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歷社九上第三單元《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單元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歷社九上第三單元《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單元測試卷

資源簡介

歷社九上第三單元《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單元測試卷
一、單選題
1.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的勞動營和滅絕營之一,有“死亡工廠”之稱。估計約有110萬人(90%為猶太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殺。二戰后,被改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國家博物館,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遺址在(  )
A.德國 B.波蘭 C.捷克 D.奧地利
【答案】B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波蘭建立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共有110萬人在這里被殺害。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該集中營。1996年,德國也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納粹受害者紀念日”,告誡人們要永遠記住這段慘痛的歷史。
B項波蘭是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所在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波蘭建立了奧斯維辛集中營。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該集中營。
2.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成為德意志共和國的總理。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標志著(  )
A. 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B.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專政國家建立
C.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D.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
【答案】A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為德意志共和國的總理。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這標志著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A項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標志是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準確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
3.結盟是戰爭的序幕,戰爭是政治的繼續。五大國英、法、德、俄、日中,既是一戰前三國同盟成員,又是二戰前軸心國集團成員的兩個國家是(  )
A.英、法 B.英、俄 C.德、意 D.俄、法
【答案】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尖銳,分別形成了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和由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加劇世界局勢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20世紀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互相勾結起來,結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它的形成是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五大國英、法、德、俄、日中,既是一戰前三國同盟成員,又是二戰前軸心國集團成員的兩個國家是德、意。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德、意既是一戰前三國同盟成員,又是二戰前軸心國集團成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軸心國集團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相關史實。
4.1929—1933年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治危機,因此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是(  )
A. 德國和日本 B.英國和美國
C.德國和美國 D.意大利和日本
【答案】A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德國,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奪取政權,建立法西斯獨裁恐怖統治;世界經濟危機打擊下的日本,也面臨著嚴重的社會經濟危機,以軍部為主力的法西斯專政建立起來。而英國和美國則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危機,并未走上法西斯道路。
A項德國和日本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打擊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除德國和日本外,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還有意大利,但意大利不是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打擊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意大利早在1922年就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5.“我們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為了利益,英、法兩國對德國的態度,從巴黎和會到慕尼黑會議發生的明顯變化是(  )
A.從宰割到縱容 B.從結盟到扶植
C.從爭霸到結盟 D.從對抗到聯合
【答案】A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據“我們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可知,為了利益,英、法兩國對德國的態度,從巴黎和會到慕尼黑會議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宰割到縱容。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會議由英、法美三國控制。戰勝國懷著分贓和稱霸的企圖參加會議。1919年6月,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巴黎和會通過的一系列條約,宰割了德國等戰敗國,損害了弱小國家的利益。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并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將的蘇臺德區等地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
A項從宰割到縱容是從巴黎和會到慕尼黑會議發生的明顯變化,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慕尼黑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巴黎和會、慕尼黑會議的相關史實。
6.德國人侵占波蘭后,許多人提出疑問:“他們(指英國、法國)扔出了兩個‘小孩’(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一個‘小孩’(指波蘭)給‘狼群’以求躲避災難的政策還能有收益嗎?”對材料中“躲避災難的政策”評論正確的是(  )
A.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B.加速了法西斯國家進攻蘇聯的步伐
C.徹底滿足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
D.促使英法與法西斯國家利益趨于一致
【答案】A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材料中“躲避災難的政策”指的是綏靖政策,英法兩國為了求得自身安全和“禍水東引”,以犧牲小國的利益來滿足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欲望,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不但沒有讓自己躲避災難,反而助長了法西斯的囂張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A項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評論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評論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綏靖政策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準確識記英法實行的綏靖政策產生的影響。
7.關于九一八事變與盧溝橋事變相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發生后中國政府都進行了積極的反抗
B.日本進行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
C.都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D.都是日本蓄謀已久的
【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四個月內,東北三省全部淪亡。1937年7月7日,日軍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軍隊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因此A項不正確。
A項發生后中國政府都進行了積極的反抗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記憶并且區分這兩個事件的史實。
8.建筑是濃縮的歷史。下列建筑中見證了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的是(  )
A.圖1 B.圖2 C.圖3 D.圖4
【答案】D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軍隊的拒絕后,向盧溝橋發起進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A項一大的召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不符合題意;
B項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不符合題意;
C項遵義會議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不符合題意;
D項盧溝橋見證了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七七事變的影響。準確識記七七事變標志著全國性抗日戰爭的爆發。
9.面對日寇侵略,無數中華兒女前仆后繼,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變后為抵抗日軍向北平、天津大規模進攻而捐軀的是(  )
①鄧世昌 ②佟麟閣 ③趙登禹 ④楊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國民黨愛國將領佟麟閣和趙登禹犧牲,②③符合題意。①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④楊靖宇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
B項②③在七七事變后為抵抗日軍向北平、天津大規模進攻而捐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佟麟閣和趙登禹的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盧溝橋事變后,為國捐軀的抗日將領”。
10.“沒有一個國家在戰爭中沒有任何殺害和虐待非武裝人員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歷史教科書妄圖用上述內容否認或掩蓋的罪行是(  )
①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 ②潘家峪慘案
③南京大屠殺 ④七三一部隊用中國人進行細菌式武器試驗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識點】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反映出日本企圖篡改歷史,企圖否認、淡化自己在戰爭中犯下的罪行,如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常規戰爭罪: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后對南京居民進行大屠殺;反人道罪:細菌戰、毒氣戰。1941年1月25日,滅絕人性的侵華日軍包圍了潘家峪,對手無寸鐵的村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②③④均屬于日本侵華的罪行;①“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是德國法西斯的罪行,與題意不符。
