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雕與刻的樂趣--藏書印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篆刻藝術及藏書印;了解藏書印所用的材料和工具;了解藏書印的制作方法;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欣賞、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藏書印制作;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藏書印的欣賞、制作,培養學生細心、沉穩地觀察生活及處理事情的態度。初步認識中國藏書印獨特的藝術魅力,提高藝術修養,陶冶情操,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愛書、藏書的興趣。學情分析該學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對新事物有較強的好奇心。而本課屬于篆刻藝術的內容,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因此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的了解。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篆刻及藏書印的基本內容,進一步體會藏書印的基本制作方法。2.教學難點掌握藏書印的鐫刻刀法。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導入階段教師實物展示篆刻石料提問同學們知道我手里拿的這些是什么嗎它能用來做什么導入新課方寸鈐記——篆刻之藏書印學生觀察思考并回答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今天要學習的知識。設計意圖通過實物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2【講授】發展階段教師(一)篆刻與藏書印1. 篆刻的發展篆刻是我國傳統藝術中的瑰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國的篆刻文字,始于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和秦的刻石等。凡是在金銅玉石上雕刻的文字統稱“金石”,其字體多為篆書,故稱篆刻。篆刻也叫治印,或叫刻印章,是中國鐫刻印章的統稱。篆刻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結合的藝術。廣義泛指一切雕琢技法。狹義專指后人所謂的治印之學。2. 藏書印的定義圖書收藏者用以標明圖書所有權和表達其個人性情志趣的一種印跡。古代藏書家為辨明圖書的歸屬,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書上蓋上印章。藏書印印中往往有“藏書”“收藏”“珍藏”“珍秘”等字樣。學生 學生體驗并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篆刻以及認識了解藏書印。設計意圖拓展學生對篆刻藝術及藏書印的了解。活動3【講授】深入階段教師(二) 篆刻的工具材料1. 工具篆刻刀、筆、墨、砂紙、印床、印刷、印規、小鏡子;2. 材料印石、印泥、印譜。展示部分工具材料的實物(三) 藏書印的刻制方法展示刻制藏書印的過程1. 設計印稿1) 陰刻與陽刻陽刻(朱文)白底紅字,刻背景陰刻(白文)紅底白字,刻文字展示陰刻與陽刻的作品提問對比這兩方印章有什么不同2) 章法布局以篆書入印,文字按從右到左的順序排列,字的結構、位置和筆畫的粗細按印面大小進行規劃。2. 印面打磨砂紙用于磨印面,粗細各一張。3. 印稿上石方法一將印稿反寫在石面上;方法二寫在紙上后反拓上石。4. 刻制修整選用適合的刀法進行刻制。1) 沖刀法將刀內角入石,刀柄內傾,外角仰起,向前沖進,謂之沖刀。其刻出的線條流暢勁挺。2) 切刀法將刻刀的外角刀鋒入石,慢慢由外向內切下,直至內角處入石,稱為切刀。其所刻線條有古樸、含蓄之美。教師演示沖刀法與切刀法。5. 蘸泥鈐印均勻將印泥蘸滿印面,鈐蓋于紙上。學生學生認識了解篆刻的工具材料。觀察對比,嘗試總結兩種刻法的不同。學生觀察學習兩種篆刻刀法。設計意圖 通過實物展示、問題設置、教師示范,讓學生了解完成一枚藏書印刻制的全過程,同時激發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的興趣。活動4【練習】實踐階段教師(四) 藏書印刻制練習介紹“毛氏藏書”這枚印章教師示范臨摹刻制“毛氏藏書”印章課堂練習4位同學一組臨摹刻制一枚“毛氏藏書”印章。要求1. 每位同學刻制一字;2. 采用陰刻形式;3. 以切刀刀法為主;4. 使用篆刻刀時注意安全。教師巡視輔導學生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枚藏書印的刻制。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進行刻制,提升實踐運用能力。活動5【講授】展示評價階段教師(五)學生作業展示與點評教師點評(六)課堂小結學生學生之間相互欣賞作品。設計意圖學會欣賞一枚印章的優劣。活動6【講授】板書設計 第3課 方寸鈐記——藏書印藏書印的刻制方法1. 設計印稿2. 印面打磨3. 印稿上石4. 刻制修整5. 蘸泥鈐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