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目了然》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屬于“設計 應用”學習領域,包含公共標志和信息圖表兩大內容。教材立足于生活,從生活中的圖形符號切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公共標志的含義、特點及設計要素,探究圖表的作用、構成要素、設計方法,其內容適合初二年級學生進行嘗試與體驗,利于學生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美術技巧和理論,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大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本節課的學習,從學生身邊事物入手,讓學生深入感受標志對生活的影響。利用圖形符號開展有目的的校園綜合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善于發現、嚴于計劃的良好學習習慣??梢猿浞职l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提升基本的美術素養。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標志的分類及構成等基本知識,學習標志設計的創作方法;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創造思維能力和應用視覺語言的表達能力;3.情感目標: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教學重點:標志的應用分類和構成形式。教學難點:圖形符號設計的形式美與精神內涵的統一體現。教學準備:各類標志、畫筆、畫紙、教學課件。課時安排: 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啟發討論式導入新課。播放一段視頻,說說這段視頻的內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確實如此,標志因其簡潔明了,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存在于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現代社會中,標志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視覺符號,它更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強大的社會功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視覺的語言――標志設計。思考:什么是標志。二、學習新課(一)簡單了解標志的起源。指名朗讀課件內容。教師小結:由古代圖騰到現代標志,體現了時代的發展,信息的快速。(二)標志的概念通過一組標志,讓學生初步了解標志。集體朗讀標志概念,進一步了解什么是標志。(三)標志的類別引導學生看大屏幕。1.欣賞標志,解讀每個標志蘊含的信息和含義。2.思考:這些標志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為哪幾類 (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標志大致可以分三類:一類是商業標志,一類是政治文化和體育性標志,還有一類是公共服務性標志。今天我們重點學習公共標志設計(板書課題)。(四)了解生活中的公共標志。1.管理道路的交通標志。使道路交通科學、合理、安全、高效運行的交通圖形符號系統。2.指示環境的公共標志。應用于公共環境、建筑、設施中的環境導示圖形符號系統。3.警示安全的安全標志。具有警示危險、明示禁令、提示注意的安全圖形符號系統 。教師強調:公共標志的外框形狀具有特定的指向意義。1.圓形,表示“禁令”或“警告”;2.方形和矩形,表示“通告”或“引導”;3. 三角形表示“注意”或“限定”。(五)公共標志設計的要素和特點1.公共標志設計的要素探究:生活中的公共標志有什么作用 提供幾組公共標志,學生合作分析。思考:一個成功的公共標志有哪些設計要素 設計的特點有哪些 分析引導“心靈的聯合國”等圖標設計、交通信號標志。學生回答:……教師明確:(1)圖形,圖形是構成標志設計的主體,它需要明確的圖形意義、巧妙地設計創意和簡潔的藝術形式。(2)色彩。色彩具有特殊的信息傳遞功能,如交通信號標志中的色彩:紅色代表“危險”;黃色代表“注意”;綠色代表“安全”;藍色代表“規定”。(3)文字。一些特殊的公共標志需要使用文字信息,以傳遞圖形不能表達的信息,如路名標志,通告標志等。逐一分析三種要素在標志中各自的作用形象。根據不同主題,選擇具象或抽象的形態。結合青年志愿者協會標志和奧林匹克運動會標志具體分析。色彩。通過禁煙標志不同色彩的對比,了解紅色能達到的最佳效果文字。通過告示、指引牌如果沒有文字就會讓人不明就里,加了文字則會讓人一目了然的截然不同的效果,讓學生了解文字在標志中的重要作用。2.公共標志的特點學生探究、討論,回答:……教師明確:公共標志設計的特點有可識別性、普遍性、公益性、約束性。(六)標志的設計過程(步驟)1.分析中國2008年奧運標志。從圖形,色彩,含義三方面理清標志設計的一般步驟:2.歸納標志的設計過程:確定主題、構思,選擇形式,勾畫草圖,藝術變形,定稿,著色,完成。三、課堂作業為學校車棚設計自行車、電動車、汽車的停放標志牌各一個(三選一)。四、作業展示挑選三類標志中較好的一張在黑板上展示。設計者陳述構思。學生互評,教師點評。五、課堂小結標志存在于我們社會的每個角落,適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現代社會中,標志已不僅是一種單純的視覺符號,而且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和強大的社會功能。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認識標志,領會含義,讓標志成為我們生活的得力助手。教后札記:從學生的作業來看,通過學習和設計,學生了解了標志的分類及構成等基本知識,學習了標志設計的創作方法,培養了他們的觀察、想象、創造思維能力和應用視覺語言的表達能力。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藝術欣賞水平,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