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九下6.3.1《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最為深遠的意義在于( ?。?br/>A.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B.形成了市場經濟體制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D.結束了文化大革命【答案】A【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文革結束后,“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泛濫,為了糾正這一問題,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關知識。粉碎“四人幫”后,“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于是,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2.20世紀以來,中華民族走過了偉大的三個30年的探索發展之路,其中1919、1949和1979年的主題先后是( ?。?br/>A.民族獨立、民族崛起、民族覺醒B.民族覺醒、民族振興、民族獨立C.民族覺醒、民族獨立、民族振興D.民族振興、民族獨立、民族覺醒【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1949和1979年發生的大事及對中國產生的影響為:1919年的五四運動使民族覺醒;1949年新中國成立宣告了中國的獨立;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開始了民族振興。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有關知識。1919年的五四運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體現了中國人民真正地民族覺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1979年,改革開放,中國開始富起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振興。3.如圖是某同學搜集的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的口號或標語,根據所學A處的內容應該( ?。?br/>A.走合作化道路 B.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D.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答案】C【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根據題中A處所對應的時間:1978年,以及之后發生的事件“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可知該口號或標語提出于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引發了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C符合題意;“走合作化道路”應該是在三大改造時期,即1953年到1956年期間提出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應是文革時期的口號,1966——1976年之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2017年黨的十九大上提出的。AB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關知識。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引發了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4.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指的是( )A.開國大典 B.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十一屆三中全會【答案】D【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我國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關知識.1978年召開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地位類似于( ?。?br/>A.中共一大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答案】C【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A.中共一大,不符合史實;B.八七會議,不符合史實;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的轉折點,從這里看,它們都是偉大的轉折,故選項C符合題意;D.中共七大,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難度較大。解答時,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相比對,注意細心辨別理解,找到兩者的相同點回答。6.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指導方針是( ?。?br/>A.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B.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C.“一國兩制”的構想D.“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答案】B【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因此: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無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知識。難度不大,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即可作答。7.馬丁 雅克說:“21世紀始于中國的1978年,這開啟了一個長達4個世紀之久年均兩位數經濟增長率的年代,中國經濟也得以轉型?!?978年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盡管在那時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其中“1978年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指的是進入(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期C.改革開放新時期 D.市場經濟時代【答案】C【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符合史實;B.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期,不符合史實;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通過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故選項C符合題意;D.市場經濟時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尤其是時間,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要注意理解識記。8.(2020九下·長興開學考)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些會議,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歷史影響。下面對黨的相關會議的歷史意義闡述正確的有( ?。?br/>①中共一大,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②八七會議,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③遵義會議,成為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④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①錯誤;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方針;“八七會議”成為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②正確。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它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③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④正確。D項②③④闡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黨的相關會議的歷史意義的掌握。要求掌握黨的相關會議的歷史意義。二、材料分析題9.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1)材料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是指什么?(2)我黨的哪一次會議首次使用了“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稱謂?(3)“鄧小平理論”在我黨的歷史上有何重要地位?【答案】(1)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2)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3)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理論成果;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旗幟。【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我國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2)本題考查中共十五大。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把這一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行動的指南寫入黨章。(3)本題考查鄧小平理論。據所學可知,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理論成果;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旗幟。故答案為:(1)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2)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3)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理論成果;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旗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以及鄧小平理論的地位。需要準確記憶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以及鄧小平理論的地位。三、綜合題10.政治文明的不斷進步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君主專制篇】材料一 如下圖【民主探索篇】材料二 “民國”之取代自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依法治國篇】材料三 如右圖材料四(1)上圖反映了秦朝創立的什么制度?它采用了諸子百家中哪一學派的思想?(2)促成“民國”建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為何說該事件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3)新中國成立前后,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不斷推進。右圖中第一部文獻是在什么會議上制定的?比較這兩部文獻,后者的新特點是什么?(4)圖片反映的事件在我國民主法治進程中的意義是什么?請舉例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是怎樣健全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答案】(1)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法家。(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或: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4)糾正“文革”錯誤,使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義務教育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知識點】辛亥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1)圖中展示的是皇帝在中央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在地方設立郡縣制,郡守與縣令都由丞相管轄,反映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采用了諸子百家中法家的思想,實行嚴刑峻法。(2)根據所學知識,1911年孫中山等人領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所以說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3)右圖中第一部文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在1949年9月的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或: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的理念。(4)圖片反映的事件是劉少奇追悼大會,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共產黨開始糾正文革錯誤,使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是為了健全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義務教育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央集權制度、辛亥革命、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等相關內容的識記以及對材料分析與理解的能力。1 / 1歷社九下6.3.1《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最為深遠的意義在于( ?。?br/>A.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B.