的舞臺渲染猶如無限夢境,氣勢恢宏。合作探究:1、楊麗萍的《藏謎》和她的《云南印象》表達的主題一樣嗎?為什么會有差別?2、《藏謎》為什么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說明什么?(留給學生2分鐘小組討論時間)學生回答1:所處時期和民族不同學生回答2:運用了現代媒體技術其他回答:略教師補充歸納:(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①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②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過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礎、源泉和動力,那么基于社會實踐的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踐和文化自身的發展又有什么作用那?(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義請同學們對這句話的理解: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課本P49)1、創新的意義:創新是文化負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 百度資料:http://www./subject/todaylife/funr.asp wid=337&pos=a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藏謎》中展現藏族人民生活勞動的場面,把生活和舞蹈完全融合在一起,第一場展示著神秘和風情;第二場描繪著浪漫和多彩;第三場充滿了遐想和歡悅;第四場頌揚著神圣和向往,激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問題探究:結合這則材料請你說說文化創新的作用?學生總結: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從而,可以得出文化創新的第一個作用2、文化創新的作用(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百度圖片:http://image./i 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京劇材料:京劇,清朝光緒年間形成于北京。其前身為徽劇,通稱皮簧戲,同治、光緒年間皮簧班中陸續出現了一批著名演員,他們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戲的各種優點,并在藝術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嘗試,終于形成一個嶄新的劇種——京劇。近百年來,這個劇種遍及全國,已成為中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劇種。問題提出:通過了解京劇的產生過程,請你說說文化創新的作用?(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負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由此:請同學們試一試:舉出文化創新有利于發展和繁榮民族文化的例子。同時:為了發展和繁榮中華民族文化,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學生回答:略綜上,請同學們概括:1、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 2、文化創新的意義百度資料:http://www.nbdjy.com/Photo.asp ID=20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除了楊麗萍、容中爾甲、向陽花,《藏謎》全劇還將有80多名演員登臺演出。為了保證整部劇的原生態風味,這80多名演員竟然有一大半是來自牧區的牧民。“從自去年3月以來,我帶著劇組人員跋山涉水,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肅、云南等省的藏區挑選了這些演員,他們有的是流浪藝人,有的是孤兒,當然更多的是原汁原味的牧民。問題探究:由此可見誰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工作者應如何進行文藝創作?學生回答:略(三)呼喚文化創新的時代1、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2、文化工作者必須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合作探究:看課本P51 :有人說,文化創新來自創作者的靈感,主要靠文化創作者的聰明才智。對此你怎么看?(先自主思考,2分鐘討論回答)。 ◇本課小結:通過本節課教學,我們明確了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及作用,感悟到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把握文化創新的主體,初步樹立文化創新的思想意識,投身社會實踐,積極進行文化創新。教學反思問題引導教學法的實施,有效促進了課堂上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體現出思想活躍,積極思考,問題的意識增強了,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在學習和生活中善于思考的眼光進行觀察和分析;經過思考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別人交流;能與同學合作,培養合作精神;把自己融入集體之中,與他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