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眼中的靜物》單元教學設計單元來源 四年級第一學期第七單元《我眼中的靜物》 教材版本 上教版執教學校一、單元教學規劃單元類型 美術語言單元 所屬模塊 造型表現 所屬主題 繪畫研讀“課程標準” 了解造型基本規律,進行簡單的造型練習,懂得組織畫面的基本方法。研讀“教學基本要求” 1.1.1學會線條造型。④理解物體的高度、寬度和深度,能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⑤知道透視的現象。確立單元主旨 自主歸納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并應用到寫生活動中的能力單元課時規劃 3課時二、單元教材教法分析梳理教材內容《畫畫圓柱體》——認識圓柱體的造型特點,理解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 《寫生小瓶罐》——學會用線條寫生不同視點的同一圓面物體 《裝飾小瓶罐》——為圓面物體添加符合圓面透視規律的弧形連續紋樣整合單元教學內容結構1.知識與技能 (學科知識) (學科技能) (用符合圓面透視變化規律的連續紋樣進行裝飾) (觀察并分析圓面形體的造型結構與透視現象) (用線條根據圓面透視變化規律進寫生靜物組合)2.人文內涵 1.寫生需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2.傳統紋樣的文化裝飾性是承接歷史和文明的重要載體3.審美導向 1.圓面靜物的立體造型之美 2.連續紋樣的裝飾之美預設教學方法教師主導:概念性知識在觀察比較基礎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如圓柱體的造型特點、古 代傳統的裝飾紋樣等。 2.學生自主:針對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引導學生對圖片或實物進行觀察與比較,通過小實 驗探究如何用線條進行表現。 3.師生互動:針對人文內涵及審美導向的內容,例如圓面靜物的立體造型之美、連續紋樣的裝飾之美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形成初步的理解與感悟。定位學科能力關鍵能力: 1.對生活物的造型特點的觀察與感知能力 2.用線條表現物象外形特點的造型能力 其他能力: 1.自主探究并歸納規律的能力 2.表達與交流創作過程及體會的能力三、單元教學目標設計學情分析1.身心特點 隨著中高年級學生心智的逐步成熟、觀察能力的不斷提高,他們已不滿足于簡單而抽象的符號化表達,而是試圖進入客觀描繪、更具理性的寫實階段。通過引導他們發現形體維度的變化,他們對透視有了認識和理解,但容易忽視形體正確的比例關系。通過本課觀察、探究的過程,旨在加強學生對形體、空間更加準確的表現,培養其觀察比較能力、造型表現能力和空間塑造能力。2.能力基礎與學習要求 能力基礎: 通過三年級第一學期的單元課程《身邊的世界》的學習,學生認識了高度、寬度、深度三個維度,對形體維度變化產生的透視現象形成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力,具備了一定的造型表現能力。 學習要求: 本單元學習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并表現圓面透視的變化,并將歸納出的規律運用到圓面形體的寫生創作和紋樣裝飾中去。明確重點1.圓面透視 2.符合圓面透視的連續紋樣明確難點圓面透視變化的應用設計教學方法1.落實重點的方法 1.主動探究:針對圓面透視,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演示比較,進行分 析與歸納,認識并理解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 2.講演示范:針對圓面透視的繪畫方法、符合透視的紋樣裝飾的表 現手法,教師進行講演示范。 3.討論交流:針對圓面物體的立體造型美感以及古代裝飾紋樣的人文內涵,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討論與交流,表達自己的感受。2.解決難點的方法 1.主動探究:針對圓面透視的變化現象,引導學生通過視頻、圖片 感受圓柱體的立體感,通過透明圓柱體教具、“圓柱體組合”模型進 行觀察,發現圓面形狀的變化,嘗試歸納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 講演示范:引導學生觀察同一視角、視線高低下圓面形狀的變化, 并將其運用到其它視角、一組圓面物體的寫生活動中。演示平面的裝 飾紋樣如何契合在圓面物體上,引導學生歸納設計符合圓面透視的弧 形連續紋樣的方法。 