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歷社九上2.1.2《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同步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歷社九上2.1.2《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同步試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歷社九上2.1.2《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蘇聯早期的二林刀刃布哈林說:“我們過去認為,我們可以一舉消滅市場關系。而實際情況表明,我們恰恰要通過市場關系走向社會主義。”蘇俄“通過市場關系走向社會主義”的政策指的是(  )
A.開展赫魯曉夫改革 B.實施新經濟政策
C.進行戈爾巴喬夫改革 D.形成斯大林模式
2.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如表反映了1921—1925年蘇俄(聯)糧食產量的變化趨勢。該變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工農蘇維埃政府的成立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
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創建
3.20世紀20年代末,蘇聯進行大規模農業集體化運動的主要原因是(  )
A.農民過于貧困,農業生產力低下
B.農民強烈要求走農業集體化的道路
C.農業不能滿足工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D.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帶來廣闊的國際市場
4.實施新經濟政策沒有改變社會主義性質,這是因為(  )
A.農民歡迎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
B.國家大中小工業都收歸國有
C.一切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工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
D.在流通領域實行自由貿易
5.斯大林執政后在1928年提出:“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們這樣繼續下去,我們將會失敗。”建立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他開始(  )
A.用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 B.在一定限度內恢復資本主義
C.給國營企業一定的自主權 D.采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
6.西方史學家認為:“蘇聯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仿效的社會主義樂園。”下列史實能支撐這一觀點的是(  )
①蘇聯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二位 ②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
③忽視消費品生產 ④長期僵硬地執行計劃指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19九上·三門期末)下表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的是(  )
選項 史實 結論
①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 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② 1921年春蘇維埃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權得到鞏固
③ 1925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④ 1927年蘇聯政府實行農業集體化 農業直接納入國家全面管理之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2019九上·青田月考)1924年列寧逝世后,誰成為蘇聯主要領導人(  )
A.戈爾巴喬夫 B.斯大林 C.普京 D.葉利欽
9.(2019九上·青田月考)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遭受長期戰爭破壞的經濟亟待恢復,1921年春,蘇維埃俄國開始實施了(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計劃經濟
C.新經濟政策 D.市場經濟
10.下列現象發生在1920年蘇俄的是(  )
A.政府禁止買賣糧食
B.外國資本家來國內經營國家無力興辦的企業
C.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D.農民積極參加農業集體化運動
11.丘吉爾曾說過:“斯大林是一個世上無出其右的最大的獨裁者,他接過俄國時,俄國只有木犁,而當他撒手人寰時,俄國已擁有核武器。”蘇聯能取得如丘吉爾所說的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為(  )
A.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實施新經濟政策
C.實行改革開放 D.創建斯大林模式
12.蘇聯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不包括(  )
A.俄羅斯聯邦 B.烏克蘭 C.白俄羅斯 D.亞美尼亞
13.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寫道:“生鐵、煤炭、鋼、石油總是優先于飲食、住房、醫院、學校和服務行業。類似‘這是必要的’說教,實際是謊言。工業化加上類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價是災難性的。人力物力損失極其慘重,對人的漠不關心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反映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理念是(  )
A.重工業的高速增長 B.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
C.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D.注重思想政治說教
14.斯大林認為,長期執行新經濟政策會“扼殺社會主義因素而復活資本主義”。托洛茨基認為:“我們實行新經濟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礎上戰勝它。”加米涅夫認為,新經濟政策是向小資產階級的農民的自發勢力妥協,小資產階級是大資產階級的萌芽。這些觀點(  )
A.淡化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
B.直接推動了斯大林模式的確立
C.與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初衷一致
D.實質是社會主義理論的教條化
15.(2018九上·嘉興期末)1921年3月,俄共(布)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工業領域,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舉辦的企業,在流通領域,恢復商品貿易等。這表時當時俄國(  )
A.實行了“新經濟政策” B.走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C.開始實施”一五”計劃 D.走上了農業集體化道路
16.(2018九上·興海月考)前蘇聯有一個笑話:農夫伊萬在河里捉到一條大魚,高興地回到家里對老婆說:“看,我們有炸魚吃了!”老婆說:“沒有油啊。”伊萬說:“那就煮。”老婆說:“沒鍋。”伊萬說:“那就烤。”老婆說:“沒有柴。”伊萬氣壞了,走到河邊把魚扔了回去。那魚在水里劃了一個半圓,上身出水,舉起右鰭激動地高呼:“斯大林萬歲!”該笑話反映的是(  )
A.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
B.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帶來的弊端
C.新經濟政策恢復自由貿易
D.個人崇拜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
17.“1921年至1922年度蘇聯的糧食采購量是3814.07萬公擔,而1925-1926年度就增加到8913.11萬公擔,即增加133%以上……”這一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國退出一戰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推行
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蘇聯一五計劃的完成
18.(2017九上·嘉興期中)列寧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他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主要有(  )
