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2《唐宋元明清的對外關系》知識點梳理及專項練習題 (含答案) 2021-2022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2《唐宋元明清的對外關系》知識點梳理及專項練習題 (含答案) 2021-2022學年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資源簡介

(專題二)宋元明清的對外關系(知識點歸納)
時期 基本史實 概況
唐朝 遣唐使來華 日本政府派遣使節來華,目的在于向中國學習,吸取唐朝文化,實現日本社會轉型
西行 時間: 初年 概況:玄奘從長安前往天竺,學習佛法:帶大量佛經回國并翻譯,其口述見聞由其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 作用: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并介紹到中國,密切了唐朝和印度等國的文化交流 特點:唐朝以積極的姿態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
鑒真東渡 時間: 時期 概況:鑒真第六次東渡日本成功,在日本講授佛經,詳細介紹中國的醫藥、建筑等技術知識 作用:促進了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特點:傳播中華文化
宋朝 市舶司、占城稻 重視海外貿易,設置市舶司專門管理;泉州、廣州是主要的對外港口;引進外國優良農作物品種
明朝 鄭和下西洋 時間:1405-1433年(明成祖時)目的: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 概況:鄭和下西洋,到過 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比歐洲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意義:加強了中國與 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南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特點:體現了主動外交、和平外交;政治動機遠遠大于經濟動機,與新航路的開辟有明顯的區別
抗倭 在臺州九戰九捷,蕩平了東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 的抗倭績,永載史冊
清朝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62年,荷蘭殖民者投降;1684年,清朝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雅克薩之戰 概況:康熙帝兩次命令清軍發動雅克薩之戰,沙俄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 結果: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 》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的主權
“閉關鎖國”政策 含義: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原因:(1)根本原因: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的封閉性和保守性,使清朝統治者認為無須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2)現實原因:擔心開放會使國家的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統治 影響:(1)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2)消極:清政府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1.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發達的條件:
(1)國家強盛,先進的政治、經濟、文化是發展對外關系的重要社會基礎。
(2)發達的海陸交通和先進的工具(如造船、航海技術、指南針)是其客觀條件。(3)統治者實行開明的對外政策是其主觀條件。
2.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總體特點:
(1)和平友好交往與對外開放是我國古代對外關系的主流
(2)從內容來看表現在三個方面:經濟往來,互通有無;文化交流,取長補短;睦鄰友好,友誼長存。
(3)明清時期是我國對外交往的轉折點,之前,古代中國開放交流,閉關鎖國后,逐漸落伍于世界潮流。
3.我國古代對外關系、對外政策的啟示:
(1)對外開放則國運昌盛;閉關鎖國則國運衰弱。
(2)對外開放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國家的強盛;閉關鎖國阻礙經濟文化的發展,會導致國家落后。
(3)對待國外的東西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立足國情,不斷開拓創新。
專題突破訓練
1.1793 年,乾隆給馬戛爾尼敕諭:“爾國王或誤聽爾臣下之言,任從夷商將貨船駛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嚴……爾國船只到彼……定當立時驅逐出洋。”這段話印證了清朝政府( )
A.鼓勵中國農產品出口 B.嚴厲打擊鴉片走私
C.嚴格限制中外貿易 D.全力抵抗倭寇進犯
2.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唐帝國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下列事件不能證明這一現象的是 ( )
A.和親結盟 B.鑒真東渡
C.玄奘西行 D.遣唐使來訪
3.“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舊河山,為天下讀書人頓增顏色;驅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業,愿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這段文字評價的是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 ( )
A.文天祥 B.鄭和
C.戚繼光 D.鄭成功
4.某歷史興趣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收集到一些歷史名詞“鑒真、玄奘、鄭和下西洋”等。這些歷史名詞體現的主題是 ( )
A.唐朝的經濟繁榮 B.明朝的科技成就
C.古代的對外友好交往 D.古代中國的民族關系
5.《清史稿·圣祖本紀》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康熙二十三年正月,羅剎踞雅克薩、尼布潮(楚)二城,飭斷其貿易,薩布素以兵臨之。”該事件指的是( )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
C.土爾扈特部回歸 D.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
6.唐朝對外關系發展具備的最重要的條件是 ( )
A.封建經濟出現繁盛局面,是當時世界上綜合國力強盛的國家
B.封建經濟繼續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發展超過前代
C.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活躍,接觸頻繁,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
D.科學、文學、史學、教育等有新發展,我國古代文化達到高度繁榮的水平
7.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來倡導文明要堅持交流互鑒。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不符合這一主題的史實是 ( )
A.絲綢之路 B.玄奘西行 C.鑒真東渡 D.閉關鎖國
8.“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于友邦,宣詔頒賞,厚往薄來。”從材料中不能解讀出的信息是( )
A.為明王朝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
B.明朝國力強盛
C.加強了中國同海外各國的友好關系
D.鄭和傳播了和平和友誼
9.宋朝時在廣州設立市舶司專管對外貿易,清朝時則設置“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以下各項是對這句話的理解,其中恰當的是( )
A.中國古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B.廣州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
C.清朝時期中國對外貿易不斷萎縮
D.中國古代政府完全壟斷了對外貿易
