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八下5.1.2《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2020八下·上虞期末)下列史實與右圖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西藏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的是( )A.設置臺灣府 B.實行金瓶掣簽C.推行改土歸流 D.設置伊犁將軍【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史實與如圖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某些邊疆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的是實行金瓶掣簽。乾隆帝時制定了“金瓶掣簽”制度,規定了西藏喇嘛教活佛轉世的人選,必須用中央頒發的金奔巴瓶抽簽決定,由駐藏大臣監督,規范了靈童轉世程序,“金瓶掣簽”制度穩定了西藏的政局,有效地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進一步使西藏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A項設置臺灣府是對臺灣的管轄,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金瓶掣簽與題干圖片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西藏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符合題意;C項推行改土歸流是對西南地區的管轄,不符合題意;D項設置伊犁將軍是對新疆地區的管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題干圖片為依托,考查金瓶掣簽制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2.(2020八下·余姚期末)文物承載著歷史。下圖是《清朝開荒執照》、清政府規定各地無主荒地、任由流民和官兵開墾。它反映了清朝( )A.鼓勵農村集市 B.邊境貿易繁榮C.重視農業生產 D.商業市鎮興盛【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文物承載著歷史,清朝開荒執照(如圖)是清政府將州縣衛所荒地無主者分給流民及官兵屯種,并有官府給以印信執照,它說明清朝重視農業的發展。清初的統治者認識到恢復經濟,尤其是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國之大計”。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并有了較大的發展,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重視農業生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清朝前期,耕地面積不斷擴大,大片荒蕪的土地得到開墾。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3.(2020八下·余姚期末)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發展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D.民族仇殺列強侵略導致社會政治動蕩不安【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明清時期,對內鞏固統治,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立伊犁將軍,冊封達賴和班禪,設駐藏大臣等措施,都加強了各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對外:抗擊倭寇;收復臺灣,抗擊沙俄等維護了祖國的主權和統一。ACD三項都不是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不符合題意;B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清朝歷史特點的有關史實。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2020八下·越城期末)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部分),它反映的學習主題最有可能的是( )設立宣政院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實行改土歸流 實行金瓶掣簽制A.強化專制皇權 B.鞏固國家統一C.抵御外來侵略 D.挽救民族危機【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加強對我國西北地區的管轄;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 加強了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管理;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簽”制度,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這些措施都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ACD三項和題干學習筆記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鞏固國家統一最有可能是某同學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及學生的歸納能力。重點掌握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措施。5.(2020八下·新昌期末)元明時期,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采取“以土官治土民”的辦法,很多土官不貫徹朝廷的敕詔,恣肆虐殺百姓,“漢民被其摧殘,夷人受其荼毒。”為此,明清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實行改土歸流 B.進行軍事討伐C.冊封當地首領 D.設立駐藏大臣【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明代中后期在西南地區開始實行改土歸流,清代為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轄,大規模實行“改土歸流”,即廢除土司以實行流官統治,從而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在該地的統治。A項實行改土歸流是明清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B項進行軍事討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D兩項是對西藏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土歸流”的相關知識。知道清朝雍正年間,在西南地區大規模實行“改土歸流”,即廢除該地的土司制度,設立府、廳、州、縣等機構,派遣流官統治。6.(2020八下·奉化期末)現在穿越劇盛行,假設電視劇女主角穿越到清朝雍正時期。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在避暑山莊,看到了回歸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 ②在新疆,平定天山南路回部貴族的叛亂③在西南,改土歸流開始大規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771年,乾隆帝時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回歸祖國。清朝乾隆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①②在清朝雍正時期不可能看到。C項③④清朝雍正時期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雍正時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識記基礎史實。7.(2020八下·奉化期末)下面圖片所反映的共同的歷史主題是( )A.中國古代改革家 B.與外國友好交往C.抗擊外來侵略 D.發展民族經濟【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戚繼光”是指以戚繼光為首的中國軍民抗擊侵擾中國沿海地區的倭寇的斗爭。“鄭成功”是指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臺灣,鄭成功經過幾十年的斗爭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神圣領土臺灣。“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是指中國軍隊為收復領土雅克薩,對入侵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是中國對俄的第一次自衛反擊戰。他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反抗侵略。ABD三項都不是題干圖片所反映的共同的歷史主題,不符合題意;C項抗擊外來侵略是題干圖片所反映的共同的歷史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反擊戰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時期抗擊外來侵略斗爭的史實。8.