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3《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2.人生價值實現的途徑;3.分析說明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二)能力目標(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培養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2)理論聯系實際,能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3)培養辯證思維能力,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分析說明人生價值的實現。(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樹立起在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人生價值觀,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覺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教學重點、難點1、人在勞動中創造價值;2、在創造和奉獻中實現價值。★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教學建議搜集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跡,感悟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及人生價值實現的途徑。★教學過程(一)故事導入:《天堂與地獄》有人向上帝請教有關天堂與地獄的事情。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么是地獄。”他們走進一個房間,看到一群人正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都瘦骨嶙峋,一臉餓相。原來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只可以夠到鍋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要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自己嘴里。于是,有肉湯也喝不到肚里,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來吧,我再讓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上帝把這個人領入另一個房間。這里的一切和前一個房間沒有什么不同,同樣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個個心寬體胖,正在快樂歌唱著幸福。這個人不解地問道:“為什么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能喝道肉湯呢?”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每個人都會喂別人。”這個故事啟示我們什么呢?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這兩個方面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和源泉,處于首要地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前提和條件。故事中的地獄中的人只講索取不講貢獻結果有湯也喝不到。而天堂中的人們正確處理里貢獻欲索取的關系,所以一個個油光滿面。所以說,人生價值的實現既要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也不能否認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二)進行新課12.3 價值的創造與實現(板書)-----------即是如何創造和實現的問題(一)、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是從創造的角度來看的◇課堂探究:(1)這段話.為什么把奮不顧身地工作著的人生看作真正有意義的人生 (2)為什么有些人雖然有優裕的物質生活,還是覺得不開心、不幸福,甚至認為生活沒有意義 ◇探究提示:(1)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一個人在勞動中為社會創造的財富越多,他自身的價值就越大。(2)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有些人雖然有優裕的物質生活,但如果不在勞動中創造價值,不能走出自我的狹隘天地,不想奉獻他人和社會,水遠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1.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板書)(1)人只有在勞動中,在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創造價值。一個人在勞動中創造的財富越多,意味著他為滿足社會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貢獻就越大,他自身的價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強。(2)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3)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人類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知識補充::勞動是人的本質活動,是人的生命活動的基本形式,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表現,是人之為人的內在本性。】2.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板書) ----------教材主要是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講的◇課堂探究:(1)為什么雷鋒把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2)一個只想著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會幸福嗎 一個沒有親情、友情和愛心的人會幸福嗎?◇探究提示:(1)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雷鋒把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樂和幸福就是具體表現。(2)一個只想著自己吃好、喝好、玩好,一個沒有親情、友情和愛心的人不會擁有真正的幸福。(1)走不出自我的狹隘天地的人,不想奉獻他人和社會的人,永遠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幸福。(2)愛我們的家人,愛我們的朋友,愛我們的事業,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世界,積極投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教材“專家點評”主要闡述了為人民服務的內涵及根本目的。教材運用“相關鏈接”闡述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但人們為社會創造價值和奉獻的方式是不同的。但不管從事什么工作,只要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做出了貢獻,就是幸福的人。(二)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板書)◇課堂探究:(1)“沒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這句話包含了什么道理 (2)馬祖光是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的 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探究提示:(1)個人的生活和發展,人的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2)馬祖光在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時,時時處處尊重別人,無私地幫助、關心他人并自覺維護他人的正當利益。這啟示我們,只有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關系,才能在奉獻中實現自己的價值。1.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板書) ----------------是從實現的客觀角度來看的主要把握三點,首先,明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是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人的生存、發展及人生價值的實現都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然后,從反面來論證: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最后,得出結論: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2.正確認識和追求人的個性發展(板書)(1)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2)人的個性表現于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而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教材“相關鏈接”引用愛因斯坦的名言告訴我們,任何人即使再偉大的人物,他的生存和發展,他的價值的實現都離不開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三)、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是從實現的主觀角度來看的(板書)◇課堂探究:(1)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樣走出來的 (2)人生價值的實現除了具備必要的客觀條件外,還需要哪些主觀條件 ◇探究提示:(1)她頑強拼搏,自強不息,戰勝病魔,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并在為社會的奉獻中走向成功。(2)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的主觀條件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價值觀的指引。1.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人的先天條件是無法改變的,后天的努力卻人人都能做得到,關鍵是看我們愿不愿做、怎樣去做。只有不斷戰勝人生旅途上的挫折和失敗才能越走越遠,實現人生價值。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課堂探究: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探究提示: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和把握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自覺加強品德修養,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努力學習各科知識,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自覺參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增強心理素質;加強鍛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以提高身體素質。在這里,首先結合“課堂探究”活動,明確個人素質所包含的內容。然后弄清個人素質高低與人生價值實現的關系。一般來說,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創造出卓越的人生。全面的能力可以幫助人們應對不同的生活場景,解決多樣的人生難題,把握難得的人生機遇,從而為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加廣闊的空問。3.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課堂探究:艾青的《光的贊歌》反映了詩人什么樣的心態 對你有什么啟發 ◇探究提示:反映了詩人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畢生的精力奉獻給社會的堅定理想信念。實現人生價值,必須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以正確的價值觀指引自己的人生之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排除各種錯誤思想和社會中的一些消極因素對我們的沖擊,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時刻用正確的價值觀支撐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不斷前進。本課小結:本課以人生價值的實現為中心分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講一般意義上的價值、價值觀及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另一條是講人的價值,人生價值兩個方面的內容及人生價值的實現。(三)課堂總結:★課余作業: 《贏在課堂》12.3板書設計: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