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手繪線條的圖像表現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豐富的線條表達方法,理解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關系,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表達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過程與方法:能用手繪線條準確客觀、忠實現實地傳達物象信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客觀分析能力,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學會從生活中去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學情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手繪線條圖像的表達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學習手繪線條圖像能夠促進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簡單會意的方式表達出來,達到自我表現、自我展示、交流和抒發情感的目的。初一學生在上學期已經對手繪線條有所了解,上學期的學習主要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訓練,引發學生去把握對象的基本特征和組成要件,能抓住說明問題的關鍵,并用正確的觀察方法進行大膽,自信,有個性地表達事物的程度,不強求完全寫實。本學期的教學注重的是使學生理解形態與結構的關系,掌握立體圖像的呈現規律和表現手法,能夠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和創造性,掌握表達立體圖像的各種方法。本內容計劃授課一課時。本節課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淡化美術技能的培養,以"看看,想想,畫畫,猜猜,玩玩"的氛圍讓學生學得愉快,畫得開心,在輕松愉快中激發學生熱愛美術、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教學設計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重視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重難點重點:立體圖像的表達方法,圍繞生活,調動學習興趣。難點:鼓勵學生大膽地對三維立體形象進行表達。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1、課堂活動:教師在課件上出示一個正方形,請同學們通過添畫幾筆的方式,將二維圖形變成三維立體圖形,體驗平面到立體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設計意圖:正方形變為正方體對于學生來說并非難事,學生在幾何課上都已學過,之所以選擇一開課就做一個簡單的練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樹立信心,讓學生體會到由平面到立體并非難事,只是多了一個深度。同時也完成了從平面到立體知識上的銜接。(說明:學生基本都能畫出,但如果說透視關系都正確基本沒有幾人。這時候老師應給予鼓勵,先不指出問題所在。)2、教師根據黑板上的正方體引導學生總結出立體圖像的含義:在平面中運用繪畫等形式表達具有長、寬、高三度空間效果的三維立體形象。設計意圖:從小游戲中引導學生總結立體圖像的含義能夠加深印象,促進理解。教師板書:《手繪線條的圖像表現》活動2【講授】1、教師由生活中的立體形象引出欣賞生活中的立體圖像,欣賞幾幅手繪立體圖像,引導學生分析其畫面所傳達的內容:設計意圖:由學生來分析,在分析中體會并總結立體圖像的功能。2、教師提問:“通過剛才幾幅圖片的欣賞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我們要用手繪線條來表達立體圖像 ”——知識點:立體圖像的功能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當你要把一個物體的形象向別人描述時,立體圖像會省掉許多形容的語言。立體圖像比平面的圖像更能夠體現物體的空間感和體積感?!?br/>設計意圖:由學生分析后總結能夠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并能激發學生動手繪畫的熱情,為下面做了鋪墊。3、教師提問:“我們體會了立體圖像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如何來表達立體圖像 ” ——知識點:立體圖像的表達方法欣賞:請同學們比較隨身聽的三種表達方法,引導其說出不同之處,概括立體圖像表達的三種方法:直觀感受法、結構分析法、主觀理解法。設計意圖:在本部分的講解中教師一步一步啟發學生,在比較中總結立體圖像表達的三種方法,接著再分別講解。(1)直觀感受法欣賞幾幅立體圖像,總結出:直觀感受法是按照物體的視覺現象予以表達,一般要符合透視規律,能較真實地再現對象。設計意圖:正方體是一切物體的基礎,對正方體各角度透視關系的比較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平行與成角透視。課堂實踐:比較兩個音箱,看看是屬于哪一種透視規律。(2)結構分析法欣賞幾幅立體圖像,總結出:結構分析法是把一個物體看成是透明的,將被遮擋的部分畫出來,這種方法能清晰的表達立體關系。試比較椅子的不同表達方法,總結出第三種方法。(3)主觀理解法主觀理解法是作者主觀的認識、理解的表達方法。欣賞幾幅圖片,理解這種方法。4、應用、自我檢測請同學們總結三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最后做自我檢測題檢測自己的學習情況。設計意圖:通過自我檢測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體會三種方法在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都在不同領域有所應用,傳達不同的信息。活動3【練習】課堂練習: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達一個電腦或書包。練習評價:學生點評,教師總評。活動4【作業】總結本課知識點,布置拓展練習:請同學們用結構分析法表達一摞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