D項②③④是日本歷史教科書妄圖用上述內容否認或掩蓋的罪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法西斯的罪行。識記日本歷史教科書妄圖否認或掩蓋南京大屠殺的罪行等史實。
11.與如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武漢會戰 B.南京大屠殺 C.長沙會戰 D.旅順大屠殺
【答案】B
【知識點】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2月13,國家公祭日”,結合所學知識,日本占領南京后,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三十萬以上。2014年2月,全國人大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A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南京大屠殺與題干圖片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學生解讀圖片信息能力。
12.1937年11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發表宣言:“淞滬一隅,抗戰亙于三月,各地將士,聞義赴難……”這反映淞滬會戰的積極作用是(  )
A. 打破了日本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迷夢
B.出現空前團結的抗日局面
C.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D.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答案】A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淞滬會戰開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后,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于長期作戰,而在上海采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余人,宣布死傷4萬余人。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于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后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并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A項打破了日本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迷夢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淞滬會戰的積極作用,符合題意;
B項出現空前團結的抗日局面的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不符合題意;
C項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的是七七事變,不符合題意;
D項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是廣州、武漢的失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淞滬會戰的積極作用,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抬頭,他們歪曲南京大屠殺,抹殺侵略史實,篡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對這些行徑,我們中學生的態度是(  )
①用歷史事實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 ②將日本人民同日本右翼分子區別開來
③憎惡、痛恨侵略戰爭,熱愛、維護世界和平 ④反感、厭惡日本人,抵制、損毀日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我們中學生要利用掌握的歷史知識,用歷史事實揭露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滔天罪行,牢記戰爭帶給我們的傷害,熱愛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日本雖然是戰爭的發起者,但是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在戰爭中受到很大傷害,現在日本國內大部分人仍然是反對戰爭的,我們要將日本人民與右翼勢力區分開,不能敵視所有日本人,要理性愛國,發展中日友好關系。
A項①②③是我們中學生對待日本題干行徑的態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現在我們對待日本的態度。注意正確對待中日關系。
14.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到最大規模、成為一場真正的世界大戰的事件……(  )
A.德國突襲波蘭 B.蘇德斯大林格勒戰役
C.日本偷襲珍珠港 D.日本發動“七七事變”
【答案】C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到最大規模C符合題意。
德國突襲波蘭是二戰開始的標志,A不符合題意。
蘇德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B不符合題意。
日本發動"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二戰中的重大事件。
15.下列與二戰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
①莫斯科保衛戰
②慕尼黑會議
③諾曼底登陸
④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1942年莫斯科保衛戰,1938年慕尼黑會議,1944年諾曼底登陸,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二戰時期重要事件的時間,屬于容易題。
16.二戰爆發后,美國修改中立法,規定可以出售軍火,但要用現金購買,而且要自己運輸.這一規定最有利于(  )
A.中國 B.德國 C.英國 D.意大利
【答案】C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二戰爆發后,美國面對法西斯國家的緊逼,放棄了中立政策,以雄厚的經濟實力援助反法西斯國家。需要充足的現金且有能自己運輸,這是美國為英國開辟的特殊通行證。B和D是法西斯國家,A國內經濟弱,故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政策的轉變,屬于理解類型,難度適中,需要采用排除法解答。
17.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記載:“12月7日,星期日,在首相別墅,我的美國客人──無線電收音機中──九點鐘的消息:日本進攻美國。”這段回憶記錄的歷史事件是(  )
A.阿拉曼戰役 B.不列顛之戰 C.中途島戰役 D.偷襲珍珠港
【答案】D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根據時間信息“12月7日”,“日本進攻美國”可知,該回憶描述的是日本偷襲珍珠港。
A阿拉曼戰役是德意聯軍與英國之間的戰役,故排除;
B不列顛之戰是德國對英國的空襲,故排除;
C中途島海戰是發生在6月4日,故排除
D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屬于容易題。正確識記二戰中的重要戰役相關信息即可。
18.假如你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  )
A.英國的倫敦 B.蘇聯的莫斯科
C.美國的華盛頓 D.中國的南京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英國的倫敦、蘇聯的莫斯科、中國的南京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法西斯的侵略,英國的倫敦遭受德軍空襲,蘇聯的莫斯科遭到德軍的進攻,而中國的南京當時遭到日軍的侵略。只有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處于中立狀態,珍珠港事件后參加對日作戰,但其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遭到攻擊。
ABD三項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題意;
C項美國的華盛頓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的戰爭的所在地的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二戰的史實。
19.歷史漫畫是一種特殊史料,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觀喜惡。觀察下圖漫畫《睜開眼睛》,迫使其“睜開眼睛”的歷史事件是(  )
A.德國突襲波蘭 B.德國突襲蘇聯
C.珍珠港事件 D.雅爾塔會議
【答案】C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歷史漫畫是一種特殊史料,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觀喜惡。漫畫《睜開眼睛》,迫使 America“睜開眼睛”的是日軍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ABD三項和題干漫畫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珍珠港事件迫使其“睜開眼睛”,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歷史漫畫是一種特殊史料,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觀喜惡為依托,考查日軍偷襲珍珠港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20.(扭轉時局的聯合)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雖然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并不一致,但為了共同目標,它們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聯合”的共同目標是(  )
A.摧毀法西斯 B.規劃戰后格局
C.建立聯合國 D.結束美蘇冷戰
【答案】A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成立的標志,其共同的目的是摧毀法西斯,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相關內容,屬于容易題,正確識記和理解其影響即可。
21.學習歷史需要有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
A.《三國同盟條約》簽署 B.日本偷襲珍珠港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開羅會議
【答案】C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它的成立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對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日本偷襲珍珠港,雅爾塔會議召。
A項《三國同盟條約》簽訂于1940年,不符合題意;
B項日本偷襲珍珠港在1941年,不符合題意;
C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在1942年1月1日,符合題意;
D項開羅會議是1943年召開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時間和歷史意義。
22.如圖資料取自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從中可以證明釣魚島就是中國的領土,從而批駁了日本政府覬覦釣魚島的野心。這份國際性文件是(  )
A.《開羅宣言》 B.《聯合國家宣言》
C.《慕尼黑協定》 D.《凡爾賽條約》
【答案】A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據“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從中可以證明釣魚島就是中國的領土,從而批駁了日本政府覬覦釣魚島的野心”和圖片信息可知這份國際性文件是《開羅宣言》。1943年12月《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開羅宣言》維護了我國的領土主權。
A項《開羅宣言》是題干描述的國際性文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為依托,考查學生對《開羅宣言》的識記能力。識記《開羅宣言》的內容是解題的關鍵。
23.“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①不列顛之戰是德國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閃電戰的破產
②諾曼底登陸戰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③雅爾塔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會議,它規劃了戰后世界和平
④蘇德戰場中莫斯科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C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莫斯科保衛戰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宣告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①表述錯誤;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④表述錯誤。
C項②③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24.某歷史興趣小組制作了有關“二戰”的系列知識卡,下列卡片內容正確的是(  )
A.“二戰”爆發的標志:日本偷襲珍珠港