①允許多種經濟并存 ②優先發展重工業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④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19.“從本國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是對具有蘇俄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益探索”.這是評價蘇俄的(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農業集體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20.某班舉行歷史辯論會,雙方辯手觀點如圖所示,據此判斷該辯論會的主題是(  )
A.新經濟政策的利弊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農奴制改革的利弊
二、材料分析題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收割隊和征糧隊征集的一切糧食,應按下列基礎進行分配:首先自然應分配必需數量的糧食,以滿足當地居民最貧階層對糧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糧食不應移走,而應留在原地。所有其余的糧食應立即無條件地送往糧食征集中心。
——列寧簽署的《關于收割隊和征糧隊的法令》
材料二:納稅后剩余的一切糧食、原料和飼料,農民可以用來改善自己的經濟,也可以用來提高個人的消費,用來交換工業品、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允許在地方經濟流通范圍內實行交換。
——《前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和中央全會決議匯編》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指的是什么經濟政策。并指出該政策出臺的歷史背景。
(3)根據從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變化,說說它可以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提供哪些借鑒。
22.在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中,蘇俄首創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某校九年級(1)班學生要舉辦一次以“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為主題的圖文展,邀請你全程參與此次活動。
【讀圖釋史】
材料一:
【文匯歷史】
材料二:美國作家維爾斯第一次來蘇聯的時候,稱列寧是“克里姆林宮的幻想家”,表示出對社會主義的懷疑。1934年當他第二次來到蘇聯的時候,他對斯大林說:“現在資本主義應該向你們學習,理解社會主義精神。
(1)材料一中圖1反映了俄國歷史上哪一重大歷史事件?該事件距今多少周年?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該事件的歷史意義。
(2)根據圖2,概括1913-1925年糧食產量的變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1921-1925年變化趨勢出現的政策因素。
(3)根據材料二,指出維爾斯對社會主義認識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其認識變化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材料“要通過市場關系走向社會主義”可以看出,蘇俄是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相結合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這是新經濟政策的主要特點,因而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選項C赫魯曉夫改革和選項D戈爾巴喬夫改革都排斥商品貨幣關系,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經濟政策的識記。
2.【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A1917年工農蘇維埃政府成立,故A不符合題意;
B十月革命后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故B不符合題意;
C1921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用固定的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故C符合題意;
D斯大林時期實行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經濟政策的影響,屬于容易題,根據題干中的時間信息和所學內容解答。
3.【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召開,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1928年開始相繼實行了三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農業生產和輕工業生產發展緩慢,難以滿足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因此進行了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故C符合題意,ABD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蘇聯農業集體化建設的相關內容,屬于容易題,需要正確理解蘇聯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之間的關系。
4.【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社會主義性質是公有制經濟,新經濟政策未改變社會主義性質,因為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工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故C符合題意,ABD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經濟政策的相關內容,略有難度,需要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性質。
5.【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和題干信息,1928年開始,蘇聯相繼實行了三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蘇聯斯大林時期的經濟政策,屬于容易題。注意區分列寧時期和斯大林時期不同的經濟政策及原因。
6.【答案】A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領導了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通過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運動,開展五年計劃,迅速使蘇聯一躍成為工業國,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英法,躍居歐洲第一和世界第二位,1936年蘇聯新憲法通過,宣布建成了社會主義國家,標志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這一模式是和蘇聯30年代的經濟文化相適應的,它在一定歷史階段發揮過積極作極作用,但這一模式也具有嚴重的弊端:第一,優先發展重工業;第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產品品種少、質量差。第三,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廣大農屬的利益,農民沒看生產積移性。產量長期停滯不前。第四,經濟發展租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浪費了資源。從長遠著,它嚴重的阻礙了蘇聯的進一 步發展。
A項②③④能支撐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8年--1937年,蘇聯進行了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使得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到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③中結論與史實不相符。
C項①②④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有關內容。注意準確識記蘇聯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影響。
8.【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924年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為蘇聯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在任期間, 領導蘇聯先后成功完成一五計劃和二五計劃,奠定了蘇聯的工業化基礎。