討論交流:欣賞圓柱形水族館的視頻,討論如何表現圓柱體的立 體感。分析圓柱形的生活物品,知道圓柱體的圓面變化在繪畫中的作 用。收集古代傳統的裝飾紋樣,交流如何通過弧形連續紋樣的裝飾表 現圓面透視。 4.合作學習:通過觀看視頻,請2位學生嘗試畫一個具有立體感的圓柱體,其他學生討論其畫的圓柱體是否有立體的感覺以及如何改進。敘寫單元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圓面的透視變化規律,初步掌握寫生不同視角圓面物體的基本方法;了解圓面物體的造型特點及裝飾規律,學會設計并繪制符合圓面透視規律的連續紋樣。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交流討論、主動探究、分析歸納,學會運用透視表現形體立體感的方法、理解連續紋樣在圓面透視上的現象,并進行繪畫實踐。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圓面物體的立體造型之美、連續紋樣在圓面造型上的裝飾之美,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感受體驗探究的樂趣。四、單元活動設計活動序號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活動任務 關鍵問題活動1 畫畫圓柱體 1.能通過觀察、交流、討論,認識圓柱體的造型特點,知道圓柱體的圓面變化在繪畫中的作用。 2.能通過實驗的演示比較、交流討論,分析歸納出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 3.能通過自主探究及教師示范,表現出符合圓面透視變化規律的圓柱體組合,體現出畫面的空間感。 觀察俯視角度、視線高低下圓面形狀的變化,嘗試歸納圓面的透視規律,用線條畫一組圓柱體組合的建筑模型。 隨著視線上下移動,圓面的形狀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3個圓柱體的頂面、底面的大小應該怎樣排列?活動2 寫生小瓶罐 1.能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發現瓶罐上的圓面透視變化。 2.能通過嘗試、交流、討論,學會橢圓的規范畫法。 3.能根據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用線條寫生一組瓶罐。 觀察同一瓶罐、不同視角下瓶口、瓶底的形狀嘗試歸納瓶罐上的圓面透視變化,用線條寫生一組小瓶罐。 1.瓶罐由上至下移動時,瓶口、瓶底的形狀發生了什么變化? 2.他們畫的橢圓是否標準?如何改進?活動3 裝飾小瓶罐 1.通過對比、發現,明確瓶罐上連續紋樣的裝飾位置。 2.通過對比、觀察,發現并理解連續紋樣在圓面透視上呈現的現象,并運用“分塊定位”的方法繪制符合透視規律的連續紋樣。 嘗試在瓶罐上畫出裝飾位置,在不同位置上“分塊定位”,繪制符合圓面透視的弧形連續紋樣。 1.這些符合圓面透視的連續紋樣有什么特點? 2.如何排列裝飾紋樣,使其符合圓面透視?五、單元評價設計活動序號 活動名稱 評價觀測點 評價形式活動1 畫畫圓柱體 1.仔細觀察并嘗試歸納俯視角度圓面透視變化現象的情況。 2.正確運用圓面透視的變化;正確表現前后重疊關系;圓柱體的組合有高低錯落、大小變化的節奏美。 評價主體: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評價途徑:行為觀察、提問 評價反饋的形式:鼓勵性語言活動2 寫生小瓶罐 1.仔細觀察并嘗試歸納圓面透視變化規律的情況。 2.美術作品中所體現出的觀察感知能力與線條造型能力,包括:瓶罐的外形、橢圓的畫法、瓶罐上的圓面透視變化等。 評價主體: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評價途徑:行為觀察、提問 評價反饋的形式:鼓勵性語言活動3 裝飾小瓶罐 1.對古代傳統紋樣及彩陶文化的關注程度的。 2.美術作品中所體現出的運用形式美原理的能力與線條造型能力,包括:契合瓶罐造型的紋樣選擇、符合圓面透視的連續紋樣的繪制 評價主體: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評價途徑:行為觀察、提問、 學習單分析、美術作品分析 評價反饋的形式:鼓勵性語言六、單元資源設計資源類型 資源內容 資源使用素材資源 “世界上最大的圓柱形水族館”視頻、“生活中的圓柱形物品”圖片、瓶罐靜物、課前學習單、彩陶文化視頻 引導學生觀察,充分認知物象的造型特點、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和理解物象的形態特征、透視現象。