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靜物一家1教學目標認知目標了解構圖的基本法則和構圖形式,掌握靜物畫的不同表現方法,體驗構圖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現的不同趣味,感受靜物畫的藝術美。技能目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作一幅以線為主的素描作品。學習用明暗關系來表達物體的質感、體積和空間感,了解靜物畫的構圖要求。情感目標感受靜物畫的美,體驗線造型多樣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關注、熱愛生活。2學情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單元,通過大量圖片向我們展示了描繪靜物的基本技法。本課圍繞著靜物畫,啟示我們要改變常態的觀察角度和觀察方法,從描繪靜物工具的多種選擇、構圖的角度變化到表達方法的多元展開,均可以更寬廣的視角面對,形成全新的繪畫意識。同時本課也傳遞著另一個概念靜物是有生命的,描繪它們的同時也在表達著自己的情感。3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靜物畫的構圖形式和法則,多種表現方法,并能從多種視角進行觀察。教學難點能用靈活的、善于發現藝術美的眼光去觀察、捕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作表現一幅以線為主的素描作品。4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導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生活用品正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慢慢的從粗糙走向精致。而我們身邊這些最熟悉的物品在繪畫領域稱為——靜物。活動2【講授】欣賞與發現1. 在自我實踐的基礎上,師生一起走進大師的靜物畫世界,領略線條的魅力。欣賞時關注a.畫家描繪的對象是什么b.這些物品是怎么組合的c.畫家用什么樣的方式記錄的d.畫面是如何突出主次的e.你最喜歡哪幅靜物畫,畫面傳達出什么樣的情緒2. 對比欣賞畢加索的《瓶花》與梵高的《靜物》,感受不同的記錄方式和不同的意境。不同的畫筆可以畫出不同粗細、不同質地的筆觸,可以表達出不同的物品的質感傳遞給我們的情感。選擇鋼筆、鉛筆、炭筆、木炭條、毛筆或自制的筆進行嘗試,并交流各自的心得體會。通過實踐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同時直接的線條造型經驗也為學生更好的理解大師的作品架橋鋪路,生成更多的對話。活動3【講授】嘗試與交流——構圖構圖指繪畫時根據題材、主題思想和形式美感的要求,把表現的形象適當地組織起來,構成一個協調的完整的畫面。它對繪畫作品的成敗起到決定作用。構圖就是一幅畫的結構。繪畫要給人以美感,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因素,使之組合成優美的構圖。變化與統一,均衡與和諧是構圖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則。通過四幅大師作品引出構圖的方式。常見的構圖形式水平式(安定有力)、垂直式(嚴肅端莊)、三角形(正三角過穩,銳角刺激)、S形(優雅有變化)、長方形(有較強和諧感)、圓形(飽和有張力)、輻射(有縱深感)、中心式(主體明確,效果強烈)、漸次式(有韻律感)、散點式(有受邊框約束,自由可向外發展)。活動4【測試】找問題通過幾組圖片找出構圖問題,增強學生對構圖概念理解。活動5【練習】討論與創作1.用前面所學,把擺好的靜物進行組合。2.選擇一個特別的觀察角度和自己感興趣的構圖,以線造型的方式進行描繪,可以只用線表達形體,也可以加明暗增加體積感,畫面要注意主次,并試著融進自己的真情實感活動6【講授】動動手馬蒂斯畫了他喜愛的波斯風格的瓶子及蔬菜、水果。每件物品都畫得十分飽滿、圓潤,線條間的疏密組合,使得物體前后秩序分明。畫家用筆的舒緩,使我們看到了優雅的作畫狀態。和馬蒂斯相比,畢加索的靜物畫則是另一種感受,結實有力的線條,充滿了張力的畫面,大色塊的背景,一下子讓我們看到了裝滿花朵的瓶子、花和畫家恣意的激情。同樣的物品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感受。師生帶著問題一起走進大師的靜物畫世界,領略線條的魅力。當帶著問題進行欣賞時,就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欣賞,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發現與收獲。而問題的設置要注意寬泛性和針對性的結合,使不同基礎程度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身條件特點的發展方向。引起大家的思考。設置的問題1. 畫家描繪的對象是什么2. 這些靜物是如何組合的3. 畫家以什么樣的方式記錄靜物的4. 作品都向我們傳達了怎樣的意境5. 透過畫面,我們能看到畫家是怎樣的作畫狀態和情緒變化活動7【作業】實踐與創作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身邊的物品擺放成一組靜物,從不同角度觀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構圖,完成一幅以線為主的靜物畫。活動8【講授】展示與評價將作品進行班級展示,交流對靜物畫的體驗及感悟。師生評價應該從描繪靜物時觀察的角度、表現手法和構圖的創意進行全程點評。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