B項斯大林在列寧逝世后成為蘇聯主要領導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斯大林的識記能力。
9.【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俄國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雖然保證了軍事勝利,但挫傷了農民積極性,1921年,列寧領導蘇俄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到1925年底,蘇聯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C項新經濟政策1921年春開始實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經濟政策。重點識記新經濟政策的內容、特點及影響。
10.【答案】A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920年蘇俄正在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余糧收集制,禁止商品貿易。
A項政府禁止買賣糧食發生在1920年的蘇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1.【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閱讀題目所給的材料,通過丘吉爾對斯大林的評價,可以看出斯大林模式所起的作用,據題意要求選出蘇聯取得丘吉爾所說成就的原因的選項。而,實行改革開放。
AB兩項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是列寧,不符合題意;
C項實行改革開放的是鄧小平,不符合題意;
D項創建斯大林模式是蘇聯能取得如丘吉爾所說的這一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關知識。
12.【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所以蘇聯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不包括亞美尼亞。
ABC三項都是蘇聯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不符合題意;
D項亞美尼亞不是蘇聯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蘇聯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
13.【答案】A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A項重工業的高速增長正確,材料“生鐵、煤炭、鋼、石油總是優先于飲食、住房、醫院、學校和服務行業”體現了其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理念,這既是一種優先發展更是一種犧牲其他行業的高速發展,符合題意;
B項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其是一種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材料不涉及管理方式,不符合題意;
C項國民經濟協調發展錯誤,根據材料其國民經濟發展不協調,不符合題意;
D項注重思想政治說教錯誤,材料體現了其注重思想政治說教,但是這并不是本題的重點和主旨所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理念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14.【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A項淡化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錯誤,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觀點都是強化而非淡化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對立,不符合題意;
B項直接推動了斯大林模式的確立錯誤,托洛茨基的觀點與斯大林理論是截然對立的,不符合題意;
C項與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初衷一致錯誤,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觀點都與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而非一致,不符合題意;
D項實質是社會主義理論的教條化正確,材料中的三位蘇共早期領導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對列寧的新經濟政策,這實際都是在將社會主義理論教條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15.【答案】A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由材料“1921年3月,俄共(布)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工業領域,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舉辦的企業,在流通領域,恢復商品貿易等”可知,這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新經濟政策利用商品和貨幣關系來發展生產,使蘇俄的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A項實行了“新經濟政策”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1921年3月,俄共(布)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工業領域,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舉辦的企業,在流通領域,恢復商品貿易等為切入點,考查新經濟政策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及意義。
16.【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前蘇聯”、“沒有油”、“沒鍋”、“沒有柴”、“斯大林萬歲”關鍵詞,聯系所學知識,1936年,蘇聯通過了新憲法,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這一模式使蘇聯農業、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的狀態,產品品種少、質量差。
B項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帶來的弊端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7.【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可知導致1921—1926年蘇聯(蘇俄)糧食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實行了新經濟政策。國內戰爭結束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為了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的經濟,在列寧的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因而1921—1925年蘇聯(蘇俄)糧食產量有了顯著的增長。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經濟政策的識記。
18.【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921年列寧開始以新經濟政策代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①④是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②優先發展重工業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是斯大林模式,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經濟政策的掌握。
19.【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從本國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是對具有蘇俄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益探索”,這是對蘇俄新經濟政策的評價,此前,蘇俄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取消商品貿易,國內戰爭結束后,為恢復經濟,蘇俄于1921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經濟政策的識記。
20.【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使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但是,斯大林模式優先發展重工業使得蘇聯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的狀態。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斯大林模式的識記。