技術資源 PPT課件、實物投影儀、Keyshot3D建模軟件、透明圓柱體、圓柱體積木模型、畫筆、鉛畫紙等 信息技術資源可便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反復學習和借鑒,幫助其理解造型表現的方法和流程,豐富活動形式,提高活動效益。環境資源 美術專用教室 保障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課時教學設計(詳案)【課題】《畫畫圓柱體》【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圓柱體的造型特點,理解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能畫出符合圓面透視變化規律的圓柱體組合。過程與方法:通過演示比較、交流討論、分析歸納,認識并理解圓柱體的造型特點和圓面透視的變化現象;在觀察和描繪圓柱體組合的建筑過程中,學會運用透視表現形體的立體感和畫面的空間感。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圓柱體的立體造型之美,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感受體驗探究圓面透視現象的樂趣。【教學重點】圓面透視【教學難點】俯視角度下圓面透視變化的應用【教學資源】教具:石膏圓柱體、透明圓柱教具、明膠片、鉛筆、橡皮、記號筆、鉛畫紙學具:鉛筆、橡皮、記號筆、鉛畫紙學習資源:教材、美術專用教室教學技術:課件、實物投影、課堂示范【教學流程與活動】(一)感受與交流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1:感受與交流圓柱體的立體造型特點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視頻、圖片,學生交流討論,認識圓柱體的造型特點,知道圓柱體的圓面變化在繪畫中的作用。活動任務 1.觀察和分析圓柱體的造型特點,嘗試畫一個具有立體感的圓柱體。 2.根據圓柱體的造型特點,判斷教師提供的圖片中哪些生活物品是圓柱形的。關鍵提問 1.水族館是什么造型的?給你什么感覺? 2.什么視角的圓柱體更有立體感? 3.他們畫的圓柱體是否有立體的感覺?如何改進? 4.哪些物品是圓柱形的?活動資源 圓柱形水族館的視頻、石膏圓柱體、各種形體的生活物品照片活動要求 1.關注生活中圓面物體的情況 2.主動表達個人觀點的情況活動評價 評價主體: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評價途徑:行為觀察、提問 評價形式:口頭評語活動說明 通過觀察、嘗試和思考,學生了解圓柱體的造型特點,知道圓面對表現立體感的重要性,引發其畫好立體造型的興趣,導入本課的教學內容。(二)觀察與嘗試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2:發現并理解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活動目標 通過實驗的演示比較、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活動任務 1.抽動透明圓柱體中的圓面,觀察俯視角度、視線高低下圓面形狀的變化。 2.嘗試歸納仰視角度、視線高低下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關鍵提問 1.圓柱體的底面最初看上去是什么形狀的? 2.隨著視線上下移動,圓面的形狀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3.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活動資源 實物投影、透明圓柱體教具活動要求 1.仔細觀察并嘗試歸納圓面透視變化規律的情況 2.主動表達個人觀點的情況活動評價 評價主體: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評價途徑:行為觀察、提問 評價形式:口頭評語活動說明 在實驗演示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初步歸納俯視角度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為探究圓柱體組合時的圓面透視規律做鋪墊。(三)探究與實踐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3:畫畫圓柱體活動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及教師的示范,引導學生表現出符合圓面透視變化規律的圓柱體組合,體現出畫面的空間感。