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九下5.1《兩極格局的對峙》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挑起了“冷戰”,東西方兩大陣營嚴重對峙,世界呈現出“不戰不和”的“冷戰”局面。拉開“冷戰”序幕的是( )A.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B.丘吉爾的鐵幕演說C.馬歇爾計劃的提出 D.北約和華約的建立【答案】B【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 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城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的反蘇聯、反共產主義的演說,宣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運用“鐵幕”一詞之意攻擊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用鐵幕籠罩起來”,因此此演說被稱為“鐵幕演說”。鐵幕演說也被認為是正式拉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ACD三項分別是冷戰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表現,不符合題意;B項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拉開“冷戰”序幕為切入點,考查丘吉爾的鐵幕演說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冷戰開始的標志及其具體表現。2.(2020·天臺模擬)下列表格中由史實推出的結論,合理的有( ) 史實 結論① 杜魯門主義出臺 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② 新中國成立 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③ 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④ 軍備競賽日趨嚴重 非傳統的安全問題對世界和平危害凸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破裂,美蘇冷戰的開始,①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②正確。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③錯誤。軍備競賽日趨嚴重說明傳統的安全問題對世界和平危害凸顯,④錯誤。A項①②由史實推出的結論合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結論的關系。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是解決本題的關鍵。3.下圖反映出戰后美蘇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其開始標志是( )1945年4月美蘇軍隊在易北河會師 美蘇領導人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較量”A.杜魯門主義出臺 B.華約組織成立C.北約組織建立 D.馬歇爾計劃實施【答案】A【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可知美蘇關系由二戰中的同盟關系變為了兩個國家之間的對峙,其開始的標志是杜魯門主義的出臺。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和遏制的冷戰政策,蘇聯則針鋒相對,采取對抗措施。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發表咨文,要求國會撥款援助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的希臘和土耳其等國。杜魯門提出的“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冷戰開始。A項杜魯門主義出臺是美蘇冷戰開始的標志,符合題意;BCD三項所述均不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蘇冷戰對峙局面形成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圖片信息及知識的識記應用能力。應準確解讀圖片信息及分析對比其變化,聯系所學知識加以正確判斷。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推行遏制共產主義的“冷戰”政策,表現有( )①向西歐提供經濟援助 ②支持聯邦德國崛起③以聯合國名義直接出兵朝鮮 ④成立軍事政治集團北約組織A.① B.①③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二戰后,美國推行旨在遏制共產主義、穩定資本主義的霸權政策,具體表現包括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組織的建立、德國的分裂、朝鮮的南北對峙、古巴導彈危機。“出兵朝鮮”是熱戰的表現。C項①②④是“冷戰”政策的表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冷戰的相關知識。掌握冷戰的表現和影響。5.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下列關于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成立于1949年,以蘇聯為首B.其成立標志著冷戰局面形成C.蘇聯通過經互會幫助東歐國家克服了戰后經濟困難D.將各成員國的經濟納入蘇聯計劃經濟軌道【答案】B【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馬歇爾計劃是美國1948年開始實施的一項針對西歐的經濟援助計劃,為對抗這一計劃,蘇聯于1949年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ACD三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其成立標志著冷戰局面形成敘述不正確,1955年華約的建立,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也標志著冷戰局面的形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互助委員會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史實。6.下圖是某人針對馬歇爾計劃出版的宣傳畫《華爾街的援助》。這幅漫畫形象地反映出美國實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 )A.遏制蘇聯 B.對付日本 C.控制西歐 D.對付中國【答案】C【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結合題干中的漫畫《華爾街的援助》,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國家經濟瀕于崩潰,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弗大學發表講話,要求歐洲各國聯合起來,主動向美國提出經濟合作計劃,美國盡可能地加以援助。這就是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美國實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控制西歐。C項控制西歐是題干漫畫反映的美國實施“援助”的直接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歇爾計劃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漫畫的解讀,識記馬歇爾計劃的相關知識。7.