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3年中考社會思品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系列——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6份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3年中考社會思品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系列——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6份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共56張PPT)
2013年中考社會思品
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系列
第26課 共和國的
風雨歷程
(考點36)
考點36:理解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b﹞
新中國從1949年成立一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這
2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為我們后來的發展打下了必要的基
礎,其在發展過程中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也為我們后來
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所以新中國建立后至改革開放前所經歷
的風雨歷程,理應被大家知道和理解。考點36包括新中國建
立時新生政權的鞏固、社會主義社會的進入、社會主義建設
成就(特別是“一五”的成就)的取得、值得學習的時代楷模、
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失誤與挫折。
考點分析
1、了解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為鞏固新生政權采取的主要措施;
2、知道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標志;
3、理解改革開放前新中國經歷的失誤與挫折的內容及影響。
復習目標
網絡構建
1. 鞏固新生政權
(1)原因
國際方面: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對中國采取政治上孤立、
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的戰略。
國內方面:反革命勢力活動猖獗,同人民政權對抗;物價飛
漲,生產萎縮;國民黨的殘余武裝仍在負隅頑抗,仍有大片
國土沒有解放。
(2)措施
①抗美援朝。
必須進行的原因:A. 如果不出兵,很難阻止美國對整個朝鮮
的軍事占領,強敵壓到鴨綠江邊,新中國將難以安定地進行
建設;B. 如果美國實現了對朝鮮的軍事占領,國際國內的反
動派的氣焰會更囂張,這對中國、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都
極為不利;C. 唇亡齒寒,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全密切相
關,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知識梳理
戰爭進程: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即取得五戰五捷,將美國侵略軍趕回“三八線”附近;1952年第四季度,中國人民志愿軍又取得上甘嶺戰役的勝利,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戰爭性質:反侵略的正義戰爭。
取得勝利的原因: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領導;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中朝軍民的英勇戰斗;美軍遠離本土作戰,而朝鮮與中國山水相連;抗美援朝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是勝利的主要原因。
勝利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保衛了朝鮮的獨立和中國的安全;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同時,這一勝利,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②肅清國民黨舊政權的殘余武裝和土匪;1951年,和平解放西
藏,這標志著中國大陸的全部解放。
③建立各級地方人民政府。
④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
⑤1952年底,中國大陸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中國農民真正獲得
了解放,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了。
對農業的社會
主義改造 對手工業的
社會主義改造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
的社會主義改造
時間 1953年—1956年
方式(原則) 自愿 自愿 公私合營
結果 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個體手工業者踴躍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高潮
意義 “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2. 進入社會主義
(1)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2)第一個五年計劃
時間:1953年—1957年。
成就:各項經濟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特別是工業
和交通運輸業喜報頻傳。①工業:1953年底,中國當時最大的
鋼鐵聯合企業——鞍山鋼鐵公司恢復并擴建;建立了新的工業
部門,如汽車、飛機制造等,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和
第一批噴氣式飛機;②交通運輸業: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
成通車;西藏三條公路建成。1957年底,全國公路通車里程達
25萬多千米,比1952年增加一倍。
取得成就的原因: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社會主義制度
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創造新生活的熱情。
廣大人民群眾滿懷激情投入到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去。其
中,工人階級發揚“孟泰精神”,艱苦奮斗,埋頭苦干;農業合
作社的社員采用新農具,利用新技術,表現出飽滿的勞動熱
情;知識分子舍棄優越的物質條件,沖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國
作貢獻(錢學森是代表);民族資本家心系民族工業,帶頭響應
號召,積極接受社會主義改造。
取得成就的意義:從此,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
會主義工業化邁進。開始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一個現代化
強國的輝煌歷程。
想一想:“一五”計劃的建設成就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一五”期
間的工業基地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這種布局有何好處?
答案:“一五”成就主要表現在重工業、交通運輸等方面。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基礎工業部門,開始一個個建立起來。由于基本建設投資半數以上投放內地,一大批工礦企業在內地興辦,使舊中國工業過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進。
3. 失誤與挫折
(1)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①開始時間:1958年;
②原因:由于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
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
③主要做法: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
④后果及危害:毀掉了不少山林,造成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還造成
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損害了群眾利益,挫傷了群眾的生產積極
性。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大
損失。
(2)文化大革命
①時間:1966年5月—1976年10月。
②原因:毛澤東過分嚴重地估計了我國的階級斗爭的形勢,又采取了
“大民主”的錯誤方法;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團想乘機奪權,煽動
“打倒一切,全面內戰“。
③主要做法:罷免和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還迫害知識分子。各級政
府癱瘓,全國學校停課,許多工廠停工,群眾組織之間出現大規模
武斗。
④重大事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奪權陰謀敗露,出逃時機毀
人亡。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這標
志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⑤后果:中國的民主和法制遭受到嚴重的踐踏,廣大干部和知識分子
深受迫害。
4. 成長的驕傲
(1)“兩彈一星”的研制
①“兩彈一星”的研制歷程: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研制“兩
彈一星”(原子彈、氫彈,導彈,人造衛星),1964年6月,
我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地對地導彈飛行試驗成功;1964年
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第一顆
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②“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大力協作、勇于登攀,其核心是科技創新精神。
(2)時代楷模
解放軍楷模——雷鋒;干部楷模——焦裕祿;知識分子楷
模——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工人楷模——王進喜。
1949
1956
1978
過渡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時期
1、“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時間界定
3、你能說說我國在上述時間內段還發生的印象最深的事件嗎?
2、說說1949、1956、1978年分別發生了怎樣的大事?
1950
1952
1953
1956
1957
1958
1966
1976
1964
1970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基本完成
文化大革命
一五計劃
社會主義三大
改造基本完成
“大躍進”和
人民公社化
1949
1978
“兩彈一星”
1978年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6年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十年探索時期
文革十年內亂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5年
1956年
1953年
十年探索時期
文革十年內亂時期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66年
1964年
1966年
1976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8年
2001年
1979年
1997年
1999年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5年
1956年
新中國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參加亞非會議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十年探索時期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64年
1966年
一五計劃完成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
原子彈
爆炸成功
文革十年內亂時期
1966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6年
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
恢復
聯合國
合法席位
尼克松訪華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文革開始
文革結束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8年
1979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中美建交
香港回歸
澳門回歸
加入WTO、
上海APEC會議、
“上合”組織成立
評價歷史人物
20世紀中國產生了三位歷史偉人:
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
簡要評價:
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帶領黨和人民,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和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立下了不朽功勛。但在晚年也犯了嚴重的錯誤,如發動“文化大革命”。
簡要評價:
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帶領中國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促進祖國統一。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文化大革命”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一五”計劃
抗美援朝戰爭
肅清反革命
西藏和平解放
建立各級政府恢復和發展經濟
土地改革
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成長
進入社會主義
鞏固新生政權
失誤與挫折
(1949-1976)
時間范圍
經歷事件
工業化起步
曲折
“兩彈一星”成長的驕傲
啟示: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遵循客觀經濟規律,實事求是,從基本國情出發,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2.以人為本,積極維護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根本利益。
文化大革命:
1. 發揚民主,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防止個人崇拜;
2.要加強法治教育,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
3.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重點一 “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
【解讀】 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國何時進入社
會主義呢?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并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
新中國建立的時侯,而是在1956年。而我國能在1956年
進入社會主義,與“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有著密
切關系,“一五計劃”的完成,為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
會奠定了初步的物質基礎;而“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
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了,因而也就意味著
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所以這兩個內容是重點。
重點解讀
對于“一五計劃”,一是要知道建設的重點是什
么,理解其成為重點領域的原因;二是要知道“一五
計劃”建設取得的成就,理解這些成就取得的意義。
對于“三大改造”不僅要知道其內容,更要理解其意
義。
【例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國家建設包括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文化建
設,而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工業化——這是我國
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
國主義欺負、不再過窮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證,因為這
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
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
——1953年1月1日社論
(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
指的是什么?黨和政府為實現“最高利益”所編制的建
設規劃叫什么?
最高利益:(實現)工業化(發展工業亦可);
建設規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或“一五計劃”或“一五規
劃”。
(2)全國人民“積極奮斗”取得了哪些成果?(說出三項即可)
成果: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鞍鋼)、沈陽
第一機床廠、長春一汽(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第一架噴
氣式飛機、青藏、川藏、新藏公路、武漢長江大橋、東
北工業基地建成、鷹夏鐵路、寶成鐵路、沿海工業基地
得到加強、華北和西北建立新的工業基地。
點撥 材料中強調經濟建設是國家建設的基礎,而工業
化是基本保證,由此可見工業化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
從材料最后的出處“1953年1月1日社論”可知,編制的建
設規劃是“一五計劃”。全國人民的“積極奮斗”指的是為
實現“一五計劃”所作的努力,因而“積極奮斗”取得了哪
些成果,就是指“一五計劃”實現后所取得的成就。
1.(2012·銅仁) 有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天路》,唱出
了青藏鐵路通車后藏族人民的心聲,而建成通車的青
藏公路已經為西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青藏公
路建成于 (  )
A.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B.社會主義探索時期
C.文化大革命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
A
重點訓練
2.閱讀下列兩張圖片,回答問題。
(1)與圖1有關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是什么?圖1反映了
這一計劃的發展重點是什么?
“一五計劃”;
重工業。
(2)圖2反映了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項內容?這次改造中的
創舉是什么?為什么說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4分)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對民族資本進行贖買。
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化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
任務。
重點二 鞏固新生政權的措施  
【解讀】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嶄
新的時期,也是影響戰后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但
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仍面臨著巨大困難和嚴峻挑戰。這
種困難和挑戰從外部來說,就是美國出兵朝鮮,中國國家
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從內部來說國民黨舊政權留在大陸的
殘余武裝和土匪還沒有肅清,西藏還沒有解放,很多地方
的地方國家機構還沒有建立起來,特別是經濟已經瀕臨崩
潰,由于多年的戰亂,國民黨留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
攤子。
重點解讀
如果新生的政權不能鞏固,那么幾十年新民主主義
革命的成果將付之東流,社會主義建設也無法進行,由
此可見,鞏固新生政權是多么的重要。鞏固新生政權采
取的措施:對外是抗美援朝;對內則是肅清國民黨舊政
權留在大陸的殘余武裝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建立各
級地方人民政府,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進行土地改革。
【例2】 學習歷史要善于聯系,從現實中聯系,從生活中
聯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聯大21日通過決議,任命潘基文連任聯合國秘
書長,第二個任期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
31日止。潘基文在隨后發表的就職演說中,對會員國
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謝,承諾將秉承《聯合國憲章》
中的神圣原則,加強伙伴關系,共同致力于應對全球
挑戰,使聯合國更好地為世界人民服務。
——人民網聯合國2011年6月21日電
(1)哪一次國際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
雅爾塔會議。
(2)20世紀50年代,曾發生過“聯合國軍”敵視新中國的
事件,這一事件的結果如何?這一結果有何影響?