21.【答案】(1)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協約國發動武裝干涉,國內發生叛亂在戰爭的緊要關頭,為了解決饑荒,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根據需要向農民征收余糧。
(2)新經濟政策。背景:蘇俄國內戰爭的結束,亟待恢復經濟。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則。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俄國的余糧征集制。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協約國發動武裝干涉,國內發生叛亂在戰爭的緊要關頭,為了解決饑荒,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根據需要向農民征收余糧。
(2)余糧征集制大大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經濟的發展。蘇俄國內戰爭結束后,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了余糧征集制,這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之一。
(3)從蘇俄的余糧征集制和新經濟政策,是基于當時蘇俄的國情。由此可知,國家政策制定,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
故答案為(1)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協約國發動武裝干涉,國內發生叛亂在戰爭的緊要關頭,為了解決饑荒,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根據需要向農民征收余糧。
(2)新經濟政策。背景:蘇俄國內戰爭的結束,亟待恢復經濟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則。
【點評】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的政策的調整,難度適中,以考查基礎為主。需要理解材料所示信息,理解蘇俄政策變化及其原因。
22.【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的勝利;周年:100;歷史意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鼓舞和支持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2)趨勢: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年上升.政策因素: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3)變化:從懷疑到贊賞;原因: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或計劃經濟手段使經濟建設成就顯著.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圖1“列寧宣布蘇維埃政權成立”可知,這反映的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距今年2017年已有100周年。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鼓舞和支持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2)本題考查的是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觀察圖2可知,1913——1921年糧食產量下降。1921——1925年糧食產量上升,這一時期糧食產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蘇俄實施了新經濟政策,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3)本題考查的是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有關知識。由材料二“美國作家維爾斯第一次來蘇聯的時候,稱列寧是‘克里姆林宮的幻想家’,表示出對社會主義的懷疑。1934年當他第二次來到蘇聯的時候,他對斯大林說:‘現在資本主義應該向你們學習,理解社會主義精神’”可知,維爾斯對社會主義認識從懷疑到贊賞,其原因是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或計劃經濟手段使經濟建設成就顯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十月革命、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歷社九上2.1.2《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蘇聯早期的二林刀刃布哈林說:“我們過去認為,我們可以一舉消滅市場關系。而實際情況表明,我們恰恰要通過市場關系走向社會主義。”蘇俄“通過市場關系走向社會主義”的政策指的是(  )
A.開展赫魯曉夫改革 B.實施新經濟政策
C.進行戈爾巴喬夫改革 D.形成斯大林模式
【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根據材料“要通過市場關系走向社會主義”可以看出,蘇俄是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相結合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這是新經濟政策的主要特點,因而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選項C赫魯曉夫改革和選項D戈爾巴喬夫改革都排斥商品貨幣關系,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經濟政策的識記。
2.運用數據進行分析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如表反映了1921—1925年蘇俄(聯)糧食產量的變化趨勢。該變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工農蘇維埃政府的成立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
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創建
【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A1917年工農蘇維埃政府成立,故A不符合題意;
B十月革命后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故B不符合題意;
C1921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用固定的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故C符合題意;
D斯大林時期實行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經濟政策的影響,屬于容易題,根據題干中的時間信息和所學內容解答。
3.20世紀20年代末,蘇聯進行大規模農業集體化運動的主要原因是(  )
A.農民過于貧困,農業生產力低下
B.農民強烈要求走農業集體化的道路
C.農業不能滿足工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D.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帶來廣闊的國際市場
【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召開,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1928年開始相繼實行了三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農業生產和輕工業生產發展緩慢,難以滿足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因此進行了大規模的農業集體化運動,故C符合題意,ABD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蘇聯農業集體化建設的相關內容,屬于容易題,需要正確理解蘇聯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之間的關系。
4.實施新經濟政策沒有改變社會主義性質,這是因為(  )
A.農民歡迎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
B.國家大中小工業都收歸國有
C.一切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工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
D.在流通領域實行自由貿易
【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社會主義性質是公有制經濟,新經濟政策未改變社會主義性質,因為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工礦企業仍歸國家所有,故C符合題意,ABD排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新經濟政策的相關內容,略有難度,需要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性質。
