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識:了解馬蒂斯的生平及其創新歷程,感受馬蒂斯繪畫作品中的色彩美,理解野獸派畫風的獨特之處,了解剪紙藝術是他的創作巔峰。技能:通過對馬蒂斯作品的欣賞,能用自己的語言從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描述、評價馬蒂斯的作品,并運用所學的色彩知識嘗試創作,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創新意識。過程與方法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以師生共同關心的問題貫穿整個欣賞部分的教學。從教師引領逐漸過渡到學生自主研究和欣賞,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用問題和圖象創設欣賞情境,以師生互動推動教學進程,以美術實踐活動內化所學知識,激發創新意識。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了解馬蒂斯對藝術不懈追求、不斷超越自我的一生,激發學生勇于創新的意識。用畫家晚年帶病創作并達到個人創作巔峰的經歷,鼓勵學生做一個意志頑強、做事有恒心的人。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馬蒂斯繪畫和剪紙作品的特色及其創新手法。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色彩均衡與抽象風格在馬蒂斯作品中的體現。三、教學準備1、教師:課前微視頻、任務單、課件、范作、卡紙2、學生:了解波洛克的資料、剪刀、膠棒四、教學過程(一)、談話遷移、導入新課1、利用上學期認識、學畫抽象畫的知識,引出馬蒂斯作品《蝸牛》。請學生欣賞并猜一猜作品表現的是什么?得出答案后,請學生找一找,藝術作品與現實中的蝸牛有什么共同之處?學生可能會說出蝸牛殼旋轉的形式、有身體和觸角等。這位藝術家,他舍去了蝸牛的顏色、樣子等外在的東西,留下了最本質最原始的東西。那么這位藝術家是誰呢?引出馬蒂斯(板貼課題)2、學生結合學習任務單說一說對馬蒂斯的了解。包括他是哪個國家的?什么畫派?他的作品為什么會被稱為野獸派?以及他們對馬蒂斯作品的第一印象等。3、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藍衣女人這幅作品,請學生觀察,并與古典繪畫比較,兩者在線條、色彩、用筆方法上的區別。使學生對馬蒂斯的風格有初步的了解。(二)、欣賞作品、深入探究1、探究馬蒂斯風格形成的過程,總結出馬蒂斯的繪畫風格。提問:馬蒂斯是一直這樣作畫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出示馬蒂斯不同時期的四幅作品。學生小組合作并結合問卷總結并探究出馬蒂斯繪畫風格的特點。即:對比強烈、用色單純線條粗獷、有裝飾性花紋大面積平涂 (相應板書)教師總結:其實通過探究我們已經了解了馬蒂斯的繪畫風格。2、出示帶帽女人和藍衣女人馬蒂斯的繪畫風格不僅在風景作品中有所體現,在他的肖像作品中也是如此。比較兩幅圖,得出馬蒂斯的風格是越來越裝飾畫、平面化。他的風格在后期體現的更加明顯。出示《藍色裸女》學生得出:線條更簡練、色彩更單純(三)理解轉折、提升認知1、揭示《藍色裸女》是一幅剪紙作品,為什么馬蒂斯不再繼續作畫而要轉向剪紙的創作呢?學生根據課前的了解,介紹馬蒂斯此時已經身患重病、只能在輪椅中躺著創作。從而理解藝術家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和頑強的意志。2、欣賞更多馬蒂斯的剪紙作品從欣賞中感悟馬蒂斯剪紙作品的簡練、概括、單純、快樂3、教師小結:如果說馬蒂斯繪畫作品為他帶來巨大的藝術成就的話,他的剪紙作品無疑使他登上了藝術的又一個巔峰,所以馬蒂斯被同時代的藝術家們稱為——20世紀的藝術大師(板貼補充課題)(四)拓展創作1、播放視頻了解馬蒂斯的創作元素和色彩理論被應用在現代社會的哪些方面,并說一說。2、學習制作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服裝、鞋帽樣品,但是他們太不時尚了,如何應用馬蒂斯的色彩和元素將他們設計的更加時尚呢?播放教師演示微視頻學生觀看、并說說制作的步驟3、小組合作創作請各組代表選擇自己組的樣品,分工合作,用剪貼的方式添加馬蒂斯的元素4、展示、評價請各組代表展示自己組的時尚產品,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并從色彩、線條等方面評價。5、板書設計二十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對比強烈、用色單純線條粗獷、有裝飾性花紋大面積平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