B.“二戰”結束的標志: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
C.“二戰”轉折性戰役:莫斯科保衛戰
D.開辟歐洲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
【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諾曼底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其余說法錯誤,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二戰爆發的標志性事件:1939.9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1941.12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事件,二戰擴大到最大規模。轉折的標志性事件:1942--1943斯大林戰役標志蘇德戰場轉折,也標志二戰轉折;1942中途島海戰標志太平洋戰場轉折;1942阿拉曼戰役標志北非戰場轉折。勝利的標志性事件:1943.9意大利投降標志北非戰場勝利,軸心國瓦解;1945.5.8德國投降標志歐洲戰場勝利;1945.9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亞太戰場勝利,也標志二戰完全勝利。
25.(2019九上·吳興期中)學習歷史需要正確地區分史實與觀點,下列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
①臺兒莊戰役殲滅日本軍隊一萬多人 ②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
③諾曼底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④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知識點】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觀點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①②屬于史實,而③④則很顯然帶有作者的感彩,屬于觀點。
D項③④屬于“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觀點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史實和觀點的相關史實。
二、材料分析題
26.政治演說常常是正義與邪惡交錯,真理與謊言相融,成為演講者鼓動、渲染和輔佐政治的手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德國完全愿意放棄一切進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裝的國家也銷毀他們的進攻性武器的話,……德國也完全愿意解散它的全部軍隊,銷毀它現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鄰國也這樣做的話……德國愿意同意任何莊嚴的不侵犯條約,因為它并不想進攻別國,而只想謀求安全和和平。
——希特勒1933年5月17日在德國國會的演說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戰爭。
材料三:若問我們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陸上、海上、空中作戰。盡我們的全力,盡上帝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去作戰,對人類黑暗、可悲的罪惡史上空前兇殘的暴政作戰。若問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那就是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奪取勝利——不懼一切恐怖,去奪取勝利——不論前路如何漫長、如何艱苦,去奪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爾1940年5月13日在英國下院的演說
(1)材料一中希特勒此番演說的目的是否“只想謀求安全和和平”?結合史實加以說明。
(2)結合所學,用史實說明法西斯的“邪惡”表現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丘吉爾此次演說的背景,并列舉史實說明英國“在陸上、海上、空中作戰”的表現(各舉一例)。
【答案】(1)否。1935年 ,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 宣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 1936年,德軍占領萊茵菲軍事區; 1938年吞并奧地利; 1939年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2)德國法西斯反猶、排猶政策(或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殺(或對中國人民實行血腥屠殺)。
(3)背景:二戰全面爆發,德軍在西線進攻北歐和西歐諸國,英國放棄綏靖政策。舉例:在陸上,阿拉曼戰役,扭轉北非戰場形勢;在海上,敦刻爾克撤退,為盟軍反攻保存了力量,三大登陸戰(北非登陸、西西里島登陸、諾曼底登陸) ,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在空中,不列顛之戰,迫使德國無限期擱置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后,并未“只想謀求安全和和平”。1935年 ,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 宣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 1936年,德軍占領萊茵菲軍事區; 1938年吞并奧地利; 1939年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德、意、日組成了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實施了慘絕人寰的“暴行”。如德國法西斯反猶、排猶政策(或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殺(或對中國人民實行血腥屠殺)。
(3)根據材料可知,丘吉爾的演說發表于1940年。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德軍在西線進攻北歐和西歐諸國,英國放棄綏靖政策。舉例:在陸上,阿拉曼戰役,扭轉北非戰場形勢;在海上,敦刻爾克撤退,為盟軍反攻保存了力量,三大登陸戰(北非登陸、西西里島登陸、諾曼底登陸) ,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在空中,不列顛之戰,迫使德國無限期擱置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故答案為:(1)否。1935年 ,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 宣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 1936年,德軍占領萊茵菲軍事區; 1938年吞并奧地利; 1939年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2)德國法西斯反猶、排猶政策(或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殺(或對中國人民實行血腥屠殺)。
(3)背景:二戰全面爆發,德軍在西線進攻北歐和西歐諸國,英國放棄綏靖政策。舉例:在陸上,阿拉曼戰役,扭轉北非戰場形勢;在海上,敦刻爾克撤退,為盟軍反攻保存了力量,三大登陸戰(北非登陸、西西里島登陸、諾曼底登陸) ,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在空中,不列顛之戰,迫使德國無限期擱置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點評】本題考查二戰的相關內容,稍有難度。需要正確理解把握二戰時期各事件之間的聯系,理解前因后果。
27.【抗爭篇:識人類良知】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揭穿謊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勢力宣稱:“在支那事變(指1937—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發展的過程中,日軍……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性質。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意圖。”
材料二:日本右翼勢力胡說:“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
【誓死抗戰】
材料三: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抗日戰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1936年8月犧牲前留下的家書
材料四:1940年5月,張自忠在宜城壯烈犧牲。張自忠犧牲前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守住良知】
材料五:外交部部長王毅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責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復曾經受到的傷害。……70多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多年后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
(1)結合有關史實,批駁材料一、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謊言。
(2)七七事變爆發前,中國民眾是怎樣抵抗日本侵略的?
(3)張自忠的抗戰家書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
(4)你認為日本怎樣做才不輸掉良知?
【答案】(1)材料一觀點批駁: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已經侵占中國東北;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又占領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材料二觀點批駁: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2)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等等。
(4)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信守和平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真誠向受害國道歉,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等等。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1)結合日本侵華的表現進行辨析即可,如侵占中國的東北、華北、華中及華南等地,制造南京大屠殺等慘案。
(2)結合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表現進行分析即可,如一二九運動、抗聯、西安事變等。
(3)材料“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體現的是精神是愛國精神、視死如歸的精神等。
(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對于侵華戰爭應該以史為鑒,進行反思、承擔國際責任及反省戰爭罪行等。
故答案為:(1)材料一觀點批駁: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已經侵占中國東北;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又占領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材料二觀點批駁: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2)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材料四 1940年5月,張自忠在宜城壯烈犧牲。張自忠犧牲前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3)示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等等。
(4)示例: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信守和平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真誠向受害國道歉,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28.2017年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通電:“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蔣介石也看到:“今日的北平,若可變成沈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變成北平。”他在7月17日廬山談話上說了一句名言:“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材料二:以下是某同學自學時所作的讀書筆記節選。
時間:1931-1945年,是蘇聯、美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三倍半。
結果:中日戰場斃傷和俘獲日軍155萬余人,占日軍在“二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中國軍民傷亡3587.9萬余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評價:正義必勝,人民必勝。
(1)說說上述國共雙方抗日主張提出的背景,以及對此后抗日形勢產生的影響。
(2)結合材料二中的信息,簡述中國抗日戰爭的世界意義。
(3)從國家民族利益的角度分析,中國全民族的抗戰史給我們怎樣的歷史啟示?