結果: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戰敗,簽訂了《朝
鮮停戰協定》。
影響: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
保衛了朝鮮的獨立和中國的安全;中國的國際威望空
前提高。同時,這一勝利,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
主義改造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點撥 這一題是以潘基文連任聯合國秘書長為題材,
考查聯合國成立和抗美援朝戰爭有關的知識。
第(1)小題有關聯合國成立的知識,在“二戰”相關的
內容中已經學過,是1945的雅爾塔會議決定成立聯
合國的。
第(2)小題是考查抗美援朝戰爭的結局及影響。
時間 開展地區 涉及人口 主要意義
1950~1952年冬 新解放區 3億多 消滅了封建
剝削制度
3.(2012·重慶) 圖表法是梳理歷史知識的有效方法。
下列表格內容反映的是 (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運動
C.西藏和平解放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
重點訓練
4.觀察右圖《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布達拉宮廣場飄揚》,
符合這一史實的結論是 (  )
A.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1965年西藏自治區政府成立
B
重點三 時代楷模
【解讀】 在那個年代以雷鋒為代表的時代楷模,為我
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忘我奮斗,他們是那個時代給我們留
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讓我們受益無窮。今年(2012年)是
毛澤東同志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49周年,中央
號召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所以學習以雷鋒為代表的那
個時代的楷模,是一個考試重點。
重點解讀
【例3】 (2012·邵陽) “向________同志學習。憎愛分
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
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題詞中的
空格處應為 (  )
A.雷鋒      B.歐陽海
C.羅盛教      D.齊白石
點撥 題目材料,是周恩來1963年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
詞,周恩來的題詞實際上概括了雷鋒精神。
A
5.小紅同學為“新中國杰出人物事跡展”搜集材料,下
列選材正確的是 (  )
①鄧稼先——兩彈元勛  ②王進喜——鐵人 
③焦裕祿——黨的好干部 ④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重點訓練
6.(2012·煙臺) 2012年CCTV—1主辦的全國道德模范頒
獎晚會上,對道德模范郭明義的頒獎詞是:“他總看
別人,還需要什么;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么。
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
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郭明
義的“平凡與偉大”是下列哪位人物的精神內涵在新
時代的豐富和升華? (  )
A.焦裕祿    B.王進喜
C.袁隆平   D.雷鋒
D
土地改革與對農業的
社會主義改造的區別
【提示】 土地改革使中國農民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土
地,存在了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了。但
從性質來說,它還是屬于土地私有制。而對農業的社
會主義改造,則是把土地從農民私有改為集體所有,
這就改變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質。由此可見兩者的區別,
主要在于是否改變土地所有制的性質。
疑難解析
【例4】 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的土地政策經歷了四次大
變化,其中把農民土地私有制改為土地集體所有制
的是 (  )
A.土地改革       
B.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
點撥 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私有制改為農民土地私有
制,土地所有制性質沒有改變。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則
是把土地從農民私有改為集體所有,這就改變了土地所
有制的性質。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把土地公有制的范圍擴
大了,但并沒有改變土地集體公有的性質。家庭聯產承
包責任制,只是改變了生產經營方式,但土地集體所有
的性質沒有改變。所以選B。
1.(2012·聊城) 某同學利用下面的三幅歷史圖片開展
研究性學習,研究內容應圍繞 (  )
A.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躍進”運動
A
中考演練
2.(2012·成都) 不同時代的宣傳畫體現了不同的時代
風貌。下圖這幅夸張的宣傳畫出現的時代背景是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一五”計劃的實施
C.“大躍進”運動的開展
D.“文化大革命”的進行
C
3.(2012·懷化) 下列人物中,被譽為“解放軍好戰士”
的是 (  )
C
4. (2011·河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歷史的證明,概括來說黨帶領中國人民做了兩件大事,建立了新中國,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之路。這兩件大事開始的標志分別是(  )
A.開國大典和三大改造
B.“一國兩制”構想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三大改造和南京解放
D.改革開放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分析:兩個建立開始的標志分別是開國大典和三大改造,南京解放標志著推翻了22年的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改革開放是綜合國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答案:A
5.(2011·河南)歷史賦予各個時代不同的主題。如五四運動時期的主題是民主、科學;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主題是打倒列強除軍閥。1951年中國的時代主題是(  )
A.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B. 加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C.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D. 和平、發展
分析: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對外戰略是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當時還不具備和平發展的條件。
答案:C
6. 九年級的小亮同學就1949—1978年的這段歷史畫了一個年代
尺,并根據這段歷史的特點,提出了如下問題,請你參與回
答。(12分)
(1)請說出第①階段中我國經濟建設方面采取的三項積極措
施,并指出其產生的重大影響?(6分)
答案:土地改革: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2)造成②階段我國失誤與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左”的錯誤泛濫。
(3)第③階段,我國的社會主義進入了怎樣的歷史新時期?(2分)
答案: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新時期。
(4)結合這段歷史的特點,請你用一句話提煉出一個主題。(2分)
答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曲折中前進。
7. (2010·浙江湖州)我國農村60年發展見證了共和國風雨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初期特別是“一五”時期,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率達10%左右。1978年后,農民人均收入更是大幅提高,年均增長率達到12.7%。
材料二:下面兩幅圖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出現的失誤與挫折。
(1)材料一中的我國農民收入在兩個時期快速增長分別得益于哪些
農業政策?(3分)
(2)材料二中的圖一和圖二各反映了哪兩大歷史事件?(2分)
(3)上述材料說明了我國農村60年的發展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對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4分)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我國建國以來農村60年發展情況與國家政策之間的關系,并要求總結經驗教訓。
答案:(1)“一五”期間,我國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分)1978年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分) (2)圖一反映了大躍進運動,圖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運動。(2分) (3)必須堅持改革,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必須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4分)(共74張PPT)
2013年中考社會思品
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系列
第27課 改革開放和
“一國兩制”、外交成就
(考點37、38、42)
考點37: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b﹞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
它使中國的發展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實現社
會主義現代化的時期,中國的改革開放由此拉開了序幕。
因此對于考點37應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對其
內容不但要知道有哪些,更要清楚其作用;對其意義不僅
要知道,而且要清楚具有這些意義的原因。
考點分析
考點38:了解“一國兩制”的含義及其實踐﹝a﹞
“一國兩制”是我國實現祖國統一,解決港澳臺問
題的基本國策,在這一國策的指引下,香港、澳門已經
順利回歸祖國,臺灣問題的解決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
效。因此對于考點38要知道“一國兩制”的含義,知道
這一政策在香港、澳門的實踐,知道這一政策在臺灣問
題解決中的重要作用。
考點42: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主要外交成就﹝a﹞
外交事關國家國際生存環境,特別是對于一個新建
立的國家,外交更具有重要性,所以新中國建立初期我
國的外交部長由周恩來總理自己兼任。考點42所述新中
國成立以來的主要外交成就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萬隆會議的參加,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與美國關系
的改善,APEC會議的舉行,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對于
這些成就學生要清楚地知道。
1、知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歷史性決策的內涵及意義;
2、知道“一國兩制”的基本涵義;
3、知道“一國兩制”的實踐成果;
4、知道新時期兩岸關系發展的新進展;
5、了解中國政府對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政策;
6、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
復習目標
網絡構建
1. 改革開放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時間:1978年12月。
內容(或是歷史偉大轉折的原因):
①思想上:重新確定了馬克思主義路線;
②組織上: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③政治上: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意義: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偉大轉折,中國的發展從此進入了
歷史新時期,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期;中國的改革開
放至此拉開了序幕。
知識梳理
改革 開放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開始 1979年,首先在農村展開 首先從沿海地區開始
典型 安徽鳳陽小崗村 廣東的深圳、上海的浦東
內容 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1980年在沿海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特區,逐漸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作用 “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迅速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十億人口的溫飽問題 吸收外資,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
意義 使中國經濟得到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使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
(2)改革開放的進行
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時間、人物)
主要內容:
恢復了馬克思主義路線
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集體領導的核心
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中國從此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改革與開放首先開始的地方分別是哪里?
改革:農村
安徽鳳陽小崗村
開放:沿海
廣東:深圳、珠海、汕頭
福建:廈門
四大經濟特區
安徽鳳陽小崗村
改革與開放的方式是什么?
改革:
1.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意義:
2.城市:
公有制經濟為主、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
單一公有制
經濟體制改革
開放:
設立經濟特區
意義: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經濟特區
沿海開放城市
沿海經濟開放區
內地
開 放 格 局
逐漸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
改革開放有什么重要的意義?
中國經濟得到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獲得前所未有的提高
近現代(20世紀)中國社會的三次巨變:
巨變 領導 指導思想 史實 成果
第一次 孫中山 三民主義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統治。
第二次 毛澤東 毛澤東思想 建立新中國 1.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勝利的正確道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2.完成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三次 鄧小平 鄧小平理論 改革開放 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了經濟發展。
2. “一國兩制”
(1)提出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提
出用“一國兩制”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2)含義
“一國兩制”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祖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
度,香港、澳門、臺灣保留資本主義制度。
(3)“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香港、澳門的成功回歸
①回歸時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我國在香港地區設立了
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我國在澳門地
區設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
②自治權:香港和澳門回歸后,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法
律基本不變,生活方式不變;香港和澳門回歸后享有高度的自
治權,但外交權和國防權屬中央政府。
③意義: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是中國人民洗雪百年國恥的盛事,
也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的重要—步。按照“一國兩制”的
方針,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巳成為不可阻擋的
歷史潮流。
(4)臺灣問題
①臺灣問題的形成:
國共兩黨內戰,1949年,國民黨戰敗,退居臺灣,建立政
權,人為造成臺灣與大陸的分裂。臺灣與大陸問題屬于中國
的內政問題。
②解決的基本方針:“一國兩制”。
③目前影響兩岸統一的障礙:“臺獨”分裂勢力(包括島內分裂
勢力和外國反華勢力)。
④解決的進程:
自1987年開始,隨著海峽兩岸民間交往的堅冰被打破,回祖
國大陸定居、探親訪友、采訪觀光的人員不斷增多,經濟文
化交往日益頻繁。而兩岸直接“三通”的開啟,使兩岸人民彼
此的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盡管“臺獨”分裂勢力仍不肯
善罷甘休,阻撓統一祖國的大業,但是我們堅信,海內外中
華兒女緊密團結、共同奮斗,祖國統一就一定能夠實現。
“一國兩制”的含義及其實踐
含義:
最早的提出:
政治基礎:
基本方針:
實踐:
意義:
鄧小平、臺灣
一個中國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從歷史角度來看,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隨著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聲。
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為統一奠定了物質基礎。
“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為統一提供范例。
國際普遍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
解決臺灣問題存在著那些阻礙因素?
“臺獨分子”、國際反華勢力
阿明的困惑?
來自臺灣的中學生阿明,最近被一些關于臺灣的報道弄得暈頭轉向。有的報道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有的又說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臺灣是中國的領土嗎?請你用史實告訴阿明,解除他的困惑。
1、三國時,吳國派大將衛溫率船隊到達夷洲(臺灣)。
2、隋朝時曾三次派人去流求(臺灣)。
3、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包括臺灣在內的一些地區。
4、清朝時福建省管轄范圍包括臺灣。
5、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
6、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
7、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
關于香港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部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交系。
我國外交的主要成就及原因
時間 外交成就 影響
新中國成立初期
我國與蘇聯等26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粉碎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孤立新中國的圖謀
1971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再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新中國在國際上得到承認
1972年
美國總統訪華,中美簽署《聯合公報》
結束了兩國長達20多年的敵對、隔絕狀態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2001年
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及相關會議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行
這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2001年
中、俄、哈、吉、塔、烏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標志,它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2009年
我國已同17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另起爐灶”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一邊倒”
1949年毛澤東提出三條外交原則
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會見印度政府
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954年日內瓦會議——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重大國際問題的會議。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國際力量,為會議達成協議做出了重大貢獻。
與會期間美國代表團,任何人不得和中國代表團成員握手。——美國著名的冷戰騎士、國務卿杜勒斯
我方工作人員在任何情況下遇上美國代表團的人都不要主動伸手要求和對方握手;如果美方人員主動來握手,禮尚往來,我們不要拒絕。
——周恩來
1971年11月15日,以喬冠華為團長的中國代表團第一次作為新中國的代表出現在聯合國舞臺上。聯合國大廳里出現了盛況空前的歡迎場面。當宣布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后,喬冠華激動的心情難以抑制,仰天大笑。新華社記者拍下了這美妙的瞬間。紐約某報對喬冠華這開心大笑倍加贊賞,稱他為“大國家的大人物”,文章取名為《喬的笑》。
這樣的“笑”包含了幾層意思呢?
1972年2月,周恩來在機場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松。
【活動答案】
說明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才能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同時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兩大制度的對立逐漸為美蘇爭霸替代,所以才出現了中美關系史上的這一難忘的鏡頭。
1979年鄧小平訪美與卡特擁抱告別
從兩國領導人的握手到擁抱告別,僅是禮貌禮節嗎?
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擁抱告別符合當今世界的什么主題?
分析歷史事件
中美關系演變:
材料一: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和地位參加討論國際問題。但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規定美國代表團成員不能與周恩來總理握手。
材料二:1971年4月26日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材料三:尼克松訪華
材料四:中美建交
敵對→
接觸→
改善→
建交
中美關系演變的原因:
國際局勢的變化;
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領導人的智慧;
談到中美關系,有的同學認為美國經常給中國制造麻煩,還是不與美國建交為好;有同學認為,中美之間雖然有一定摩擦,但是雙方有更廣泛的合作空間,應該友好合作。請簡要談談你對中美關系的認識。
中美兩國是世界大國,兩國關系直接影響到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兩國之間存在摩擦也是很正常的;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兩國之間應該加強合作與交流,發展友好關系。
為什么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對華態度有所轉變?中美關系出現好的勢頭?
(1)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
(2)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效力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是亞洲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政府間經濟合作組織、區域性經濟論壇,成立于1989年。
1991年中國加入APEC后,為亞太地區經濟合作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01年10月更是成功舉辦了上海APEC會議。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這一組織的成立對國際形勢產生了哪些影響?
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有利于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
它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標志;組織的成立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系。
“上海合作組織”對我國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
2001年,中國代表簽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重點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
【解讀】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
的轉折點,它的召開擺脫了粉碎“四人幫”后兩年徘徊
的局面,使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們現在之
所以能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如此巨大的成就,從根
本上來說,就是貫徹落實十一屆三中全會所制定的路線、
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結果。因而我們要領會十一屆三中
全會的內容與意義,理解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是怎樣在農
村和城市推進的。
重點解讀
【例1】 (2012·湘潭) 20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中國共產
黨召開了兩次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兩次會議的名稱分別是什么?
