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練習--形式美及其法則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繪畫語言的表現形式和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則。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繪畫作品的賞析,讓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形式美法則評析繪畫作品。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體驗與感悟繪畫作品交流語言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審美觀的發展。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過如何欣賞繪畫作品,已經接觸過部分法則,今天在原來的基礎上復習并學習一些新的法則,學生們比較容易理解。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繪畫作品中形式美的規律認識與運用。教學難點運用形式美的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描述與分析。教學過程一、 激趣導入上學期我們學習了繪畫的語言,了解了不同的風格的繪畫作品。了解了自達·芬奇開始,就形成了一種傳統的寫實主義畫法,藝術家“通過研究光線揭示形式的方式,通過發展并運用直線透視法來獲得景深幻覺的規則,通過研究人體解剖,藝術家給他們的作品注入了一種全新的現實主義感。”他們的藝術作品弘揚了“人文主義”,在繪畫的總體風格上,姿勢華麗、典雅、宏偉、和諧,寫實技術嫻熟,形成了我們稱之為“古典主義”的畫風。區別與古典畫風的印象派畫家們,用光與色描繪自然和抒發自己的感情,他們擅長表現陽光和色彩。他們對瞬息萬變的光色變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現,畫家運用分色技術,將色彩合理組合,使畫面變得明快絢麗。印象派畫家不再因襲傳統的畫法,他們的作品則替我們詮釋了光色的功用。在色彩的表現里,印象派畫家完美地表現了一種抒情風格,他們很好地運用了繪畫語言,給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今天我們將繼續探討繪畫作品中的藝術語言及其表現形式。二、講授新課,了解常識1.繪畫語言的表現形式 作品分析(1)在表現方法上屬于哪一類(2)主要運用了哪些藝術語言(3)不同的語言表現形式分別帶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抱白貂的婦女》達芬奇《戴帽子的婦人》馬蒂斯《肖像》 米羅2.繪畫作品中的組織形式(1)放音樂片段感受單個音符只有按照不同的旋律和節奏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才能成為一段美妙的樂曲。(2)什么是形式美 美的一種范疇。既指客觀事物和目的性的外觀形式,亦指由人工按照美的規律創造出來的結構形式。(3)形式美法則如比例、均衡、對稱、對比、節奏、和諧、多樣統一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樣統一。比例造型各部分間的尺寸關系。 部分與整體之間,整體的縱向與橫向之間等都存在著尺寸數量間的變化,適度的變化可以產生美感,例如“黃金比例”就是比較典型的。作品分析德拉克羅瓦的《自由領導人民》提問作品中運用了哪些藝術語言為了突出“自由”這一主題畫家是怎樣來安排畫中人物的對稱一個軸線兩側的形狀以等量、等形、等距、反向的條件相互對應而存在的方式。作品分析賽尚的《玩牌者》提問在人物的安排上有什么特點畫家為什么要這樣來安排人物均衡在視覺上的形、量、色或力的平衡感。有兩種平衡形式對稱平衡與不對稱平衡。對稱與均衡是互為聯系的兩個方面,對稱能產生均衡,而均衡中又包括著對稱的因素在內。作品分析潘天壽的《松枝荔枝》提問松枝與荔枝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對比這一對比是否使畫面達到了平衡節奏在繪畫中,運用形、色、線等反復對比呼應。作品分析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 聽音樂感受爵士樂的節奏,分析作品中的節奏元素。韻律是指動勢或氣韻的有秩序的反復,在和諧、統一中包含著更富變化的反復。在造型藝術中,韻律有多方面的表現,各種構成因素有規律的變化,有節奏的遞增或遞減,相互之間的反復與呼應,都能夠產生韻律。有起伏變化、連續變化、漸次變化、分割變化的韻律,韻律是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產生的。作品分析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提問分析作品中線條的變化的規律。變化統一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變化,多樣變化,和諧統一。“變化”體現了多樣,“統一”體現了各個事物的共性或整體聯系。“變化統一”是形式美法則的高級形式,也叫和諧。這一法則包含了對稱、均衡、對比、比例、節奏、韻律等因素,也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則。三、探究導疑提問分析作品中的語言元素,找一找畫面安排上的特點 利用形式美法則對繪畫作品中的藝術語言進行賞析。 繪畫作品中的形式美法則不是固定不變的,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地發現,及時地總結才能更好地把它運用于我們的生活。四、課后反思本課學習以討論為主,所以課堂發言是學生重要的參與方式。教師要以度適意、準確而有針對性的提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對形式美法則的探究中來,通過師生互動找出答案。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參與擺放靜物的活動,也可以體驗形式美法則在溝通中的重要作用,體驗參與活動的成功和快樂。五、作業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課本中的繪畫作品2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