(2020八下·仙居期末)清政府加強新疆管理的措施是( )A.設置駐藏大臣 B.設置伊犁將軍C.改土歸流 D.金瓶掣簽【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清朝時,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清朝的軍隊駐扎新疆地區,設置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D符合題意。ABC.駐藏大臣、冊封“達賴喇嘛”、冊封“班禪額爾德尼”三項都AD兩項是清代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的措施,不符合題意;B項設置伊犁將軍是清政府加強新疆管理的措施,符合題意;C項改土歸流是明清時對以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為主之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清政府加強對新疆地區管轄的措施。要求具備識記歷史史實的能力。9.下列屬于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西北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設置伊犁將軍C.設立駐藏大臣 D.接受土爾扈特部回歸【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761年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新疆地區,鞏固了我國的西北邊疆。A項設置臺灣府屬于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東南臺灣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B項設置伊犁將軍屬于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西北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C項設立駐藏大臣屬于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西藏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D項接受土爾扈特部回歸屬于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西南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西北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掌握清朝時期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的相關史實。10.戚繼光和鄭成功的共同之處是( )A.使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B.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C.鞏固了明朝的統治秩序D.抗擊了當時世界上頭號殖民帝國【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 戚繼光抗倭是打擊來自于日本的倭寇,他保護了東南海防,維護了海疆安全; 鄭成功收復臺灣打擊的是荷蘭殖民者,維護了祖國統一,發展了臺灣社會經濟,綜合來看戚繼光抗倭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共同之處是維護了祖國的海疆安全,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注意扣住“共同之處”。解答時,答案一定是兩個事件都符合,直接回答有難度,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找到正確答案。11.明至清朝前期,中國成功抵御了外來侵略,采取有力措施管理邊疆地區。下列選項中,圖中序號與所示地區發生的重大史實相符的是( )A.①一抗擊倭寇騷擾 B.②一推行改土歸流C.③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D.④一鄭成功收復臺灣【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竊取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的事件,臺灣在我國的東南區域,④位置相符。A項①一抗擊倭寇騷擾是在東南海域,①在東北,不符合題意;B項②一推行改土歸流是在西南地區,②在西北,不符合題意;C項③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是在西北地區,③在西南地區,不符合題意;D項④一鄭成功收復臺灣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的能力。12.(2020八下·吳興期中)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史景遷說:“如果要交朋友我會選擇康熙皇帝……他有‘帝國設計’。”下列各項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的是( )①組織雅克薩反擊戰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加強對西藏的管理 ④平定準噶爾叛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國軍隊為收復領土雅克薩,對入侵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①符合題意;康熙帝賜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加強對西藏的管理,③符合題意;康熙年間,噶爾丹勢力日益強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東進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駕親征下,清軍在烏蘭布通戰役取得了對噶爾丹叛軍的勝利,④符合題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西北邊疆是清乾隆帝,故②不符合題意。C項①③④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康熙帝的主要歷史功績的掌握,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題13.(2020八下·天臺月考)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更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基礎。據此回答下列問題。(一)【圖片賞析】圖一 明代抗倭圖 圖二 收復臺灣圖 圖三 雅克薩之戰圖(二)【史料分析】材料一:丁丑,率師駐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進。噶爾丹計窮自斃,子女就獲,余黨悉平。方今中外恬熙,邊境生靈咸得宴然安堵。——內蒙古博物館的圣祖御制崇福寺碑文材料二:達賴五世金印 駐藏大臣令牌 金瓶【歷史感悟】(1)以上三組圖片分別反映了我國反抗哪些國家的外來侵略?(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實 材料二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了對哪一地區的管理?(3)綜上所述和結合所學知識,請列舉一例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的方式。【答案】(1)日本、荷蘭、沙俄(2)平定準格爾部葛爾丹的叛亂西藏(3)主要方式: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武力平叛等、修建寺廟等。(列舉一個即可)【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有關史實的識記,要求具備對識圖能力。明代抗倭——反抗日本侵略;收復臺灣——反抗荷蘭對我國臺灣的侵略;雅克薩之戰——反抗俄國侵略。(2)本題考查清朝對新疆地區和西藏地區的管理措施,要求具備對史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一中的關鍵詞“噶爾丹”說明的史實是平定準噶爾部葛爾丹的叛亂。材料二圖片分別反映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宗教領袖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置駐藏大臣、金瓶掣簽制度。這些制度保證了對西藏的有效管轄。(3)本題考查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的方式,要求具備分析與歸納能力。歸納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方式:材料一:武力平叛;材料二: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等。故答案為:(1)日本、荷蘭、沙俄。(2)平定準格爾部葛爾丹的叛亂西藏。(3)主要方式: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武力平叛等、修建寺廟等。(列舉一個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有關史實及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統一。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鄭成功《復臺》(1)上述材料記載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簡要評價鄭成功。