【答案】(1)“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性的抗日戰爭開始。標志: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和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3)中國堅持全民族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要加強團結,堅持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中國人民的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此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2)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和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3)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堅持全民族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要加強團結,堅持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七七事變的識記,對抗日戰爭歷史地位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海軍空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毋庸諱言,我國人民、我國領土和我國利益都處于嚴重危險之中……信賴我們的武裝部隊,依靠我國人民的堅定決心,我們將取得必然的勝利……我要求囯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進行無緣無故和卑鄙怯懦的進攻時起,合眾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于戰爭狀態。
——1941年12月8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發表的美國對日宣戰演說
材料二:1940年8月,德軍參謀部根據希特勒的指示,開始制訂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過了一個半小時才向蘇聯宣戰。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也相繼參加了侵蘇戰爭。進攻的兵力共190個師(其中德軍153個師)550萬人,坦克4300輛、飛機近5000架。戰爭一開始,德軍首先對蘇聯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樞紐、軍事據點以及正在調動中的蘇軍進行猛烈轟炸和炮擊,隨后以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為先導,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約1500公里的戰線上全面突進。一天內,蘇聯就損失了約1200架飛機,其中有800多架還來不及起飛就在地面上被擊毀。蘇軍損失慘重,邊戰邊退。9月間,北路德軍包圍了列寧格勒,中路推進到離莫斯科約400公里處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領了基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羅斯福總統為什么把1941年12月7日稱作是“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材料表達了羅斯福總統的什么意愿?他的這一演說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2)根據材料二,概括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的原因。
(3)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戰爭有何共同特點?
【答案】(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意愿:向日本宣戰,帶領美國人民堅決打敗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國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陣營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2)特點: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原因: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
(3)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軍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以極小的代價重創美國軍艦,使其喪失戰斗力達半年之久。因而羅斯福總統把1941年12月7日稱作是“—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珍珠港事件后,美國等20多個國家宣布對日宣戰,二戰達到最大規模。羅斯福發表演說,宣布對日作戰,大大增強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戰的勝利。
(2)依據材料二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過了一個半小時才向蘇聯宣戰。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也相繼參加了侵蘇戰爭.......”分析概括可知,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的特點有: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而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的原因是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
(3)依據所學可知,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和材料二反映的戰爭的共同特點是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
故答案為:(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意愿:向日本宣戰,帶領美國人民堅決打敗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國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陣營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2)特點: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原因: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
(3)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實。
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6國政府)深信完全戰勝它們的敵國對于保衛生命、自由、獨立和宗教自由并對于保全其本國和其他各國的人權和正義非常重要,同時它們現在正對力圖征服世界的野蠻和殘暴的力量從事共同的斗爭,茲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證對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證與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合作,并不與敵人締結單獨停戰協定和和約。
材料二:我們將永遠不會將勝利分為自己的勝利和別人的勝利,我們將永遠記住盟友——美國、英國、法國和其他反希特勒聯盟的國家,德國和意大利的反法西斯者的援助。
——普京紅場閱兵講話
(1)材料一出自哪一文件?這一文件的簽訂有何意義?
(2)材料一中“本宣言簽字國政府”為打敗法西斯侵略,在政治上、軍事上進行了哪些合作?請各舉一例。
(3)材料二中普京認為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4)為了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發生,你認為國與國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答案】(1)《聯合國家宣言》。意義: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
(2)政治: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軍事:中、美、英三國緬甸作戰;英、美盟軍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等。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4)和平相處,以和平方式解決各國之間的爭端。(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成立的準確認識。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此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進程。
(2)本題考查二戰中反法西斯國家政治上、軍事上合作的史實。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極大鼓舞了各國人民的斗爭,大大增強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雅爾塔會議的召開,加速了二戰的結束。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底登陸,向德軍發動猛烈進攻,開辟了歐洲蘇德戰場外的第二戰場,使德國法西斯陷于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局面,加速法西斯德國的戰敗。
(3)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二中的“我們將永遠不會將勝利分為自己的勝利和別人的勝利,我們將永遠記住盟友——美國、英國、法國和其他反希特勒聯盟的國家,德國和意大利的反法西斯者的援助。”可以著出普京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是反法西斯國家兵同努萬的結果。
(4)本題考查學生對國與國之間應該如何相處的認識。戰爭是災難,我們應該遠離戰爭。為了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發生;國與國之間應該和平相處,爭取以和平方式解決各國之間的爭端,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還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
故答案為:(1)《聯合國家宣言》。意義: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
(2)政治: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軍事:中、美、英三國緬甸作戰;英、美盟軍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等。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4)和平相處,以和平方式解決各國之間的爭端。(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歷社九上第三單元《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單元測試卷
一、單選題
1.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的勞動營和滅絕營之一,有“死亡工廠”之稱。估計約有110萬人(90%為猶太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殺。二戰后,被改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國家博物館,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遺址在(  )
A.德國 B.波蘭 C.捷克 D.奧地利