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絲綢之路以商隊運輸的形式從中國到古羅 馬,連接了歐亞大陸的兩端。絲綢之路流通著大量的、品種多樣的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商人、傳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帶著他們的信仰、價值觀念和宗教信念來到遠方。
--摘編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唐朝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且具有持續性;對外交往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使節來往、留學生、貿易交流、宗教往來等。唐朝頻繁的對外交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東亞、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
--摘編自袁行霈主編《中華文明史》
材料三 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商……它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使中國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摘編自《中國歷史十五講》
(1)“絲綢之路”最早開通于哪個朝代 據材料一,概括“絲綢之路”在歷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2)據材料二,指出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主要原因。
據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對外政策,并概括該政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主要趨勢。
11.中外交流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道奇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兩宋期間,絲綢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對外貿易只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海路進行。當時與宋朝通商的海外國家,共五十多國,總稱為“海南諸國”。中國過去的海外貿易,主要為統治階層帶來珍貴的奢侈品,整體經濟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貿易不僅在規模上遠超過前朝,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宋朝因此增設機關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易。
--摘編自杭侃《兩宋:在繁華中沉沒》
材料二 兩漢至唐代,中國的對外交通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入宋以后,特別是南宋,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了。元代又開創了對外交通的新局面,達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極”的地步。明初,海上絲綢之路得以空前繁榮,其中最為壯觀、影響最大的,要數15 世紀初的鄭和下西洋。
--摘編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據材料一,概括宋代的海外貿易呈現出的新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代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是什么。
(2)據材料二,指出中國的對外交通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變化的原因。
參考答案
專題知識歸納
玄奘 貞觀 唐玄宗 占城稻 亞非 亞非 戚繼光 戚繼光 尼布楚條約
專題突破訓練
1.C 2.A 3.D 4.C 5.B
6.A 7.D 8.A
9.B 點撥:清朝之前沒有實行閉關鎖國政策,A的說法有誤;材料體現不出對外貿易不斷萎縮,C不符合題意;D的說法太過絕對。從宋朝的市舶司到清朝的“廣州十三行”說明廣州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故選 B。
10.(1)朝代:西漢。作用: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2)特點: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且具有持續性;對外交往的形式多種多樣。
主要原因:唐朝國力強盛;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政府開放的貿易政策。(任答兩點即可)
(3)政策:閉關鎖國(限制貿易)。
影響:使中國失去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4)由開放走向封閉。
點撥:(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是漢武帝在位時開辟的,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此后,西漢和西域商人開辟了絲綢之路,往來于絲綢之路上的物品有手工業品、農產品等,往來于絲綢之路上的文化有信仰、價值觀念和宗教信念。絲綢之路的開辟溝通了中西交往,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唐朝對外交往的范圍廣泛,且具有持續性;對外交往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唐朝對外交流頻繁的主要原因是: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手工業發達和商業繁榮);國力強盛;政府開放的貿易政策等。
(3)由材料“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可知,清朝的對外政策是:閉關鎖國(限制貿易)。由材料“使中國失去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使中國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可知,閉關鎖國政策產生的影響主要是:使中國失去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國從古至今對外交往的主要趨勢為由開放走向封閉。
11.(1)新特點:海外貿易的國家數量多、規模大,超過前朝;海外貿易成為政府重要收入來源。機構:市舶司。
(2)變化: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發展為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原因:宋元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科技發展,造船工藝進步;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北方民族政權并立,戰事頻繁。(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點撥:(1)據材料一可知,宋代的海外貿易呈現出的新特點是:海外貿易的國家數量多,規模大,超過前朝,海外貿易成為政府重要收入來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據材料二可知,中國的對外交通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發展為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導致變化的原因是:宋元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科技發展,造船工藝進步;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北方民族政權并立,戰事頻繁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手房| 大英县| 彭泽县| 内黄县| 巨野县| 乌拉特后旗| 休宁县| 武威市| 全南县| 贵南县| 满洲里市| 石林| 赤峰市| 巢湖市| 体育| 炉霍县| 广宗县| 崇阳县| 清镇市| 关岭| 大兴区| 湖南省| 南华县| 香格里拉县| 温宿县| 牟定县| 咸丰县| 德化县| 迁西县| 延川县| 酒泉市| 禹城市| 五家渠市| 英德市| 阳城县| 曲阜市| 尖扎县| 荥阳市| 安阳市| 长丰县| 兴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