遵義會議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2)兩次會議對中國革命或現代化建設最大的貢獻分別
是什么?
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
導,挽救了黨和紅軍。
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
思想路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
上來;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形成了以鄧小平
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3)從兩次轉折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中共堅持從國情出發,是一個有強大生命力的政黨。
(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點撥 本題以比較的方式考查中共歷史上實現了轉折、具
有偉大意義的遵義會議與十一屆三中全會。材料指出20世
紀30年代和70年代,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兩次具有轉折意義
的會議,在這兩個年代中共召開的會議很多,但有轉折意
義的就只有這兩次會議,所以第(1)小題答遵義會議和十
一屆三中全會。
第(2)小題問兩次會議對中國革命或現代化建設最大的貢
獻是什么,實是考這兩次會議的內容。
第(3)小題實際上考查了中共的實事求是原則,這兩次會
議之所以能實現偉大的轉折,是因為會議之前實行的路線
方針政策脫離實際,是錯誤的,這就需要制定一條符合實
際的正確路線。
1.(2012·蘇州)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從沿海到
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
決然地打開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突破口是(  )
A.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興建經濟特區
C.建立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 
D.開發上海浦東
B
重點訓練
2.(2012·安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58年,“放開肚皮吃飯,鼓足干勁生產”,成
為一時傳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號。
材料二:“包字萬歲!早包早富,遲包遲富,不包永遠不
能富。”這是20 世紀70 年代末廣州郊區的宣傳標語。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
中發動的哪兩次運動?
大躍進運動;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兩個運動順序可顛倒)。
(2)分析材料二得知,我國在農村實行了什么政策?這一
政策產生了什么影響?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生產的大發展,調動了
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使農村開始富裕起來。
(3)通過對以上材料的對比分析,你能得出什么認識?
制定政策要從實際出發,適合本國國情,不能違背客
觀規律。(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即可)
重點二 “一國兩制”與臺灣問題  
【解讀】 世界上的大國,還沒有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只
有中國,現在香港、澳門已經成功回歸,而臺灣與大陸雖
已實現“三通”,但臺灣問題依然還沒有徹底解決,且臺
灣問題被外部勢力所利用,成為別國牽制我國發展的一個
籌碼。由此可見臺灣問題的解決,形勢逼人。對于用“一
國兩制”解決臺灣問題,不僅要了解這一國策的內容,而
且要知悉臺灣與港澳不同之處在于還可以保留軍隊;同時
大陸與臺灣現在已經實現了“三通”,雙方的各方面的往
來也日益增多。
重點解讀
【例2】 (2012·濱州) 《反分裂國家法》第五條:“……
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
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
平統一。”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 (  )
A.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B.堅持互利互補原則
C.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航        
D.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
點撥 本題以《反分裂國家法》為背景,考查堅持一
個中國原則是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
和基礎這一知識。A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符合“一國
兩制”原則,因為“一國兩制”原則規定港澳臺保留資
本主義制度。B堅持互利互補原則,是兩岸“三通”應
堅持的原則。C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航屬于“三通”的
內容。所以選D。
2009年8月底之后,浙江往返臺灣更方便,兩岸直航
定期航班陸續開航,杭州往返臺灣的航班大幅增加,機票
價格也更便宜。據此回答第3~4題。
3.兩會商談結碩果,兩岸“三通”終實現。達成這一共識
的前提和基礎是 (  )
A.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C.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  
D.遵守合作共贏原則
B
重點訓練
4.有人評價說:“兩岸‘三通’縮短了空間的距離,更
縮短了心靈的距離。”這是因為“三通”的實現
(  )
①達成了兩岸同胞的根本目標 
②推動了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 
③增進了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 
④結束了兩岸敵對狀態,實現了統一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D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性質
【提示】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把原來生產隊統一經
營管理,改為由家庭聯產承包經營,這就改變了經營管
理方式,但土地等重要的生產資料還是歸集體公有。所
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只改變了經營管理方式,沒有改
變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性質。
疑難解析
【例3】 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的土地政策經歷了四次大
變化,其中沒有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的是
(  )
①土地改革  ②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 
③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點撥 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私有制,改為農民土地私有制,
所以土地私有的主人變了,但土地私有制的性質沒變。農業
生產合作化運動農民把土地都交給了集體,這就使土地所有
制從原來的農民私有變為集體公有,這就改變了土地所有制
的性質。人民公社化運動則把原來農業生產合作社規模擴大
為一個村甚至一個公社一個縣,這使得經營規模擴大,但生
產資料依然是公有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則是把原來生產
隊統一經營改為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它使生產經營從原來的
生產隊統一經營改為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土地等重要的生產
資料還是集體公有的,由此可見它改變了經營管理方式,但
沒有改變生產資料公有的性質。所以選C。
尼克松訪華和中美建交
【提示】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并發表了
《聯合公報》,結束了兩國的敵對狀態。但當時兩
國并沒有建立外交關系,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是在
1979年。因而要防止想當然認為尼克松總統訪華,
就等于兩國建交。
疑難解析
【例4】 美國總統尼克松回憶在1972年訪問中國與周恩來
首次握手時說:“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
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
A.兩國結束了敵對、隔絕狀態
B.兩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
C.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A
點撥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中國執行敵視、遏制政策,
而美國總統訪華就意味著敵對、隔絕狀態的結束,但
并不等于兩國已經建立了外交關系,兩國建立外交關
系是在1979年,C、D本身與材料無關。所以選A。
1.(2012·武漢) 1978年9月,針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前途問
題,鄧小平提出“歸根到底要發展生產力”。不久,中
共中央召開重要會議,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路線,并
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次
會議是 (  )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  
C.十一屆三中全會
C
中考演練
2.(2012·武漢) 建國以來,祖國統一大業不斷推進。西
藏和平解放,大陸基本統一;港澳回歸祖國,統一進
程邁出重要一步。兩岸和平統一,中華民族必將實現
偉大復興。為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我國政府確定了
(  )
A.求同存異方針   B.一國兩制方針  
C.對外開放國策
B
3.(2012·嘉興) 右圖是《時代》周刊1972年2月6日的
封面。作為史料,它直接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  )
A.乒乓外交  
B.中國重返聯合國  
C.尼克松訪華  
D.中美正式建交
C
4. (2011·山東泰安)下表反映了安徽鳳陽縣糧食生產三年跨了三大步的
情況,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代 糧食產量
1980年 5.02億公斤
1981年 6.70億公斤
1982年 7.15億公斤
A. 鄉鎮企業的發展
B.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C. 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D. 經濟特區的建立
B
5. 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中,二十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
分別是(  )
A. 深圳和浦東 B. 海南和天津
C. 廈門和南通 D. 廣州和連云港
6. “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
改革開放富起來。”歌詞中歌頌的兩位偉人是(  )
A. 孫中山和毛澤東 B. 孫中山和鄧小平
C. 毛澤東和鄧小平 D. 劉少奇和鄧小平
A
C
7.(2011·浙江嘉興、舟山)嘉興有一座南湖革命紀念館,館內三樓展廳里全方位的展示著自行車、收音機、電視機、手機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發展歷程。這直觀地反映出改革開放以來(  )
A.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科技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C. 人民思想觀念的變化 D. 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形成
分析 這是改革開放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答案 A
8. (2011·天津)鄧小平的語言簡潔精辟,善于抓住問題核
心,傳達出耐人尋味的深邃思想。下面與港澳回歸有關系的是
(  )
A. “三個面向” B. “一國兩制”
C. “第一生產力”  D. “發展才是硬道理”
分析 鄧小平提出用“一國兩制”的辦法來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
答案 B
9. “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我們黨和國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標志是(  )
A.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B. 中共十五大的召開
C. 鄧小平南方談話
D.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A
10.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鳳陽縣群眾對“大包干“的贊揚是”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轉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眾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陳糧,燒陳草。個人富,集體富,國家還要蓋倉庫。”
材料二:見下圖
(1)全國農村率先搞“包產到戶”的典型在哪里?
答案:安徽鳳陽縣小崗村。
(2)這種“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試驗,形成了一種什么樣的農村改革制度?
答案: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3)材料二中有A、B、C、D四個城市,其中哪一個是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為了吸引臺資而設立的經濟特區?(寫出英文字母代號)
答案:D
(4)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請談談對外開放的影響。
答案:對外開放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對外開放還給我國帶來了資金、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有力的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
11. 根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A處是中國的“東方明珠”(一座國際大都市),它見證了一個
多世紀以來中國巨大的歷史變遷。請完成下面填空。(6分)
①90多年前,________在此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②1984年成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它的______開發區已成
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
③10多年前,_________在此召開,這是我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
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答案:①中國共產黨 ②浦東 ③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根據地軍民開辟了廣闊的敵后戰場,圖中  (處)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1分)
答案:D
(3)根據上圖,說出我國早期對外開放已形成了怎樣的格局?(3分)
答案: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共55張PPT)
2013年中考社會思品
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系列
第28課 當今世界的
和平與發展問題
(考點39—41)
考點39: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b﹞
當今世界存在眾多問題,但和平與發展問題無疑是
所有問題中最主要的問題,因為和平問題關系著人類生
死存亡問題,發展問題關系到人類生活的好壞問題。學
生對此不僅要知道和平與發展問題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更要理解其成為世界主題的原因。
考點分析
考點40:分析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b﹞
和平問題是一個關系人類生死存亡的問題,由此
可見是多么重要。但和平問題遠未解決。因此學生對
威脅當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不僅要知道,更要理解
這些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對和平問題的基本態勢、發
展趨勢和時代潮流,也不僅要知道,更要理解。
考點41:了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域分布,分
析造成南北問題的原因﹝c﹞
發展問題關系到生活的好壞問題,同和平問題一樣,
發展問題也遠未解決,而且有日趨嚴重的傾向。學生對于
發展問題、對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域分布要了解,
對于發展問題(南北問題)在當今世界如此嚴重的原因、有
效解決的途徑則要學會實際運用。
和平與發展問題,是兩個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問題。
對于和平與發展問題的關系,一定要理解并會運用。中國
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理應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的解決作出更多的貢獻。學生對中國為此應怎么辦這個問
題也要深入理解,并會實際應用。
1、結合當今國內外重大時事,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
2、運用具體事件說明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3、了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范圍及代表性國家;
4、理解南北問題的含義,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
5、能夠從多角度分析南北問題的成因及解決途徑。
復習目標
網絡構建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既是世界發展的基本趨勢,
同時又是有待解決的兩大課題。
1. 和平問題
(1)和平問題成為當今世界主題之一的原因:
①20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意味著東西方兩
大集團對峙格局的終結。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歐洲
則加快了—體化進程,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在這一發
展趨勢下,絕大多數國家都致力于發展本國經濟,普遍反
對建立一國獨霸的單極世界。
②國際社會祈盼和平的呼聲不斷高漲,維護和平的力量日益
壯大,爭取世界和平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
③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經歷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現實,時刻
提醒人們要維護和平。
知識梳理
(2)威脅當今世界和平的因素:
①恐怖主義作為領土、民族、宗教、資源等矛盾交織的產物,
給世界政治、經濟、安全形勢帶來嚴重威脅。
②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威脅世界和平主要根源,也有新的表
現。超級大國憑借其經濟、科技、軍事優勢,鼓吹“先發制
人”和“預防性干預”, 以爭奪和控制世界戰略要地和資源重
地。
③世界格局的變化帶來了世界力量對比的失衡,民族矛盾的激
化,南北貧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間的爭端和歷史遺留
問題等矛盾引發的爭端此起彼伏,武裝沖突乃至局部戰爭時
有發生。
(3)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發展趨勢和時代潮流:
①基本態勢:總體和平,局部戰亂。
②發展趨勢: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
③時代潮流: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仍是
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2. 發展問題
按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可以把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和地區分為兩種類型,即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1)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域分布:
大多數發達國家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澳大利亞、新西蘭
除外),發展中國家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國際
上通常以“南”“北”指稱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包括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歐洲的英國、法國、德
國、意大利、俄羅斯以及其他絕大多數國家,亞洲的日本,大洋
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
發展中國家,分布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大洋洲的一些島嶼。
(2)南北問題的產生原因:
①歷史原因:西方殖民者對亞非拉廣大地區的殖民掠奪和統治,發
展中國家大都曾經是殖民地或保護國;
②根本原因: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沒有改變,是發展中國家經濟
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如國際貿易的不等價交換;發展中國家沉
重的外債負擔;
③自身原因:獨立后長期的不穩定和戰亂等。
(3)南北問題的嚴重性:
二戰后,在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經濟發展的成果,遠未惠及到所有國家和人民。當代國際社會貧富差別懸殊,落后、貧困、饑餓、債務,困擾著占世界人口2/3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因此,發展問題,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另一個主題。
(4)南北問題的有效解決:
①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舊經濟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
濟新秩序;
②加強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③保持國內社會穩定,加快發展自己等等。
(5)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和平與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和平是發展的必要前提,各國的共同發展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實基礎。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發展,以發展促和平,是人類社會走向美好未來的重要條件。
(6)中國怎么辦:
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不
斷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增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與團結,支
持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
政治,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為構建和諧世界而努力。
一、和平主題與和平問題
1.對和平的理解:
2.為什么說爭取和平是當今時代主題之一?