2.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成為德意志共和國的總理。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標志著(  )
A. 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B.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專政國家建立
C.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D.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
3.結盟是戰爭的序幕,戰爭是政治的繼續。五大國英、法、德、俄、日中,既是一戰前三國同盟成員,又是二戰前軸心國集團成員的兩個國家是(  )
A.英、法 B.英、俄 C.德、意 D.俄、法
4.1929—1933年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治危機,因此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是(  )
A. 德國和日本 B.英國和美國
C.德國和美國 D.意大利和日本
5.“我們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為了利益,英、法兩國對德國的態度,從巴黎和會到慕尼黑會議發生的明顯變化是(  )
A.從宰割到縱容 B.從結盟到扶植
C.從爭霸到結盟 D.從對抗到聯合
6.德國人侵占波蘭后,許多人提出疑問:“他們(指英國、法國)扔出了兩個‘小孩’(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一個‘小孩’(指波蘭)給‘狼群’以求躲避災難的政策還能有收益嗎?”對材料中“躲避災難的政策”評論正確的是(  )
A.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
B.加速了法西斯國家進攻蘇聯的步伐
C.徹底滿足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
D.促使英法與法西斯國家利益趨于一致
7.關于九一八事變與盧溝橋事變相同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發生后中國政府都進行了積極的反抗
B.日本進行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
C.都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D.都是日本蓄謀已久的
8.建筑是濃縮的歷史。下列建筑中見證了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的是(  )
A.圖1 B.圖2 C.圖3 D.圖4
9.面對日寇侵略,無數中華兒女前仆后繼,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變后為抵抗日軍向北平、天津大規模進攻而捐軀的是(  )
①鄧世昌 ②佟麟閣 ③趙登禹 ④楊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沒有一個國家在戰爭中沒有任何殺害和虐待非武裝人員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歷史教科書妄圖用上述內容否認或掩蓋的罪行是(  )
①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 ②潘家峪慘案
③南京大屠殺 ④七三一部隊用中國人進行細菌式武器試驗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與如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武漢會戰 B.南京大屠殺 C.長沙會戰 D.旅順大屠殺
12.1937年11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發表宣言:“淞滬一隅,抗戰亙于三月,各地將士,聞義赴難……”這反映淞滬會戰的積極作用是(  )
A. 打破了日本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迷夢
B.出現空前團結的抗日局面
C.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D.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13.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抬頭,他們歪曲南京大屠殺,抹殺侵略史實,篡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對這些行徑,我們中學生的態度是(  )
①用歷史事實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 ②將日本人民同日本右翼分子區別開來
③憎惡、痛恨侵略戰爭,熱愛、維護世界和平 ④反感、厭惡日本人,抵制、損毀日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到最大規模、成為一場真正的世界大戰的事件……(  )
A.德國突襲波蘭 B.蘇德斯大林格勒戰役
C.日本偷襲珍珠港 D.日本發動“七七事變”
15.下列與二戰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
①莫斯科保衛戰
②慕尼黑會議
③諾曼底登陸
④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二戰爆發后,美國修改中立法,規定可以出售軍火,但要用現金購買,而且要自己運輸.這一規定最有利于(  )
A.中國 B.德國 C.英國 D.意大利
17.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記載:“12月7日,星期日,在首相別墅,我的美國客人──無線電收音機中──九點鐘的消息:日本進攻美國。”這段回憶記錄的歷史事件是(  )
A.阿拉曼戰役 B.不列顛之戰 C.中途島戰役 D.偷襲珍珠港
18.假如你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  )
A.英國的倫敦 B.蘇聯的莫斯科
C.美國的華盛頓 D.中國的南京
19.歷史漫畫是一種特殊史料,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觀喜惡。觀察下圖漫畫《睜開眼睛》,迫使其“睜開眼睛”的歷史事件是(  )
A.德國突襲波蘭 B.德國突襲蘇聯
C.珍珠港事件 D.雅爾塔會議
20.(扭轉時局的聯合)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雖然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并不一致,但為了共同目標,它們互相配合支援。此次“聯合”的共同目標是(  )
A.摧毀法西斯 B.規劃戰后格局
C.建立聯合國 D.結束美蘇冷戰
21.學習歷史需要有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
A.《三國同盟條約》簽署 B.日本偷襲珍珠港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開羅會議
22.如圖資料取自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從中可以證明釣魚島就是中國的領土,從而批駁了日本政府覬覦釣魚島的野心。這份國際性文件是(  )
A.《開羅宣言》 B.《聯合國家宣言》
C.《慕尼黑協定》 D.《凡爾賽條約》
23.“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①不列顛之戰是德國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閃電戰的破產
②諾曼底登陸戰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③雅爾塔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會議,它規劃了戰后世界和平
④蘇德戰場中莫斯科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4.某歷史興趣小組制作了有關“二戰”的系列知識卡,下列卡片內容正確的是(  )
A.“二戰”爆發的標志:日本偷襲珍珠港
B.“二戰”結束的標志: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
C.“二戰”轉折性戰役:莫斯科保衛戰
D.開辟歐洲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
25.(2019九上·吳興期中)學習歷史需要正確地區分史實與觀點,下列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
①臺兒莊戰役殲滅日本軍隊一萬多人 ②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
③諾曼底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④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題
26.政治演說常常是正義與邪惡交錯,真理與謊言相融,成為演講者鼓動、渲染和輔佐政治的手段。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德國完全愿意放棄一切進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裝的國家也銷毀他們的進攻性武器的話,……德國也完全愿意解散它的全部軍隊,銷毀它現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鄰國也這樣做的話……德國愿意同意任何莊嚴的不侵犯條約,因為它并不想進攻別國,而只想謀求安全和和平。
——希特勒1933年5月17日在德國國會的演說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戰爭。
材料三:若問我們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陸上、海上、空中作戰。盡我們的全力,盡上帝賦予我們的全部力量去作戰,對人類黑暗、可悲的罪惡史上空前兇殘的暴政作戰。若問我們的目標是什么?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那就是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奪取勝利——不懼一切恐怖,去奪取勝利——不論前路如何漫長、如何艱苦,去奪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爾1940年5月13日在英國下院的演說
(1)材料一中希特勒此番演說的目的是否“只想謀求安全和和平”?結合史實加以說明。
(2)結合所學,用史實說明法西斯的“邪惡”表現
(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丘吉爾此次演說的背景,并列舉史實說明英國“在陸上、海上、空中作戰”的表現(各舉一例)。
27.【抗爭篇:識人類良知】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揭穿謊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勢力宣稱:“在支那事變(指1937—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發展的過程中,日軍……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性質。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沒有掠奪領土的意圖。”
材料二:日本右翼勢力胡說:“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
【誓死抗戰】
材料三:寧兒,……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抗日戰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1936年8月犧牲前留下的家書
材料四:1940年5月,張自忠在宜城壯烈犧牲。張自忠犧牲前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守住良知】
材料五:外交部部長王毅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責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復曾經受到的傷害。……70多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多年后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
(1)結合有關史實,批駁材料一、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謊言。
(2)七七事變爆發前,中國民眾是怎樣抵抗日本侵略的?
