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9課 對外開放 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課程標準】了解深圳特區的發展,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教材分析】我國的對外開放,從沿海的經濟特區開始,逐步向內地推進,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對外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大跨越,深圳等經濟特區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證明,實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上豐富了我們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2001年12月,我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學情分析】中學歷史知識的基礎性強調歷史知識教學必須以學生為本,體現義務教育的適應性和發展性。歷史知識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又要能夠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有關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影像資料非常豐富,教師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要求相適應的資料,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既可以保持歷史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又可以適合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性。如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些政論片,比如《走進新時代》《復興之路》《輝煌中國》《航拍中國》,能讓學生實際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讓學生在情感上得以升華,深刻領悟這一段歷史時期的歷史意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以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為例,掌握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知道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國加入WTO的基本情況和影響。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利用《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示意圖》,說明經濟特區、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的地理位置,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通過比較近現代對外開放的異同,增強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認識到對外開放是中國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全球化時代的要求,樹立對外開放的觀念和意識。【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的格局。教學難點:理解經濟特區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師:新舊中國為何有如此巨大反差?民族解放、國家統一、黨的英明領導、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億萬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二、新課講授目錄:01、大膽嘗試、窗口示范 —— 經濟特區的建立02、不斷擴大、全面展開 ——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03、繼續深化、未來可期 ——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了解我國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的過程,認識對外開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目標導學一:大膽嘗試、窗口示范 ---- 經濟特區的建立1、(音頻《春天的故事》)思考回答問題:1)、“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春天”的到來與黨哪次重要會議的召開相關 “老人”指的是誰 2)、“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圈”喻指什么 提示:歌頌的是偉大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對內改革的同時,他又把對外開放確定為加速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基本國策。南海邊的圈指經濟特區。2、閱讀材料,結合教材,說一說經濟特區建立的背景。材料: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伍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當然,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搞建設,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還需要對外開放,吸收外國的資金和技術來幫助我們發展。——《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64、78頁提示:(1)順應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2)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閉關國衰,開放國興;(3)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等);PPT展示:3.小組討論:1)、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條件有哪些?2)、這些條件中,哪些是我國具備的、哪些是我國不足的?3)、如何克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短處?提示:技術、資金、勞動力、市場、經驗等。我國有廣闊的市場和重組的勞動力。但是技術落后,經驗不足,資金短缺。建立經濟特區,積極引進技術、經驗和資金。4、觀看視頻《經濟特區》,思考:我國最先設立的經濟特區有哪些?從地理角度看,都在那兩個省?提示:1980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在廣東省和福建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在不斷地摸索中前行。我國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設置特區,先行試點,再逐步推廣。)5、請同學們結合史料思考:經濟特區到底特別在哪?國家為什么選擇在廣東和福建先設立經濟特區呢?PPT展示史料:1979年春,鄧小平在與廣東省領導談話時,提出在那里可以劃出一塊地方來,叫特區。陜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幾個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廣東福建兩省靠近港澳,華僑多,資源比較豐富,具有加快以經濟發展的許多有利條件。中央確定,對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地方以更多的主動權,使之發揮優越條件……把經濟盡快搞上去,這個重大決策,對加快我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有重要意義。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13課》提示:“經濟特區”是指國家劃出一定范圍,在這里實行與其他地方的經濟政策,如減免稅收、給予特殊待遇等,以吸引外資,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廣東福建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毗鄰港澳,可以吸引大量僑資;依靠大陸腹地,自然資源豐富。6.觀看視頻、閱讀材料,深圳變遷,指導學生根據教材,思考:說說經濟特區的特點和典型、對外開放的必要性?材料一:改革開放前后深圳的變化 ——圖片選自統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材第9課 材料二:深圳本來只是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鎮。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后,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層樓”的建設速度,幾年時間就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后,欣然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選自統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教材第9課提示:特點: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典型: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實踐證明,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示范作用。3)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世界經濟正在向全球化、集團化方向發展,任何國家孤立于世界經濟之外,都不可能獲得發展。舊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對外開放是時代的潮流,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7.閱讀材料,指導學生分析經濟特區設立的影響。材料1:今天,深圳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2019年GDP達到2.6萬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享有“設計之都”、“時尚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材料2:“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不僅在經濟方面、培養人才方面使我們得到好處,而且會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鄧小平文選》提示: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目標導學二:不斷擴大、全面展開 ----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1.觀看視頻,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結合教材,思考:開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提示:(1)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2)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3)1988年,海南島經濟特區建立;1990年,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4)1992年,相繼開放了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陸地邊境城市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內陸市縣。2.閱讀材料,指導學生歸納我國對外開放的特點?提示:總結:中國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特點:逐步開放逐步深入全方位:對世界所有類型國家開放;多層次: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地帶,開放沿邊和沿江地區以及內陸中心城市的對外開放,充分發揮開放地區的輔射和帶動作用。寬領域:不僅是經濟領域,也在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開放3.啟發學生思考:當今我國的對外開放和近代中國的開放一樣嗎?為什么?提示:前提不同:近代開放是在國家主權的獨立完整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的被迫開放;現代開放則是在維護國家主權完整前提下的主動開放。目的不同:近代開放是適應列強對華侵略的需要;現代開放則是為了發展經濟。后果不同:近代開放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漸加深并日益貧困;現代開放則使國家逐漸走向富強。目標導學三:繼續深化、未來可期 ----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講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提示:對外開放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2.多媒體展示《中國代表簽署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圖片,并講述我國加入WTO的基本情況。提示: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3.簡單介紹“世界貿易組織”。提示:“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正式成立于1995年1月1日。總部在瑞士日內瓦。W T 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中扮演著主角,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并稱為世界三大經濟組織。閱讀材料,啟發學生思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材料一材料二 對普通百姓來說,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關稅將進一步下降……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實惠……同時,我國部分行業的壟斷也將會被打破,消費者也同樣會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實惠。提示:機遇--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挑戰--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處于不利地位等。5.指導學生根據材料,分析我國加入WTO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材料1:對普通百姓來說,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關稅將進一步下降……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實惠……同時,我國部分行業的壟斷也將會被打破,消費者也同樣會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實惠。材料2:提示: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拓展延伸】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于2022年3月7日(星期一)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就對外關系,王毅表示,中國堅持開放,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能被地緣競爭所割斷。我們要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堅定維護自由、公平、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拆掉小院高墻,共建開放市場。 來源:新華網現場直播2019年11月8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鄭重宣示了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5個方面舉措:繼續擴大市場開放、繼續完善開放格局、繼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深化多雙邊合作、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三、課堂總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目睹了對外開放政策下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了解了“經濟特區—沿海開發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點線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也看到了加入世界貿易的歷史性一刻。改革開放的成功離不開鄧小平同志的高瞻遠矚、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抉擇,更離不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的艱苦奮斗。我們要牢固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不動搖,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突出地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這一新的教學理念。通過各種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情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本課的重難點問題,通過自主學習解決了學習過程中的大部分問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