3.和平問題
    表現、危害、原因、措施
1、世界格局變化: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意味著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格局的終結。   成為惟一的超級大國,   則加快了一體化進程,同時它還宣告世界向   發展的趨勢 。
2、絕大多數國家在自身發展:致力于發展本國經濟。
    
3、國際社會呼聲:祈盼 的呼聲不斷高漲。
中 國
本 拉登
“9.11”恐怖襲擊事件
當今世界和平問題的
原因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巴以沖突
國家地區之間的民族矛盾、宗教紛爭、領土糾紛、資源爭奪。
發展中國家因自身經濟貧困等因素導致戰亂
911事件
伊拉克戰爭
恐怖主義
怎樣才能維護世界和平?
(解決和平問題的對策?)
(1)根本途徑: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舊秩序
反對 、強權政治,打擊 。
(2)國家間的矛盾解決:反對以戰爭或武力的方式相威 脅,要通過 的方式來解決。
(3)國際組織的作用:繼續發揮 聯合國 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
(4)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大力
(5)加強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發表高見
澳大利亞舉行反戰游行
馬來西亞舉行反戰游行
日本舉行反戰游行
瑞士舉行大規模反戰游行
泰國舉行反戰游行
紐約舉行反戰游行
結合以上材料,請你用一句話概括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
總體和平、局部戰亂
我們堅信,維護世界持久和平,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二、發展主題與發展問題
1、對發展的理解:
2.為什么說發展問題仍是當今世界的另一主 題?
3.發展問題
    突出表現、影響、原因、措施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問題
中國經濟在騰飛
赤道
(亞、非、拉)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分布 大多數位于北半球 大多數位于南半球
主要
國家 美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 新西蘭 德國 英國 法國 荷蘭 意大利 西班牙 葡萄牙 日本等 所有非洲國家 拉丁美洲國家 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國家
如中國 印度 巴西等
發展問題
怎樣才能較好地解決南北問題?(如何縮小南北差距)
根本途徑: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
具體:不斷推進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國際組織的作用:聯合國、歐盟、WTO······
立足點:發展中國家應該立足本國經濟建設;
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提高人民素質,控制
人口,穩定政局······
目前形勢下,較有效的辦法:應該采取必要的外援。
發表高見
發達國家:應從提供資金、減免債務、轉讓債務、平等貿易等方面幫助發展中國家振興經濟······
我們相信,通過國際社會、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世界將會更加和諧。
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和平
發展
相互聯系 相互影響
1.必要前提
2.堅實基礎
材料 A亞太地區穩定,經濟發展快.
B貧困落后本身是一種不安定因素.
(促進)
(增進)
總:走 的道路,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來維護世界和平。
和平發展
(對內)堅持以 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深化改革,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增強綜合國力 ······
(對外)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加強國防建設,倡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發揮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反對恐怖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的作用······
經濟建設
獨立自主
恐怖主義力量的增長
民族矛盾、宗教紛爭、領土糾紛等
……
和平
發展
發達國家應增強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減免發展中國家的債務
不斷推進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
……
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
(重要根源)
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
(根本原因)
西方殖民者對發展中國家長期的殖民掠奪
(歷史原因)
戰亂、貧困、危機,發展中國家的沉重外債
(現實原因)
影響因素
解決
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根本途徑)
解決
影響因素
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根本途徑)
……
重點一 造成南北問題(發展問題)的原因
【解讀】 二戰后,在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經濟發
展的規模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經濟發展的成果,遠未
惠及到所有國家和人民。當代國際社會貧富差距懸殊,落后、
貧困、饑餓、債務,困擾著占世界人口2/3的發展中國家的
人民。據2010年統計,全球饑餓人口數量超過9億,平均每
6秒鐘就有一個孩子餓死。由此可見世界的南北問題已經嚴
重到“不可接受的程度”。要解決南北問題,首先要弄清其
產生的原因,然后才能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此問題才有解決
的可能性。因此學生對南北問題不僅要知道造成的原因有哪
些,而且要理解并會運用。
重點解讀
【例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各國首腦基于本國立場,對某個問
題作了如下闡述:
A國總統說:你們利用過非洲,你們從非洲獲得的利益無
可估量;而當你們強大的時候,卻叫非洲不要別扭。
B國總統說:我們已經盡力了,我國國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用于支付可怕的貸款利息;而本金的清償,只有上帝才
知道會有哪一天。
C國總理說:我們有可可、咖啡,還有大豆,但你們卻要
限制我們的出口;當然即便有大量出口,也換不來你們
的幾臺機車。
D國主席說:民族、部落關系盤根錯節,種族沖突不斷……
(1)材料反映了當今世界存在什么問題?
發展問題。
(2)材料A、B、C、D國家的總統或總理或主席所說的話
分別反映了造成此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A國:歷史上長期的殖民統治和掠奪;
B國:巨額的外債和高額的利息;
C國:不合理、不公正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存在(不
等價交換);
D國:戰亂和動蕩。
點撥 本題以某次國際會議為背景考查當今世界南北問題
存在的原因。
A國總統說得“利用過非洲”,“從非洲獲得的利益無可估量”
指的是這些西方發達國家歷史上曾對非洲進行長期的殖民
統治和掠奪。
B國總統說“國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支付可怕的貸款利
息”,這說明發展中國家存在著巨額的外債和高額利息的
問題。
C國總理說“你們卻要限制我們的出口,當然即便有大量出
口,也換不來你們的幾臺機車”說明不合理、不公正的國
際經濟舊秩序的存在 (不等價交換)。
D國主席說:“民族、部落關系盤根錯節,種族沖突不斷”
說明當今世界還存在戰亂和動蕩。
1.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集中于工業化國家占世界人口
1/6的人壟斷了全球近80%的收入,與此同時,居住在
63個發展中國家占世界人口60%的人,只占世界收入
的6%,人均收入每天不足2美元。造成這種狀況的主
要原因有 (  )
A.和平與發展不再是時代的主題。
B.恐怖主義到處制造恐怖事件、破壞世界穩定
C.發展中國家不重視發展經濟
D.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
D
重點訓練
年份國家類別 1970年 1992年
32個發展中國家 108美元 279美元
21個發達國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2. 材料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較表:
——摘自《1994年世界發展報告》
(1)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在拉大。
(2)造成這一問題的歷史原因是什么?
西方殖民者對亞非拉廣大地區的殖民掠奪和統
治,發展中國家大都曾經是其殖民地或保護國。
(3)對于這一問題的解決,發達國家應作出哪些努力?
發展中國家自己又應怎么辦?
發達國家要自覺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舊經濟
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主動加強
與發展中國家南北對話,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社
會經濟發展。
發展中國家要加強南南合作;保持國內社會穩定,
加快發展自己等。
重點二 和平問題  
【解讀】 2011年,全世界約有18個地方正在發生戰
亂。軍費開支居高不下,新式武器紛紛登場亮相。由
此可見世界的和平問題也還遠未解決。而和平問題事
關人類生死存亡。因此對和平問題要知道它成為世界
主題的原因,理解威脅當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
些。
重點解讀
【例2】 (2012·懷化) 下圖是漫畫“中東亂局”圖,導
致這種亂局出現的主要因素有 (  )
A.民族問題、歷史問題和大國介入
B.歷史問題、大國介入和宗教問題
C.民族問題、大國介入和宗教問題
D.民族問題、歷史問題、大國介入和宗教問題
D
點撥 伊拉克問題、伊朗問題是美國介入導致的,以
巴問題是民族問題和歷史問題導致的,黎巴嫩問題是
宗教問題引起的。所以選D。
3.當代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存在是 (  )
①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 
②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上處于劣勢的主要原因
 ③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 
④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有效途徑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C
重點訓練
4.近年來恐怖主義活動頻繁發生,國際社會強烈譴責恐怖
主義行徑,呼吁必須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這表明
(  )
①反對恐怖主義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 
②恐怖主義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③恐怖主義行徑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表現 
④反對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應加強國際合作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C
我國的和平與發展問題
【提示】 本課講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問題,實際上我國
照樣也存在這兩個問題。就和平問題來說,臺灣的“臺獨”
勢力和臺獨活動,新疆、西藏的“疆獨”、“藏獨”勢力
的分裂活動、恐怖活動,都影響著我國的和平與穩定。就
發展問題而言,2011年,國家將農村扶貧標準提高到年人
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按照新標準,年末農村
扶貧對象為12238萬人。由此可見我國的發展問題也相當
嚴重。
疑難解析
【例3】 2009年7月5日,“疆獨”分子在新疆烏魯木齊
市制造了打砸搶燒嚴重暴亂,造成156人死亡,1080人
受傷。2012年6月29日,一架原定由和田飛往烏魯木齊
的航班險遭歹徒劫持,機組人員和乘客迅速制服歹徒。
下列對此說法正確的是 (  )
①“疆獨”分子的這種活動是一種恐怖活動 
②“疆獨”分子的這種活動破壞了新疆的和平穩定
 ③新疆應把“反恐”作為中心工作 
④為了新疆的和平穩定,滿足“疆獨”分子的要求,
讓新疆獨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C
點撥 這題以新疆“疆獨”分子制造的暴亂和劫機事件作
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有關知識。“疆獨”分子制造的嚴
重暴亂和劫機屬于恐怖主義行為,嚴重破壞了新疆的和
平穩定。因為暴亂造成156人死亡,1080人受傷;劫機
則是要把機上人員置于死地,所以說恐怖活動破壞了新
疆的和平穩定。“反恐”必須服務于經濟建設,因而③這
種說法是錯誤的。讓新疆獨立,這損害了我國的領土完
整,根本是錯誤的。所以選C。
1.據2010年統計,全球饑餓人口數量超過9億,平均每
6秒鐘就有一個孩子餓死,非洲大陸仍然是饑餓的重
災區。這說明 (  )
A.南北貧富差距是世界不安寧的根源
B.發展中國家都分布在非洲
C.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一大主題
D.和平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C
中考演練
2.(2012·宿遷) 右圖漫畫畫的是美國2003年攻打伊拉
克遭到俄、德、法等國的反對,這反映當今世界政
治格局發展的趨勢是 (  )
A.美國建立起單極世界
B.全球一體化不斷加強
C.國際恐怖主義橫行
D.政治多極化不斷發展
D
3. 2011年5月1日,“9·11”事件的主要策劃者、基地
組織頭目本·拉登被擊斃。這有利于 (  )
A.推翻專制獨裁  B.抵制強權政治
C.打擊恐怖主義  D.消滅霸權主義
C
4. (2011·浙江湖州)2011年4月1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我國海南三亞舉行,會后發表了《三亞宣言》。金磚國家成員國都屬于發展中國家,金磚國家成員國定期舉行會晤,共同探討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這種機制屬于(  )
A. 南北對話 B. 南北合作
C. 南南對話 D. 南南合作
D
5. (2012·自貢)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開始出現了“一超”與“多強”并存的多極化趨勢。某博客的一個貼子繪制了“一超多強”趨勢示意圖,天平的一邊如果是美國,那么另一邊應是(  )
A. 日中俄印     B. 法德英日
C. 歐盟日俄中    D. 亞非拉美
6. (2012·宜賓)下列有關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 朝著一超多強方向發展    B. 伴隨利益沖突政治動蕩
C. 多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D. 軍事實力具有決定作用
C
D
7.(2011·四川內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各國(指26國)保證以全部的軍事和經濟資源,團結一致,徹底打敗法西斯軸心國及其追隨者……”
(1)材料出自于26個國家簽署的什么文件?它的簽署有何重大意
義?
(2)文中“法西斯軸心國”指的是哪些國家?
(3)這一場戰爭的重要轉折點是什么?這是一場什么性質的戰
爭?
(4)打敗法西斯后,為維護世界和平,1945年10月成立了一個國
際組織,該組織的名稱是什么?
