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漢字書法藝術--中國的毛筆和書法授課時間:一課時教學目的:1、了解和辨識主要書體。2、通過臨摹體會毛筆的獨特屬性,在習字中體驗用比方法識和運用各種筆法。學情分析:我面對的是農村的年級學生,他們的思想正從幼稚轉向成熟,需要教師及時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他們已經具有初步的藝術鑒賞和審美能力,急需教師進行指導提高;他們也具備了相當的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但中國書法對他們來說是個陌生的國度,甚至有的學生沒有接觸過書法、沒有摸過毛筆,但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需要教師去強化提升,所以有待教師的補給和豐富。教學重點1、掌握中鋒用筆2、體會和控制筆毫在點畫中的各種變化教學難點:藏鋒、回鋒的講解和掌握教學用具:毛筆、毛邊紙、墨汁、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執筆1、對毛筆的認識我們誰都見過毛筆。在我國,創造毛筆的歷史已經有五六千年了。據文物考證,在殷商時期就出現了毛筆。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最早的毛筆實物,是1954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的戰國楚墓中出土的毛筆。毛筆的筆頭一般都是獸毫做的,柔軟而有彈性,它能寫出輕重濃淡、干濕枯潤、方圓多變的筆畫來,也正因為如此,毛筆書寫才富有魅力。(1)毛筆的種類根據筆毫原料及性能,毛筆可分為硬毫筆、軟毫筆和兼毫筆。硬毫筆主要是用黃鼠狼尾毛或兔毛等制成(又叫狼毫、紫毫),特點是彈性大、硬度強,寫出來的筆畫勁利挺健。軟毫筆主要選用羊毛或雞毛制成(又叫羊毫、雞毫),特點是彈性小、柔軟濕潤,寫出來的筆畫豐滿而富有變化。兼毫筆在一支筆內兼用了軟硬兩類筆毫,其性能介于硬毫筆和軟毫筆之間,剛柔相濟,軟硬適中(如白云筆)。按筆頭的大小來分,毛筆可以分為大字筆、中字筆和小字筆。比大字筆大的還有提筆、斗筆、揸筆等。依據筆毫的長短,毛筆還可以分為長鋒筆、短鋒筆。毛筆有大小,筆毫有長短,種類繁多,要根據不同的字體和寫字的大小,以及個人習慣進行選擇。毛筆的構造毛筆由筆桿和筆頭組成。筆頭細分起來又分筆鋒、筆腹、筆根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在書寫過程中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筆畫中最細的部分和出尖兒的部分是筆鋒寫成的,筆畫中等粗細的部分是用筆腹寫出的,筆畫最粗的部分是用筆根寫出的。毛筆的選擇無論什么種類的毛筆,都要求質量要好,選料制作精良。衡量毛筆質量的標準是四個字,即:尖、齊、圓、健。“尖”指鋒穎尖,筆鋒收得攏。“齊”是指筆毫化開后,捏扁起來看鋒穎齊整。齊說明選毫純凈,制作精良。“圓”指筆頭圓錐體規整飽滿。圓則筆毫能聚中,可八面出鋒。“健”指筆鋒勁健,富有彈性。 具有以上四種特質的筆就是好筆,所以“尖、齊、圓、健”被稱為毛筆“四德”。毛筆的“四面八方”——如米字格中“米”字所指的八個方向。筆毫為錐體,分“四面八方”——習字本或毛邊紙中的米字格正好能反映它的“四面八方”。毛筆的使用與保養新毛筆要用溫水浸泡,讓它慢慢化開。不可性急用蠻力捏開。每次用后必須洗干凈,吸去一部分水分,將筆鋒理齊順,使鋒穎聚攏中正,然后套上筆帽或者懸掛起來。毛筆保養得好,利于書寫,延處長使用壽命。2、執筆法人們普遍采用的執筆方法是五字執筆法。五字執筆法也叫“拔鐙法”。它的特點是五指齊力,既可緊執筆管,又舒適自然,便于書寫。五字執筆法將執筆的方法及五個指頭的職責作用概括為五個字,即:擫、押、鉤、格、抵。擫,即用大拇指指肚貼住筆管左側,與食指相對用力。押,食指中關節上突,指尖下傾,用指頭的指肚處觸管,與拇指相對用力。鉤,中指彎曲,與食指輕輕相并,指尖下傾,指肚觸管,鉤住筆管向掌心方向用力。格,無名指爪肉交界處抵住筆管,用力與中指基本相對。抵,小指自然彎曲,貼在無名指旁邊,輔助無名指用力。五字執筆法適合拿一般大小的毛筆寫字。如果是用提筆、斗筆寫擘窠大字,那么執筆方法又有所不同。執提筆、斗筆要將筆管靠在虎口或者食指根部骨節處,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散開在前后左右包抓住筆管。3、書寫方法(1)用腕法——枕腕法、懸腕法、懸肘法(2)發力法——運指法、運腕法、運肘法(3)執筆——執筆高的字飄逸,適宜定行草或草書,但易浮滑;執筆低的字沉穩,適宜寫篆、隸、行、楷,但易呆扳。(4)身法——坐勢、立勢4、墨色的分類墨分五色——濃墨、淡墨、枯筆、漲墨、渴筆板書設計:中國的毛筆和書法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毛筆的結構:筆頭、筆桿↙↓↘筆頭 筆腰 筆根課后作業:(要求:筆毫不能短于3.5厘米,至少用筆腰處書寫)蘸墨汁,體會和控制筆毫的形狀和方向。用逆起回收法寫橫畫五遍,體會各種筆法的綜合運用。有基礎的、有興趣的通過臨摹體會毛筆的獨特屬性小結:書法、篆刻及水墨畫讓人寧靜、和諧、慈愛、寬容、博大、永恒、堅強、執著……是表現人類情愫,體現人類和平、健康的有效工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