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課 型:欣賞課課 時:2課時教學方法:展示、分析、講解學情分析:處在初一年級階段的學生在欣賞能力上比較能接受寫實的作品,在此基礎上比較容易開展欣賞活動。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了解西方傳統繪畫的總體風格,掌握欣賞寫實性繪畫作品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對外國繪畫作品的欣賞水平,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等形式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直觀欣賞法,運用圖片、幻燈等多媒體手段認識作品的風貌,給學生以全身心的感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采取課前預習、課堂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概括西方古典繪畫的特點。針對不同程度的班級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藝術巨匠們勤奮、刻苦和鉆研的精神,領悟大師們的情感和心靈的表達。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教學重點:了解西方傳統繪畫的主要特點。解決措施:1、運用多媒體演示經典西方傳統繪畫作品,展示風俗畫、人物畫、歷史畫、風景畫等畫種的風貌。2、學生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講述他對作品的理解,提倡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作品,感悟作品。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教學難點:說出西方傳統繪畫的主要特點。解決措施:1、課前學生通過閱讀書籍、上網查找相關西方傳統繪畫的資料。問題參考:A、選擇一幅或任意幾幅作品來細細品賞。B、畫面內容是什么?C、該畫屬于什么畫種?D、分析畫面的構圖、色調、選材及畫家所表達的思想。E、這幅畫的創作背景有什么故事嗎?F、對于這幅畫你有什么疑問嗎?2、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演示經典西方傳統繪畫作品,展示風俗畫、人物畫、歷史畫、風景畫等畫種的風貌。3、學生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講述他對作品的理解,提倡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作品,感悟作品。4、師生互相提問,互相答疑,共享資源。5、學生以文字的形式發表對西方傳統繪畫作品的認識和感受。教學過程: 先布置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本圖例查找該畫的相關資料,做到對作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將收集的資料在課堂參與討論,力求學生能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西方古典繪畫的特點,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歸納綜述的能力。最后老師總結歸納,使學生對西方傳統繪畫的特點有更明晰的了解。 一、 導入:出示圖片《哀悼基督》請同學們認真比較、欣賞這兩幅畫。在作品內容、表現形式、繪畫風格方面有什么不同?分析比較中世紀基督教美術和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異同點。出示課題《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二、新授:1、佛羅倫薩畫派波提切利《春》圍繞“真實”這一特點展開討論:畫家如何創造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繪畫作品及部分局部,引導學生說出畫上畫了什么?畫得怎樣?為什么這樣畫?邊看邊思考,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討論、主動發言歸納。2、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時期有三杰,是哪三杰?他們的代表作品有?文藝復興繪畫的藝術特點,藝術手法有哪些?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題材一般有哪些?假如讓你成為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你最愿意畫什么題材?3、17-18世紀西方繪畫引導學生對藝術處理方法的注意,同時探討作品內容與畫家思想情感的關系。隨著老師的題問進行思考:畫面的內容、構圖和色調的安排都是為表達畫家的思想服務的。從這些畫的年代來討論西方古典繪畫受“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的藝術觀念的影響這一特點(4、19世紀中后期印象派后印象派相互討論,發表見解。5、學生歸納出西方古典繪畫的特點。三、課后學習反饋(布置作業)(2分鐘)以“我對西方古典繪畫的認識”為主題寫150字左右的評論(學習心得)作業要求: 讓學生以文字的形式發表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學反思:學生通過欣賞學習,認識了西方傳統繪畫的藝術特點,并且能夠從不同角度去欣賞作品,進一步鍛煉了評述水平,討論中積極發表見解。老師可以多角度引導學生感悟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