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土和火的藝術(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欣賞古今中外陶瓷藝術家的作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藝術獨特的藝術魅力,了解陶瓷的相關知識,體會陶瓷藝術不同的造型語言和風格各異的表現形式。2、通過對中國陶瓷發展的歷史的了解,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民族自豪感。學情分析學生知識能力和造型能力是比較強的。盡管陶藝離我們生活很近,但制作的方法并不普及,包括它的種類與歷史,學生可能是一知半解,本課可以通過對陶瓷藝術的欣賞和相關交流活動,讓同學們了解相關的造型藝術知識和創作方法。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了解陶瓷的相關知識,體會陶瓷藝術不同的造型語言和風格各異的表現形式。2、初步掌握泥板成型等幾種基本技法,并運用基本技法創作一件陶藝作品。教學難點1、體會陶瓷藝術不同的造型語言和風格各異的表現形式。2、感受陶藝創作與生活的關系,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教學過程一、欣賞實物導入學生仔細欣賞老師展示陶瓷的實物,初步感受陶瓷藝術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運用。讓學生快速、自然地進入課堂狀態。教師同學們,中國是陶瓷古國,說起陶瓷,外國人就想到中國。什么是陶藝陶藝是陶瓷藝術的簡稱,把陶土摻水濕潤后塑成一定的形狀,干燥后,用火加熱到一定溫度燒,燒成堅硬的陶器。因此,陶藝也稱為土與火的藝術——《土與火的藝術》陶藝。板書主題《土和火的藝術(二)》二、新授11. 讓學生上講臺分一分陶器和瓷器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聽一聽感受陶器與瓷器的區別教師小結陶器與瓷器的區別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統稱,兩者實際上有較大的差別,關鍵在于原料和燒 成溫度。瓷器的發明是在陶器技術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基礎上產生的。胎體質地胎體顏色燒成溫度釉陶器胎體不透明,質地較松,氣孔率較高,吸水率較高,質地粗糙含少量雜質多呈灰色、赭色、土黃色800—1200℃硬度差,敲扣聲發悶分無釉陶和釉陶瓷器胎體半透明,質地堅密,氣孔率較低,基本不吸水,質地細膩不含雜質光亮潤澤,多為白色和淡 米黃色1200 ℃以上,硬度較高,敲扣聲清脆表現一般都掛釉2. 教師PPT展示早期傳統陶瓷作品圖片,讓學生了解陶瓷的發展史;教師PPT展示現代陶瓷作品圖片,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藝術獨特多樣的藝術魅力和其實用價值。3.教師PPT展示手工制陶的基本方法捏塑法 是指徒手捏塑陶藝作品的方法,可以把泥球用手指捻的方法成形,也可以用疊加小泥片的方法成形。泥條盤筑法是用粗細均勻的泥條做出各種形狀的作品,泥條可以一圈一圈盤筑,可以螺旋形盤筑,還可以加上一些裝飾性的泥條, 使其產生特殊的美感.泥板成型法是指用泥板做出各種作品的手工制陶方法。制泥板最基本的兩種方法拍打法和滾壓法。拉坯成型法 手工拉坯法是在機輪上進行的,所以也叫輪制法,以拉制圓體器制為主。拉壞是一種技藝很強的造型方法,利用機輪快速旋轉中離心力的作用,兩手控制加壓方向,使陶泥按所需方位展延變形,將于轉輪中心的泥閉逐漸向上提拉,做成各種各樣的空膛薄壁的圓體坯胎。雕塑挖空法4.欣賞學生作品,并說一說作品中都用了哪些方法學生在欣賞中可及時提出自己的疑問之處。讓學生掌握基本技法。5.出示教師示范作品,泥條盤筑的花瓶;強調制作構成中所用的技法(搓·壓·搟·捏·盤筑·粘接)6.教師示范用泥板成型法做筆筒;(1)打泥板;(2)根據需要切割;(3)粘連,涂泥漿,加泥條,任意構成;(4)修整成型。裝飾美化。教師你學會了嗎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嗎教師小結(出示圖片)做肌理的方法壓印、摻雜、鑲嵌等。裝飾手法壓印、刻劃、鏤空等。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得到經驗,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雙手可以創造美。引導學生關注更多的表現方法。教師小結陶藝的制作工序設計——備料——成型——裝飾——燒制學生進一步完善陶藝制作工序。知識完善系統化處理,為學生創作奠定理論基礎。7.教師通過PPT展示各種陶藝設計作品 欣賞優秀陶藝作品。三、實踐創作教師同學們,讓我們發揮想象力,用靈巧的雙手一起來做一次陶藝設計師,好不好1、作品要求(1)作品要構思新穎、設計獨特;(2)作品能體現出一定的風格;(3)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2、學生嘗試制作,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合作完成創作。注意事項(1)用水的多少;(2)重心的掌握;(3)手各部位的作用。學生小組合作完成陶藝創作。四、評價總結作品推介會的形式。1、學生展示各組作品。2、作品故事學生講解作品的造型以及含義等,還可以講講創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有趣的故事。3、作品評價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探討改進的方法。學生自評、互評,取長補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