(3)張自忠的抗戰家書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
(4)你認為日本怎樣做才不輸掉良知?
28.2017年是中國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通電:“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蔣介石也看到:“今日的北平,若可變成沈陽,南京又何嘗不可變成北平。”他在7月17日廬山談話上說了一句名言:“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材料二:以下是某同學自學時所作的讀書筆記節選。
時間:1931-1945年,是蘇聯、美國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時間的三倍半。
結果:中日戰場斃傷和俘獲日軍155萬余人,占日軍在“二戰”中軍隊傷亡人數的75%以上;中國軍民傷亡3587.9萬余人,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評價:正義必勝,人民必勝。
(1)說說上述國共雙方抗日主張提出的背景,以及對此后抗日形勢產生的影響。
(2)結合材料二中的信息,簡述中國抗日戰爭的世界意義。
(3)從國家民族利益的角度分析,中國全民族的抗戰史給我們怎樣的歷史啟示?
2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海軍空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毋庸諱言,我國人民、我國領土和我國利益都處于嚴重危險之中……信賴我們的武裝部隊,依靠我國人民的堅定決心,我們將取得必然的勝利……我要求囯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進行無緣無故和卑鄙怯懦的進攻時起,合眾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于戰爭狀態。
——1941年12月8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發表的美國對日宣戰演說
材料二:1940年8月,德軍參謀部根據希特勒的指示,開始制訂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過了一個半小時才向蘇聯宣戰。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也相繼參加了侵蘇戰爭。進攻的兵力共190個師(其中德軍153個師)550萬人,坦克4300輛、飛機近5000架。戰爭一開始,德軍首先對蘇聯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樞紐、軍事據點以及正在調動中的蘇軍進行猛烈轟炸和炮擊,隨后以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為先導,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約1500公里的戰線上全面突進。一天內,蘇聯就損失了約1200架飛機,其中有800多架還來不及起飛就在地面上被擊毀。蘇軍損失慘重,邊戰邊退。9月間,北路德軍包圍了列寧格勒,中路推進到離莫斯科約400公里處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領了基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羅斯福總統為什么把1941年12月7日稱作是“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材料表達了羅斯福總統的什么意愿?他的這一演說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2)根據材料二,概括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的原因。
(3)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戰爭有何共同特點?
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6國政府)深信完全戰勝它們的敵國對于保衛生命、自由、獨立和宗教自由并對于保全其本國和其他各國的人權和正義非常重要,同時它們現在正對力圖征服世界的野蠻和殘暴的力量從事共同的斗爭,茲宣告:……每一政府各自保證對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證與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合作,并不與敵人締結單獨停戰協定和和約。
材料二:我們將永遠不會將勝利分為自己的勝利和別人的勝利,我們將永遠記住盟友——美國、英國、法國和其他反希特勒聯盟的國家,德國和意大利的反法西斯者的援助。
——普京紅場閱兵講話
(1)材料一出自哪一文件?這一文件的簽訂有何意義?
(2)材料一中“本宣言簽字國政府”為打敗法西斯侵略,在政治上、軍事上進行了哪些合作?請各舉一例。
(3)材料二中普京認為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4)為了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發生,你認為國與國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波蘭建立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共有110萬人在這里被殺害。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該集中營。1996年,德國也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納粹受害者紀念日”,告誡人們要永遠記住這段慘痛的歷史。
B項波蘭是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所在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波蘭建立了奧斯維辛集中營。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該集中營。
2.【答案】A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為德意志共和國的總理。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這標志著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A項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標志是希特勒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準確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
3.【答案】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解析】【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尖銳,分別形成了由德國、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和由英國、法國和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加劇世界局勢緊張,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20世紀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互相勾結起來,結成了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它的形成是對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五大國英、法、德、俄、日中,既是一戰前三國同盟成員,又是二戰前軸心國集團成員的兩個國家是德、意。
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德、意既是一戰前三國同盟成員,又是二戰前軸心國集團成員,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軸心國集團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的相關史實。
4.【答案】A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德國,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奪取政權,建立法西斯獨裁恐怖統治;世界經濟危機打擊下的日本,也面臨著嚴重的社會經濟危機,以軍部為主力的法西斯專政建立起來。而英國和美國則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危機,并未走上法西斯道路。
A項德國和日本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打擊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除德國和日本外,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還有意大利,但意大利不是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打擊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意大利早在1922年就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5.【答案】A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據“我們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可知,為了利益,英、法兩國對德國的態度,從巴黎和會到慕尼黑會議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宰割到縱容。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會議由英、法美三國控制。戰勝國懷著分贓和稱霸的企圖參加會議。1919年6月,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承擔發動戰爭的責任。巴黎和會通過的一系列條約,宰割了德國等戰敗國,損害了弱小國家的利益。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并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將的蘇臺德區等地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
A項從宰割到縱容是從巴黎和會到慕尼黑會議發生的明顯變化,符合題意;
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黎和會、慕尼黑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巴黎和會、慕尼黑會議的相關史實。
6.【答案】A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材料中“躲避災難的政策”指的是綏靖政策,英法兩國為了求得自身安全和“禍水東引”,以犧牲小國的利益來滿足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欲望,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不但沒有讓自己躲避災難,反而助長了法西斯的囂張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A項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評論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評論都不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綏靖政策的有關內容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準確識記英法實行的綏靖政策產生的影響。
7.【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四個月內,東北三省全部淪亡。1937年7月7日,日軍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軍隊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因此A項不正確。
A項發生后中國政府都進行了積極的反抗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記憶并且區分這兩個事件的史實。
8.【答案】D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軍隊的拒絕后,向盧溝橋發起進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A項一大的召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不符合題意;
B項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不符合題意;
C項遵義會議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不符合題意;
D項盧溝橋見證了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七七事變的影響。準確識記七七事變標志著全國性抗日戰爭的爆發。
9.【答案】B
【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國民黨愛國將領佟麟閣和趙登禹犧牲,②③符合題意。①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④楊靖宇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
B項②③在七七事變后為抵抗日軍向北平、天津大規模進攻而捐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佟麟閣和趙登禹的識記能力。解題的關鍵是“盧溝橋事變后,為國捐軀的抗日將領”。
10.【答案】D