(5)世界大戰的硝煙,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戰爭留下
的創傷依然存在。世界已跨入新世紀,可天下并不太平。反
思世界大戰的歷史,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分析:本題結合第二次世界大戰,考查學生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和平問題的知識。
答案:(1)《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2)德國、日本、意大利。(3)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一場世界范圍的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4)聯合國。(5)戰爭是殘酷的,世界發展需要和平。呼吁全世界,呼吁全人類:反對戰爭,保護地球。國際社會的矛盾與爭端應該通過和平談判,友好協商解決,而不應該訴之武力。(言之有理即可)
8. 這是校園黑板報一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金磚國家中新加入的成員是誰?他們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密
切,體現了當今世界的什么基本特征?(2分)
答案:南非,經濟全球化。
(2)金磚國家要更好發展經濟應遵循什么原則?請聯系“特色欄“舉一例說明。(不得照抄示例)(4分)
示例:中國從巴西進口豆油;巴西從中國進口家用電器等。
答案:因地制宜,優勢互補。舉例:俄羅斯從中國進口鞋、包等皮鞋制品,還有服裝、布料等紡織品;中國可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3)金磚國家加強合作會對國際政治產生哪些積極影響?結合“評論欄”,談談中國要在國際舞臺發揮更大作用應從哪些方面作出努力?(6分)
答案:有利于國際格局朝向多極化;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等。堅持改革開放,增強綜合國力;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從經濟和政治兩個角度回答)(共66張PPT)
2013年中考社會思品
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系列
第29課 人口、資源
與環境(一)
(考點43—44)
考點43:說明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現狀及其對社
會發展的影響﹝b﹞
考點44:掌握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措施
﹝c﹞
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依舊是中考的重點內容,
幾乎每年都會以不同的方式考到這三大問題。對于以上兩
個考點的內容,學生必須知道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現
狀是怎樣的?對社會發展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學生掌握解
決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各項措施,并且知道作為
青少年的我們,應積極參與應對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
題活動之中,更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考點分析
1、了解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基本現狀;
2、分析人口、資源、環境現狀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3、掌握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具體措施;
4、知道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當前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基本國策。
復習目標
網絡構建
1. 我國的人口問題
(1)我國人口現狀
數量方面 人口數量大 我國人口的
基本特點 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普查是13.3億多
質量方面 人口素質不高 我國人口的
另一特點 我國還有5465萬文盲人口 (15歲及以上)
結構方面 人口老齡化
加劇 經受著“銀色”浪潮的沖擊。第六次普查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
知識梳理
(2)人口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對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
自然 人口數量大、文化素質低,給自然帶來沉重的壓力。例如,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較大,但是從人均占有量來看,則屬于世界上嚴重缺水的國家之一。尤其是我國北方地區,包括黃河在內的北方河流斷流、河湖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許多人口密集的城市嚴重缺水
社會 大量的人口給社會帶來嚴峻的就業壓力,我國失業人口不斷增多,而文化素質偏低,又給這部分人再就業增加了難度。因此,人口過多會給教育、住房、交通、醫療保健和社會福利等方面帶來很大的壓力。
經濟 人口過多,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嚴重影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響經濟建設資金的積累,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科學水平的提高
(3)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
①實行 計劃生育
a. 原因:人口過多,就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帶來巨
大的壓力,是我國原本已經非常脆弱的生態環境受到更加
嚴重的破壞,會反過來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b. 地位: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是我國目前條件下解決人口
問題的唯一正確選擇。
c. 內容: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d. 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嚴格控制人口數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解決人口問題的
首要任務。而提高人口素質,既是積極解決人口問題的重
要措施,也是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關
鍵。
e. 作用(顯著成績):人口出生率顯著下降,減緩了人口的過快增長;節省了大量資源和資金;緩解了人口過快增長給人們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等帶來的壓力,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接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②我國人口問題及對策
我國的主要
人口問題 相應的解決辦法和建議
人口數量大 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倡“晚婚、晚育”,控制人口增長
人口素質
不高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倡“少生、優生”,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老齡化
加劇 發展經濟增加國家財富,發展老年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和醫療體系
③作為青少年,在人口問題上能做些什么?
樹立科學的人口觀,宣傳計劃生育政策;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尊老敬老,孝敬長輩。
2. 我國的資源問題
(1)我國資源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我國資源的現狀 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人均資源占有量少 向國人敲響了警鐘,使人們不再盲目樂觀,開始重新審視對待自然資源的態度和行為
資源利用率低,浪費損失嚴重 進一步加劇了資源短缺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步伐
資源分布不平衡 增加了資源利用和開發難度
(2)我國資源問題的具體措施
具體措施 具體說明
實行“開源”與“節流 ”(是解決自然資源的重要措施) ①“開源”就是要不斷增加資源的探明儲量,擴展資源的開發范圍,使資源開發從陸地走向海洋,從地球走向太空
②“節流”就是要建立以節水、節能、節材為中心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服務體系
實行 跨區域調配 (是解決我國資源區域性短缺的有效辦法) 南方水資源相對豐富,而北方水資源相對欠缺,實施“南水北調”工程;東部能源相對短缺,而西部能源資源相對豐富,實施“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工程
立法工作(相當重要) 我國把對資源的保護納入法制的軌道上來
(3)在節約資源中,科學技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①可以用可再生資源代替非可再生資源,解決礦產資源用一點
就少一點的問題;
②努力發掘新資源、研制新材料,尤其是清潔能源的開發;
③加強廢棄物的回收利用,運用科學技術,擴大資源二次利用
的廣度和深度,大力發展“廢棄物資源化”這一新興產業。
(4)作為青少年,在資源問題上能做些什么?
樹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的觀念,大力宣傳節約資源政策,珍惜和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爭做節約資源標兵,遵守資源的法律法規,依法同破壞資源的行為作斗爭。
3. 我國的環境問題
(1)我國的環境現狀
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國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
②“三廢”即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是我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
題。
(2)環境問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
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②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
題。
原因 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還威脅人類的生存
方針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
要求 要在保護生態平衡的同時,防治環境污染,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絕不能重蹈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
(3)解決環境問題的措施
①保護環境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
加大生態環境
建設力度 開展大規模的防護林建設;防治荒漠化;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耕還湖和退耕還牧等工程
加大環境污染
治理的力度 重點治理大江大湖的水體污染;治理重大工業地區和城市的大氣污染;實現集約型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
②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措施
(4)作為青少年,在環境問題上能做些什么?
提高環境意識,積極宣傳環保;積極參與環保活動,依法同破
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做到愛護花木,植樹種草,不亂扔垃圾
等。
想一想: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解決以上三大問題的措施有哪些?我國實施哪些基本國策?
一、中國人口問題的現狀:
一、 人口問題及對策
基本特點:
人口數大
人口素質不高
基數大
新增多
人口老齡化(“銀色”浪潮)
二、人口問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1、人口數量大:人均占有資源減少,消耗加速,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惡化,人與自然矛盾日益突出;大量人口帶來一系列嚴峻的社會問題。(如就業難、出行難、買房難、看病貴、讀書難等)
2、人口素質不高:造成我國人才缺乏、人力資源不足,導致就業困難;增加了解決資源 和環境的難度,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
3、人口老齡化加劇:勞動力短缺,增加了養老、福利、醫療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壓力和家庭負擔。
三、解決人口問題的措施——
實行計劃生育
發展經濟增加財富,發展老年事業,健全社會保障和醫療體系。


關 鍵
首要任務
晚婚、晚育
控制人口數量
優生、優育
提高人口素質
計劃生育政策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我國目前條件下解決人口問題的唯一正確選擇。
一、中國資源問題的現狀:
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少
資源分布不平衡
資源利用率低
資源破壞與浪費嚴重
資源總體質量不高
(自然資源國情的基本特征)
資源短缺
二、資源問題及對策
二、資源問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地位: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
影響:
⑴嚴重影響我國經濟建設步伐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⑵制約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威脅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
三、解決資源問題的措施——
實施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1、開源與節流是解決自然資源的重要措施。
開源:增加資源的探明儲量,擴展資源開發的范圍。
節流:建立節水、節能、節材為中心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服務體系。
關鍵:在于科學技術。
A、依靠科技,用可再生資源代替非可再生資源,
B、依靠科技,發掘新資源、研制新材料;
C、依靠科技,加強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發展廢棄物資源化這一產業。
2、對一些自然資源的跨區域調配,是解決我國資源區域性短缺的有效方法。
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等重大工程。
3、實施依法治國,加強立法和監督,把資源保護納入法制軌道上來。
一、中國環境問題的現狀:
三、 環境問題及對策
生態破壞: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環境污染:“三廢”污染


土地沙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銳減
物種滅絕
生態失衡
茂密的森林
荒漠化的土地
濫砍濫伐
哭泣的草原
廣闊的草原
過度放牧
我國沙塵暴頻起和荒漠化擴展的步伐是一致的, 20世紀50至
6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擴展1560平方千米;70至8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擴展2100平方千米;9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展,尤以西北地區為甚。沙塵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報,沙塵暴發生的頻度和速度的增大則是敲響了生態危機的警鐘。
土地荒漠化 引起 沙塵暴
濫砍濫伐
水土流失
河道阻塞
調蓄能力下降
洪水災害
毀林開荒
三、環境問題的實質:發展問題
四、環境問題的危害: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危害人民健康,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
二、環境問題形成的原因
1、中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
2、中國人口進入持續增長階段;
3、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4、技術、管理水平比較低。
所以,人與環境的關系日趨緊張,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五、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措施——
實施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保護環境的概念:在保持生態平衡的同時,防治環境污染,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全面推進,重點突破,著力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2、基本措施——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污染治理力度
(1)生態建設
A防護林工程建設B防治沙漠化C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耕還牧、退耕還湖工程。
(2)環境污染治理:治理大江大湖水體污染;治理酸雨和大氣污染。
重點一 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現狀
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解讀】 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一直是當今社會關
注度最高的問題,也是現階段最為突出的三大問題,
也是歷年來中考必考的知識點之一。學生要掌握三大
問題的現狀,以及這些問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重點解讀
    項目
年份     0~14歲人口占
總人口比例(%) 65歲及以上占
總人口比例(%)
2000 22.89 6.96
2010 16.60 8.87
【例1】 (2011·湖州) 分析最近的兩次人口普查部分數
據(見下表),從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口 (  )
A.數量不斷增大   B.增長率不斷提高  
C.文化素質不高   D.老齡化趨勢加劇
D
點撥 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是初中學習階段必須掌
握的一種學習能力,在獲取信息時,必須保證信息是有
效的,為此要求仔細閱讀,抓住關鍵詞、重點詞句,再
進行分析得出題意。從本題中得知,是講述“年齡段”
比例的問題,不是人口的數量、素質問題,也不是人口
增長率的問題。所以選D。
1.(2012·廣安)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的結果顯示:
我國總人口約13.7億人,居世界第一;60歲及以上的
人口1.78億,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每10萬人
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數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為
8930人,文盲和半文盲率從2000年6.72%下降到2010
年的4.08%。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
(  )
①人口總量大  ②人口增長速度快 
③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  ④人口性別失調 
⑤人口素質有所提高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
A
重點訓練
【例2】 (2011·紹興) 陸域狹小、資源短缺的浙江,擁
有的海島風能、潮汐能、波浪能的蘊藏量卻均居全國
前列。因此,開發利用海洋能源有利于浙江 (  )
①節能減排,保護環境 
②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③因地制宜,海陸互補 
④增加資源總量,擴大海域面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點撥 從選項中得知其中有一選項是不符合題意或表
述是錯誤的,可以進行一一排除,④選項中“擴大海
域面積”表述是錯誤的,因為海域面積不受影響的,
所以④不選。
2.(2012·嘉興)2012年3月,嘉興市政府決定執行環保部
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標準將PM2.5濃度
納入檢測范圍,對城市空氣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這說明
(  )
①政府重視大氣環境的保護 
②嘉興致力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③國家注重資源的開發利用 
④嘉興市政府立法解決環境問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重點二 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措施  
【解讀】 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措施,分
別實行計劃生育、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在
掌握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措施的同時,還
必須知道作為青少年,在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上能做
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
重點解讀
【例3】 小蔡的家鄉有一座S水庫,是500萬溫州人的飲用
水源地,被稱為“大水缸”。不久前S水庫出現水質嚴
重惡化的現象。為此,小蔡開展了以“大水缸的治理
和保護”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
【查資料,找原因】
位于水庫上游的H鎮,常住居民14000多人,鎮上沒有
污水處理中心;生豬養殖業是當地的支柱產業,1700余
家養殖戶大多沒有購置豬糞尿處理設備,其中有150家
養殖場還位于臨近水源的禁養區。
(1)造成“大水缸”水質嚴重惡化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居民的生活污水、養殖場排放的污染物。
【做調查,尋對策】
當地政府要求150家位于禁養區的養殖戶于2012年6月底全
部關停搬遷。為了解整治情況,小蔡進行了實地采訪。
(2)依據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具體分析上述做法的合理性。
(提示:請寫出三點)
依據材料,從保護環境、循環經濟、因地制宜、共同
富裕、可持續發展、政府工作宗旨等角度回答均可。
如:政府啟動興建污水處理廠、農民購置污水處理設
備的做法,有利于減少污染,保護環境;農民生產有
機肥、利用閑置山林發展生態農業等做法,體現了因
地制宜的原則,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農民承接來料