下列關于德國分裂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①“柏林危機”爆發 ②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③西方占領區幣制改革 ④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答案】C【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1948年2月,美、英、法三國計劃將占領區合并,引起蘇聯的抗議,1948年6月18日,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947年前后,美國加速了分裂德國的步伐,西方國家實行占領區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領區實行貨幣改革;1949年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C項③①②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德國分裂事件的識記能力。這是一道排序選擇題,考查對歷史事件的完整掌握,可用首尾法確定答案。排在首位的應是西方占領區幣制改革,派在末位的應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由此可確定答案。8.對如圖解讀不正確的是( )A.反映了古巴導彈危機 B.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C.給世界和平帶來嚴重危機 D.兩極格局長期相對穩定【答案】B【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圖片出自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的一份美國報紙。圖中,赫魯曉夫同肯尼迪正在扳手腕,他們的屁股下面各自坐著對方的核彈頭,左手都在準備按下核彈按鈕,兩人都已大汗淋漓。此漫畫反映出蘇美關系極度緊張,戰爭已一觸即發。故A、C正確。二戰后兩極格局長期相對穩定,故D選項正確。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故B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的難點是看懂圖片含義,看不懂圖片含義,本題就無法下手。解答時,除了看懂圖片含義,還要抓住關鍵語句“不正確”,感覺有難度,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圖片含義對照。9.如圖是二戰后建立的某軍事集團的徽標,這個集團是( )A.同盟國 B.協約國C.華沙條約組織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答案】D【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由圖中可以看出,徽標中有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旗。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代表在華盛頓集會,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因此這個集團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故選D。【點評】本題以二戰后建立的某軍事集團的徽標為切入點,考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本題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背景,考查學生識圖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二、材料分析題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余相信美國之政策意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之征服企圖。——杜魯門致國會咨文材料二: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恢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美國政府能夠盡力緩和局勢,協助歐洲走上復興道路。——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說材料三:本公約各締約國……決定聯合一切力量,進行集體防御。——《北大西洋公約》(1)材料一發表于哪一年?它的出臺標志著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馬歇爾計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3)針對材料三反映的內容,蘇聯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著什么?(4)上述三則材料反映了戰后美國的政策是什么?說明了什么?【答案】(1)1947年。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2)幫助西歐恢復經濟。(3)1955年5月,建立華沙條約組織。意味著“兩極”格局從此形成。(4)“冷戰”政策。說明美國企圖稱霸世界,歐洲是美國全球擴張的戰略重點。【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冷戰政策的相關知識。據材料“杜魯門《致國會的咨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國實行冷戰政策的開始。(2)本題考查馬歇爾計劃的直接目的。根據材料二可知,馬歇爾計劃通過對西歐的經濟進行援助,幫助歐洲恢復經濟。(3)本題考查華沙條約組織的形成及影響。為了應對來自北約的威脅,1955年5月,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在華沙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通稱《華沙條約》),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標志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4)本題考查“冷戰”政策。二戰結束后,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美國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于是,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二戰后,美國以歐洲為戰略重點推行擴張政策。故答案為:(1)1947年。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2)幫助西歐恢復經濟。(3)1955年5月,建立華沙條約組織。意味著“兩極”格局從此形成。(4)“冷戰”政策。說明美國企圖稱霸世界,歐洲是美國全球擴張的戰略重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冷戰政策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二戰結束后的冷戰政策。11.讀圖,回答問題:(1)這幅漫畫上的兩個人物是誰,該漫畫有什么寓意?請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2)這種現象開始和結束的標志分別是什么?(3)這種較量的根本原因和實質是什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讀了這幅漫畫,你有何感想?(5)請為該漫畫起一個你認為適合它的名字,充分展開你想像的翅膀。【答案】(1)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初美蘇爭霸時期有關古巴導彈危機的一幅漫畫,從赫魯曉夫滿頭大汗與雙方隨時都可能按下威脅雙方導彈連接的按鈕的情形,可以看了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和當時蘇聯不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優勢的情況。(2)開始:赫魯曉夫上臺后;結束:蘇聯解體。(3)根本原因:美蘇兩國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 實質:是美蘇兩國在實力的基礎上對世界勢力范圍的劃分。影響:美蘇爭霸影響世界和平,也影響世界局勢。(4)感想:美國等大國違背客觀的歷史潮流,實施霸權主義,導致恐怖主義泛濫,直接威脅世界安全、和平與發展。(5)強者的較量,實力的對抗。