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讓世界更美好》 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通過本課學習了解海報的概念,設計特點,海報設計的具體要素。2.能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創造思維能力。3.以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并體會美術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習重點:公益海報的海報主題范圍及其結構要素。 學習難點:創意設計。 學習準備:多媒體課件,德芙巧克力廣告和環保的公益廣告視頻及各種海報資料。學習設計: 1. 導入教學: 以商業廣告和環保的公益廣告導入,區分兩者的區別:商業性與非商業性。同時讓學生從中體會要想讓世界更美好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地球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像子孫后代借的。引起學生的興趣,留下深刻的印象。 師:要是想讓人們隨處都能夠看到并參與到這則廣告所提倡的事件中來,我們還可以采取哪種宣傳方式呢?出示課題“讓世界更美好” ——公益海報設計 2. 自學新課:一. 了解公益海報的定義及海報的特點? 課件出示海報定義的文字資料,讓同學們對海報的定義從文字上得到一定的認識, (1)請學生在理解公益海報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明確公益海報的基本概念:即是指不以贏利為目的,服務于公眾(公共)利益的廣告宣傳,旨在增進公眾對突出社會問題的了解,影響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和態度,改變他們的行為與做法,促進社會問題的解決或緩解。 (2)出示海報的圖片資料,得出公益海報的特點: 視覺→沖擊力大、主題→鮮明、圖形或者文字→強烈直接的表達主題! 二.深入理解,提高審美。 (1)出示《2050年的杯子》畫面上是一只倒放的杯子,正中央是渾濁的水,水的顏色與景形成對比,突出圖案。底下的文字揭示了這個廣告的主題——想想將來,請節約用水。(2)了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十大全球性問題:①石油告急 ②全球氣溫升高 ③水資源缺乏 ④紫外線輻射量增大 ⑤礦產資源耗竭⑥耕地面積減少 ⑦動植物品種數量減少 ⑧沙漠面積擴大 ⑨人口膨脹⑩糧食需求可能超出地球的共給極限。。。。。。(3)欣賞其他主題的公益海報體會海報在生活中的重要現實意義。三.歸納總結,明晰種類。公益廣告的內容除了剛才大家討論的地球環境質量問題還包括哪些范圍? 出示《反對吸煙》海報《每一次付出都是一種積累》、《戰爭與和平》、《關愛殘疾》。通過圖片讓學生知道公益海報的幾大主題:(一)以環保題材為主題(二)以節水題材為主題(三)以生命健康題材為主題(四)以振興教育、科技發展的題材為主題(五)以宣揚社會的新風尚及美德題材為主題。。。。。。四.共同探討海報的結構要素: 《吸煙有害健康》海報,讓學生根據課件展示內容具體分析海報的結構要素: 海報主題 →圖形 →與主題相關的文字 →色彩 →修改五.鞏固新知,即興創作 以“讓世界更美好”為主題,要求: 1、這張海報的主題? 2、目標受眾是誰? 3、此海報的體現策略? 4、創意點? 5、表現手法? 讓學生感受設計的樂趣同時播放音樂,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地創作氛圍,完成最終的鉛筆稿。六.練習評價:展示設計思路,對設計過程進行解讀。展示優秀的練習并大家一起評價、一起解讀,提出修改建議,老師補充評價。七、課堂總結、下課教學反思:浙美版初中美術教材中,幾乎每一冊課本中都有關于設計的單元出現,目的很明確,就是讓學生除了能夠了解、認識傳統繪畫的同時,也穿插入一些設計的元素,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設計有別于傳統的繪畫,兩者之間的藝術呈現方式、表達的語言都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繪畫是比較主動的主觀意愿,傳統繪畫是個人想怎么畫而去畫,而設計從實際角度而言,是被動的一種藝術形式,往往商家在包裝、宣傳一件商品或要舉辦某活動時需要進行宣傳,而要求設計一些需要的東西達到一些目的,它比繪畫而言有更多的框架、更高的限定要求。要想把一節設計課上好,首先得搞清楚這一點,讓學生明確這樣的區別,增強這樣的意識。在本次16冊《讓世界更美好——環保海報設計》中,我努力區分繪畫與設計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體現設計的思考過程,現將本堂課后的一些思考總結如下:首先要提前備課,查找資料分析總結出一些切實可用的設計方法,以便在課堂上舉例說明,讓學生更直接有效的在課堂上運用這些方法來進行設計,以達到知識的目標。其次是多組織課堂活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比如分組討論,可以集思廣益,比如開火車回答問題,可以使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動腦思考。第三,在教授設計方法的過程中要注意講練結合,聽、看,不如動筆在紙上練來得直接有效,不僅讓學生學會這種設計方法,練習過程中還可以學生不可限量的能力還會生成一些意想不到的精彩。當然教師的說明指證也必不可少。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肯定同學們的正確觀點,然后指出不足,這樣學生容易接受并不易受到打擊,下次仍然有積極性。并且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用簡單的藝術語言,逐步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識別、辨認。另外,值得注意的問題也不少。如本堂課中既定的切入點可以再小一些,切入點過大會導致課堂內容空洞廣泛,很難深入及達到所需效果;課上缺少必要的過渡語,這是教師基本功的體現,每一個課堂環節要有聯系,必須靠教師的穿針引線,達到整堂課的流暢連貫性;本節課運用了講、練、講、作業的教學過程,雖然講練結合了,但再深入可能成效更大,比如通過講、練、講、練、再講、作業,這樣的教學過程更能加深學習效果,讓學生在作業前多做練習,使作業達到很好的效果;在教授新知時講得太多,學生參與還不夠,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是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體現課堂的本位性。 同時,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更要在教學的同時尤其是上設計課時,培養學生對設計美的認識,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作品,體會其中的寓意,提高自身的情感價值觀,這才是一節美術設計課的最高境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