加工業務,有利于增加收入,實現共同富裕。
3.(2012·寧波) 閱讀以下圖表,回答問題。
(1)根據圖表一,說明我國大氣環境狀況及其變化特點。
大氣(或廢氣)污染嚴重;污染程度正在逐步降低。
(2)從圖表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環保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加;環保資金占GDP比重不斷增
加。(如寫出“國家逐漸重視環境保護”等)。 
(3)試分析說明圖表一與圖表二之間的聯系,并提出兩條
改善大氣環境的建議。
國家環境保護的投入較少,環境污染嚴重;隨著國家
環保投資的增加,大氣污染程度逐步下降(或環境逐漸
改善)。例如:加強空氣質量的監測;依靠科技開發清
潔能源;取締污染嚴重的企業生產;積極倡導低碳綠
色的生活方式等。(建議可行即可)
正確判斷人口問題、
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
【提示】 學生要會判斷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和環境
問題。人口問題分為人口基數大和人口素質不高問題;
資源問題包括資源人均占有少、資源分布不平衡和資
源利用率低浪費損失嚴重問題;環境問題分為環境污
染和生態平衡失調問題。這些問題容易混淆,所以學
生要懂得區分。
疑難解析
【例4】 (2012·常德) 右邊的漫畫《同命相憐》反映
了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存在的 (  )
①分配問題  ②資源問題 
③教育問題  ④環境問題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D
點撥 學生要學會讀懂漫畫,從讀漫畫的表層含義到讀
懂漫畫的深層含義,能從漫畫中獲取信息。漫畫《同命
相憐》反映出由于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破壞,
造成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
1.(2012·株州) 針對我國的人口問題,漫畫“地球的
眼淚”形象地說明了 (  )
A.人類與地球是不能和諧相處的
B.人多力量大
C.我國人口問題無法解決
D.我國人口的過多和過快增長,
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
壓力
D
中考演練
2.(2012·嘉興) 嘉興有一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它是
江浙滬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通車后,平均每
天通過車輛約3萬輛。從解決資源問題的角度看,這座
橋 (  )
①使運輸距離縮短而節約了資源 
②為治理錢塘江水污染提供機遇 
③加強了江浙滬地區的資源調配 
④擴展了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2012·衢州) PM2.5又稱“可入肺顆粒物” ,主要來
源于揚塵、燃煤和機動車污染,影響人體健康和空氣質
量。下列舉措能直接緩解PM2.5危害的是 (  )
①植樹造林,建設森林城市 
②浙江省公布環杭州灣地區PM2.5監測數據 
③踐行低碳生活,提倡綠色出行 
④開發利用海洋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4. (2011·浙江湖州)分析最近兩次人口普查部分數據(見
下表),從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口(  )
    
A. 數量不斷增大 B. 增長率不斷提高
C. 文化素質不高 D. 老齡化趨勢加劇
項目
年份     0—14歲人口占總
人口比例(%) 65歲及以上占總
人口比例(%)
2000 22.89 6.96
2010 16.60 8.87
D
5. (2011·浙江紹興)陸域狹小、資源短缺的浙江,擁有的海島風能、潮汐能、波浪能的蘊藏量卻均居全國前列。因此,開發利用海洋能源有利于浙江(  )
①節能減排,保護環境 ②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③因地制宜,海陸互補  ④增加資源總量,擴大海域面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6.(2011·浙江溫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圖1、圖2和圖3是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浙江省的一些相
關數據。
圖1:2010年杭寧溫三地常住人口數
圖2:溫州市每10萬人中受教育程度人數的變化
圖3:2010年杭寧溫三地每10萬人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
(1)圖1和圖2分別反映了溫州人口的什么特點?(4分)
材料二:近年來,溫州市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著力推進人才建設;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推動創新發展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努力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
(2)材料二表明溫州市正在實施什么戰略?結合圖3分析我市為什
么要實施這一戰略?(6分)
分析:學生要學會從柱狀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從獲取表層信息——圖表深層次的信息,從了解圖表的大概意思——領會圖標中深層次的內涵。分析圖表要先看標題,再看柱狀圖所表達的意思,然后進行總結性的概括,圖1、圖2可以根據以上的方法進行概括。圖1是表述人口數量,圖2是表述人口素質的變化。圖3中的數據表明溫州高素質人才相對不足。
答案 (1)圖1:溫州市人口數量大;圖2:溫州人口素質有所提高。 (2)科教興市戰略(答人才強市、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也可);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而圖3中的數據表明溫州高素質人才相對不足,這會制約溫州經濟的發展。所以必須把溫州經濟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施科教興市戰略。
7. 聚焦變化,展望未來。
【解讀圖表:令人振奮的變化】
溫州市生產總值變化表
年份 生產總值
1978年 13億元
2004年 1402億元
2007年 2157億元
溫州市人均儲蓄余額變化圖
(1)上述表和圖中數據的變化分別反映了什么?
答案:我市經濟總量增長顯著;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調查塘河:令人心痛的變化】
溫瑞塘河是溫州的母親河。昔日,盈盈碧水相連,人與塘河盡顯和諧。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母親河逐漸失去昔日的光彩。如今,許多河段沿岸垃圾遍地,河水發黑發臭,令人心痛不已。
(2)“令人心痛”的變化反映了溫州市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什么問
題?解決該問題應堅持怎樣的方針?
答案: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
治理的方針。
【報道兩會:令人鼓舞的信息】
今年浙江省“兩會”期間,溫州市的省人大代表積極建議省人大常委會盡快為溫州人民的“母親河”進行立法保護。
(3)這一做法符合我國哪一治國方略?
答案:依法治國。
8.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9分)
材料一:見下圖
中國煤炭和石油資源分布圖
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及構成表
年份 能源消費總量
(萬噸標準煤) 煤炭、石油、
天然氣 水電、核電、
風電等
1978年 57144 96.6% 3.4%
1990年 98703 94.9% 5.1%
2007年 265583 92.7% 7.3%
(1)讀《中國煤炭和石油資源分布圖》,填空。(3分)
煤炭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地區,石油主要分布在   。針對我國能源分布特點,解決能源區域性短缺的方法有   。(寫出一種)
答案: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以及沿海大陸架(2分) 西氣東輸(或西電東送、北煤南運)(1分)
(2)從《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及構成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3分)
答案:1978年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在增長,(1分)煤炭、石油、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在下降,(1分)水電、核電、風電等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在上升。(1分)
材料二:見下圖
(3)材料二中兩位企業家的觀點,你贊同哪一種?請說明理由。
(3分)
答案:贊同王總的觀點,但沒理由說明,不給分。
贊同王總的觀點,有簡單理由說明。(1分)如因為獲取利潤是企業發展的正常行為。
贊同王總的觀點,理由說明較充分。(2分)如火力發電會造成一定環境污染,但我們盡量采取措施減少污染。
贊同李總的觀點,但沒說明理由。(1分)
贊同李總的觀點,有簡單理由說明。(2分)如利用新能源發電是一項新技術,發展前景廣闊。
贊同李總的觀點,理由說明較充分。(3分)如利用新能源發電有利于保護環境,符合實施可持續發展要求。(共43張PPT)
2013年中考社會思品
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系列
第30課 人口、資源
與環境(二)
(考點45)
考點45:理解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之間的關系,
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c﹞
學生要了解PRED問題的關系,知道關鍵因素是人口,
實質是發展問題。對于可持續發展戰略,要知道可持續
發展的含義、要求,理解可持續發展的三大基本原則。
考點分析
1、理解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共同構成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
2、知道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基本含義,結合具體事實判斷三個原則;
3、理解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和要求。
復習目標
網絡構建
1. 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
(1)PRED問題的關系及產生的原因
①關系:是指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四者之間組成
了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人口是關鍵因素,實
質是發展問題,正確處理上述關系的目的是為了發展。
②產生的原因:人口增長過快、自然資源短缺、全球氣候變
暖、土地荒漠化、酸雨等問題,它們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生
存和發展。
知識梳理
(2)PRED問題的關鍵因素及原因
①關鍵因素:人口。
②原因:人類要向大自然不斷索取資源,還要不斷排放廢棄
物;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需求也日
益增加,排放的廢棄物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造成環境污
染。因此,人口數量的變化,會引發包括環境、資源、經濟
及社會變動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
(3)如何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三者之間的關系?
只有在協調好人與自然關系的條件下,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
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合理利用資源,做到開源與節流并
舉,保護環境,使人口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
同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
(4)協調人口、資源、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戰
略。
2. 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1)可持續發展
原因 (1)20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系列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迫使人們重新審視以前的經濟行為和社會發展觀
(2)人們認識到不能再走傳統的高消耗,單純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須尋求一條人口、資源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含義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要求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這就要求人們必須以很高的道德水準,保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資源和環境基礎
目的 尋求一條人口、資源與環境相互協調的發展道路
基本
原則 (1)公平性原則:包括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其他種群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2)持續性原則:人類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3)共同性原則:許多區域性的問題往往會轉化成全球性的問題,這就要求地方的決策和行動,應該有助于實現全球的整體協調
(2)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舉措及例子
①舉措:頒布《中國21世紀議程》;發展:“生態農業”;踴躍
參加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國際合作。
②例子:但惜方寸地,留與子孫耕;垃圾分類回收;拒絕使用
一次性用品;退耕還林,發展生態農業;自備菜籃子或布袋
購物等。
(3)有關的戰略、發展觀、意識、國策
①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戰略;
②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③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節約意識、環保意識、人均意識、
危機意識;
④國策:保護資源;保護環境;計劃生育;
⑤實施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
則;共同性原則;
⑥道路:走一條人口、資源與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表現 對策 關系

口 (1)數量:人口基數大
(2)質量:人口素質不高
(3)年齡結構:人口日益老齡化 (1)數量: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
(2)質量:①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民族素
質;②努力做好優生工作
(3)老齡化對策:①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②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口、資源和環境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人口是關鍵因素,實質是發展

源 (1)國家角度:要依靠法律和管

(2)可持續發展:開源與節流
(3)科教興國:利用科學技術,
對一些自然資源跨流域調配 (1)人均:資源人均占有量少
(2)分布:資源時空分布不平衡
(3)利用:資源的利用率低,資源破壞與浪漫
嚴重

境 (1)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我國主
要的生態環境問題
(2)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污
染是我國主要的環境污染問
題 (1)基本國策:堅持保護環境的國策
(2)可持續發展: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3)科教興國:緊緊依靠科技進步
(4)比較我國人口、資源、環境三者的關系
一、理解PRED問題之間的關系
1、 PRED問題之間組成了一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
人口是關鍵因素。
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實質都是發展問題。
二、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1、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2、要求
(1)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保護好人類必須的資源和環境;
3、原因
(1)上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的一系列人口、資源、環境問題,迫使人們重新審視以前的經濟行為和社會發展觀。
(2)人們認識到不能走傳統的發展老路,必須尋找一條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4、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公平性原則
持續性原則
共同性原則
5、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哪一個原則( )
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
C、共同性原則 D、互補性原則
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呼吁各國以實際行動執行減排目標。這體現了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原則是( )
A、公平性原則 B、一致性
C、共同性原則 D、持續性原則
我國的基本國情:
人口:
資源:
環境:
人口數量大,素質偏低,出現老齡化
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少
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嚴重
基本國策
實行計劃生育
保護資源
保護環境
一起來歸納
可持續發展戰略
戰略:
1、為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設計一條標語。
2、為了建立節水型社會,請你設計兩條宣傳標語。
3、 請你設計兩條環保宣傳標語。
如:
如:
如:
重點一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要求和基本原則
【解讀】 要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三者關系,知道
人口是關鍵因素,發展是實質問題。可持續發展是指即
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
成危害的發展。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還要理解三大
基本原則,分別是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和共同性原
則。
重點解讀
【例1】 (2011·河南) 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孫耕。隨著經
濟的快速發展,土地變得越來越金貴。為堅守全國耕地
不少于18億畝這條紅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堅持最嚴
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從嚴控制各類建設占用耕地。下圖
中弄虛作假、違規占用耕地的做法有悖于我國的(  )
A.科教興國戰略        
B.中部崛起戰略
C.西部大開發戰略       
D.可持續發展戰略
D
點撥 以上四個選項都是我國實施的戰略,根據材料的
內容應選D選項,因為可持續發展戰略涉及人口、資源、
環境與發展的問題,既滿足當代人的利益,也滿足后代
人的利益;不能有損后代人利益來換取當代人利益。材
料中“弄虛作假、違規占用耕地的做法”有悖于我國的可
持續發展戰略。
1.(2012·黃岡) 讀下面兩幅漫畫,要解決地球和農民的
困惑,我們必須 (  )
①實行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②落實科學發展觀 
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④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重點訓練
重點二 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解讀】 協調人口、資源、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
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堅持保護資源、保護環
境、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
的科學發展觀;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節約意識、環
保意識、人均意識、危機意識。
重點解讀
【例2】 (2011·自貢) “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要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應該堅持
的基本國策有 (  )
①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②計劃生育 
③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④“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D
點撥 初中學習階段應該掌握的基本國策有:計劃生
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對外開放。而“一個中心,
兩個基本點”是現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不屬
于基本國策;①屬于發展要求,也不是基本國策,因
此選D。
2.(2012·梅州) 2011年7月19日上午,溫家寶總理主持召
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
議并同意“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以及節
能目標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要實
現這些目標,就必須 (  )
①采用先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 
②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③加大保護環境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④貫徹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重點訓練
【例3】 (2011·紹興)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圖一
圖二
(1)圖一反映的趨勢對我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既是
機遇也是挑戰,為什么?