【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幅漫畫上的兩個人物是赫魯曉夫和肯尼迪,該漫畫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初美蘇爭霸時期有關古巴導彈危機的一幅漫畫,從赫魯曉夫滿頭大汗與雙方隨時都可能按下威脅雙方導彈連接的按鈕的情形,可以看了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和當時蘇聯不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優勢的情況。(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現象開始于赫魯曉夫上臺后,想要和美國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美蘇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爭霸局面,1991年,蘇聯解體,美蘇爭霸結束,兩極格局也隨之結束。(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蘇爭霸是美蘇兩國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進行的競賽。其實質是美蘇兩國在實力的基礎上對世界勢力范圍的劃分。美蘇爭霸影響世界和平,也影響世界局勢,在一定程度上,美蘇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發生。(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幅漫畫客觀表明了美國等大國違背客觀的歷史潮流,實施霸權主義,導致恐怖主義泛濫,直接威脅世界安全、和平與發展,不利于世界的發展。(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2 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兩國勢均力敵的第一次正 面較量,是強者的較量,實力的對抗,所以我認為可以給這幅漫畫取名字為“強者的較量,實力的對抗”。故答案為:(1)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初美蘇爭霸時期有關古巴導彈危機的一幅漫畫,從赫魯曉夫滿頭大汗與雙方隨時都可能按下威脅雙方導彈連接的按鈕的情形,可以看了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和當時蘇聯不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優勢的情況。(2)開始:赫魯曉夫上臺后;結束:蘇聯解體。(3)根本原因:美蘇兩國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 實質:是美蘇兩國在實力的基礎上對世界勢力范圍的劃分。影響:美蘇爭霸影響世界和平,也影響世界局勢。(4)感想:美國等大國違背客觀的歷史潮流,實施霸權主義,導致恐怖主義泛濫,直接威脅世界安全、和平與發展。(5)強者的較量,實力的對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漫畫為依托,考查冷戰的相關知識。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世界現代史上,國際關系不斷變化,調整、影響著世界格局的發展、演變。材料一:1945年斯大林指出:誰解放領土,誰就把自己的社會制度推行到他們的軍隊所到之處。二戰結束之初,杜魯門強調:我們必須強硬對付俄國人,他們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闖進瓷店。……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制度,……未來的經濟格局將取決于我們!材料二:西方有位學者寫了本書,作者在前言中說:本書評述的時間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數月,結束于蘇聯的解體,美蘇對抗是這個時代政治圖景的主線。材料三:幾十年前還統治全球的歐洲大陸的前途這時似乎是暗淡的、危險的。但20世紀50年代后,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這一復興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自信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1)據材料一,美國為“強硬對付俄國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這一政策出臺的原因。(2)據材料二,作者為什么要選擇“蘇聯的解體”作為此書的結束?“美蘇對抗”主要有哪些表現?(3)據材料三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政策:冷戰政策。原因:外交戰略上的矛盾加劇;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日益突出。(2)原因: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下的冷戰落下帷幕。表現: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提出;北約與華約的建立;古巴導彈危機。(3)原因:西歐崛起;中國實力增強。【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美蘇冷戰及原因。二戰后美國要領導“自由世界”,遏制共產主義,進而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了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這就是“冷戰”。美蘇“冷戰”形成的原因是:二戰后,美國經濟、軍事實力居于世界第一位,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蘇聯力量也逐漸壯大,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東歐一些國家在蘇聯的影響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隨著社會主義力量不斷強大,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2)本題考查冷戰的表現和結束的標志。冷戰的表現有:政治上,1947年提出“杜魯門主義”;經濟上,1948年推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1949年成立北約組織,19,55年成立華約組織。1991年12月,蘇聯解體,華約正式解體,兩極對峙局面瓦解,冷戰結束。(3)本題考查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原因及學生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根據材料三中“……但20世紀50年代后,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這一復興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自信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可見西歐崛起、中國實力增強等使世界格局出現了多極化趨勢。故答案為:(1)政策:冷戰政策。原因:外交戰略上的矛盾加劇;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日益突出。(2)原因: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下的冷戰落下帷幕。表現: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提出;北約與華約的建立;古巴導彈危機。(3)原因:西歐崛起;中國實力增強。【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蘇冷戰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冷戰的形成過程:冷戰的序幕——“鐵幕演說”;冷戰正式開始的標志——杜魯門主義;冷戰的發展——馬歇爾計劃;冷戰的發展——北約和華約的成立。1 / 1歷社九下5.1《兩極格局的對峙》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挑起了“冷戰”,東西方兩大陣營嚴重對峙,世界呈現出“不戰不和”的“冷戰”局面。