5.斯大林執政后在1928年提出:“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們這樣繼續下去,我們將會失敗。”建立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他開始(  )
A.用糧食稅取代余糧征集制 B.在一定限度內恢復資本主義
C.給國營企業一定的自主權 D.采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
【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內容和題干信息,1928年開始,蘇聯相繼實行了三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蘇聯斯大林時期的經濟政策,屬于容易題。注意區分列寧時期和斯大林時期不同的經濟政策及原因。
6.西方史學家認為:“蘇聯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仿效的社會主義樂園。”下列史實能支撐這一觀點的是(  )
①蘇聯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二位 ②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
③忽視消費品生產 ④長期僵硬地執行計劃指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領導了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通過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運動,開展五年計劃,迅速使蘇聯一躍成為工業國,1937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英法,躍居歐洲第一和世界第二位,1936年蘇聯新憲法通過,宣布建成了社會主義國家,標志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這一模式是和蘇聯30年代的經濟文化相適應的,它在一定歷史階段發揮過積極作極作用,但這一模式也具有嚴重的弊端:第一,優先發展重工業;第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產品品種少、質量差。第三,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廣大農屬的利益,農民沒看生產積移性。產量長期停滯不前。第四,經濟發展租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浪費了資源。從長遠著,它嚴重的阻礙了蘇聯的進一 步發展。
A項②③④能支撐題干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2019九上·三門期末)下表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的是(  )
選項 史實 結論
①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 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② 1921年春蘇維埃政府實施新經濟政策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權得到鞏固
③ 1925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④ 1927年蘇聯政府實行農業集體化 農業直接納入國家全面管理之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8年--1937年,蘇聯進行了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使得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到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③中結論與史實不相符。
C項①②④中結論與史實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蘇聯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有關內容。注意準確識記蘇聯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影響。
8.(2019九上·青田月考)1924年列寧逝世后,誰成為蘇聯主要領導人(  )
A.戈爾巴喬夫 B.斯大林 C.普京 D.葉利欽
【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924年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為蘇聯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在任期間, 領導蘇聯先后成功完成一五計劃和二五計劃,奠定了蘇聯的工業化基礎。
B項斯大林在列寧逝世后成為蘇聯主要領導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斯大林的識記能力。
9.(2019九上·青田月考)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遭受長期戰爭破壞的經濟亟待恢復,1921年春,蘇維埃俄國開始實施了(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計劃經濟
C.新經濟政策 D.市場經濟
【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俄國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雖然保證了軍事勝利,但挫傷了農民積極性,1921年,列寧領導蘇俄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到1925年底,蘇聯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C項新經濟政策1921年春開始實施,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經濟政策。重點識記新經濟政策的內容、特點及影響。
10.下列現象發生在1920年蘇俄的是(  )
A.政府禁止買賣糧食
B.外國資本家來國內經營國家無力興辦的企業
C.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D.農民積極參加農業集體化運動
【答案】A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1920年蘇俄正在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余糧收集制,禁止商品貿易。
A項政府禁止買賣糧食發生在1920年的蘇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1.丘吉爾曾說過:“斯大林是一個世上無出其右的最大的獨裁者,他接過俄國時,俄國只有木犁,而當他撒手人寰時,俄國已擁有核武器。”蘇聯能取得如丘吉爾所說的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為(  )
A.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實施新經濟政策
C.實行改革開放 D.創建斯大林模式
【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閱讀題目所給的材料,通過丘吉爾對斯大林的評價,可以看出斯大林模式所起的作用,據題意要求選出蘇聯取得丘吉爾所說成就的原因的選項。而,實行改革開放。
AB兩項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是列寧,不符合題意;
C項實行改革開放的是鄧小平,不符合題意;
D項創建斯大林模式是蘇聯能取得如丘吉爾所說的這一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關知識。
12.蘇聯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不包括(  )
A.俄羅斯聯邦 B.烏克蘭 C.白俄羅斯 D.亞美尼亞
【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所以蘇聯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不包括亞美尼亞。
ABC三項都是蘇聯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不符合題意;
D項亞美尼亞不是蘇聯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蘇聯剛成立時的加盟共和國。
13.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寫道:“生鐵、煤炭、鋼、石油總是優先于飲食、住房、醫院、學校和服務行業。類似‘這是必要的’說教,實際是謊言。工業化加上類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價是災難性的。人力物力損失極其慘重,對人的漠不關心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反映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理念是(  )
A.重工業的高速增長 B.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
