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如何鑒賞美術作品形式內容線條色彩材質空間題材主題情境在一幅美術作品面前,我們首先會感受到線條、色彩、材質,空間等形式要素,它們構造出的視覺秩序讓我們產生了第一層審美體驗。然后,我們會看到形式要素塑造的形象和場景,比如人物、花鳥、山川、河流等等。如果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我們還能讀懂作品中講述的故事,理解作品所要傳達的內容信息。再進一步,如果能深入了解藝術家的創作經歷、社會背景、同類作品的歷史脈絡,我們還能夠對作品的來龍去脈。立意宗旨、歷史地位做出判斷。至此,我們對美術作品才能進行了較完整的鑒賞。形式(一)線條線條是美術作品最基本的元素,它是點的運動軌跡,在繪畫中的實線來自筆跡的游走,即便沒有畫出實線,運動的方向、目光的指引也可以讓觀者在心中感受到線條的存在。《二羊圖》趙孟頰若沒有線條,我們無法表現視覺世界。線條最直接的作用是勾勒形狀,暗示材質。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頰的《二羊圖》,綿羊用細線勾勒出飽滿的輪廓,山羊用干筆畫出覆蓋的皮毛。用筆用線不同,兩只羊就有了鮮明的特征。《荊棘叢蘭圖卷》鄭板橋中國畫擅長單純用線來表示形面與體積。鄭板橋的《荊棘叢蘭圖卷》,畫蘭畫竹均是一筆下去,用筆鋒、輕重、濃淡的變化來表現葉面的方向及轉折。《市擔嬰戲圖》李嵩線條也能起到引導視線、組織人物關系的作用,盡管有些線條并不顯著。卻能輔助我們理解兩面,營造出豐富的意趣。南宋畫家李嵩的《市擔嬰戲圖》,作者不厭其煩地用線勾勒出貨擔上層層疊疊的貨物,并留下了“五百件”的字樣,可見對自己的描繪技巧極為自信。勻質平緩的長線條會給人連貫一氣、通達舒暢的感受。《八十七神仙卷》吳道子《自畫像》梵高短促交錯的線條容易給人緊張,熱情的感受。19 世紀后期的荷蘭畫家凡·高擅長用色彩與筆觸表達強烈的情感。受新印象主義的影響,常用排列緊密而不連貫的短線,例如他的這幅自畫像,雖面色沉靜,畫面中卻涌動著一股狂暴的力量。(二)色彩色彩來源于自然光的分解。在美術作品中,色彩善于吸引注意、喚起情感,是最生動、最具感染力的元素。不同的色彩搭配會產生無限豐富的視覺效果。現代主義繪畫中,野獸派擅用高純度的色彩,施色主觀大膽,凸顯視覺刺激,野獸派的稱謂就由此而來。《生活的歡樂》馬蒂斯《舞蹈》馬蒂斯用低純度色彩作畫也可以搭配得十分協調,比如意大利畫家莫蘭迪的這幅《靜物》,大面積的黃色與灰色純度都很低,中部的磚紅瓶子與右側橙色紙盒純度稍高,成為視覺的重點。整個場景不溫不火,卻達成了精致的平衡。《靜物》莫蘭迪在色彩搭配中,對比色可以相互加強,鮮艷明快,局部施用可以活躍畫面氣氛、突出重要景物。在唐代畫家張萱的名作《搗練圖》中,兩位搗練婦女的衣裳紅、綠、藍、黃交相構成對比,形象就遠比附近的另兩位婦女鮮明,在這一局部成為視覺重點。而鄰近色的搭配柔和,不會造成強烈的視覺刺激,大面積施用可為畫面定下基調。《搗練圖》張萱《枇杷山鳥圖》林椿(三)材質美術是基于材料的創造,繪畫需利用水墨、油彩。雕塑需利用金銅、泥石,建筑需利用夯土,木架,正是材料的物質形態確保了作品的存在。而材料具有不同的質地,金屬堅硬面有光澤,棉布柔軟而輕...藝術家在創作中會通過唯琢、打磨、編織、鑄造等多種手段,來追求某種材質效果。羅馬尼亞雕塑家布朗庫西的代表作《空間中的鳥》,用打磨得極為光亮的青銅制造出一個流線型的形狀,雖沒有鳥的翅膀,卻表現出了飛翔的速度感。《空間中的鳥》布朗庫西《雙喜圖》崔白(四)空間在我們日常的視覺世界中,人物都是在三維空間中活動,物品都是在三維空間中安放。對于二維藝術而言,空間則是虛構的,是用多種手段對真實空間的模擬。雕塑是空間性的美術,體塊與空間構成正負關系,共同塑造出雕塑的品格。滑田友的《轟炸》再現了抗日戰爭期間,母親帶著年幼的孩子驚慌失措地躲避日軍飛機轟炸的情景。雕塑造型渾厚簡練,母子三人相依,連接為緊密的整體。下半部兩個相似的斜向空間強化了疾走的動勢,右上方的留白則暗示出危險的臨近,誼染出逃亡時刻的緊張氣氛。《圣母的婚禮》拉斐爾中國的山水畫有獨特的空間表現法則,不講究對單一視覺空間的模擬,而講究“山形面面觀”,將不同視角下的景象巧妙地組合在一個平面上。北宋畫家郭熙將之總結為“三遠法”。他說:“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面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早春圖》郭熙內容(一)題材題材是美術創作的取材范圍,我們經常以此來劃分作品的種類。