拉開“冷戰”序幕的是( )A.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B.丘吉爾的鐵幕演說C.馬歇爾計劃的提出 D.北約和華約的建立2.(2020·天臺模擬)下列表格中由史實推出的結論,合理的有( ) 史實 結論① 杜魯門主義出臺 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② 新中國成立 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③ 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④ 軍備競賽日趨嚴重 非傳統的安全問題對世界和平危害凸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圖反映出戰后美蘇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其開始標志是( )1945年4月美蘇軍隊在易北河會師 美蘇領導人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較量”A.杜魯門主義出臺 B.華約組織成立C.北約組織建立 D.馬歇爾計劃實施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推行遏制共產主義的“冷戰”政策,表現有( )①向西歐提供經濟援助 ②支持聯邦德國崛起③以聯合國名義直接出兵朝鮮 ④成立軍事政治集團北約組織A.① B.①③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下列關于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成立于1949年,以蘇聯為首B.其成立標志著冷戰局面形成C.蘇聯通過經互會幫助東歐國家克服了戰后經濟困難D.將各成員國的經濟納入蘇聯計劃經濟軌道6.下圖是某人針對馬歇爾計劃出版的宣傳畫《華爾街的援助》。這幅漫畫形象地反映出美國實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 )A.遏制蘇聯 B.對付日本 C.控制西歐 D.對付中國7.下列關于德國分裂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①“柏林危機”爆發 ②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③西方占領區幣制改革 ④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8.對如圖解讀不正確的是( )A.反映了古巴導彈危機 B.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C.給世界和平帶來嚴重危機 D.兩極格局長期相對穩定9.如圖是二戰后建立的某軍事集團的徽標,這個集團是( )A.同盟國 B.協約國C.華沙條約組織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二、材料分析題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余相信美國之政策意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之征服企圖。——杜魯門致國會咨文材料二: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恢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美國政府能夠盡力緩和局勢,協助歐洲走上復興道路。——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說材料三:本公約各締約國……決定聯合一切力量,進行集體防御。——《北大西洋公約》(1)材料一發表于哪一年?它的出臺標志著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馬歇爾計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3)針對材料三反映的內容,蘇聯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著什么?(4)上述三則材料反映了戰后美國的政策是什么?說明了什么?11.讀圖,回答問題:(1)這幅漫畫上的兩個人物是誰,該漫畫有什么寓意?請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2)這種現象開始和結束的標志分別是什么?(3)這種較量的根本原因和實質是什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讀了這幅漫畫,你有何感想?(5)請為該漫畫起一個你認為適合它的名字,充分展開你想像的翅膀。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世界現代史上,國際關系不斷變化,調整、影響著世界格局的發展、演變。材料一:1945年斯大林指出:誰解放領土,誰就把自己的社會制度推行到他們的軍隊所到之處。二戰結束之初,杜魯門強調:我們必須強硬對付俄國人,他們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闖進瓷店。……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制度,……未來的經濟格局將取決于我們!材料二:西方有位學者寫了本書,作者在前言中說:本書評述的時間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數月,結束于蘇聯的解體,美蘇對抗是這個時代政治圖景的主線。材料三:幾十年前還統治全球的歐洲大陸的前途這時似乎是暗淡的、危險的。但20世紀50年代后,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這一復興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自信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1)據材料一,美國為“強硬對付俄國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這一政策出臺的原因。(2)據材料二,作者為什么要選擇“蘇聯的解體”作為此書的結束?“美蘇對抗”主要有哪些表現?(3)據材料三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 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城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的反蘇聯、反共產主義的演說,宣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運用“鐵幕”一詞之意攻擊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用鐵幕籠罩起來”,因此此演說被稱為“鐵幕演說”。鐵幕演說也被認為是正式拉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ACD三項分別是冷戰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表現,不符合題意;B項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以拉開“冷戰”序幕為切入點,考查丘吉爾的鐵幕演說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冷戰開始的標志及其具體表現。2.【答案】A【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國的誕生【解析】【分析】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破裂,美蘇冷戰的開始,①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②正確。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③錯誤。軍備競賽日趨嚴重說明傳統的安全問題對世界和平危害凸顯,④錯誤。A項①②由史實推出的結論合理,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和結論的關系。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是解決本題的關鍵。3.