C.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D.注重思想政治說教
【答案】A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A項重工業的高速增長正確,材料“生鐵、煤炭、鋼、石油總是優先于飲食、住房、醫院、學校和服務行業”體現了其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理念,這既是一種優先發展更是一種犧牲其他行業的高速發展,符合題意;
B項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其是一種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材料不涉及管理方式,不符合題意;
C項國民經濟協調發展錯誤,根據材料其國民經濟發展不協調,不符合題意;
D項注重思想政治說教錯誤,材料體現了其注重思想政治說教,但是這并不是本題的重點和主旨所在,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理念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
14.斯大林認為,長期執行新經濟政策會“扼殺社會主義因素而復活資本主義”。托洛茨基認為:“我們實行新經濟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礎上戰勝它。”加米涅夫認為,新經濟政策是向小資產階級的農民的自發勢力妥協,小資產階級是大資產階級的萌芽。這些觀點(  )
A.淡化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
B.直接推動了斯大林模式的確立
C.與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初衷一致
D.實質是社會主義理論的教條化
【答案】D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A項淡化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錯誤,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觀點都是強化而非淡化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對立,不符合題意;
B項直接推動了斯大林模式的確立錯誤,托洛茨基的觀點與斯大林理論是截然對立的,不符合題意;
C項與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初衷一致錯誤,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的觀點都與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而非一致,不符合題意;
D項實質是社會主義理論的教條化正確,材料中的三位蘇共早期領導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對列寧的新經濟政策,這實際都是在將社會主義理論教條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15.(2018九上·嘉興期末)1921年3月,俄共(布)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工業領域,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舉辦的企業,在流通領域,恢復商品貿易等。這表時當時俄國(  )
A.實行了“新經濟政策” B.走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C.開始實施”一五”計劃 D.走上了農業集體化道路
【答案】A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由材料“1921年3月,俄共(布)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工業領域,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舉辦的企業,在流通領域,恢復商品貿易等”可知,這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新經濟政策利用商品和貨幣關系來發展生產,使蘇俄的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A項實行了“新經濟政策”符合題干材料內容,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1921年3月,俄共(布)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工業領域,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那些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舉辦的企業,在流通領域,恢復商品貿易等為切入點,考查新經濟政策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及意義。
16.(2018九上·興海月考)前蘇聯有一個笑話:農夫伊萬在河里捉到一條大魚,高興地回到家里對老婆說:“看,我們有炸魚吃了!”老婆說:“沒有油啊。”伊萬說:“那就煮。”老婆說:“沒鍋。”伊萬說:“那就烤。”老婆說:“沒有柴。”伊萬氣壞了,走到河邊把魚扔了回去。那魚在水里劃了一個半圓,上身出水,舉起右鰭激動地高呼:“斯大林萬歲!”該笑話反映的是(  )
A.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
B.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帶來的弊端
C.新經濟政策恢復自由貿易
D.個人崇拜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
【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前蘇聯”、“沒有油”、“沒鍋”、“沒有柴”、“斯大林萬歲”關鍵詞,聯系所學知識,1936年,蘇聯通過了新憲法,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這一模式使蘇聯農業、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的狀態,產品品種少、質量差。
B項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帶來的弊端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問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7.“1921年至1922年度蘇聯的糧食采購量是3814.07萬公擔,而1925-1926年度就增加到8913.11萬公擔,即增加133%以上……”這一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國退出一戰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推行
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蘇聯一五計劃的完成
【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可知導致1921—1926年蘇聯(蘇俄)糧食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實行了新經濟政策。國內戰爭結束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為了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的經濟,在列寧的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因而1921—1925年蘇聯(蘇俄)糧食產量有了顯著的增長。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經濟政策的識記。
18.(2017九上·嘉興期中)列寧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他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主要有(  )
①允許多種經濟并存 ②優先發展重工業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④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921年列寧開始以新經濟政策代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①④是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②優先發展重工業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是斯大林模式,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經濟政策的掌握。
