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關注你我他》教學設計一、1、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人體成長過程中的比例關系。(2)能力目標:鼓勵同學運用所認識的線條、形狀等造型要素,較寫實的去表現自己熟悉的人物。(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描述過程中,更關系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更多的去發現他人的長處。2、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欣賞和了解人物表現的多種方法材料工具,了解人體在不同成長過程中的比例關系。(2)教學難點:對人物神情、動態、比例、色彩的恰當把握。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二、教法、學法:1、情境教學法:從“猜猜他是誰?”的游戲開始,讓同學們關注到每一個既陌生有熟悉的面孔。通過游戲使學生立即進入角色,調動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探究,準確地描述出其他同學的人物特征。這個過程中學會分析人物頭部特征的初步。2、觀察,比較法:先觀看人物頭部表情的小片段,分析人物的特征用什么去表達才會更加豐富。通過提問,學生的思維會圍繞教師的思路主動地開動腦筋。同樣道理反映在現實當中同學的肖像怎樣更有血有肉,怎樣去更好地表達,就需要人們豐富的、變幻莫測的表情。在第一步的前提下,更好地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更多地體會到關愛他人。3、多媒體演示法:學生通過作品欣賞、小游戲和模仿表演,了解描繪過程中表現方法的多樣性,選擇易于表現特征的方式。也可以相互描述,相互表現的方式來加強同學之間合作的學習方式。三、教學過程(一)游戲導入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設計了“猜猜他是誰?”的游戲方式讓學生認識圖片上的人物,然后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同桌,說一說同桌的個性特征。(二)描述特征1、說說“他”的特征,并欣賞課件中人物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仔細觀察,“他” 有哪些比較明顯的特征?(如臉型、五官、發型等) 2、說說“我”的特征。用較簡潔的語言準確地說出自己的特征。(三)欣賞作品分析人物的基本特征是從哪幾個方面表現出來的?說說人體的比例關系(采用小組討論形式)結合書本當中的內容,我選擇了幾組圖片作比較,如:徐悲鴻《兒子》:可愛、倔強蘇天賜《黑衣少女》:微笑高更《與比沙羅互畫的肖像習作》:神情各不同,一個精神抖擻,一個奄奄欲睡。2、小結我歸納出各種繪畫形式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繪畫形式展現不同的繪畫語言,代表作畫者不同的心理情緒和感情。(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現手段:頭部是一個最具特征的部位.人物頭部的特征主要是通過臉型、五官、和發式來表現出來的,而藝術作品又往往通過人物面部的刻畫來揭示人的內心世界。1、人物的各種臉型特征2、表情請幾位同學上臺,做出喜、怒、哀、樂這四種表情,看看每個人的表情是否一致。點擊課件,出現“畫人笑,眉開眼彎嘴上翹;畫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畫人怒;垂眼落嘴眉皺掉。”這就是畫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請同學們跟我一起來念一念,希望大學能記住這幾句口決。請三位同學參考這個方法畫三個簡單頭像。3、頭部比例:“三停五眼 ”“三停五眼”古代畫家根據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歸納出來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這一標準,則成為其明顯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準繩。但是,兒童與成人不同,年齡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顯得越緊湊。設計意圖1、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初步認識自己身邊其他同學的舞臺,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消除學生上課精神緊張、情緒拘謹的狀況。2、吸引注意的同時,談一談課本中人物身體的比例關系、性格特征等,幫助學生感受人物特征。(特征描述)3、通過小游戲,營造新奇的視覺形象,在輕松的、開懷一笑的同時能反映出人物最顯明的特征,使人印象深刻。(分析人物特征是從哪些方面來體現的)4、欣賞作品可以讓學生能了解這些特征是通過什么樣的手段來實現5、進一步引導:畫家是怎樣來表現人物特征的。主要讓學生感受、討論,人物豐富表情的變化,從表現手法上讓學生看到多樣性。(五)教師演示(運用“三停五眼”的規律刻畫人物頭像)(六)、課堂作業1、畫一張同桌或好朋友的肖像畫。2、可以臨摹課本P10人物肖像畫。3、同學互畫辦個全班肖像展.也可以做個全班肖像畫冊。(七)、課堂總結創意來自于現實生活,只要同學們平時注意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我想大家會更快地融合在這個大集體當中,那時相信你們可以創作出更深刻、更有內涵的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