圖一反映了我市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出現負
增長。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在人口、資源、環境
和發展的關系中,人口是關鍵因素。我市對人口增
長的有效控制,將緩解人口對自然、社會和經濟的
壓力。但是我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現負增長和人口
老齡化的加劇,將加劇勞動力短缺,增加養老、福
利、社會保障事業的經濟壓力,影響經濟社會的可
持續發展。
(2)圖二反映的變化,對我們應對上述挑戰有何積極
意義?
圖二反映了我市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提高。
人口素質的提高有利于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
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現人口
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點撥 學生要具備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從獲取表
層信息——圖表深層次的信息,從了解圖表的大概意思
——領會圖標中深層次的內涵。看圖表獲取有效信息,
必須要看圖例與注記,根據圖例與注記才能有效地獲取
信息,理解深一層次的含義。
3.【主題詞:了解國情 科學發展 】 可持續發展戰略
和科學發展觀在本質要求上是統一的,都要求處理
好人口、資源、環境、發展四個領域之間的關系。
但它們之間的關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用
下列圖示對四個領域的關系作出了比較直觀的表達。
重點訓練
(1)請根據圖示概括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關系。
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整體
(2)要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要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尋
找相應的對策。請完成相關的題目。
(a)人口問題:我國人口數量大,人口素質不高。
解決對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環境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解決對策:實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加強生態建設和環
境治理。
(c)發展問題: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并將長期
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解決對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我國環境局部地區有改善,但環境問題已
亮起“黃牌”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一個中心,兩
個基本點);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等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提示】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
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這就要求人們必須以很高
的道德水準,保護好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需要的資源和
環境基礎。堅持公平性原則,人類與其他種群之間的和
諧相處。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疑難解析
【例4】 (2012·達州) 目前,關于活熊取膽是否人道的爭
議已演化為一個網絡熱點事件,該事件的討論實際上就
是人與自然關系的討論。對此,你想說的是 (  )
①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唇齒相依、息息相關 
②人類滿足自身需要和眼前利益更重要 
③人類在利用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同時,應該善待他們
 ④人類應該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
點撥 可持續發展即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
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②違背了可持
續發展理念。采用排除法,有②在內的都不選,所以
選D。
我國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正式出爐,空氣質量監
測項目新增了對細微顆粒物PM2.5(即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
于2.5微米的有害顆粒物)的監測。桂林市已提前在2012年
4月12日進行了PM2.5監測調試工作。根據材料回答1~2題。
1.(2012·桂林) 我國新增空氣質量監測項目旨在落實的基
本國策和發展戰略是 (  )
A.計劃生育和科教興國   B.深化改革和西部大開發
C.節約資源和人才強國   D.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D
中考演練
2.(2012·桂林) 對桂林市提前開展PM2.5監測工作意義的
認識不正確的是 (  )
A.定能推動整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的文明發展道路
B.有助于桂林市市民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落實提升空
氣質量的行動
C.有利于促進桂林市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桂林市
的生態文明建設
D.能進一步促進桂林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繼續落實治
污減排的要求
A
3.(2012·廣州) 2011年,眾多專家學者和普通民眾紛紛要
求公布大氣中細顆粒物(PM2.5)數據,讓公眾來了解和共
同監督空氣質量。2012年,實施PM2.5項目監測,首次寫
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材料表明 (  )
①我國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②公民的節能意識日益增強 
③我國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④公民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4.(2011·河南)但存方寸土,留予子孫耕。隨著經濟的快
速發展,土地變得越來越金貴。為堅守全國耕地不少于18億畝這
條紅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
劃綱要》明確指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從嚴控制各類
建設占用耕地。右圖中弄虛作假、違規占用耕地的做法有悖于我
國的(  )
A. 科教興國戰略
B. 中部崛起戰略
C. 西部大開發戰略
D. 可持續發展戰略
D
5. (2011·四川自貢)“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要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應該堅持的基本國策有(  )
①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②計劃生育
 ③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④“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D
6.(2011·浙江紹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
圖一
圖二
答案:(1)圖一反映了紹興市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出現負增長。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在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的關系中,人口是關鍵因素。我市對人口增長的有效控制,將緩解人口對自然、社會和經濟的壓力。但是我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現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加劇勞動力短缺,增加養老、福利、社會保障事業的經濟壓力,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圖二反映了我市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提高。人口素質的提高有利于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實現人口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1)圖一反映的趨勢對紹興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既是機遇也是
挑戰,為什么?(8分)
(2)圖二反映的變化,對我們應對上述挑戰有何積極意義?(3分)
分析:學生要學會從圖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從獲取表層信息——圖表深層次的信息,從了解圖表的大概意思——領會圖標中深層次的內涵。看圖表獲取有效信息,必須要看圖例與注記,根據圖例與注記才能有效地獲取信息,理解深一層次的含義。
7. ★倡導低碳生活 共建美好家園★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讓我們用雙手共同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家庭一幕】有一天,瀟瀟一家三口邊散步邊聊天……
子:爸,你經常忘記切斷計算機的電源,水龍頭的水流又開得
很大,真浪費。
父:地大物博的大中國,一點點水電,何足掛齒!
母子:反對!……
(1)請你針對我國資源現狀說說母子倆反對的理由。(3分)
答案:我國資源總量是豐富的,但人均資源的占有量少,當前我國資源短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節約資源。(3分)
【社會一隅】低碳生活,是一種時尚。某市區已陸續投入上千輛公共自行車,每幾百米設一個公共自行車亭,不少擁有轎車的市民也騎著公共自行車上街。
(2)材料反映了市民什么意識在提高?(1分)我們還可選擇哪些
低碳生活方式?(2分)
答案: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節約意識);(1分)用節能燈代替白熾燈;盡量不使用電梯,而多走樓梯;多步行、多坐公交車,少開私家車;減少看電視的時間(答對兩點給2分)
【圖說舉措】
(3)讀圖回答國家采取哪些措施努力實現減排?(4分)
答案:國家采取宏觀調控手段(制定計劃);加強立法,嚴格執法;扶持新能源產業,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如開發清潔能源,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答對兩點給4分)(共55張PPT)
2013年中考社會思品
一輪復習精品課件系列
第31課 經濟全球化
與國際組織
(考點46—47)
考點46 理解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及其影響﹝b﹞
考點47 知道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及其作
用﹝a﹞
本課時由兩部分內容組成,雖然是獨立的兩個知識
點,但也有一定的聯系,隨著世界貿易的深入發展,加
強國家間的經濟密切合作,促使經濟的全球化成為不可
阻擋的發展趨勢。學生必須理解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及其
帶來的影響,了解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及其作
用。
考點分析
1、知道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特征;
2、了解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
3、理解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4、樹立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意識,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
5、了解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的性質、作用;
6、了解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的關系。
復習目標
網絡構建
1.經濟全
球化
2.國際組織
形成原因 社會信息化促進了世界市場迅速擴展,使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日益密切;跨國公司的投資和貿易網絡將世界經濟編織成一個整體
主要表現 (1)生產經營全球化,如:美國棒球手套、日本生產的電子計算機、日本有好幾個汽車公司在美國設廠等
(2)消費全球化,如:耐克鞋、可口可樂等
(3)跨國公司國際化,跨國公司的投資和貿易網絡將世界經濟編織成一個整體,有力地促進了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全球化


積極
影響 (1)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有利于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合理配置
(2)有利于各國各地區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有利于世界和人類的發展,其中也包括發展中國家
消極
影響 (1)進一步擴大了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原因: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達國家主導經濟全球化,往往將發展中國家置于不利地位)
(2)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如跨國犯罪、武器擴散、非法移民、環境污染、疾病蔓延、網絡安全等
應對措施 (1)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來解決,也需要世界各國通力合作
(2)充分發揮其正面效應,全力克服其負面效應
(3)建立一個公正、合理、公平的國際社會
1. 經濟全球化
知識梳理
2. 歐洲聯盟(歐盟)
性質 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
特點 在國際舞臺上努力用一個聲音說話,影響越來越大
形成過程 (1)1967年成立的歐洲共同體
(2)1993年,歐洲共同體成為歐洲聯盟,標志著這個
組織從單純的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發展
(3)此后,歐盟擴充和完善了共同市場,發行歐元,建
立貨幣聯盟,而推行共同外交政策和防御計劃,簽
署歐洲憲法,不斷擴大規模
作用 (1)在國際上努力用一個聲音說話,影響越來越大
(2)促進了世界多極化,推動多種力量和諧并存,有利
于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3)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4)有利于實現各國人民對和平、穩定、繁榮的新世界
的美好追求
3. 世界貿易組織(WTO)
性質 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經濟組織,也稱為“經濟聯合國”
特點 制定世界貿易的游戲規則
形成過程 (1)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達
成的《關稅貿易總協定》
(2)1948年協定生效時,只有幾個正式締國,后來協
定的國家越來越多
(3)至1995年,其貿易額已占世界貿易總額的90%
(4)世界貿易組織:于1995年1月1日成立
基本職能 (1)制定和監督執行多邊貿易規則
(2)組織多邊貿易談判
(3)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
作用 (1)降低了世界各地進口關稅水平,推動了國際貿易
的發展
(2)規定了國際貿易中的各項基本原則,促進國際貿
易的有序進行
4. 聯合國
(1)聯合國概況
性質 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特點 各國共同制定世界規則的地方
形成過程 (1)聯合國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產物。在雅爾
塔會議中,成立聯合國就是其重要內容
(2)1945年,中、蘇、美、英等50多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舉行
聯合國制憲會議,6月25日通過了《聯合國憲章》,憲章于
1945年10月24日生效,這一天就成為聯合國的誕生之日
(3)今天的聯合國已擁有190多個會員國
宗旨 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原則 (1)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
決國際爭端
(2)禁止對其他國家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確保非
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
(3)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等
(2)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
①維護世界和平,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和解決地方沖突;
②促進各國社會經濟發展;
③在制定國際關系規則方面,聯合國最具廣泛性、權威性。
(3)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
①關系: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也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
國;
②貢獻:中國一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聯
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為聯合國
的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想一想: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各是什么?你知道歐盟、
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的性質和作用各是什么?
感受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
形成原因 
①科技的進步,特別是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是經濟全球化的前提和基礎。新的交通和通訊工具的不斷出現,大大縮短了人們往來和時空距離。②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已經把地球真的變成了一個“村落”,為“全球化”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條件和雄厚的物質基礎。③冷戰的結束為經濟全球化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主要表現
生產經營世界化、經濟活動全球化、跨國公司國際化。
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積極作用
消極影響
措施
全球共同努力  通力合作
充分發揮其正面效應,全力克服其負面效應
建立一個公正、合理、公平的國際社會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利
全球
國家
生產者(企業)
消費者
機遇
有利于引進外資、增加就業,增加人民收入
有利于發揮比較優勢,增強綜合國力,開拓國際市場
有利于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
有利于推進經濟體制改革
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能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有利于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各國經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弊
全球
國家
生產者(企業)
挑戰
貧富懸殊加劇
風險的全球化
民族產業受到沖擊,使許多國內商品失去部分國內市場
給國內經濟安全、穩定帶來風險,影響就業
跨國犯罪、武器走私、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環境污染、疾病蔓延、網絡安全
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
抓住機遇,積極參與,
趨利避害,防范風險,勇敢地接受挑戰
擴大比較優勢,提高競爭力
機遇與挑戰并存
國際組織
考點46:知道歐盟、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及其作用(a)
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蘇四國在莫斯科發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有必要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1944年8~10月,蘇、英、美三國和中、英、美三國先后在華盛頓橡樹園舉行會談,討論并擬定了組織聯合國的建議案。
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波蘭因故未參加)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6月25日,通過了《聯合國憲章》。同年10月24日,中、法、蘇、英、美和其他多數簽字國遞交批準書后,憲章開始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1947年,聯合國大會決定,10月24日為“聯合國日”。今天的聯合國已擁有194個會員國。
聯合國是世界人民 取得勝利的產物。
反法西斯戰爭
聯合國的宗旨是:
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各國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系;進行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類福利性質的問題,并且促進對于全體人類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即:
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
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聯合國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大、最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主權國家間的國際組織。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歐洲辦事處在瑞士日內瓦。
1971年10月,26屆聯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為聯合國的籌建與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在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線索梳理:
走近聯合國
誕生——
宗旨——
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原則——
主權平等、履行義務、和平方式、集體協作、不干涉內政
作用——
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
促進國際合作與經濟發展。
1945年10月24 日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總部設在日內瓦。其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達的     。 世界貿易組織制定的“游戲規則”,是目前世界市場應用最廣泛、最具權威性的規則。到1995年,其貿易額已占世界貿易總額的90%。故有人稱之為 。
世界貿易組織(WTO)
——“經濟聯合國”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經濟聯合國”
WTO的宗旨和目標
各成員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 ,削減關稅,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其他貿易障礙和歧視待遇 ,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和交換 ,促進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 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非歧視原則
透明度原則
自由貿易原則
公平貿易原則
積極作用
①較大幅度降低了關稅水平,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②規定了各項基本原則,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貿易有秩序進行;
③實施了一些有利發展中國家的條款,使他們的對外貿易得到進一步發展。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中國加入WTO的利與弊。
2、面對WTO,我們應該如何趨利避害?