(2)清政府是如何加強對臺灣的管轄的?有何作用?【答案】(1)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臺灣。明末清初,在東南沿海一直堅持抗清的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他親率2.5萬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在臺灣軍民的支持下,1662年,打敗了荷蘭侵略軍,以武力收復臺灣。結束了荷蘭人在臺灣38年的殖民統治,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本題考查。1684年,清政府為加強臺灣管理設置了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設置了臺灣府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故答案為:(1)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清朝加強了對臺灣、新疆、西藏的管轄,鞏固了對邊疆地區的統治。15.(2019八下·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清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繼續發展的重要時期,主要特點有:其一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其二是對內與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材料二:材料三:實物資料(1)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二中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一的哪個特點?請用明清的兩則史實證明這個特點。(2)材料二中圖1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圖2情境發生在1662年我國的某寶島,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對少數民族實行怎樣的政策?(4)概括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并發表你的感想。【答案】(1)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其他符合題意的也可酌情給分)(2)貢獻: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歷史事件:鄭成功收復臺灣。(3)開明(或懷柔)的民族政策。(4)共同作用: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感想: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我國一貫重視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等。(寫出一點即可)【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戚繼光抗倭,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反擊沙俄侵略的雅克薩之戰,體現了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清朝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的例子:清朝平定準噶爾部叛亂,或平定了天山以南地區大小和卓的叛亂等。(2)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余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公元1661年3月,中國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25000人、戰艦近500艘,從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直抵臺灣西海岸,在臺灣人民的支持下,經過九個月激戰,擊敗荷蘭殖民者,迫使荷蘭侵略者掛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3)材料三圖片分別反映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宗教領袖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置駐藏大臣、金瓶掣簽制度,這些制度反映出清朝對少數民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4)上述措施和制度共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鞏固國家統一,促進多民族國家發展,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其他符合題意的也可酌情給分)(2)貢獻: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歷史事件:鄭成功收復臺灣。(3)開明(或懷柔)的民族政策。(4)共同作用: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感想: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我國一貫重視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等。(寫出一點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明清時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16.(2019八下·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西藏和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二:201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區境內一片歡騰,在城市,在鄉村,人們盡情地歡唱和舞蹈,以最熱烈的方式和最真摯的情感慶祝首個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材料三:2008年12月31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1)有人說,“明修長城清修廟”。請你說說明朝統治者大修長城的目的是什么?(2)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意義?(3)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7世紀它曾經被哪個外國殖民者進行殖民統治?【答案】(1)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下侵擾。(2)確立達賴和班禪需經中央冊封;設置駐藏大臣;設立噶廈;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設立多瓶掣簽制度。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荷蘭【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為了防御蒙古騎兵南下,明朝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時間修筑長城。(2)清政府為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采取的措施有:順治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冊封班禪額爾德尼、雍正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乾隆金瓶掣簽制度、乾隆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范了西藏地區行政體制和法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其意義是:有效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維護了祖國統一。(3)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故答案為:(1)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下侵擾。(2)確立達賴和班禪需經中央冊封;設置駐藏大臣;設立噶廈;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設立金瓶掣簽制度。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荷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掌握我國對邊疆地區的管轄的相關史實。1 / 1歷社八下5.1.2《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2020八下·上虞期末)下列史實與右圖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西藏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的是( )A.設置臺灣府 B.實行金瓶掣簽C.推行改土歸流 D.設置伊犁將軍2.(2020八下·余姚期末)文物承載著歷史。