【知識點】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反映出日本企圖篡改歷史,企圖否認、淡化自己在戰爭中犯下的罪行,如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常規戰爭罪: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后對南京居民進行大屠殺;反人道罪:細菌戰、毒氣戰。1941年1月25日,滅絕人性的侵華日軍包圍了潘家峪,對手無寸鐵的村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②③④均屬于日本侵華的罪行;①“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是德國法西斯的罪行,與題意不符。
D項②③④是日本歷史教科書妄圖用上述內容否認或掩蓋的罪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法西斯的罪行。識記日本歷史教科書妄圖否認或掩蓋南京大屠殺的罪行等史實。
11.【答案】B
【知識點】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12月13,國家公祭日”,結合所學知識,日本占領南京后,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三十萬以上。2014年2月,全國人大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A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南京大屠殺與題干圖片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史實,旨在考查學生解讀圖片信息能力。
12.【答案】A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淞滬會戰開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后,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于長期作戰,而在上海采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余人,宣布死傷4萬余人。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于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后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并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A項打破了日本3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迷夢是題干材料反映的淞滬會戰的積極作用,符合題意;
B項出現空前團結的抗日局面的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不符合題意;
C項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的是七七事變,不符合題意;
D項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是廣州、武漢的失守,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淞滬會戰的積極作用,旨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及運用能力。要求學生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答案】A
【知識點】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我們中學生要利用掌握的歷史知識,用歷史事實揭露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滔天罪行,牢記戰爭帶給我們的傷害,熱愛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日本雖然是戰爭的發起者,但是日本人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他們在戰爭中受到很大傷害,現在日本國內大部分人仍然是反對戰爭的,我們要將日本人民與右翼勢力區分開,不能敵視所有日本人,要理性愛國,發展中日友好關系。
A項①②③是我們中學生對待日本題干行徑的態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現在我們對待日本的態度。注意正確對待中日關系。
14.【答案】C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到最大規模C符合題意。
德國突襲波蘭是二戰開始的標志,A不符合題意。
蘇德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B不符合題意。
日本發動"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的標志,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二戰中的重大事件。
15.【答案】B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1942年莫斯科保衛戰,1938年慕尼黑會議,1944年諾曼底登陸,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識記二戰時期重要事件的時間,屬于容易題。
16.【答案】C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二戰爆發后,美國面對法西斯國家的緊逼,放棄了中立政策,以雄厚的經濟實力援助反法西斯國家。需要充足的現金且有能自己運輸,這是美國為英國開辟的特殊通行證。B和D是法西斯國家,A國內經濟弱,故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政策的轉變,屬于理解類型,難度適中,需要采用排除法解答。
17.【答案】D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根據時間信息“12月7日”,“日本進攻美國”可知,該回憶描述的是日本偷襲珍珠港。
A阿拉曼戰役是德意聯軍與英國之間的戰役,故排除;
B不列顛之戰是德國對英國的空襲,故排除;
C中途島海戰是發生在6月4日,故排除
D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屬于容易題。正確識記二戰中的重要戰役相關信息即可。
18.【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英國的倫敦、蘇聯的莫斯科、中國的南京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法西斯的侵略,英國的倫敦遭受德軍空襲,蘇聯的莫斯科遭到德軍的進攻,而中國的南京當時遭到日軍的侵略。只有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處于中立狀態,珍珠港事件后參加對日作戰,但其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遭到攻擊。
ABD三項都可能看到,不符合題意;
C項美國的華盛頓不可能看到,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的戰爭的所在地的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二戰的史實。
19.【答案】C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歷史漫畫是一種特殊史料,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觀喜惡。漫畫《睜開眼睛》,迫使 America“睜開眼睛”的是日軍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作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ABD三項和題干漫畫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珍珠港事件迫使其“睜開眼睛”,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歷史漫畫是一種特殊史料,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作者的主觀喜惡為依托,考查日軍偷襲珍珠港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20.【答案】A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是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成立的標志,其共同的目的是摧毀法西斯,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相關內容,屬于容易題,正確識記和理解其影響即可。
21.【答案】C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它的成立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對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日本偷襲珍珠港,雅爾塔會議召。
A項《三國同盟條約》簽訂于1940年,不符合題意;
B項日本偷襲珍珠港在1941年,不符合題意;
C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在1942年1月1日,符合題意;
D項開羅會議是1943年召開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的時間和歷史意義。
22.【答案】A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據“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從中可以證明釣魚島就是中國的領土,從而批駁了日本政府覬覦釣魚島的野心”和圖片信息可知這份國際性文件是《開羅宣言》。1943年12月《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開羅宣言》維護了我國的領土主權。
A項《開羅宣言》是題干描述的國際性文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圖片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二戰期間一份重要的文件為依托,考查學生對《開羅宣言》的識記能力。識記《開羅宣言》的內容是解題的關鍵。
23.【答案】C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莫斯科保衛戰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宣告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①表述錯誤;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極大地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④表述錯誤。
C項②③表述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24.【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的轉折;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諾曼底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其余說法錯誤,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二戰爆發的標志性事件:1939.9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1941.12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事件,二戰擴大到最大規模。轉折的標志性事件:1942--1943斯大林戰役標志蘇德戰場轉折,也標志二戰轉折;1942中途島海戰標志太平洋戰場轉折;1942阿拉曼戰役標志北非戰場轉折。勝利的標志性事件:1943.9意大利投降標志北非戰場勝利,軸心國瓦解;1945.5.8德國投降標志歐洲戰場勝利;1945.9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亞太戰場勝利,也標志二戰完全勝利。
25.【答案】D
【知識點】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觀點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①②屬于史實,而③④則很顯然帶有作者的感彩,屬于觀點。
D項③④屬于“觀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觀點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史實和觀點的相關史實。
26.【答案】(1)否。1935年 ,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 宣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 1936年,德軍占領萊茵菲軍事區; 1938年吞并奧地利; 1939年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2)德國法西斯反猶、排猶政策(或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殺(或對中國人民實行血腥屠殺)。
