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美2011版八年級下冊美術《奇特的視覺圖形》第四課時(視錯覺)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奇特的圖形,了解圖形藝術美及內在含義。2.能夠運用空間、明暗、形色、錯覺等美術語言對美術圖形進行簡單的評述3.多角度地欣賞和認識美術作品,能夠嘗試運用身邊的媒材進行創意,設計出有趣的圖形,拓展直觀想象的空間。教學重點:進行圖形思維訓練,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教學難點:掌握圖形設計基本要素,了解創意方法教學準備:(學生)常用繪畫工具、紙張。(教師)課件、有關錯覺的圖片資料教學過程:1、欣賞激趣,感知錯覺2、新授(1)課件展示圖7,圖中究竟有幾個人?分別有哪里?據說可以找到9張臉的人,智商可以達到180。(2)圖7的圓線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課件將圖片遮住一半再讓學生觀察,能看到一樣的幻覺嗎?每一個小圓的“纏繞感”通過大圓傳遞出去產生了螺旋效應。遮住圖片的一半,幻覺將不再起作用。1906年英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弗雷澤創造了以整個系列的纏繞線幻覺圖片。(3)睜大眼睛看看這兩個“瘋狂”的螺帽(圖8):你知道直鋼棒是怎樣神奇地穿過這兩個看似成直角的螺帽孔的嗎?【解析】兩個螺帽實際是中空的,雖然它們看起來是凸面的,所以兩個螺帽并不互相垂直。螺帽被下方光源照到(一般光線應來自上方),這給人們判斷他們的真實三維形狀提供了錯誤信息。(4)托蘭斯肯彎曲幻覺(圖9):哪條線的曲線半徑最大?【解析】這三個圓弧看起來彎曲度差別很大,但實際它們完全一樣,只是下面兩個比上面那個短一些。視覺神經末梢最開始只是按照短線段解釋世界。當線段的相關位置在一個更大的空間范圍延伸概括后,彎曲才被感知到。所以如果給定的是一條曲線的一小部分,你的視覺系統往往不能察覺它是曲線。(5)教師歸納總結:錯覺就是指人不正確的知覺。在圖形創意中,利用錯覺設計圖形,往往會產生奇妙的效果。二、分析討論,層層深入(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圖片,提出問題:這兩個人坐在同一個臺階上嗎?走這個奇怪的樓梯會發生什么?最低一級和最高一級臺階分別在哪兒?哪個人是坐在井口的上沿的?看起來像螺旋,但實際上是一系列的同心圓,為什么?學生欣賞討論各個圖形的有趣之處,提高對圖形的認識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是貓躲著老鼠還是老鼠躲著貓呢 英國藝術家彼得·布魯特斯在幻覺的基礎上創作了這幅迷人的令人模棱兩可的圖形。請同學們著重分析這幅《貓和老鼠玩捉迷藏》作品的巧妙、奇特之處。三、收集資料,加深理解(1)以小組為單位分組到因特網上收集有關錯覺的圖形資料。(2)根據收集到的圖片,準備相應的文字解說。四、共享成果,開拓視野(1)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己小組成果,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的錯覺圖形。(2)課外繼續收集有關錯覺的圖形資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