活動任務 觀察“圓柱體組合”模型,找出圓柱體組合中的圓面,并根據圓面大小排序,歸納圓柱體組合中的圓面透視變化規律。 2.根據圓面的透視規律,畫一組圓柱體組合的建筑模型。關鍵提問 1.3個圓柱體的頂面大小相同嗎? 2.和3個圓柱體擺放的前后位置有什么關系? 3.3個圓柱體的頂面、底面的大小應該怎樣排列?活動資源 實物投影、課堂示范活動要求 1.正確運用圓面透視的變化; 2.正確表現前后重疊關系; 3.圓柱體的組合有高低錯落、大小變化的節奏美。活動評價 評價主體: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評價途徑:行為觀察、提問 評價形式:口頭評語活動說明 通過繼續探究多個圓柱體前后位置所產生的圓面形狀的差異,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地將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遷移到圓柱體組合的描繪中去。(四)展示與評價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4:學生展示作業,小組合作評價活動目標 學生能夠評價畫面中的形體造型和空間塑造活動任務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根據練習要求,評述自己和同伴的作品關鍵提問 1.你覺得哪張作品的圓面透視變化規律表現得較好? 2.你覺得哪張作品的前后重疊關系表現得較好? 3.你覺得哪張作品更具高低錯落、大小變化的造型美感?活動資源 教師范畫活動要求 1.大膽展示自己作品的習慣 2.能用所學知識評價畫面中的圓面透視是否準確的情況活動評價 評價主體: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評價途徑:美術作品分析 評價形式:等第+評語 評價標準: ☆☆☆☆圓面透視變化正確,前后重疊關系準確,圓柱體組合有高低錯 落、大小變化的美感; ☆☆☆圓面透視變化正確,前后重疊關系準確,畫面完整、構圖飽滿; ☆☆能畫出圓柱體的基本造型特點,畫面完整; ☆沒有按要求完成作業。活動說明 通過師生評價,引導學生關注畫面中圓面透視的表現,及形體造型、空間關系的塑造,鞏固本課重、難點的落實課時教學設計(簡案)課題 《寫生小瓶罐》 課時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運用觀察、探究俯視角度、視線高低下的圓面透視現象的方法, 歸納出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學會用線條寫生不同視點的圓面物體。 過程與方法:在寫生的過程中,根據瓶罐的不同造型,通過觀察和比較,運 用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從整體到局部進行寫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圓面透視帶來的視覺上的美感,提高觀察與表現能 力,增強對靜物寫生的興趣。教學重點 圓面的透視變化教學難點 橢圓的畫法教學資源 教學準備: 教師:PPT課件、Keyshot 3D建模軟件、鉛畫紙、鉛筆、橡皮、記號筆等 學生:鉛畫紙、鉛筆、橡皮、記號筆、彩色筆等 學習資源:教材、美術專用教室、瓶罐靜物 教學技術:課堂示范、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主要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環節:感受與觀察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一:感受與觀察圓面的透視變化(落實重點的活動)活動目標 通過觀察Keyshot(3D建模軟件)中同一瓶罐、不同視角瓶口和瓶底的形狀,知道不同視點下的圓面透視是不同的。活動任務 1.觀察同一瓶罐從俯視到平視再到仰視瓶口的形狀變化。 2.根據觀察的結果,嘗試歸納完整的圓面透視變化規律。 3.觀察同一瓶罐從俯視到平視再到仰視瓶底的形狀變化。 4.根據觀察的結果,嘗試探究瓶底形狀和圓面之間的關系。關鍵問題 1.瓶罐由上至下地移動,瓶口的形狀發生了什么變化? 2.根據上節課觀察得出的俯視角度下的圓面透視現象,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3.瓶底的形狀和瓶罐上的圓面有什么關系?活動資源 Keyshot 3D建模軟件教學環節:演示與操作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二:學會橢圓的正確畫法活動目標 通過學生嘗試、交流討論,認識橢圓的造型特點,學會規范地畫橢圓。活動任務 1.