【答案】A【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可知美蘇關系由二戰中的同盟關系變為了兩個國家之間的對峙,其開始的標志是杜魯門主義的出臺。二戰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和遏制的冷戰政策,蘇聯則針鋒相對,采取對抗措施。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發表咨文,要求國會撥款援助受到共產主義“威脅”的希臘和土耳其等國。杜魯門提出的“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冷戰開始。A項杜魯門主義出臺是美蘇冷戰開始的標志,符合題意;BCD三項所述均不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蘇冷戰對峙局面形成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解讀圖片信息及知識的識記應用能力。應準確解讀圖片信息及分析對比其變化,聯系所學知識加以正確判斷。4.【答案】C【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二戰后,美國推行旨在遏制共產主義、穩定資本主義的霸權政策,具體表現包括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約組織的建立、德國的分裂、朝鮮的南北對峙、古巴導彈危機。“出兵朝鮮”是熱戰的表現。C項①②④是“冷戰”政策的表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冷戰的相關知識。掌握冷戰的表現和影響。5.【答案】B【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馬歇爾計劃是美國1948年開始實施的一項針對西歐的經濟援助計劃,為對抗這一計劃,蘇聯于1949年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ACD三項敘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其成立標志著冷戰局面形成敘述不正確,1955年華約的建立,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也標志著冷戰局面的形成,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互助委員會的相關知識。需要準確識記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史實。6.【答案】C【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結合題干中的漫畫《華爾街的援助》,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國家經濟瀕于崩潰,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弗大學發表講話,要求歐洲各國聯合起來,主動向美國提出經濟合作計劃,美國盡可能地加以援助。這就是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美國實施“援助”的直接目的是控制西歐。C項控制西歐是題干漫畫反映的美國實施“援助”的直接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歇爾計劃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漫畫的解讀,識記馬歇爾計劃的相關知識。7.【答案】C【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1948年2月,美、英、法三國計劃將占領區合并,引起蘇聯的抗議,1948年6月18日,第一次“柏林危機”爆發;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947年前后,美國加速了分裂德國的步伐,西方國家實行占領區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領區實行貨幣改革;1949年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C項③①②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德國分裂事件的識記能力。這是一道排序選擇題,考查對歷史事件的完整掌握,可用首尾法確定答案。排在首位的應是西方占領區幣制改革,派在末位的應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由此可確定答案。8.【答案】B【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圖片出自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的一份美國報紙。圖中,赫魯曉夫同肯尼迪正在扳手腕,他們的屁股下面各自坐著對方的核彈頭,左手都在準備按下核彈按鈕,兩人都已大汗淋漓。此漫畫反映出蘇美關系極度緊張,戰爭已一觸即發。故A、C正確。二戰后兩極格局長期相對穩定,故D選項正確。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故B選項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的難點是看懂圖片含義,看不懂圖片含義,本題就無法下手。解答時,除了看懂圖片含義,還要抓住關鍵語句“不正確”,感覺有難度,可以拿四個備選項與圖片含義對照。9.【答案】D【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由圖中可以看出,徽標中有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旗。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代表在華盛頓集會,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因此這個集團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故選D。【點評】本題以二戰后建立的某軍事集團的徽標為切入點,考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本題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背景,考查學生識圖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10.【答案】(1)1947年。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2)幫助西歐恢復經濟。(3)1955年5月,建立華沙條約組織。意味著“兩極”格局從此形成。(4)“冷戰”政策。說明美國企圖稱霸世界,歐洲是美國全球擴張的戰略重點。【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冷戰政策的相關知識。據材料“杜魯門《致國會的咨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國實行冷戰政策的開始。(2)本題考查馬歇爾計劃的直接目的。根據材料二可知,馬歇爾計劃通過對西歐的經濟進行援助,幫助歐洲恢復經濟。(3)本題考查華沙條約組織的形成及影響。為了應對來自北約的威脅,1955年5月,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在華沙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通稱《華沙條約》),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標志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4)本題考查“冷戰”政策。二戰結束后,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美國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于是,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制”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二戰后,美國以歐洲為戰略重點推行擴張政策。故答案為:(1)1947年。