下圖是《清朝開荒執照》、清政府規定各地無主荒地、任由流民和官兵開墾。它反映了清朝( )A.鼓勵農村集市 B.邊境貿易繁榮C.重視農業生產 D.商業市鎮興盛3.(2020八下·余姚期末)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發展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D.民族仇殺列強侵略導致社會政治動蕩不安4.(2020八下·越城期末)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學習筆記(部分),它反映的學習主題最有可能的是( )設立宣政院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實行改土歸流 實行金瓶掣簽制A.強化專制皇權 B.鞏固國家統一C.抵御外來侵略 D.挽救民族危機5.(2020八下·新昌期末)元明時期,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采取“以土官治土民”的辦法,很多土官不貫徹朝廷的敕詔,恣肆虐殺百姓,“漢民被其摧殘,夷人受其荼毒。”為此,明清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實行改土歸流 B.進行軍事討伐C.冊封當地首領 D.設立駐藏大臣6.(2020八下·奉化期末)現在穿越劇盛行,假設電視劇女主角穿越到清朝雍正時期。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①在避暑山莊,看到了回歸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 ②在新疆,平定天山南路回部貴族的叛亂③在西南,改土歸流開始大規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選調親信設立軍機處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7.(2020八下·奉化期末)下面圖片所反映的共同的歷史主題是( )A.中國古代改革家 B.與外國友好交往C.抗擊外來侵略 D.發展民族經濟8.(2020八下·仙居期末)清政府加強新疆管理的措施是( )A.設置駐藏大臣 B.設置伊犁將軍C.改土歸流 D.金瓶掣簽9.下列屬于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西北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設置伊犁將軍C.設立駐藏大臣 D.接受土爾扈特部回歸10.戚繼光和鄭成功的共同之處是( )A.使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B.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C.鞏固了明朝的統治秩序D.抗擊了當時世界上頭號殖民帝國11.明至清朝前期,中國成功抵御了外來侵略,采取有力措施管理邊疆地區。下列選項中,圖中序號與所示地區發生的重大史實相符的是( )A.①一抗擊倭寇騷擾 B.②一推行改土歸流C.③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D.④一鄭成功收復臺灣12.(2020八下·吳興期中)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史景遷說:“如果要交朋友我會選擇康熙皇帝……他有‘帝國設計’。”下列各項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的是( )①組織雅克薩反擊戰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③加強對西藏的管理 ④平定準噶爾叛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3.(2020八下·天臺月考)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成為主流,更成為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基礎。據此回答下列問題。(一)【圖片賞析】圖一 明代抗倭圖 圖二 收復臺灣圖 圖三 雅克薩之戰圖(二)【史料分析】材料一:丁丑,率師駐狼居胥山麓,官兵分道進。噶爾丹計窮自斃,子女就獲,余黨悉平。方今中外恬熙,邊境生靈咸得宴然安堵。——內蒙古博物館的圣祖御制崇福寺碑文材料二:達賴五世金印 駐藏大臣令牌 金瓶【歷史感悟】(1)以上三組圖片分別反映了我國反抗哪些國家的外來侵略?(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實 材料二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了對哪一地區的管理?(3)綜上所述和結合所學知識,請列舉一例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的方式。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鄭成功《復臺》(1)上述材料記載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簡要評價鄭成功。(2)清政府是如何加強對臺灣的管轄的?有何作用?15.(2019八下·諸暨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清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繼續發展的重要時期,主要特點有:其一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其二是對內與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相結合.材料二:材料三:實物資料(1)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二中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一的哪個特點?請用明清的兩則史實證明這個特點。(2)材料二中圖1的戚繼光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圖2情境發生在1662年我國的某寶島,與此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對少數民族實行怎樣的政策?(4)概括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并發表你的感想。16.(2019八下·長興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西藏和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材料二:201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區境內一片歡騰,在城市,在鄉村,人們盡情地歡唱和舞蹈,以最熱烈的方式和最真摯的情感慶祝首個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材料三:2008年12月31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1)有人說,“明修長城清修廟”。請你說說明朝統治者大修長城的目的是什么?(2)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意義?(3)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7世紀它曾經被哪個外國殖民者進行殖民統治?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史實與如圖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某些邊疆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的是實行金瓶掣簽。乾隆帝時制定了“金瓶掣簽”制度,規定了西藏喇嘛教活佛轉世的人選,必須用中央頒發的金奔巴瓶抽簽決定,由駐藏大臣監督,規范了靈童轉世程序,“金瓶掣簽”制度穩定了西藏的政局,有效地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進一步使西藏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A項設置臺灣府是對臺灣的管轄,不符合題意;B項實行金瓶掣簽與題干圖片史料能一起印證清朝對西藏地區實施有效管轄,符合題意;C項推行改土歸流是對西南地區的管轄,不符合題意;D項設置伊犁將軍是對新疆地區的管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題干圖片為依托,考查金瓶掣簽制度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2.【答案】C【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文物承載著歷史,清朝開荒執照(如圖)是清政府將州縣衛所荒地無主者分給流民及官兵屯種,并有官府給以印信執照,它說明清朝重視農業的發展。清初的統治者認識到恢復經濟,尤其是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是“國之大計”。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諸位帝王,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并有了較大的發展,為清朝前期的興盛奠定了基礎。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重視農業生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清朝前期,耕地面積不斷擴大,大片荒蕪的土地得到開墾。