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八下6.2《連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2020八下·上虞期末)14-16世紀的西歐,沖破神學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肯定人性”與“尋找出路”分別是指( )A.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 B.啟蒙運動和新航路開辟C.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 D.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2.(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認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這里“分水嶺”的含義是( )A.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一個新時代B.世界從封閉走向開放C.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D.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3.(2020八下·柯橋期末)有學者指出:作為對人類最重要獻禮之一的馬鈴薯,最初其實是頗低賤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資者青睞。一系列的戰爭、饑荒替馬鈴薯打入歐洲,打開了一個更大更長久的開口。下列對馬鈴薯表述正確的是( )①馬鈴薯原產于美洲②馬鈴薯的傳播得益于新航路的開辟③最早由英國人帶回歐洲④馬鈴薯的傳播使世界開始連為整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2020八下·奉化期末)金磚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幾個主要的發展中國家,歷史上最早開辟印非航線的航海家是( )A.麥哲倫 B.達·伽馬 C.迪亞士 D.哥倫布5.(2020八下·奉化期末)《海洋元帥:哥倫布傳》中寫道:“在探航成功以后,他有權對開往新領地的一切船只投資、控股、分紅八分之一。”材料說明哥倫布航海最主要的目的是( )A.成為海洋元帥 B.獲取巨額財富C.完成環球航行 D.發現新大陸6.十五世紀前期,鄭和船隊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一個世紀以后,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是( )A.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速度 B.刺激了資本的原始積累C.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 D.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格局7.下圖所示是某航海家的日記,據此可以推斷這位航海家及其船隊的航行( )A.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B.發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C.發現了“風暴角”,后命名為“好望角”D.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8.以下關于中國與世界交往的史實,對新航路開辟有直接影響的是( )A.西漢絲綢之路 B.唐朝玄奘西行C.元朝馬可·波羅來華 D.明朝鄭和下西洋9.(2020八下·吳興期中)讀下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D.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10.(2020八下·吳興期中)“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 )A.傾銷商品的迫切 B.商業利益的誘惑C.侵略擴張的野心 D.傳播文明的需要二、材料分析題11.(2020八下·余姚期末)學習歷史的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能從不同的學習方法中汲取智慧,豐富知識。請你運用所掌握的歷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任務一:【運用年代尺-構建時空觀念】任務二:【材料研讀-解釋歷史現象】材料一: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自序中說:該書“卷分前后”,是根據“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編排的。任務三:【賞析圖片--感受文化創新】任務四:【繪制簡圖--夢回航海時代】(1)下面歷史朝代年代尺上①處的朝代是 ,該朝代的建立者是 。(2)材料一中的著作歷史地位如何?這部書中,作者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這說明了什么?(3)以上圖片是哪一歷史時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什么?(4)圖中D航線的開辟者是 (填人名);圖中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線是 (填航線字母)12.讀圖,回答問題。(1)如圖反映的內容是 。(2)談談你對他們遠航的認識。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16世紀的西歐,開始沖破神學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即“肯定人性”。新航路開辟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英國和法國等國都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即“尋找出路”。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分別是“肯定人性”與“尋找出路”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對材料和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知識。2.【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航海家開始了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所以把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是題干里“分水嶺”的含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注意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3.【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492年,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率領由三艘不大的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起程,開始橫渡大西洋,首次發現了美洲,隨著新航路的開辟,美洲的農產品傳到世界各地。玉米傳播到中國、非洲和東南亞,馬鈴薯傳到亞洲、非洲和歐洲。①②表述正確,③④表述錯誤。A項①②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487年,迪亞士率船隊從葡萄牙出發,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繞過非洲大陸,進入印度洋。A項麥哲倫完成了首次環球航行,不符合題意;B項達·伽馬到達印度等地,不符合題意;C項迪亞士最早開辟印非航線,符合題意;D項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準確識記新航路的開辟的史實。5.【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航海最主要的目的是獲取巨額財富或黃金。AC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說明的哥倫布航海的最主要的目的,不符合題意;B項獲取巨額財富是題干材料說明的哥倫布航海的最主要的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6.【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選擇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共同作用。A和B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故排除。新航路的開辟擴大了世界貿易的范圍,故D說法不符合題意。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聯系,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開始走向整體,兩者都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世界各地交往的相關內容,屬于容易題。明確題干信息“共同意義”。7.【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19--1522年,麥哲倫進行環球航行。材料記載的正是麥哲倫船隊經過太平洋的歷程。1519-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A項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B項發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的是哥倫布,不符合題意;C項發現了“風暴角”,后命名為“好望角”的是迪亞士,不符合題意;D項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的是達·伽馬,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知識,應把握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解答本題要熟記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有關內容。8.【答案】C【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中國游歷,回到意大利后,他將自己的見聞寫成了《馬可·波羅行紀》, 他的描述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成為新航路開辟的動因之一。西漢絲綢之路的開辟、唐朝玄奘西行、明朝鄭和下西洋都是古代中國對外交往的代表性史實,與西方的新航路開辟沒有關聯,因此,ABD均不符合題意,故排除,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要求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9.