觀察和分析橢圓的造型特點,嘗試畫一個比較標準的橢圓形。 2.根據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嘗試在兩個橢圓形間添加瓶罐造型的輪廓線,完成一個任意視角的“小瓶罐”的創作。關鍵問題 他們畫的橢圓是否標準?如何改進?活動資源 PPT課件、鉛筆、橡皮、實物投影儀、記號筆教學環節:練習與指導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三:寫生小瓶罐活動目標 通過教師的示范及學生的練習,引導學生表現出符合圓面透視變化規律的瓶罐組合,體現不同視角下的瓶罐造型。活動任務 1.觀察瓶罐靜物組合,找出每個瓶罐瓶口、瓶底的圓面,并根據圓面大小排序。 2.根據圓面透視的變化規律,寫生一組瓶罐靜物。關鍵問題 這些瓶罐的瓶口、瓶底的圓面大小應該怎樣排列?活動資源 PPT課件、實物投影儀、鉛筆、橡皮、記號筆、瓶罐靜物教學環節:展示與評價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四:學生展示作業,小組合作評價活動目標 學生能夠評價畫面中的形體造型和透視呈現。活動任務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根據練習要求,評述自己和同伴的作品關鍵問題 1.你覺得哪張作品的圓面透視變化規律表現得較好? 2.你覺得哪張作品的橢圓畫得比較標準? 3.你覺得哪張作品更具瓶罐的造型美感?活動資源 課堂示范、瓶罐靜物課時教學設計(簡案)課題 《裝飾小瓶罐》 課時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符合圓面透視規律的連續紋樣呈現弧形及近大遠小的現 象,能給小瓶罐添加符合圓面透視規律的弧形連續紋樣。 過程與方法:在嘗試與對比中發現符合圓面透視規律的紋樣呈現弧形,并在欣賞與示范中掌握弧形適合紋樣的繪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符合圓面透視規律的連續紋樣的裝飾美。教學重點 符合圓面透視的紋樣添加教學難點 弧形連續紋樣的繪制教學資源 教學準備: 教師:PPT課件、彩陶文化的視頻、鉛畫紙、鉛筆、橡皮、記號筆等 學生:前一課時的練習、鉛筆、橡皮、記號筆等 學習資源:教材、美術專用教室、課前學習單 教學技術:課堂示范、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主要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環節:嘗試與對比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一:交流連續紋樣的裝飾位置(落實重點的活動)活動目標 通過對比發現瓶罐上符合圓面透視規律的弧形,明確運用瓶罐上的圓面透視規律及表現方法。活動任務 1.嘗試在瓶罐上畫出裝飾位置,形成作業資源。 2.對比分析,發現符合圓面透視規律的裝飾紋樣所呈現的造型。關鍵問題 哪一種瓶罐上的線條更符合圓面透視規律?活動資源 PPT課件、彩陶文化的視頻教學環節:對比與發現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二:觀察發現連續紋樣在弧形上的差異表現(落實難點的活動)活動目標 通過對比與觀察,發現并理解連續紋樣在圓面透視上呈現弧形及近大遠小的現象。活動任務 1.觀察不同在瓶罐上的弧形連續紋樣,分析是否符合圓面透視規律。 2.明確符合圓面透視規律的連續紋樣的繪制方法。關鍵問題 1.這些在瓶罐上的弧形連續紋樣都符合圓面透視規律嗎? 2.這些在圓面透視上的連續紋樣有什么特點?活動資源 PPT課件教學環節:練習與指導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三:裝飾小瓶罐活動目標 通過教師示范和學生欣賞,學會運用“分塊定位”的方法繪制符合圓面透視規律的連續紋樣。活動任務 1.根據課前學習單,選擇適合的連續紋樣裝飾小瓶罐。 2.在瓶罐不同位置上“分塊定位”,繪制符合圓面透視的弧形連續紋樣。關鍵問題 1.你選擇的是什么裝飾紋樣?它們是怎么排列的? 2.如何在瓶罐上排列裝飾紋樣,使其符合圓面透視?活動資源 課前學習單、PPT課件、實物投影儀、鉛筆、橡皮、記號筆教學環節:展示與評價活動序號和活動名稱 活動四:學生展示作業,小組合作評價活動目標 學生能夠評價瓶罐上的連續紋樣是否符合圓面透視規律。活動任務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根據練習要求,評述自己和同伴的作品關鍵問題 1.紋樣是否符合圓面透視規律 2.裝飾是否具有美感?活動資源 PPT課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