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3.【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明清時期,對內鞏固統治,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立伊犁將軍,冊封達賴和班禪,設駐藏大臣等措施,都加強了各民族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對外:抗擊倭寇;收復臺灣,抗擊沙俄等維護了祖國的主權和統一。ACD三項都不是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不符合題意;B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近代前夜的危機是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清朝歷史特點的有關史實。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4.【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元政府在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加強對我國西北地區的管轄;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改土歸流”, 加強了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管理;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簽”制度,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這些措施都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ACD三項和題干學習筆記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鞏固國家統一最有可能是某同學的學習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及學生的歸納能力。重點掌握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的措施。5.【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明代中后期在西南地區開始實行改土歸流,清代為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轄,大規模實行“改土歸流”,即廢除土司以實行流官統治,從而大大加強了中央政府在該地的統治。A項實行改土歸流是明清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B項進行軍事討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D兩項是對西藏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改土歸流”的相關知識。知道清朝雍正年間,在西南地區大規模實行“改土歸流”,即廢除該地的土司制度,設立府、廳、州、縣等機構,派遣流官統治。6.【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771年,乾隆帝時西遷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回歸祖國。清朝乾隆帝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①②在清朝雍正時期不可能看到。C項③④清朝雍正時期可能看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雍正時期的重大事件,要求識記基礎史實。7.【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戚繼光”是指以戚繼光為首的中國軍民抗擊侵擾中國沿海地區的倭寇的斗爭。“鄭成功”是指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臺灣,鄭成功經過幾十年的斗爭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我國神圣領土臺灣。“神威無敵大將軍銅炮”是指中國軍隊為收復領土雅克薩,對入侵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是中國對俄的第一次自衛反擊戰。他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反抗侵略。ABD三項都不是題干圖片所反映的共同的歷史主題,不符合題意;C項抗擊外來侵略是題干圖片所反映的共同的歷史主題,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反擊戰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時期抗擊外來侵略斗爭的史實。8.【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清朝時,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清朝的軍隊駐扎新疆地區,設置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D符合題意。ABC.駐藏大臣、冊封“達賴喇嘛”、冊封“班禪額爾德尼”三項都AD兩項是清代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的措施,不符合題意;B項設置伊犁將軍是清政府加強新疆管理的措施,符合題意;C項改土歸流是明清時對以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為主之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清政府加強對新疆地區管轄的措施。要求具備識記歷史史實的能力。9.【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761年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新疆地區,鞏固了我國的西北邊疆。A項設置臺灣府屬于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東南臺灣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B項設置伊犁將軍屬于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西北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符合題意;C項設立駐藏大臣屬于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西藏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D項接受土爾扈特部回歸屬于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西南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對西北地區統治而采取的措施。掌握清朝時期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的相關史實。10.【答案】B【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 戚繼光抗倭是打擊來自于日本的倭寇,他保護了東南海防,維護了海疆安全; 鄭成功收復臺灣打擊的是荷蘭殖民者,維護了祖國統一,發展了臺灣社會經濟,綜合來看戚繼光抗倭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共同之處是維護了祖國的海疆安全,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注意扣住“共同之處”。解答時,答案一定是兩個事件都符合,直接回答有難度,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找到正確答案。11.【答案】D【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鄭成功收復臺灣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竊取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的事件,臺灣在我國的東南區域,④位置相符。A項①一抗擊倭寇騷擾是在東南海域,①在東北,不符合題意;B項②一推行改土歸流是在西南地區,②在西北,不符合題意;C項③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是在西北地區,③在西南地區,不符合題意;D項④一鄭成功收復臺灣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的能力。12.【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國軍隊為收復領土雅克薩,對入侵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①符合題意;康熙帝賜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加強對西藏的管理,③符合題意;康熙年間,噶爾丹勢力日益強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東進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駕親征下,清軍在烏蘭布通戰役取得了對噶爾丹叛軍的勝利,④符合題意。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西北邊疆是清乾隆帝,故②不符合題意。