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2)幫助西歐恢復經濟。(3)1955年5月,建立華沙條約組織。意味著“兩極”格局從此形成。(4)“冷戰”政策。說明美國企圖稱霸世界,歐洲是美國全球擴張的戰略重點。【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冷戰政策的相關知識。注意掌握二戰結束后的冷戰政策。11.【答案】(1)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初美蘇爭霸時期有關古巴導彈危機的一幅漫畫,從赫魯曉夫滿頭大汗與雙方隨時都可能按下威脅雙方導彈連接的按鈕的情形,可以看了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和當時蘇聯不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優勢的情況。(2)開始:赫魯曉夫上臺后;結束:蘇聯解體。(3)根本原因:美蘇兩國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 實質:是美蘇兩國在實力的基礎上對世界勢力范圍的劃分。影響:美蘇爭霸影響世界和平,也影響世界局勢。(4)感想:美國等大國違背客觀的歷史潮流,實施霸權主義,導致恐怖主義泛濫,直接威脅世界安全、和平與發展。(5)強者的較量,實力的對抗。【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幅漫畫上的兩個人物是赫魯曉夫和肯尼迪,該漫畫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初美蘇爭霸時期有關古巴導彈危機的一幅漫畫,從赫魯曉夫滿頭大汗與雙方隨時都可能按下威脅雙方導彈連接的按鈕的情形,可以看了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和當時蘇聯不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優勢的情況。(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現象開始于赫魯曉夫上臺后,想要和美國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美蘇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爭霸局面,1991年,蘇聯解體,美蘇爭霸結束,兩極格局也隨之結束。(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蘇爭霸是美蘇兩國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進行的競賽。其實質是美蘇兩國在實力的基礎上對世界勢力范圍的劃分。美蘇爭霸影響世界和平,也影響世界局勢,在一定程度上,美蘇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發生。(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幅漫畫客觀表明了美國等大國違背客觀的歷史潮流,實施霸權主義,導致恐怖主義泛濫,直接威脅世界安全、和平與發展,不利于世界的發展。(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2 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兩國勢均力敵的第一次正 面較量,是強者的較量,實力的對抗,所以我認為可以給這幅漫畫取名字為“強者的較量,實力的對抗”。故答案為:(1)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初美蘇爭霸時期有關古巴導彈危機的一幅漫畫,從赫魯曉夫滿頭大汗與雙方隨時都可能按下威脅雙方導彈連接的按鈕的情形,可以看了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和當時蘇聯不具備與美國抗衡的優勢的情況。(2)開始:赫魯曉夫上臺后;結束:蘇聯解體。(3)根本原因:美蘇兩國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 實質:是美蘇兩國在實力的基礎上對世界勢力范圍的劃分。影響:美蘇爭霸影響世界和平,也影響世界局勢。(4)感想:美國等大國違背客觀的歷史潮流,實施霸權主義,導致恐怖主義泛濫,直接威脅世界安全、和平與發展。(5)強者的較量,實力的對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漫畫為依托,考查冷戰的相關知識。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2.【答案】(1)政策:冷戰政策。原因:外交戰略上的矛盾加劇;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日益突出。(2)原因: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下的冷戰落下帷幕。表現: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提出;北約與華約的建立;古巴導彈危機。(3)原因:西歐崛起;中國實力增強。【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美蘇冷戰及原因。二戰后美國要領導“自由世界”,遏制共產主義,進而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除了直接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這就是“冷戰”。美蘇“冷戰”形成的原因是:二戰后,美國經濟、軍事實力居于世界第一位,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蘇聯力量也逐漸壯大,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東歐一些國家在蘇聯的影響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隨著社會主義力量不斷強大,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2)本題考查冷戰的表現和結束的標志。冷戰的表現有:政治上,1947年提出“杜魯門主義”;經濟上,1948年推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1949年成立北約組織,19,55年成立華約組織。1991年12月,蘇聯解體,華約正式解體,兩極對峙局面瓦解,冷戰結束。(3)本題考查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原因及學生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根據材料三中“……但20世紀50年代后,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這一復興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自信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可見西歐崛起、中國實力增強等使世界格局出現了多極化趨勢。故答案為:(1)政策:冷戰政策。原因:外交戰略上的矛盾加劇;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日益突出。(2)原因: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下的冷戰落下帷幕。表現: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提出;北約與華約的建立;古巴導彈危機。(3)原因:西歐崛起;中國實力增強。【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蘇冷戰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冷戰的形成過程:冷戰的序幕——“鐵幕演說”;冷戰正式開始的標志——杜魯門主義;冷戰的發展——馬歇爾計劃;冷戰的發展——北約和華約的成立。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九下5.1《兩極格局的對峙》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九下5.1《兩極格局的對峙》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