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師姓名: 編號: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發展”。即“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傳統的政治教學中,教師常常進行灌輸式教學,從理論到理論,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學內容生活化,讓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打破教材局限,從感性入手,經過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形成理性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本課運用信息技術,在創建學習情境和提供學習工具的同時,搭建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平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評判標準。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必修4第十二課第二框題: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三個“2”:識記兩含義——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理解兩特點——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運用兩標準——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和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學生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哲學學習,雖然對哲學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對哲學的學習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但知識遷移和用哲學思想分析問題的能力尚有待加強,并且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高二學生有了一定程度的獨立思考和是非判斷的能力,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接受著多元價值觀潛移默化影響的今天,學生們勢必存在著諸多疑惑,往往顯得無所適從而陷入迷茫。教學方式: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啟發式教學法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理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掌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征及如何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2.能力目標:聯系實際,培養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能力、領悟和認識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的學習牢固樹立奉獻意識和服務精神,在價值沖突中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導 入:新授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關系情景再現:“小悅悅事件” 提問:揣測一下事件中拾荒阿姨、路人和司機是怎樣的心態?結合教材p99回答什么是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板書)二者關系?過渡:“小悅悅事件”呼喚重拾“雷鋒精神”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特點提問:說說雷鋒的故事提問:70、80年代中國到處都是“活雷鋒”,救孩子于危難屢見不鮮;如今每年我們也在倡導雷鋒精神,卻出現了“小悅悅”。同樣是提倡雷鋒精神的年代,為什么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板書)展示資料:北京開展“學雷鋒志愿者——我報名”活動 。提問:(1)看到招募學雷鋒志愿者,你會報名么?并闡述理由。(2)為什么大家選擇和理由各不相同?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板書)過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那么我們究竟以誰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作為正確的標準呢?三、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情景創設:小月月事件司機:逃避法律責任,逃跑了路人:怕惹禍上身,被誣陷,不救拾荒阿姨:總應該有人救,所以救了雷鋒精神實質:為人民服務提問:你認為誰是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為什么?1、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板書)提問: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說說為什么要把“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標準? 再用已經學過的“歷史唯物論”回答上面的問題提問:面對司機、路人不同的心態,請你選擇一個角度,說說你會怎樣做?提問:見義勇為是否立法保護,見死不救是否應該治罪?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提問: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有幾個?結尾:小悅悅事件中17位冷漠的人不能代表所有中國群眾,在當今也不乏新時期的“活雷鋒”。下面看視頻《最美媽媽》小結: 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鞏固練習:作業:兩特點;兩標準 層層引入播放視頻提出問題強調關鍵詞提示學生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思考展示資料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思強調解題時要先看清所考范圍強調兩個角度:有利益沖突和無利益沖突階段小結播放視頻概括:識記兩含義;理解兩特點;運用兩標準 層層跟進觀看思考后回答學生回答簡單講即可學生回答暢所欲言重復重點詞學生回答學生回答表觀點分組討論后各抒己見觀看學生思考回答 構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聯系關注熱點,調動學生興趣,產生共鳴抓關鍵詞有助于復習和解題為下面提問做鋪墊淡化階級性,強調立場、角度、需要的不同鞏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的同時為下面問題設下伏筆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建立知識間聯系法制和德治相結合有利于整合知識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知識整合鞏固基礎知識教學設計的創新點(200字內)1、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創設和啟發式教學方式,采用了一明一暗兩條主線:小悅悅事件為明,雷鋒精神的回歸為暗,兩條主線交錯融合,貫穿全課始終,使學生主動理解、掌握本課重難點同時,更正確地把握社會的價值取向。2、采用合作探究、自主探究和歸納總結的學法,形成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達到構建“有效課堂”的目的。3、本節課做到了政治課堂生活化,即體現了“從生活(小月月事件)到教學”和“再從教學到生活(雷鋒精神引領社會生活實踐)”的循環過程。唯物論物質意識(能動作用)正確錯誤歷史唯物論社會存在社會意識正確錯誤價值觀錯誤正確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