C項①③④與康熙帝的“帝國設計”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康熙帝的主要歷史功績的掌握,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解答問題的能力。13.【答案】(1)日本、荷蘭、沙俄(2)平定準格爾部葛爾丹的叛亂西藏(3)主要方式: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武力平叛等、修建寺廟等。(列舉一個即可)【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有關史實的識記,要求具備對識圖能力。明代抗倭——反抗日本侵略;收復臺灣——反抗荷蘭對我國臺灣的侵略;雅克薩之戰——反抗俄國侵略。(2)本題考查清朝對新疆地區和西藏地區的管理措施,要求具備對史料的理解能力。 材料一中的關鍵詞“噶爾丹”說明的史實是平定準噶爾部葛爾丹的叛亂。材料二圖片分別反映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宗教領袖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置駐藏大臣、金瓶掣簽制度。這些制度保證了對西藏的有效管轄。(3)本題考查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的方式,要求具備分析與歸納能力。歸納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加強邊疆管理方式:材料一:武力平叛;材料二: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等。故答案為:(1)日本、荷蘭、沙俄。(2)平定準格爾部葛爾丹的叛亂西藏。(3)主要方式:設置管理機構、建立制度、武力平叛等、修建寺廟等。(列舉一個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我國反抗外來侵略有關史實及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統一。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4.【答案】(1)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臺灣。明末清初,在東南沿海一直堅持抗清的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他親率2.5萬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在臺灣軍民的支持下,1662年,打敗了荷蘭侵略軍,以武力收復臺灣。結束了荷蘭人在臺灣38年的殖民統治,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捍衛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本題考查。1684年,清政府為加強臺灣管理設置了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設置了臺灣府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故答案為:(1)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2)1684年,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清朝加強了對臺灣、新疆、西藏的管轄,鞏固了對邊疆地區的統治。15.【答案】(1)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其他符合題意的也可酌情給分)(2)貢獻: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歷史事件:鄭成功收復臺灣。(3)開明(或懷柔)的民族政策。(4)共同作用: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感想: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我國一貫重視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等。(寫出一點即可)【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戚繼光抗倭,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反擊沙俄侵略的雅克薩之戰,體現了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清朝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的例子:清朝平定準噶爾部叛亂,或平定了天山以南地區大小和卓的叛亂等。(2)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余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公元1661年3月,中國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25000人、戰艦近500艘,從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直抵臺灣西海岸,在臺灣人民的支持下,經過九個月激戰,擊敗荷蘭殖民者,迫使荷蘭侵略者掛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3)材料三圖片分別反映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宗教領袖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設置駐藏大臣、金瓶掣簽制度,這些制度反映出清朝對少數民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4)上述措施和制度共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鞏固國家統一,促進多民族國家發展,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第二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其他符合題意的也可酌情給分)(2)貢獻:戚繼光率軍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歷史事件:鄭成功收復臺灣。(3)開明(或懷柔)的民族政策。(4)共同作用: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感想: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我國一貫重視鞏固和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等。(寫出一點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明清時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16.【答案】(1)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下侵擾。(2)確立達賴和班禪需經中央冊封;設置駐藏大臣;設立噶廈;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設立多瓶掣簽制度。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荷蘭【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1)為了防御蒙古騎兵南下,明朝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時間修筑長城。(2)清政府為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采取的措施有:順治冊封達賴喇嘛、康熙冊封班禪額爾德尼、雍正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乾隆金瓶掣簽制度、乾隆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范了西藏地區行政體制和法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其意義是:有效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維護了祖國統一。(3)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故答案為:(1)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下侵擾。(2)確立達賴和班禪需經中央冊封;設置駐藏大臣;設立噶廈;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設立金瓶掣簽制度。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3)荷蘭。【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時期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措施。掌握我國對邊疆地區的管轄的相關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八下5.1.2《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八下5.1.2《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