【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中的航海路線可知,甲遠洋航海是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線,乙遠洋航海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路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追逐黃金的夢想推動歐洲人要到海外去獲取黃金等各種財富;而15世紀興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了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使歐洲市場上的東方商品價格猛漲,歐洲人希望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鄭和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和航海技術,船上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次數多、規模大、航程遠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A項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選項錯誤,因為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相差了半個多世紀,并沒有一個多世紀,不符合題意;B項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錯誤,因為鄭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國有來往的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來往,并不能說他的遠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而哥倫布發現美洲,使原本與世隔絕的美洲大陸開始與外界有聯系了,不符合題意;C項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錯誤,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與哥倫布遠航的目的不同,不符合題意;D項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需要準確識記和區別鄭和下西洋及哥倫布航海的內容。10.【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追逐商業利益。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拓展海外市場。直接原因是到東方追求財富,奧斯曼土耳其興起阻斷了東西方傳統的商路。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商業利益的誘惑是題干材料表明的新航路開辟的動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拓展海外市場。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11.【答案】(1)明朝;朱元璋。(2)歷史地位:《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4)麥哲倫;A航線【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新航路開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由年代尺上的“1368年”可知,①處的朝代是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應天。(2)材料一中的著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這部書中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朱玉類置于最后,這說明了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神曲》《蒙娜麗莎》《哈姆雷特》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它們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潮。(4)1519年到1522年,麥哲倫從歐洲出發,橫渡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歐洲,實現了首次環球航行,因此D航線的開辟者是麥哲倫。1492年,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大陸。故答案為:(1)明朝;朱元璋。(2)歷史地位:《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4)麥哲倫;A航線。【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和文字材料為背景,綜合考查明朝的建立、《天工開物》、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明朝的建立、《天工開物》、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12.【答案】(1)新航路開辟(2)認識: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材料圖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2)依據所學可知,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87年迪亞士到達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達·伽馬到達印度西海岸,1519—1522年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故答案為:(1)新航路開辟(2)認識: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點評】本題以圖片材料的新式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探尋新航路的背景、條件、最早開辟的國家、四位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經過、影響等基礎知識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1 / 1歷社八下6.2《連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2020八下·上虞期末)14-16世紀的西歐,沖破神學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肯定人性”與“尋找出路”分別是指( )A.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 B.啟蒙運動和新航路開辟C.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 D.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16世紀的西歐,開始沖破神學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戰大海的驚濤駭浪,尋找出路。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即“肯定人性”。新航路開辟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英國和法國等國都走上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的道路,即“尋找出路”。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分別是“肯定人性”與“尋找出路”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對材料和基礎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知識。2.(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認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這里“分水嶺”的含義是( )A.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一個新時代B.世界從封閉走向開放C.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D.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航海家開始了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所以把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是題干里“分水嶺”的含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注意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3.(2020八下·柯橋期末)有學者指出:作為對人類最重要獻禮之一的馬鈴薯,最初其實是頗低賤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資者青睞。一系列的戰爭、饑荒替馬鈴薯打入歐洲,打開了一個更大更長久的開口。下列對馬鈴薯表述正確的是( )①馬鈴薯原產于美洲②馬鈴薯的傳播得益于新航路的開辟③最早由英國人帶回歐洲④馬鈴薯的傳播使世界開始連為整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492年,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資助,率領由三艘不大的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起程,開始橫渡大西洋,首次發現了美洲,隨著新航路的開辟,美洲的農產品傳到世界各地。玉米傳播到中國、非洲和東南亞,馬鈴薯傳到亞洲、非洲和歐洲。①②表述正確,③④表述錯誤。A項①②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2020八下·奉化期末)金磚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幾個主要的發展中國家,歷史上最早開辟印非航線的航海家是( )A.麥哲倫 B.達·伽馬 C.迪亞士 D.哥倫布【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根據已學知識可知,1487年,迪亞士率船隊從葡萄牙出發,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繞過非洲大陸,進入印度洋。A項麥哲倫完成了首次環球航行,不符合題意;B項達·伽馬到達印度等地,不符合題意;C項迪亞士最早開辟印非航線,符合題意;D項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的開辟。準確識記新航路的開辟的史實。5.(2020八下·奉化期末)《海洋元帥:哥倫布傳》中寫道:“在探航成功以后,他有權對開往新領地的一切船只投資、控股、分紅八分之一。”材料說明哥倫布航海最主要的目的是( )A.成為海洋元帥 B.獲取巨額財富C.完成環球航行 D.發現新大陸【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航海最主要的目的是獲取巨額財富或黃金。AC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說明的哥倫布航海的最主要的目的,不符合題意;B項獲取巨額財富是題干材料說明的哥倫布航海的最主要的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6.十五世紀前期,鄭和船隊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一個世紀以后,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是( )A.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速度 B.刺激了資本的原始積累C.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 D.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格局【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選擇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共同作用。A和B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故排除。新航路的開辟擴大了世界貿易的范圍,故D說法不符合題意。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聯系,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開始走向整體,兩者都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世界各地交往的相關內容,屬于容易題。