形成了市場經濟體制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D.結束了文化大革命2.20世紀以來,中華民族走過了偉大的三個30年的探索發展之路,其中1919、1949和1979年的主題先后是( )A.民族獨立、民族崛起、民族覺醒B.民族覺醒、民族振興、民族獨立C.民族覺醒、民族獨立、民族振興D.民族振興、民族獨立、民族覺醒3.如圖是某同學搜集的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的口號或標語,根據所學A處的內容應該( ?。?br/>A.走合作化道路 B.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D.不忘初心,牢記使命4.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指的是( )A.開國大典 B.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十一屆三中全會5.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地位類似于( ?。?br/>A.中共一大 B.八七會議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6.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指導方針是( ?。?br/>A.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B.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C.“一國兩制”的構想D.“三個代表”重要思想7.馬丁 雅克說:“21世紀始于中國的1978年,這開啟了一個長達4個世紀之久年均兩位數經濟增長率的年代,中國經濟也得以轉型?!?978年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盡管在那時沒有人意識到這一點。”其中“1978年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指的是進入(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期C.改革開放新時期 D.市場經濟時代8.(2020九下·長興開學考)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些會議,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歷史影響。下面對黨的相關會議的歷史意義闡述正確的有( ?。?br/>①中共一大,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②八七會議,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③遵義會議,成為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④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題9.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1)材料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是指什么?(2)我黨的哪一次會議首次使用了“鄧小平理論”這個科學稱謂?(3)“鄧小平理論”在我黨的歷史上有何重要地位?三、綜合題10.政治文明的不斷進步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君主專制篇】材料一 如下圖【民主探索篇】材料二 “民國”之取代自秦始皇以來兩千多年的“帝國”……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依法治國篇】材料三 如右圖材料四(1)上圖反映了秦朝創立的什么制度?它采用了諸子百家中哪一學派的思想?(2)促成“民國”建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為何說該事件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3)新中國成立前后,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不斷推進。右圖中第一部文獻是在什么會議上制定的?比較這兩部文獻,后者的新特點是什么?(4)圖片反映的事件在我國民主法治進程中的意義是什么?請舉例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是怎樣健全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文革結束后,“兩個凡是”的錯誤思想泛濫,為了糾正這一問題,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關知識。粉碎“四人幫”后,“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于是,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2.【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1949和1979年發生的大事及對中國產生的影響為:1919年的五四運動使民族覺醒;1949年新中國成立宣告了中國的獨立;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開始了民族振興。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有關知識。1919年的五四運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體現了中國人民真正地民族覺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1979年,改革開放,中國開始富起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振興。3.【答案】C【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根據題中A處所對應的時間:1978年,以及之后發生的事件“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可知該口號或標語提出于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引發了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C符合題意;“走合作化道路”應該是在三大改造時期,即1953年到1956年期間提出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應是文革時期的口號,1966——1976年之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2017年黨的十九大上提出的。AB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關知識。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引發了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4.【答案】D【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我國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有關知識.1978年召開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5.【答案】C【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A.中共一大,不符合史實;B.八七會議,不符合史實;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的轉折點,從這里看,它們都是偉大的轉折,故選項C符合題意;D.中共七大,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理解能力,難度較大。解答時,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相比對,注意細心辨別理解,找到兩者的相同點回答。6.【答案】B【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因此: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無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知識。難度不大,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即可作答。7.【答案】C【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符合史實;B.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期,不符合史實;C.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通過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故選項C符合題意;D.市場經濟時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尤其是時間,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這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要注意理解識記。8.【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解析】【分析】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開辟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①錯誤;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方針;“八七會議”成為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②正確。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它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③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④正確。D項②③④闡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黨的相關會議的歷史意義的掌握。要求掌握黨的相關會議的歷史意義。9.【答案】(1)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2)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3)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理論成果;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旗幟。【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我國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2)本題考查中共十五大。黨的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把這一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行動的指南寫入黨章。(3)本題考查鄧小平理論。據所學可知,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理論成果;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旗幟。故答案為:(1)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2)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3)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的理論成果;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旗幟。【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以及鄧小平理論的地位。需要準確記憶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以及鄧小平理論的地位。10.【答案】(1)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法家。(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3)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或: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4)糾正“文革”錯誤,使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義務教育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知識點】辛亥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解析】【分析】(1)圖中展示的是皇帝在中央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在地方設立郡縣制,郡守與縣令都由丞相管轄,反映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采用了諸子百家中法家的思想,實行嚴刑峻法。(2)根據所學知識,1911年孫中山等人領導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所以說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3)右圖中第一部文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在1949年9月的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或: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的理念。(4)圖片反映的事件是劉少奇追悼大會,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共產黨開始糾正文革錯誤,使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是為了健全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義務教育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點評】本題考查的是中央集權制度、辛亥革命、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等相關內容的識記以及對材料分析與理解的能力。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九下6.3.1《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九下6.3.1《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