每類題材都存有共性,反映了特定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歷史與神話題材通常抓取歷史事件、神話傳說中的典型片段,以宏大的敘事來傳達對民族興衰、人類命運的理解的主題思想,傳統上最受重視。山水題材描繪的是藝術家理想中的風景,于山水間抒發對自然的崇拜、對人生的理想,最受中國傳統文人青睞。風俗題材描繪的是日常生活,通常富有寓意,有祝福,勸誡或諷刺的社會功能。人物題材一般要求刻畫出對象的容貌形態與精神氣質,以形神兼備為上。中國畫中,花鳥類的題材將花鳥魚蟲當作有情之物,講究“奪造化而移精神”,既追摹自然真實。又寄托志向、傳達情感。西方繪畫中,靜物題材以畫日用物品與果蔬花草為主,其中有的畫奇珍重器炫耀物質富足,有的畫沙漏,蠟燭寓意生命易逝、人生無常。(二)主題主題是美術作品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作品的一切元素與細節均為主題服務。《荷加斯兄弟的宣誓》大衛《血衣》王式廓(三)情境藝術家的創作都有特定目的:或是傳播思想,教化世人,或是營造意境、調劑精神,或是開拓新的視覺經驗。因為文化背景,知識結構的差異,我們對一些作品的內容與宗旨并不能全然了解。要想全面地鑒賞一件美術作品,準確體認作品表達的內容,還需要充分了解創作的情境,包括社會和文化情境,以及創作者的個人經歷等背景信息。1935年, 李樺創作了《怒吼吧!中國》,用刻刀表現一個雙眼被蒙、四肢被綁卻掙扎著拾刀奮起的男人,這個形象是民族的危難象征,預示著怒吼而抗爭的必然選擇,這里的吶喊就不僅僅是個人心境的表達了。《吶喊》蒙克美術鑒賞的步驟可分為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個步驟。描述是用語言陳述作品的基本內容;分析是解讀作品的形式要素,并聯系作者的其他作品與其他作者的同類作品,辨析這件作品的特點;解釋是對美術家為何選擇這樣的形式與內容來表達主題形成表述;評價是對作品的價值做出自己的判定。小結美術作品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線條,色彩、材質、空間是作品的形式要素,題材、主題,情境是作品的內容要素。創作者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形式與內容的選擇與組成也會有差異,這就造就了個人,時代與地域的美術特征。中西美術的整體特征不同,對作品的鑒賞角度也有所分別;不同時代政治氛圍,文化風氣、審美習俗不盡相同,催生出的美術作品也各具特色。因此,除了對形式要素的敏感外,鑒賞者還需具備扎實的人文知識與廣闊的文化視野,如此,才能看得深,看得準、不狹隘。123美術作品由哪些元素組成,我們如何進行鑒賞活動?課后作業提前預習下節課新內容。查閱資料,仔細分析王式廓的作品《血衣》中的人物布局與形象刻畫,并解讀該畫的主題表達。謝謝觀看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如何鑒賞美術作品教學設計課題 如何鑒賞美術作品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高一教材分析 書名:普通高中教科書美術必修“美術鑒賞”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了解通過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認識美術作品由哪些元素組成,培養圖像識讀的能力。能夠對作品的形式要包括線條、色彩、材質、空間與作品的內容要素包括題材、主題和情境進行分析探究文化理解;通過欣賞感知與對比探究,能夠以不同形式鑒賞一幅美術作品。深化對作品的感受,提高審美體驗與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文化理解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重點 了解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理解美術鑒賞過程中產生不同差異的原因;掌握鑒賞美術作品的不同方式與角度。難點 領悟美術鑒賞的基本方法,通過欣賞感知與對比探究,掌握鑒賞美術作品的不同方式與角度。