(3)背景:二戰全面爆發,德軍在西線進攻北歐和西歐諸國,英國放棄綏靖政策。舉例:在陸上,阿拉曼戰役,扭轉北非戰場形勢;在海上,敦刻爾克撤退,為盟軍反攻保存了力量,三大登陸戰(北非登陸、西西里島登陸、諾曼底登陸) ,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在空中,不列顛之戰,迫使德國無限期擱置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后,并未“只想謀求安全和和平”。1935年 ,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 宣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 1936年,德軍占領萊茵菲軍事區; 1938年吞并奧地利; 1939年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德、意、日組成了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實施了慘絕人寰的“暴行”。如德國法西斯反猶、排猶政策(或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殺(或對中國人民實行血腥屠殺)。
(3)根據材料可知,丘吉爾的演說發表于1940年。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德軍在西線進攻北歐和西歐諸國,英國放棄綏靖政策。舉例:在陸上,阿拉曼戰役,扭轉北非戰場形勢;在海上,敦刻爾克撤退,為盟軍反攻保存了力量,三大登陸戰(北非登陸、西西里島登陸、諾曼底登陸) ,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在空中,不列顛之戰,迫使德國無限期擱置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故答案為:(1)否。1935年 ,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 宣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 1936年,德軍占領萊茵菲軍事區; 1938年吞并奧地利; 1939年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2)德國法西斯反猶、排猶政策(或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殺(或對中國人民實行血腥屠殺)。
(3)背景:二戰全面爆發,德軍在西線進攻北歐和西歐諸國,英國放棄綏靖政策。舉例:在陸上,阿拉曼戰役,扭轉北非戰場形勢;在海上,敦刻爾克撤退,為盟軍反攻保存了力量,三大登陸戰(北非登陸、西西里島登陸、諾曼底登陸) ,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在空中,不列顛之戰,迫使德國無限期擱置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點評】本題考查二戰的相關內容,稍有難度。需要正確理解把握二戰時期各事件之間的聯系,理解前因后果。
27.【答案】(1)材料一觀點批駁: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已經侵占中國東北;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又占領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材料二觀點批駁: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2)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等等。
(4)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信守和平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真誠向受害國道歉,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等等。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1)結合日本侵華的表現進行辨析即可,如侵占中國的東北、華北、華中及華南等地,制造南京大屠殺等慘案。
(2)結合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表現進行分析即可,如一二九運動、抗聯、西安事變等。
(3)材料“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體現的是精神是愛國精神、視死如歸的精神等。
(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對于侵華戰爭應該以史為鑒,進行反思、承擔國際責任及反省戰爭罪行等。
故答案為:(1)材料一觀點批駁: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已經侵占中國東北;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又占領中國華北、華中和華南的大片領土。材料二觀點批駁:據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統計,日軍占領南京后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
(2)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材料四 1940年5月,張自忠在宜城壯烈犧牲。張自忠犧牲前給將士們寫下了鼓舞士氣的抗戰家書:“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3)示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等等。
(4)示例: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反省戰爭罪行;信守和平承諾,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真誠向受害國道歉,主動承擔歷史責任;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28.【答案】(1)“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性的抗日戰爭開始。標志: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和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3)中國堅持全民族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要加強團結,堅持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七七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中國人民的全民族抗戰由此開始。此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2)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和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3)本題考查的是抗日戰爭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堅持全民族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要加強團結,堅持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七七事變的識記,對抗日戰爭歷史地位的理解,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9.【答案】(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意愿:向日本宣戰,帶領美國人民堅決打敗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國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陣營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2)特點: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原因: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
(3)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軍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以極小的代價重創美國軍艦,使其喪失戰斗力達半年之久。因而羅斯福總統把1941年12月7日稱作是“—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珍珠港事件后,美國等20多個國家宣布對日宣戰,二戰達到最大規模。羅斯福發表演說,宣布對日作戰,大大增強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戰的勝利。
(2)依據材料二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過了一個半小時才向蘇聯宣戰。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也相繼參加了侵蘇戰爭.......”分析概括可知,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的特點有: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而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的原因是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
(3)依據所學可知,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和材料二反映的戰爭的共同特點是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
故答案為:(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意愿:向日本宣戰,帶領美國人民堅決打敗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國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陣營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2)特點: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原因: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
(3)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實。
30.【答案】(1)《聯合國家宣言》。意義: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
(2)政治: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軍事:中、美、英三國緬甸作戰;英、美盟軍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等。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4)和平相處,以和平方式解決各國之間的爭端。(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點】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成立的準確認識。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此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進程。
(2)本題考查二戰中反法西斯國家政治上、軍事上合作的史實。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極大鼓舞了各國人民的斗爭,大大增強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雅爾塔會議的召開,加速了二戰的結束。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諾曼底登陸,向德軍發動猛烈進攻,開辟了歐洲蘇德戰場外的第二戰場,使德國法西斯陷于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的局面,加速法西斯德國的戰敗。
(3)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二中的“我們將永遠不會將勝利分為自己的勝利和別人的勝利,我們將永遠記住盟友——美國、英國、法國和其他反希特勒聯盟的國家,德國和意大利的反法西斯者的援助。”可以著出普京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是反法西斯國家兵同努萬的結果。
(4)本題考查學生對國與國之間應該如何相處的認識。戰爭是災難,我們應該遠離戰爭。為了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發生;國與國之間應該和平相處,爭取以和平方式解決各國之間的爭端,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還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
故答案為:(1)《聯合國家宣言》。意義: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
(2)政治: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軍事:中、美、英三國緬甸作戰;英、美盟軍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等。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4)和平相處,以和平方式解決各國之間的爭端。(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吉木萨尔县| 临夏县| 讷河市| 扎囊县| 石门县| 拜城县| 彭山县| 宿州市| 新乡市| 怀宁县| 上虞市| 株洲县| 青州市| 通城县| 宁阳县| 南昌县| 金沙县| 商城县| 天水市| 德令哈市| 隆安县| 嘉禾县| 侯马市| 临西县| 东丽区| 虎林市| 澄江县| 读书| 安远县| 怀远县| 临朐县| 镇巴县| 华亭县| 玛曲县| 雅江县| 高唐县| 从江县| 常熟市| 遵义市| 新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