19.“從本國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是對具有蘇俄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益探索”.這是評價蘇俄的(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農業集體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B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從本國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是對具有蘇俄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有益探索”,這是對蘇俄新經濟政策的評價,此前,蘇俄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取消商品貿易,國內戰爭結束后,為恢復經濟,蘇俄于1921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經濟政策的識記。
20.某班舉行歷史辯論會,雙方辯手觀點如圖所示,據此判斷該辯論會的主題是(  )
A.新經濟政策的利弊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農奴制改革的利弊
【答案】C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使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但是,斯大林模式優先發展重工業使得蘇聯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的狀態。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斯大林模式的識記。
二、材料分析題
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收割隊和征糧隊征集的一切糧食,應按下列基礎進行分配:首先自然應分配必需數量的糧食,以滿足當地居民最貧階層對糧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糧食不應移走,而應留在原地。所有其余的糧食應立即無條件地送往糧食征集中心。
——列寧簽署的《關于收割隊和征糧隊的法令》
材料二:納稅后剩余的一切糧食、原料和飼料,農民可以用來改善自己的經濟,也可以用來提高個人的消費,用來交換工業品、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允許在地方經濟流通范圍內實行交換。
——《前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和中央全會決議匯編》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指的是什么經濟政策。并指出該政策出臺的歷史背景。
(3)根據從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變化,說說它可以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提供哪些借鑒。
【答案】(1)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協約國發動武裝干涉,國內發生叛亂在戰爭的緊要關頭,為了解決饑荒,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根據需要向農民征收余糧。
(2)新經濟政策。背景:蘇俄國內戰爭的結束,亟待恢復經濟。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則。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俄國的余糧征集制。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協約國發動武裝干涉,國內發生叛亂在戰爭的緊要關頭,為了解決饑荒,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根據需要向農民征收余糧。
(2)余糧征集制大大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經濟的發展。蘇俄國內戰爭結束后,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了余糧征集制,這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之一。
(3)從蘇俄的余糧征集制和新經濟政策,是基于當時蘇俄的國情。由此可知,國家政策制定,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
故答案為(1)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協約國發動武裝干涉,國內發生叛亂在戰爭的緊要關頭,為了解決饑荒,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根據需要向農民征收余糧。
(2)新經濟政策。背景:蘇俄國內戰爭的結束,亟待恢復經濟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則。
【點評】本題考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的政策的調整,難度適中,以考查基礎為主。需要理解材料所示信息,理解蘇俄政策變化及其原因。
22.在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中,蘇俄首創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某校九年級(1)班學生要舉辦一次以“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為主題的圖文展,邀請你全程參與此次活動。
【讀圖釋史】
材料一:
【文匯歷史】
材料二:美國作家維爾斯第一次來蘇聯的時候,稱列寧是“克里姆林宮的幻想家”,表示出對社會主義的懷疑。1934年當他第二次來到蘇聯的時候,他對斯大林說:“現在資本主義應該向你們學習,理解社會主義精神。
(1)材料一中圖1反映了俄國歷史上哪一重大歷史事件?該事件距今多少周年?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該事件的歷史意義。
(2)根據圖2,概括1913-1925年糧食產量的變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1921-1925年變化趨勢出現的政策因素。
(3)根據材料二,指出維爾斯對社會主義認識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其認識變化的原因。
【答案】(1)事件:十月革命的勝利;周年:100;歷史意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鼓舞和支持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2)趨勢:1913-1921年下降;1921-1925年上升.政策因素: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3)變化:從懷疑到贊賞;原因: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或計劃經濟手段使經濟建設成就顯著.
【知識點】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俄國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圖1“列寧宣布蘇維埃政權成立”可知,這反映的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距今年2017年已有100周年。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世界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鼓舞和支持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2)本題考查的是新經濟政策的有關知識。觀察圖2可知,1913——1921年糧食產量下降。1921——1925年糧食產量上升,這一時期糧食產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蘇俄實施了新經濟政策,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3)本題考查的是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有關知識。由材料二“美國作家維爾斯第一次來蘇聯的時候,稱列寧是‘克里姆林宮的幻想家’,表示出對社會主義的懷疑。1934年當他第二次來到蘇聯的時候,他對斯大林說:‘現在資本主義應該向你們學習,理解社會主義精神’”可知,維爾斯對社會主義認識從懷疑到贊賞,其原因是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或計劃經濟手段使經濟建設成就顯著。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十月革命、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的識記,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陵川县| 邯郸市| 吴江市| 拜泉县| 南江县| 彭泽县| 巢湖市| 永春县| 建平县| 柘荣县| 泾源县| 金昌市| 天全县| 张北县| 青铜峡市| 旺苍县| 华安县| 田林县| 永和县| 政和县| 隆回县| 西畴县| 科技| 大城县| 鹤峰县| 北海市| 汕尾市| 桃源县| 百色市| 海阳市| 本溪市| 乃东县| 桂平市| 江源县| 鹤庆县| 中超| 卓资县| 土默特右旗| 上杭县|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