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導入新課 展示畢加索的代表作品《格爾尼卡》引導學生欣賞思考:看到這幅作品,給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不同的人在觀賞相同的藝術作品時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這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密切相關,這節課的主題是:如何鑒賞美術作品。從而板書并導出課題。講授新課 如何鑒賞美術作品一、形式(一)線條線條是美術作品最基本的元素,它是點的運動軌跡,在繪畫中的實線來自筆跡的游走,即便沒有畫出實線,運動的方向、目光的指引也可以讓觀者在心中感受到線條的存在。線條最直接的作用是勾勒形狀,暗示材質,例如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頰的《二羊圖》。中國畫擅長單純用線來表示形面與體積,例如鄭板橋的《荊棘叢蘭圖卷》。線條也能起到引導視線、組織人物關系的作用,盡管有些線條并不顯著。卻能輔助我們理解兩面,營造出豐富的意趣。例如南宋畫家李嵩的《市擔嬰戲圖》。勻質平緩的長線條會給人連貫一氣、通達舒暢的感受,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短促交錯的線條容易給人緊張,熱情的感受,例如梵高的作品《自畫像》。(二)色彩色彩來源于自然光的分解。在美術作品中,色彩善于吸引注意、喚起情感,是最生動、最具感染力的元素。不同的色彩搭配會產生無限豐富的視覺效果。例如野獸派代表畫家馬蒂斯的作品《生活的歡樂》《舞蹈》、莫蘭迪的作品《靜物》、唐代畫家張萱的名作《搗練圖》、林椿的《枇杷山鳥圖》等。(三)材質美術是基于材料的創造,繪畫需利用水墨、油彩。雕塑需利用金銅、泥石,建筑需利用夯土,木架,正是材料的物質形態確保了作品的存在。而材料具有不同的質地,金屬堅硬面有光澤,棉布柔軟而輕...藝術家在創作中會通過唯琢、打磨、編織、鑄造等多種手段,來追求某種材質效果。例如羅馬尼亞雕塑家布朗庫西的代表作《空間中的鳥》,用打磨得極為光亮的青銅制造出一個流線型的形狀,雖沒有鳥的翅膀,卻表現出了飛翔的速度感。(四)空間在我們日常的視覺世界中,人物都是在三維空間中活動,物品都是在三維空間中安放。對于二維藝術而言,空間則是虛構的,是用多種手段對真實空間的模擬。雕塑是空間性的美術,體塊與空間構成正負關系,共同塑造出雕塑的品格。滑田友的雕塑《轟炸》造型渾厚簡練,母子三人相依,連接為緊密的整體。下半部兩個相似的斜向空間強化了疾走的動勢,右上方的留白則暗示出危險的臨近,誼染出逃亡時刻的緊張氣氛。拉斐爾的《圣母的婚禮》、郭熙的《早春圖》等作品都可顯示出空間在美術作品中的運用。二、內容(一)題材題材是美術創作的取材范圍,我們經常以此來劃分作品的種類。每類題材都存有共性,反映了特定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二)主題主題是美術作品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作品的一切元素與細節均為主題服務。(三)情境藝術家的創作都有特定目的:或是傳播思想,教化世人,或是營造意境、調劑精神,或是開拓新的視覺經驗。因為文化背景,知識結構的差異,我們對一些作品的內容與宗旨并不能全然了解。要想全面地鑒賞一件美術作品,準確體認作品表達的內容,還需要充分了解創作的情境,包括社會和文化情境,以及創作者的個人經歷等背景信息。課堂練習 1、美術作品由哪些元素組成,我們如何進行鑒賞活動?2、查閱資料,仔細分析王式廓的作品《血衣》中的人物布局與形象刻畫,并解讀該畫的主題表達。3、提前預習下節課新內容。課堂小結 美術作品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線條,色彩、材質、空間是作品的形式要素,題材、主題,情境是作品的內容要素。創作者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形式與內容的選擇與組成也會有差異,這就造就了個人,時代與地域的美術特征。中西美術的整體特征不同,對作品的鑒賞角度也有所分別;不同時代政治氛圍,文化風氣、審美習俗不盡相同,催生出的美術作品也各具特色。因此,除了對形式要素的敏感外,鑒賞者還需具備扎實的人文知識與廣闊的文化視野,如此,才能看得深,看得準、不狹隘。板書 如何鑒賞美術作品一、形式 線條色彩材質空間二、內容 題材主題情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如何鑒賞美術作品》教案.doc 《如何鑒賞美術作品》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