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古代彩陶藝術(欣賞·評述)1. 教材分析陶器的發明,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對人類和人類文明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陶器的產生和發展,標志著人類可以使天然物質產生質的變化,并用來加工成具有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生產生活用具。本課正是要通過對中國古代彩陶藝術經典之作的賞析活動,使學生能夠加深對中國古代彩陶藝術特征及文化特征的了解,獲得豐富和深厚的藝術體驗。二.學情分析初一學生在經過將近一年的美術學習過程中,已經經過了一些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的系統訓練,絕大多數孩子可以主動積極的參與到主動學習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因此,我設計在通過一些簡單的講解之后,讓學生分組,動手畫一畫喜愛的陶器器型和紋樣,并且給大家講解。這樣,既深刻的使學生體驗到了彩陶藝術的魅力,又鍛煉了他們的造型能力和表達能力。三.教學重難點:1.從功能和審美的角度欣賞課本中的陶器作品。2.收集關于古代陶器的資料(包括器型,用途、名稱、制作年代、產地、色彩、紋飾等)與同學交流,提高對古代陶器的認識。)四、教學目標:1. 初步了解古代彩陶藝術的起源與發展情況。2. 能夠感受古代彩陶藝術的藝術特征與審美風格,并對其進行欣賞與評價。3. 能夠體會與品味中國古代彩陶藝術的魅力,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五.教學過程。(1) 激趣導入。中國是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數不盡的燦爛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最古老的文明見證:《中國古代彩陶藝術》。(二)疏通脈絡。1. 教師利用課件簡介陶器藝術的發展進程:土陶—紅陶、黑陶—彩陶—釉陶。2. 簡單了解彩陶的器型和漂亮的花紋。3. 簡單了解彩陶的文化類型。考古學家為了研究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的發展序列及相互關系,根據他們的形態特征,分成各種文化類型。文化類型的名稱,一般根據出土文物最早出土的地點而定。半坡類型仰韶文化陶器公元前4515~前2460 廟底溝類型馬家窯類型馬家窯文化陶器 半山類型公元前3300~前2050 馬廠類型三.討論交流,深入學習。1. 師:如果你向別人介紹彩陶,你會從哪個方面介紹?怎樣才能言簡意賅的把它的美展示給大家?(器型,用途、名稱、制作年代、產地、色彩、紋飾等)。出示彩陶記錄卡。2. 分小組合作,把你們喜愛的彩陶,用簡單線描的形式繪制下來,給班里同學講一講。3. 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指導。4.小組代表展示。教師給與肯定性評價。四.小結彩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是研究新石器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特別是在文字沒有產生的原始社會,彩陶就相當于一部浩瀚的史書,忠實地記錄了那個遙遠的時代所發生的一切。所以大家應該努力學習,多去了解我們先人的生活與藝術。五.課后反思本課在通過預定的設計和展示之后,學生普遍對彩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不足之處:課堂容量偏大,部分知識點一帶而過,有些倉促。如果課前布置好資料的搜集任務。可能效果會事半功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