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中國畫教學目標1、認識繪畫中形式美感與內容的協調統一,是構成作品藝術美感的兩個重要方面。2、認識中國畫是通過形象、筆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語言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的。3、認識中國畫將繪畫、書法、詩歌、篆刻等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其獨特的形式美感。4、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感悟到中國畫具有的豐富內涵,并內化成熱愛祖國的情懷。學情分析農村學生對中國畫分析、歸納能力較差,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對中國畫的興趣,引導學生用形式美的因素正確進行賞析。重點難點重點分析中國畫的筆墨美感。難點中國畫形式美各因素的價值判斷(對形式美的把握)。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播放課件,引入題畫詩鄭板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引出中國畫家是詩人、書法家、篆刻家、畫家綜合一體的人物。活動2【講授】比較下面兩幅中國畫作品,你認為具有哪些美感播放課件齊白石《蝦》、張大千《潑墨荷花》總結以上兩幅作品,兩位畫家分別用不同的形象、酣暢筆墨、豐富色彩和靈活的章法等手段,表現中國畫所特有的形式美感。1、欣賞以下作品,說一說你對中國畫中形象美的理解播放課件《評劇人物形象》、《麻雀》、、《水鳥》、《太行豐碑》。總結 形象之美寫“形”的目的是為了傳“神”,“神”的基礎是“形”。 無論工筆畫或寫意畫,必須以一定的形象為基礎。中國畫歷來講究“以形寫神”,表現任何形象,形似僅僅是手段, 神似才是目的。古代為人畫像,稱作“傳神”。妙在似與不似之間。2、筆墨是中國畫的基本語言,你是如何理解的播放課件《牡丹》、《五月風荷》、《早春》、《芭蕉》。總結筆墨之美充分運用毛筆的性能、駕馭墨與色在宣紙上的滲化效果,表現不同物體的形狀、質感、量感,塑造出生動完美的藝術形象。中國畫以線造型,墨分五色, 以行筆的快慢、頓挫、提按與墨色的干、濕、濃、淡、枯、焦等,干濕、巧拙、澀暢互相交替使用,虛實相生,描繪天地萬物。3、通過欣賞以下作品,說一說你對中國畫色彩美的感受播放課件《壁畫人物》、《蘭花》、《萬山紅遍》、《山巒》、《露氣》。總結色彩之美中國畫以畫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沒骨、勾勒填彩、潑墨潑彩等,構成了中國畫獨特的民族特色。4、中國畫的形制包括哪些內容嗎說說你對章法美的感受播放課件《中堂》、《條幅》、《橫披》、《手卷》、《斗方》、《冊頁》、《扇面》。總結中國畫的形制有中堂、條幅、橫披、手卷、斗方、冊頁、扇面等。在大小、長短、方圓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象叫做章法。章法之美在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象的物象,加蓋題款和印章,外加考究的裝裱,使形制的結構形式更加完美。活動3【活動】討論總結什么是中國畫的形式美學生分組討論并總結。總結1中國畫的形式美在大小不同的畫幅中,通過構圖將點、線、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現需要有規律的組合起來所呈現多樣統一的美感.總結2形式美因素形象之美、筆墨之美、色彩之美、章法之美。活動4【作業】同學們中國畫有酣暢的筆墨、豐富的內涵、高雅的藝術品位,。請你們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自己對中國畫的感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