政府:堅持本國的主權,維護本國企業的合法利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科技。
企業:積極運用世貿規則,應對外國的行為;依靠科技,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
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于一身,使歐盟成為當今世界中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歐盟現有25個成員國和4.5億人口(07年),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歐盟聯盟(簡稱歐盟)
歐洲人為了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于1999年1月1日啟動了歐元。歐元的使用是歷史上第一次主權國家同意放棄自己的國幣,而使用同一種貨幣、同一個中央銀行和同一種貨幣政策。歐元一開始被賦予與美元抗衡的重任,歐洲的雄心壯志是通過實施統一貨幣建成與美國并肩的經濟實體。從長遠看,歐元更有助于實現歐洲的“強洲夢”。
世界地圖象征著整個世界,橄欖枝象征著環繞世界的和平,體現聯合國的宗旨。
歐盟的旗幟為12顆金色五星構成的圓環,象征歐盟各國和諧生活在歐洲。
世界貿易組織標志:球體的造型和六個弧形圖案象征著世界貿易組織及其成員國共同努力鑄造戰略聯盟,螺旋狀的整體體現著活力和樂觀主義,概括出WTO促進公正、公開的貿易的團結精神。
歐盟EU 世貿組織WTO 聯合國UN
性質
地位
作用
與我關系
重點一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及其影響  
【解讀】 社會信息化促進了世界市場迅速擴展,使各
國、各地區的經濟日益密切;跨國公司的投資和貿易網
絡將世界經濟編織成一個整體。主要表現:生產經營全
球化、消費全球化、跨國公司國際化。經濟全球化帶來
了積極和消極的影響。考試要求是b級,要求把經濟全
球化的趨勢及其影響作為本節課的重點之一掌握。
重點解讀
【例1】 (2011·嘉興、舟山) “十一五”期間,嘉興累
計利用外資71.89億美元,完成境外投資4.25億美元。
“十二五”期間,嘉興還將重點引進世界500強和行業
龍頭企業。這體現了當今世界的趨勢是 (  )
A.區域一體化    B.政治多極化  
C.經濟全球化    D.商品多樣化
C
點撥 本題要從材料的理解入手,閱讀材料掌握大概
意思,也可以抓關鍵詞,如世界500強、境外投資、利
用外資等,知道材料主要講述“經濟”方面內容。利
用引進外資屬于經濟領域,因而首先可排除A、B兩選
項,再區別C、D,材料中沒有出現有關于“商品”意
思,所以選C。
1.(2012·衢州) 鄧小平曾說:“中美關系,好不到哪里
去,也壞不到哪里去,對此要有清醒認識。”你認為
對中美關系的認識比較“清醒”的是 (  )
A.經濟全球化需要中美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
B.美國霸權主義威脅世界和平,中國與它勢不兩立
C.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中國應該與它結盟
D.中美兩國社會制度上差異太大,沒有合作的可能
A
重點訓練
重點二 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
聯合國及其作用  
【解讀】 從性質上看,歐盟是當今世界中一體化程度
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今
世界中最大的國際經濟組織,也稱為“經濟聯合國”。
聯合國是當今世界中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從特點上看,
歐盟在國際舞臺上努力用一個聲音說話,影響越來越大。
世界貿易組織是制定世界貿易的游戲規則,聯合國是各
國共同制定世界規則的地方。
重點解讀
【例2】 (2012·溫州) 如右圖所示,中國企業為解決國
際貿易爭端,捍衛正當權益,應訴求于 (  )
A.上海合作組織  
B.聯合國
C.世界貿易組織
D.歐洲聯盟
點撥 閱讀漫畫得知,是屬于解決國際貿易爭端問題,而
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職能是:制定和監督執行多邊貿易規
則、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
C
2. 2010年,希臘因債務危機引發了國內大規模罷工。
對希臘債務危機最有可能進行實質性干預的區域性
國際組織是 (  )
A.歐洲聯盟     B.聯合國  
C.世界貿易組織    D.亞太經合組織
A
重點訓練
3. 2008年12月26日,我國政府響應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精神,派遣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
行護航任務,打擊索馬里海盜。這一行動說明了
(  )
①我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②我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積極力量 
③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是聯合國的宗旨 
④我國出兵索馬里海域是為了拓展海外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例3】 (2012·湖州)
閱讀上圖,寫出湖州市在利用外資方面有哪些變化(至少
兩個)?分析產生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
(1)變化:①1991年以來,湖州利用外資總量總體呈上升
趨勢;②2001年開始,湖州利用外資總量快速增長;
③2009年左右略有波動。 
(2)原因:①堅持了對外開放;②2001年中國加入WTO;
③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地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格局(或2008年的金融危機影響湖州經濟的發展)。
點撥 利用外資方面的變化從圖可知,1991年曲線開
始上升,說明湖州利用外資總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這
是湖州堅持改革開放政策的結果。2001年曲線開始迅
速上升,說明湖州利用外資總量快速增長,這是因為
2001年中國加入WTO。2009年左右曲線有回落,說明
2009年左右利用外資略有波動,這是由于2008年發生
了世界金融危機影響湖州經濟的發展。
4. 2010年5月至10月,第41屆世博會在中國上海舉行。
世博會就是一個微縮的世界,是“地球村”的生動
寫照。置身宏大的世博園,人們最能切身感受到的
是“蓋今之天下,乃地球合一之天下”的道理。上
海世博會既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的舞臺,也是世界加
強與中國溝通的橋梁。這是中國的機遇,也是世界
的機遇。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1)寫出上海世博會的主題。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重點訓練
(2)材料體現了當今世界哪一發展趨勢?這一發展趨勢
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
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合理配置;有
利于各國各地區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有利于世界經
濟和人類的發展。
(3)說說這一發展趨勢對個人或社會生活有哪些影響?
全球化使我們的生活用品更加豐富多樣,使我們可
以使用更先進、更廉價的產品,提高我們的生活質
量。
世界貿易組織、歐盟、
聯合國的性質
【提示】 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今世界中最大的國際經
濟組織,不是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組織,與歐
盟和聯合國的性質易混淆。
疑難解析
【例4】 (2011·紹興)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來,中國
經濟增長迅速,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
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80多家已在中國開展業務。這些
事實說明 (  )
①經濟全球化符合當今世界的主題 
②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活力源泉 
③世界貿易組織是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組織 
④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點撥 要學會精讀材料和選項的內容,根據所讀內容的
大概意思進行選項,可以采用排除法進行解答,“中國
經濟增長迅速”離不開“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也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所以選B。而世界貿易組
織是當今世界中最大的國際經濟組織,不是一體化程度
最高的區域經濟組織,表述錯誤。
1.(2012·中考模擬) 老師指定撰寫主題為“全球化”的報
告,小名同學搜集了相關的報導與資料。下列哪項不適
合出現在他的報告內容中 (  )
A.西亞地區油價的攀升,導致日本當地民生物價的上漲
B.臺灣可以買到澳洲進口的牛肉和新西蘭進口的奇異果
C.位于新加坡的總公司可透過網絡,與世界各地的分公
司密切聯系
D.東南亞、南亞發生大海嘯,造成斯里蘭卡、印度尼西
亞等地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D
中考演練
稀土素有“工業黃金”的美譽。作為全球最大稀土生產
國的中國,長期被迫以低廉的價格賣出稀土,再以高價向發
達國家購買開發稀土的專利和生產線。近年來,稀土開采中
沉重的資源和環境代價促使中國加強了對稀土開采和出口的
管理。為繼續享用中國廉價的稀土資源,2012年,美國、歐
盟、日本以中國限制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為由向WTO提起貿易
訴訟。據此回答第2~3題。
2.(2012·紹興) WTO的基本職能是 (  )
A.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成員間貿易爭端
B.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C.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實現世界貿易一體化
D.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推動國際政治格局多極化
A
3.(2012·紹興) 材料中中國的遭遇從一個側面說明了
(  )
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 
②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沒有改變 
③國家間的資源爭奪必然會使國際和平蒙受陰影 
④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常使發展中國家處于
不利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4. (2011·浙江嘉興、舟山)“十一五”期間,嘉興累計利用外資71.89億美元,完成境外投資4.25億美元。“十二五”期間,嘉興還將重點引進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這體現了當今世界的趨勢是(  )
A. 區域一體化 B. 政治多極化
C. 經濟全球化 D. 商品多樣化
分析:解答例1,要從材料的理解入手,閱讀材料掌握大概意思,也可以抓關鍵詞,如世界500強、境外投資、利用外資等,知道材料主要講述“經濟”方面內容。屬于經濟領域,首先區別A、B兩選項,再區別C、D,材料中沒有出現有關于“商品”意思,所以選C。
答案:C
5.(2011·浙江紹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來,中國經濟增長迅速,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80多家已在中國開展業務。這些事實說明(  )
①經濟全球化符合當今世界的主題
②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活力源泉
③世界貿易組織是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組織
④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分析:要學會精讀材料和選項的內容,根據所讀內容的大概意思進行選項,可以采用排除法進行解答。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經濟組織,不是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組織,表述錯誤,所以排除③,選B。
答案:B
6.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回望2011年,悲喜交集. 驚嘆難忘,從年初奪取抗擊“南方五省(市)遭寒潮冰雪災害”的勝利,到在利比亞人員撤離工作已圓滿結束;從云南盈江地震的悲憾,到“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5000米級海試成功的壯舉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歐美債務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面前我們從容面對,“中國信心”成為中國經濟繼續一枝獨秀的旗幟!中國人讓世界囑目!讓國人奮起!2011年,我們勝利了!
(1)世界金融危機的發生,反映了當今世界經濟的什么基本特
征?(2分)
(2)材料能否說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發達國家?為什么?(4分)
(3)分析“2011年,我們勝利了”的原因。(4分)
分析:材料集中地概括2011年國家大事,有悲有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精誠團結,一起共渡難關,實現全國經濟的再次飛躍。分析材料之后,必須仔細了解問題的意思,所以要做到認真地讀問題,知道要回答的內容,找出教材的知識點,規范答題。關于第(3)問,一般聯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等知識。
答案:(1)反映了經濟的全球化。 (2)材料不能說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發達國家。因為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3)示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全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團結協作;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
7. 根據以下材料,回答問題。(11分)
材料一:見下圖
材料二:新華社聯合國2011年3月17日電(記者危瑋 顧震球) 聯合國安理會17日通過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并要求有關國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和平民居住區免受武裝襲擊的威脅。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有10個國家投贊成票,中國、俄羅斯兩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印度、德國和巴西三個非常任理事國投了棄權票。
(1)材料一的標志代表的是哪個國際組織?該組織的宗旨是什
么?(4分)
答案:聯合國(2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2分)
(2)針對武力解決利比亞問題的投票結果表明當今世界格局呈現
了怎樣的特點?(3分)
答案:世界格局走向多極化。(3分)
(3)對武力解決利比亞問題的決議,你持何種態度?說說你的
理由。(4分)
答案:示例一:持反對態度,理由:因為這不符合聯合國的宗旨
和聯合國憲章的要求。示例二:持贊同態度,理由:因為這樣
可以更快的解決利比亞內戰,但前提必須要保證該國人民的安
全,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4分)(任意選其中一種觀點即可
得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氏县| 英超| 吉隆县| 罗田县| 八宿县| 漳浦县| 宜兰市| 富川| 宜君县| 高阳县| 博爱县| 平果县| 安乡县| 彭泽县| 宝应县| 平山县| 黔西县| 玉山县| 财经| 赫章县| 武陟县| 拉孜县| 安徽省| 万全县| 随州市| 通渭县| 永兴县| 邓州市| 贵溪市| 焦作市| 南城县| 大田县| 杨浦区| 彰化市| 抚松县| 保山市| 沙河市| 云梦县| 苏尼特左旗| 安徽省| 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