明確題干信息“共同意義”。7.下圖所示是某航海家的日記,據此可以推斷這位航海家及其船隊的航行( )A.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B.發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C.發現了“風暴角”,后命名為“好望角”D.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們……”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19--1522年,麥哲倫進行環球航行。材料記載的正是麥哲倫船隊經過太平洋的歷程。1519-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A項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B項發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的是哥倫布,不符合題意;C項發現了“風暴角”,后命名為“好望角”的是迪亞士,不符合題意;D項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的是達·伽馬,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知識,應把握麥哲倫的環球航行。解答本題要熟記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有關內容。8.以下關于中國與世界交往的史實,對新航路開辟有直接影響的是( )A.西漢絲綢之路 B.唐朝玄奘西行C.元朝馬可·波羅來華 D.明朝鄭和下西洋【答案】C【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中國游歷,回到意大利后,他將自己的見聞寫成了《馬可·波羅行紀》, 他的描述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成為新航路開辟的動因之一。西漢絲綢之路的開辟、唐朝玄奘西行、明朝鄭和下西洋都是古代中國對外交往的代表性史實,與西方的新航路開辟沒有關聯,因此,ABD均不符合題意,故排除,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要求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9.(2020八下·吳興期中)讀下圖,比較甲、乙兩次遠洋航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B.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C.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D.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中的航海路線可知,甲遠洋航海是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線,乙遠洋航海是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路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追逐黃金的夢想推動歐洲人要到海外去獲取黃金等各種財富;而15世紀興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了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使歐洲市場上的東方商品價格猛漲,歐洲人希望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路。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資助下從西班牙起程,橫渡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航行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和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1405-1433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鄭和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和航海技術,船上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次數多、規模大、航程遠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A項乙的航海時間比甲早了近100年選項錯誤,因為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相差了半個多世紀,并沒有一個多世紀,不符合題意;B項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錯誤,因為鄭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國有來往的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來往,并不能說他的遠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而哥倫布發現美洲,使原本與世隔絕的美洲大陸開始與外界有聯系了,不符合題意;C項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擴張掠奪財富錯誤,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與哥倫布遠航的目的不同,不符合題意;D項都促進了不同區域間的文明交流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美洲。需要準確識記和區別鄭和下西洋及哥倫布航海的內容。10.(2020八下·吳興期中)“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 )A.傾銷商品的迫切 B.商業利益的誘惑C.侵略擴張的野心 D.傳播文明的需要【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中世紀后期,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壟斷香料貿易引起了其他歐洲人極大的不滿,他們熱切地尋找能直接抵達東方的途徑,以分享這筆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開辟的動力是追逐商業利益。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拓展海外市場。直接原因是到東方追求財富,奧斯曼土耳其興起阻斷了東西方傳統的商路。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商業利益的誘惑是題干材料表明的新航路開辟的動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拓展海外市場。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二、材料分析題11.(2020八下·余姚期末)學習歷史的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能從不同的學習方法中汲取智慧,豐富知識。請你運用所掌握的歷史方法和技能完成以下學習任務。任務一:【運用年代尺-構建時空觀念】任務二:【材料研讀-解釋歷史現象】材料一: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自序中說:該書“卷分前后”,是根據“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編排的。任務三:【賞析圖片--感受文化創新】任務四:【繪制簡圖--夢回航海時代】(1)下面歷史朝代年代尺上①處的朝代是 ,該朝代的建立者是 。(2)材料一中的著作歷史地位如何?這部書中,作者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這說明了什么?(3)以上圖片是哪一歷史時期作品?其反映的共同主題是什么?(4)圖中D航線的開辟者是 (填人名);圖中第一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線是 (填航線字母)【答案】(1)明朝;朱元璋。(2)歷史地位:《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4)麥哲倫;A航線【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新航路開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文藝復興【解析】【分析】(1)由年代尺上的“1368年”可知,①處的朝代是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應天。(2)材料一中的著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這部書中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朱玉類置于最后,這說明了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神曲》《蒙娜麗莎》《哈姆雷特》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它們都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潮。(4)1519年到1522年,麥哲倫從歐洲出發,橫渡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歐洲,實現了首次環球航行,因此D航線的開辟者是麥哲倫。1492年,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發現了美洲大陸。故答案為:(1)明朝;朱元璋。(2)歷史地位:《天工開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說明他有著濃厚的重農思想;或中國古代重農抑商的價值觀使然等。(3)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人文主義。(4)麥哲倫;A航線。【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圖片和文字材料為背景,綜合考查明朝的建立、《天工開物》、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明朝的建立、《天工開物》、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的相關知識。12.讀圖,回答問題。(1)如圖反映的內容是 。(2)談談你對他們遠航的認識。【答案】(1)新航路開辟(2)認識: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材料圖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2)依據所學可知,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87年迪亞士到達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達·伽馬到達印度西海岸,1519—1522年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故答案為:(1)新航路開辟(2)認識: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點評】本題以圖片材料的新式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探尋新航路的背景、條件、最早開辟的國家、四位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經過、影響等基礎知識是解答相關問題的關鍵。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八下6.2《連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八下6.2《連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