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剪紙中的古老記憶課 型:設計·應用課 時:1課時一、教材分析: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民間美術范疇。剪紙藝術的歷史悠久,遠在商周即已出現,但那時剪的不是“紙”,而是“絲帛”,西漢時期有“剪彩為幡”的習俗,用于春日祭祀,到唐代出現了“剪紙”一詞。此后,剪紙藝術一直興盛于民間,成為平面造型藝術的一枝奇葩,至今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煥發光彩。剪紙藝術講究構圖圖案化,形象概括簡練,線條規整流暢,色彩對比強烈、明快,曾出現簡刻和繁刻、南派和北派風格,以及陰刻、陽刻、陰陽刻和點色、套色、拼貼等多種技法。本課將引領學生了解剪紙藝術的一般藝術樣式、題材、表現方法,學習剪紙的基本技法,提高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認知和素養。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識目標:①了解剪紙的歷史(商周—漢—唐—今);②理解剪紙的定義;③認識剪紙藝術的樣式、題材、表現形式。樣式:窗花、墻花、門箋、喜花、鞋花、枕花、衣袖花、禮花等; 題材:人物、動物、植物、風景、吉祥圖案;表現形式:單色剪紙——折疊刻剪法、陰刻剪法、陽刻剪法、陰陽刻并用剪法;彩色剪紙——點色、套色、拼貼。2、技能目標:①正確運用剪子和刀子嘗試初級剪刻方法;②掌握一般的陰陽并用刻剪法步驟。(二)方法與過程:教師引導,自學與小組探究,嘗試剪刻,了解剪紙的初級知識與技能,合作完成一件或多件剪紙習作。(注:如在教室上課,可引導學生用剪紙習作裝飾教室)(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加深對民間美術的審美認識,提高鑒賞能力,增強對祖國傳統藝術的認知情感。三、教學重點 :了解剪紙的基本知識,掌握初級的剪刻方法 。解決措施:利用多媒體課件、教材,通過大量圖片,結合教師的講解、學生討論來實現。四、教學難點:正確使用刀剪剪刻技法,體現剪紙韻味,完成有創意的一件或多件作品。解決措施:觀看圖片,加深理解,教師啟發與示范,對學生遇到的困難進行全體或個別指導。五、教學準備:1、教具:教材、多媒體課件、相關的作品實物、工具紙材(美工刀、剪子、訂書機、膠水、墊板、彩紙、A4打印紙若干張)及垃圾箱等;2、學具:教材、彩紙若干張、鉛筆、美工刀、剪子、墊板等。六、課堂練習要求:以折疊法為主,嘗試剪紙藝術。小組合作,選擇一種或多種剪刻方法完成一件或多件剪紙作品,人物、動植物、風景、圖案均可,看重創意和形式美。七、課堂習作評價標準:1、作品完整,有刀剪意韻,無手撕裂痕;2、造型有趣不雷同;3、在規定習作時間內完成作品數量較多(粘貼到襯紙上);4、能對自己的作品加以講解評價。八、課堂教學過程:(一)按常規組織教學、檢查學具(l分鐘)(二)導入階段(5分鐘)師:上個單元,我們欣賞了中國古代最優秀的藝術作品,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給我們一種處廟堂之高的儒雅氣韻,但是,再高雅的藝術都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滋養它們的沃土——民間。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一起走進民間美術世界(包括后邊的第五單元)感受其獨特的藝術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剪紙中的古老記憶》。(教師出示課題并用黑體字在黑板中心板書:剪紙)師:說到剪紙,同學們有會剪紙的嗎?(有,就請某同學上臺來剪一下;沒有,就示范引領學生嘗試一下折疊剪紙法——“課堂練習要求1:嘗試折疊剪紙的剪法”)師:看上去,剪紙很簡單,但剪紙作為一門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可能不會像我們剛才嘗試的那么簡單,要真正了解他還需要同學們帶著問題去認真研究一下。(三)發展階段(10分鐘)1、根據教師提出的具體問題,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方法:教師出示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具體學習目標——基本知識與技能目標①剪紙定義②剪紙的用途③剪紙的風格④剪紙的題材⑤剪紙的樣式⑥剪紙的表現形式⑦一般剪紙的制作方法。2、師生互動,按小組檢測學習效果,獲得新知。方法:結合多媒體圖片,通過師生問答,學生表述,教師演示與講解,檢測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四)、體驗實踐(15分鐘)1、出示“課堂練習要求2”及“評價標準”內容:溫馨提示:安全(刀剪尖刃部不可對準同學和自己,要輕拿輕放);衛生(下課后自覺清理好垃圾)2、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關注全體,解決教學難點問題。(五)展示評價——我的作品(6分鐘)鼓勵學生自我表現,自愿上臺進行展示評述,用新知美術語言來評價作品,鼓勵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和同伴的藝術成果。把學生展示的作品張貼到黑板上,圍繞板書“剪紙”二字形成一個“剪紙作品展”。請其他未上臺同學舉起自己的作品,互相參觀。(六)課堂小結——我的收獲(4分鐘)學生談學習收獲。(七)課堂拓展(3分鐘)欣賞: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剪花娘子”庫淑蘭作品。意圖:印證民間美術來自民間的道理,弘揚非遺傳統文化,應用于生活。(八)布置下節課《繩結藝術》預習,準備學習工具:兩段線繩。(1分鐘)(九)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